高中教材课文写作素材梳理与升格必修2.docx
- 文档编号:25875930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33KB
高中教材课文写作素材梳理与升格必修2.docx
《高中教材课文写作素材梳理与升格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教材课文写作素材梳理与升格必修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教材课文写作素材梳理与升格必修2
高中教材课文写作素材梳理与升格-必修2
《荷塘月色》课文素材
★1.独处时能够获得心灵的片刻宁谧。
当“心里颇不宁静”的朱自清选择了月色漫步荷塘时,他抛开了白天的烦恼与痛苦。
与自我对语,看清了自己是一个喜欢热闹,也爱冷清的矛盾化的统一体。
他从白天痛苦不堪的角色里抽身退出,投入了无边的荷塘月色之中,尽情地享受溶溶月色之美,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中,沉醉在淡淡的暗香中,他疲惫的身心获得了休憩,无限的烦恼也暂时抛到九霄云外。
★2.心空没有宽度,心灵没有边界。
当朱自清把月下荷塘当作属于自己的天地时,他找到了一种绝对的心灵自由的感觉。
这是心灵营造的自由王国。
拥有自由的心态,就可以纵情驰骋,心骛八极。
朱自清独自漫步荷塘,思绪自由驰骋,由眼前的荷塘飞往六朝,赏采莲盛况,进而念及家乡。
此时,作者彻底抛开了尘世生活的纷纷扰扰,远离人群,与大地对话,与天空对话,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他的心灵空间没有了边际。
《故都的秋》课文素材
★1.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
作者是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北国之秋,品出了无尽的秋味。
看“碧绿的天色”,听“驯鸽的飞声”,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远离现实的纷扰,心定神闲地欣赏自然之美,享受一份难得的清闲。
★2.从南北方秋色不同窥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正像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
”通过对比,可见北国之秋的浓烈、厚实、刚强、博大;南国之秋的平淡、稀薄、柔软、狭小,而这也反映了南北两种地域文化的差异,窥一斑而知全豹,从秋色的差异可以推想南方文化的细腻缠绵,北方文化的粗犷豪放。
这是地域、气候所造就的文化差异。
【相关链接】
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江南风情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南朝(梁)·丘迟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
《囚绿记》课文素材
★1.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
常春藤不因为“我”的自私而改变它的生长路线,依然固执地“朝着窗外的方向”。
这暗示了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的。
自由与光明是人类的希望所在,尽管会遭遇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面临种种厄运,但任何力量都不能囚禁一颗向往自由与光明的心,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相关链接】
真理、光明、正义、良心便是上帝。
上帝就是光明。
——《雨果传》
黑夜时分,在黑暗的深渊的边缘上放了——支蜡烛,即使这支蜡烛只不过是下贱的油脂,灾时也变成了星星。
——雨果《笑面人》
严酷只能吓唬人们的心,凛冽的北风刮不掉行人的外衣,太阳的光辉照在行人身上,却能使人逐渐热起来,自动把外衣脱掉。
——雨果《巴黎圣母院》
我不忍心看着光明被人埋葬。
——罗曼·罗兰《爱与死的搏斗》
★2.草木亦有其本心。
草木无言,但草木也是造物主的奇迹,草木有其高洁高贵的一面。
常春藤不愿意遭到囚禁,而不断向室外伸展。
同理,梅独放于严寒,菊傲立于寒秋,兰幽香于深谷,竹至凌云处尚虚心……草木有心,如果能静心去观,自有一得。
【相关链搓】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成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感遇》
★3.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违背规律必然会招致失败。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自然呈现出的一种稳定的特征,任意地人为扭转,不仅不能改变规律的运行,反而有可能受到伤害。
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大自然,违背生态平衡的规律,已经遭到自然的报复,沙漠化、泥石流、沙尘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就是明证。
《诗经两首》课文素材
(氓》、《采薇》)
★1.女子必须争取婚姻中的自主权。
不平等的婚姻造成了女子的悲剧。
在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她们的价值天地只有闺阁与家庭。
她嫁给了氓之后,便长年累月地操持家务,渐渐地销蚀了如花的容颜。
氓移情别恋,抛弃了女子,女子不能维持自己的权益,只能揣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去了。
无论从婚后,还是被弃,女子都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不平等导致了女子悲剧的发生。
因此,女子唯有争取婚姻关系中的平等权利,才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
【相关链接】
妇女不是生成的,而是变成的。
——西蒙·波伏瓦
★2.人性是复杂多变的,要有清醒的认识。
男子前后变化迥异,让很多人感叹人心无常,真挚的爱情难以寻觅。
其实这里蕴含了人性的复杂问题。
氓起初对女子的爱不可谓不真挚,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女子容颜渐老,男子对女子的爱也变淡,他终于经不住外界的诱惑,抛弃了海誓山盟。
这是他潜意识的欲念所起的作用。
从氓的前后反差可窥复杂人性之一斑。
【相关链接】
就人性来说,惟一的向导,就是人的良心。
——佚名
★3.学会越过心灵的“坎”。
被男子抛弃之后,女子遭受着双重的痛苦:
身体上,生活贫穷、劳作艰辛、丈夫拳脚相加;精神上,丈夫背叛,亲人讥笑,爱情已丢失,亲情也难寻,前路渺茫。
这些,交织成一张痛苦之网,使她痛不欲生,身累心更苦。
经过一番痛苦挣扎,她喊出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种勇敢的举动,标志着她跨过了“弃妇”这道坎,跨过了心灵这道“坎”,她的灵魂获得了新生。
人生中,每一个都可能经历这样那样的“坎”,“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越过心灵之“坎”。
★4.战争是对人性的摧残。
统治者的无限度的征伐战争制造了千千万万的征夫,他们就是诗歌中那“靡室靡家”“不遑启居”的望乡的游子。
战争把他们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生生地撕裂下来,投放到边远荒凉的塞外,他们的青春、梦想、渴念所有的一切都被活生生地斩断了,面对的是没有尽头的戍边、征战……战争了把他们彻底抽空了,剩下了唯有对亲人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思念,有的征夫带着这份思念永远地离去了,即使侥幸回乡的,也变得两鬓苍苍了。
我们要理性地认识战争,它从本质上说是统治者欲望的容器,而这个容器却要以牺牲千万人的幸福为代价。
战争有悖于和平的原则,是对人的生命的践踏,更是对人性的摧残。
消灭战争,是每个人的责任。
【相关链接】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
——柏拉图
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
——巴斯卡
战争对于惩罚者本身所造成的惩罚不亚于对受害者本身。
——汤玛斯·杰弗逊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
《孔雀东南飞》课文素材
★1.爱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人生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爱的抉择。
焦仲卿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对母亲是依恋的,但对妻子也一往情深。
焦母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让他在母亲与妻子之间作出选择。
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他既不能放弃母亲,尽管她蛮横无理;也不能放弃相濡以沫的妻子。
无奈的焦仲卿找不到两全的办法,只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由此,我们也看到,爱不是选择题,爱没有等级,爱没有亲疏贵贱,我们不能为了狭隘的爱而戕害身边的人。
【相关链接】
任何时候为爱情付出的一切都不会白白浪费。
——塔索
生命是花,爱是蜜。
——法国
★2.解开束缚,放爱一条生路。
仲卿孝道与忠贞之间,选择了前者,选择了妥协。
面对专横无礼的母亲,他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极尽隐忍之能事,虽也为兰芝辩解,但他的语言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甚至兰芝被遣之际,仍然心存幻想,希望母亲收回成命,再接兰芝回家。
在惊闻兰芝死讯时,他仍在痛苦地徘徊、挣扎,因为他太难摆脱“孝”枷锁。
焦仲卿如果能够解开这种束缚,他的人生也许会改写,他能够以其他方式孝顺母亲,他可以与兰芝比翼双飞,而不是让人生走进死胡同。
★3.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尊严。
刘兰芝在遭遇焦母驱遣的时候,她没有流泪,没有乞求,而是冷静地道别,不卑不亢。
在遭遇兄长逼婚是,她也没有哭泣,而是抱定了以死抗争的决心。
这是为人的可贵的尊严。
当人格尊严被践踏,刘兰芝宁可离去,也不愿乞求;当爱情的尊严被侮辱,刘兰芝宁愿选择死,也决不苟活。
【相关链接】
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
——希腊谚语
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
——普列姆昌德
珍视思想的人,必然珍视自己的尊严。
——苏霍姆林斯基
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
——柯林斯托姆
根本不该为取悦别人而使自己失敬于人。
——卢梭
要人敬者,必先自敬。
——陶行知
★4.中国式的大团圆之梦。
焦仲卿、刘兰芝死后化作“连理枝”,只是中国人的喜剧式的“团圆”之梦,是中国式的欣赏习惯,一种浪漫主义的表达,表现了人们渴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但另一方面这个结局也淡化了悲剧的色彩,不能像真正的悲剧那样给。
人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关链接】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
——余秋雨《废墟》
《诗三首》课文素材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1.思念是一种美丽的痛。
距离让思想具有悲剧意味,痛苦中的思念是一种灼人的煎熬。
游子远行他乡,望山长水阔,唯有暗自嗟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默默咀嚼那份孤独与忧伤。
思念是“一种默默的守望,,思念也是一种遥遥无期的等待,在等待中,岁月渐老,生命日益枯萎,然而心中的那份期盼永不老去。
★2.人生苦短,要利用短暂的人生建功立业。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
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
人生短暂,匆匆不过百年。
就如朝露,只是短暂的光芒,瞬间即逝。
正因光阴流逝,生命在不断消亡,才更能体现生命的珍贵,时间的价值。
曹操渴望抓紧时机、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为此,他矢志不移,永不言弃。
生命之短暂是人无法打破的自然法则,但积极进取的人能与生命抗衡,利用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业绩,让生命由虚无变为充实,由渺小变为崇高。
【相关链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
★3.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广阔的胸襟。
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原大业,他渴望人才的辅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体现了一种谦逊的态度和包容的胸怀。
他没有自满于现状,更没有恃才傲物,而是敞开襟怀,广纳天下贤才,最后,他终于成就了鼎足三分的霸业。
真正伟大的人物应该视界开阔,博采众长,虚怀若谷,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人。
【相关链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4.寻觅生活中的诗意。
诗人在田园里享受到别样的乐趣,发现了一种别样的诗意。
他摆脱了官场的一切应酬和案牍,一个人在幽静的居室中,赏庭前花开花落,送走夕阳,迎来朝雨。
有时耳畔还隐隐传来远处村落的鸡鸣狗吠,这是何等的惬意与舒畅啊!
他犹如鱼儿回水、鸟儿归巢一般,他用那双天真的眼睛打量着这儿的一切:
绿树成阴,桃李绽放,好—刁反春意盎然的景象!
远处的村落隐隐约约,袅袅的炊烟在天际绘一幅淡淡的写意画,这莫不是梦的“桃源”?
字里行间溢满了浓浓的诗意。
生活中不是没有诗意,而是缺少诗意的眼光;生活中不是没有诗意,而是缺少驿动的心灵。
【相关链接】
一片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么说都是从简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永远的牵挂。
——汤世杰《一幅烟雨牛鹭图》
《兰亭集序》课文素材
★1.美丽的记忆短暂而珍贵。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你眷恋过的人或物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时过境迁,一切都化为陈迹,让你在寂寞的流光里追怀,遐思。
正因为有这份感念,人生才显得丰满。
尽管物是人非,但那份美好的回忆永远烙印在生命相册中,永不褪色。
【相关链接】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2.看重生与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王羲之由游乐而生感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表达了“死生亦大矣”的积极态度,生命或者腐烂,或者燃烧。
他否定了古人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用对书法、文学的执著对抗生命短暂。
可见,生命的过程固然不能延长,死是无法回避的,但个体生命却可以通过燃烧生命的激情创造生命的价值。
只有实现饱满的生才可以无憾地死。
【相关链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臧克家
★3.交流能发挥出人潜在的才华。
兰亭会为各个文人墨客提供了一个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机会。
在集会上,每个人的才能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尤其是王羲之通过这次集会的感慨,留下了千古奇文《兰亭集序》。
由此可见,思想只有通过交流和碰撞才能闪现出璀璨的火花。
【相关链接】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换后我们各有两种想法。
——佚名
《赤壁赋》课文素材
★1.豁达开朗的心境能助你穿越荆棘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2.守望心中那轮圆月,不要让它丢失了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月明星稀”“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游褒禅山记》课文素材
★1.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信书,不如无书。
”“古书之不存,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2.学林探索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3.治学创业须“尽志无悔”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怠而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悔之不及也。
有涉远之志,有涉远之力,有涉远之物质条件,一定要“尽志”,让自己无悔。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文素材
★1.明确读大学的意义,弃绝浮华。
蔡先生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
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
这暴露出某些人对于大学已经到大学求学意义的曲解,只求表面之功利,抛却了大学人文之本质。
应该说,大学是潜心治学的场所,读大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锻炼自己的能力。
蔡先生的话虽然早已成为过去,但是现代仍有很多大学生不明白读书的意义,甚至沉迷网吧,蹉跎岁月,荒废学业,最后被社会所淘汰,这是令人痛心的现象。
当代青年应从长辈的教导中汲取力量,努力在学校为自己充电,增加自身的含金量,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关链接】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
——门捷列夫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
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雨果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歌德
★2.要懂得砥砺自己的道德品性。
蔡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广大学子应该“砥砺德行”。
道德是对人欲的约束,只有用道德约束自己,才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耻感意识;如果道德失范,丧失道德底线,人性之恶就会膨胀,沦为非人。
道德不是虚荣的装潢,更不是功利的筹码,它应是人发自内心的自觉。
【相关链接】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
人类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级的阶段,就是当我们认识到应当用理智控制思想时。
——查尔斯·达尔文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
——达·芬奇
《我有一个梦想》课文素材
★1.对平等的追求是人的基本权力。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而对自由、平等的需求是属于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之列,是人的高等需求。
黑人要求享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力就是对平等的追求。
佛教有“众生平等”的说法,现代民主政治也讲求平等。
每一个社会人都要享受平等的生存权利,教育权力,政治权力等等,这些得不到满足,人就得不到尊重,人格也会被践踏。
【相关链接】
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托·杰弗逊
斯巴达人原则是:
“正义就是平等,但平等并不就是正义。
”——爱献生
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
——梭伦
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
——巴尔扎克
★2.种族歧视摧毁了人类的和谐。
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人种,势必会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特征,但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力。
种族歧视只会导致战争,撕毁人类和平共处的梦想。
古代的中国有如蒙古帝国对汉人的歧视,清朝入关后对南明人的屠杀,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歧视、日本对中国人的歧视等。
上述事件都反映了一段段血染的历史。
种族歧视将人类无形之中划分了等次,这也是对人权的践踏。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素材
★1.为人们的解放奋斗终生的伟人,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马克思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全人类解放的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的名字将永远为后人铭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历史上很多伟人莫不如此,领导十月革命·的列宁,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等,都把一生精力、智慧奉献给了人民,而且为人民谋取了幸福,他们伟大的人格如一座巨大的丰碑,竖立在历史空间。
★2.生命可以消亡,精神之光却可以永远璀璨。
物质的生命敌不过自然的法则而最终消亡,但精神的生命却可以因为它的巨大影响力而永存。
马克思为人类留下了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指导着后人斗争与发展的方向,后人在学习他的理论同时,就延续了他的精神生命。
因此,生命的长度我们可能无法把握,生命的宽度却可以拓展,把生命放在历史的刻度上,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链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3.钻研学问务求深入,不可以浅尝辄止。
求学要务求精深,而不能“样样通,样样松”,只学习皮毛,了解表象,终至梧鼠技穷;也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要像“腾蛇无足而飞”。
无论学哪一行,都要探求精要,探索本质。
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其价值,在探索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才能发现学问中的乐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教材 课文 写作 素材 梳理 升格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