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茶叶揉捻机自动化改造管理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5873994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1.55MB
毕业设计论文茶叶揉捻机自动化改造管理资料.docx
《毕业设计论文茶叶揉捻机自动化改造管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茶叶揉捻机自动化改造管理资料.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论文茶叶揉捻机自动化改造管理资料
网络教育学院
专科生毕业大作业
题目:
茶叶揉捻机自动化改造
学习中心:
大连学习中心
层次:
高中起点专科
专业: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年级:
10年春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年1月1日
内容摘要
本课题主要研究茶叶揉捻机的自动化改造,实现6CR-55型茶叶揉捻机的工作压力、时间、转速和上下叶的自动控制,包括传感和采集系统、电气系统、控制和界面系统、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首先分析了茶叶揉捻原理,确定了适用于自动控制的揉捻工艺,并制定了自动控制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方案以PLC控制为主,分为调速、压力控制和上下叶控制三个子系统。
其次,通过计算分析,分别对其进行了硬件选择和连接。
最后,对该系统的上位机软件进行了设计,主要是利用WINCCFlexible解决了人机界面的问题,在下位机PLC软件的开发中,主要是对数据的采集与显示模块进行了编辑。
本课题是一系列茶叶自动控制研究的开始,是开创性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茶叶揉捻机、自动控制、PLC、人机界面、WINCCFlexible
引言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中国人对茶叶的应用,至少可追溯到四千年以前,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的茶叶加工技术快速向着机械方向发展,各茶类的制茶机械相继研制与开发成功,并逐步应用于生产。
到目前为此,我国的大宗茶己有90%实现了机械化加工,名优茶也有50%以上的加工实现了机械化。
揉捻机自动化改造是要实现6CR-55型茶叶揉捻机的工作压力、时间、转速和上下叶的自动控制,包括传感和采集系统、电气系统、控制和界面系统、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整个茶叶揉捻系统的软件设计分为上位机软件的设计和下位机软件的设计。
在上位机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人机界面的设计占主要的部分。
1994年8月,中央决定,在“九五”期间,国家安排专款用于引进国际先农业科学技术,每年实施一批项目。
引进技术所需用于消化、吸收和推广的经,中央单位承担的项目由中央财政解决,地方单位承担的项目由地方财政配套。
就是948项目。
最近,国务院再次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每年投资2亿元,继续执行“948”计划。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农业部948滚动项目《茶叶标准化生产键技术引进、消化与创新研究》于2006年正式启动。
该项目称:
“我国的茶加工技术水平与装备多年以来没有重大改进,总体上还处于传统农副产品初级工,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质量管理与品质控制仅凭人工经验和常规审评与理化检验来保证,与全程清洁化生产、机械化加工和自动化控制的世界进水平差距甚远。
针对我国不同茶叶生产过程的特色和上述主要问题,引进一世界先进水平的种植和加工技术、理念、设备和装置等,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合必要的创新研究,整合过去几十年来提出的成熟技术成果,力求改善加工设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升加工的工艺水平,提出我国绿茶(名优绿茶、大绿茶)、CTC红茶和乌龙茶的标准化加工工艺参数,研制出茶叶加工关键设备自动控制装置和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研制出茶叶加工智能化专家咨询系统。
”本课题是该滚动项目的一部分,其技术目标是实现6CR一55型茶叶揉捻机的作压力、时间、转速和上、下叶的自动控制。
第一章茶叶加工的工序及发展
茶树收获所采下的是鲜叶,如不及时加工,就会因变质而失去应用价值。
鲜、叶也只有通过加工,才能使叶内的水分逐步蒸发而形成干茶可贮藏和保存。
品质良好的鲜叶,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工而使香气成分逐步优化,成为具有良好色、香、味、形的成品茶,既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也为茶业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茶叶的加工技术日趋先进,特别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与自动控制、酶膜工程和现代保鲜等高新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普遍应用,使各种新型茶产品不断涌现,各类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势头也日益迅猛,为茶叶加工升值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
茶叶原产于中国,后逐步传播于世界,当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种茶和产茶,160多个国家饮茶。
它们的种茶和茶叶加工技术以及饮茶习俗,均系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
早在唐代的公元815年,茶树种植技术就由我国传到日本,绿茶蒸青加工技术也同时传去,被日本人一致延用至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研制出一整套蒸青煎茶加工技术,还实现了现代化的生产线加工。
19世纪上半叶,中国茶树种植和条形红茶加工技术先后传到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和苏联(今独联体诸国)。
这些国家在茶树种植初期均应用从我国传去的技术和方法,进行茶树栽培管理和茶叶加工,甚至直接从中国聘请茶叶技师传授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
在此基础上,这些种茶国家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尤其是通过对机制茶叶的开发(如揉捻机和烘干机等茶叶加工机械的发明),至19世纪后半叶红茶加工方法开始从条形茶向着切碎红茶方向发展。
由于这种茶为碎颗粒形状,内含成分在冲泡时容易溶出,在茶汤中加入牛乳后风味和汤色不会变淡,很适合西方人的饮用习惯,很快风行世界。
红碎茶自出现以来,经历了盘式揉切机、转子揉切机和CTC等阶段的揉切技术改进,品质更为优异。
20世纪中后期,茶树种植和红碎茶加工技术传入非洲等地(如肯尼亚等产茶国),红碎茶生产采用了最先进的CTC加工技术,茶厂及其生产线设计尤为先进,加工出的红碎茶品质良好,在世界茶叶市场上具有很高的信誉。
我国制茶机械化作业技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制茶机械的自动化和连续化程度仍然较低,,与食品工业的机械化相比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食品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过程大体要经历五个阶段,即机械化阶段、初级自动化阶段、自动控制阶段、数据化阶段、高级自动化阶段(无人化阶段)。
目前国内食品加工技术已处于第四阶段,国外茶叶加工己进人第三、第四阶段,如日本蒸青茶生产线和英国CTC生产线。
而我国的制茶技术总体上仍处于第一阶段,个别单机或生产线处于第二阶段,与国外相比尚存在巨大的差距。
课题的来源
1994年8月,中央决定,在“九五”期间,国家安排专款用于引进国际先农业科学技术,每年实施一批项目。
引进技术所需用于消化、吸收和推广的经,中央单位承担的项目由中央财政解决,地方单位承担的项目由地方财政配套。
就是948项目。
最近,国务院再次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每年投资2亿元,继续执行“948”计划。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农业部948滚动项目《茶叶标准化生产键技术引进、消化与创新研究》于2006年正式启动。
该项目称:
“我国的茶加工技术水平与装备多年以来没有重大改进,总体上还处于传统农副产品初级工,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质量管理与品质控制仅凭人工经验和常规审评与理化检验来保证,与全程清洁化生产、机械化加工和自动化控制的世界进水平差距甚远。
针对我国不同茶叶生产过程的特色和上述主要问题,引进一世界先进水平的种植和加工技术、理念、设备和装置等,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合必要的创新研究,整合过去几十年来提出的成熟技术成果,力求改善加工设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升加工的工艺水平,提出我国绿茶(名优绿茶、大绿茶)、CTC红茶和乌龙茶的标准化加工工艺参数,研制出茶叶加工关键设备自动控制装置和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研制出茶叶加工智能化专家咨询系统。
”本课题是该滚动项目的一部分,其技术目标是实现6CR一55型茶叶揉捻机的作压力、时间、转速和上、下叶的自动控制。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制定出相应的茶叶揉捻机
动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主要是人机界面的设计;
主要是数据的采集与显示模块。
第二章揉捻加工分析及自动控制总体方案确定
所谓揉捻(twisting),是运用搓揉方法破坏茶叶的组织细胞,挤出茶汁,使叶片成条的茶叶初制工序〔即用揉和捻的方法使茶叶面积缩小卷成条形,通称条茶。
揉捻是初步做形,除了白茶类和绿、黄茶中有些不要揉捻外,一般在制茶过程中都有揉捻工序。
鲜叶直接揉捻是不能成条的。
因其物理性能硬、脆。
揉捻是力的作用,如果用力不当,也不能成条。
茶叶揉捻机(teatwistingmachine)是由揉桶与揉盘作相对回转运动而将茶叶搓揉成条、挤出茶汁的机械。
我国生产的茶叶揉捻机是茶机工业中较为成熟的机种之一,也是第一个颁布部标准的茶机机种。
第六代茶叶揉捻机产品系列统一标注为“6CR”字样,"6”代表第六代,"C”是“茶”字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R”是“揉”字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
:
(1)单动式茶叶揉捻机:
揉桶作回转运动、揉盘不动。
(2)双动式茶叶揉捻机:
揉桶与揉盘均作回转运动。
:
(1)盘式
(2)平板履带式
(3)转子式
(4)滚子式
(1)单桶式
(2)双桶式
(3)四桶式
:
(1)6CR-15型
(2)6CR一20型
(3)6CR-30型、
(4)6CR一55型
(5)6CR-65型
:
(1)非连续
(2)连续式
6CR-55型盘式茶叶揉捻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表2一1CR-55型揉捻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项目
单位
6CR_55
揉桶
外径X高度
Mm
φ540X385
容叶量
Kg/桶
30~35
加压形式
丝杆式加压
转速
R/min
50±1
台时产量
Kg/h
100~140
电机
功率
Kw
电压
V
220
外形(长X宽X高)
Mm
1500X1500X1400
本着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的目标,茶叶揉捻机控制部分应达到以下工作要求。
打开电源后,首先进行触摸屏操作,输入工作组、用户名与密码,验证无误后,才能进入茶叶揉捻机的控制系统,然后或更改生产参数,或进入监视界面。
按下开始按钮,茶叶揉捻机会进入自动运行状态,随后进入初始化状态,再进行故障自检,一切正常后,如果没有新的数据输入,系统会自动载入上次数据。
如果有新的数据输入,系统将采用新的数据进行揉捻。
揉捻结束后,出茶门自动打开,等待下茶。
按下复位按钮,系统会自动返回初始状态。
如果在揉捻过程当中,系统检测到异常现象,系统会报警。
在揉捻过程当中,允许随时暂停操作,并在转换到继续时,恢复所有数据。
运行当中的重要数据,在停电后能够得到保持,恢复供电后,也能继续工作。
在遇到非常严重的故障,按下急停按钮,系统会自动禁止所有输出,等待人工处理后,按下复位按钮,系统就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
如果在运行当中遇到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手动解决,那么,先可以按下暂停,然后再切换到手动状态,进行手动操作。
在遇到较大的故障后,系统仍然可以进行手动揉捻、压盖手动升降、出茶门手动开关、手动复位等日常操作。
:
原6CR-55型茶叶揉捻机有一齿轮减速机构,输出转速为50士1r/min。
这一转速是固定的,不能调整。
但是不同的茶种、0-十质和杀青质量,需用不同的转速揉捻,虽然只是些微的变化,也体现茶叶加工的精细程度。
转速的控制由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来实现。
变频调速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技术先进、使用成熟、性能可靠的调速方式,它实现了电机转速连续无级调速。
这里的变频调速是开环控制,控制指令直接来自于上位机中输入的参数。
:
压力控制是整个控制系统的关键所在,利用压盖的升降来控制桶内茶叶所受到的压力。
其控制框图如下图所示,它是一个开环控制。
把加压型式由55型的双滑柱加压改为40-45型的单滑柱丝杆浮动加压。
滑柱是一根中空的钢管,对着压盖的一侧,开有一平行于钢管中心线的竖直长槽,竖直长槽的顶部又连着一段与水平方向成45°。
角沿管壁开凿的斜槽,钢管中心是一根丝杆,可以带动加压臂上的螺母沿着竖直长槽上下移动,并沿着斜槽移离揉桶上方,便于上叶。
在滑柱的根部装有一个手轮,用来转动丝杆。
现在,在手轮的位置上装一个步进电机,改手轮转动为步进电机带动丝杆转动。
再在滑柱的顶部和根部分别装上一个行程开关控制加压臂的上下限和进行加压臂定位。
:
过程控制其实就是时间控制。
可以把揉捻加工分为“轻一重一轻”三过程,也可以分为“轻一重一较重一轻”四过程,还可以制定别的工艺阶段。
总之,要根据各茶种的特征,叶质老嫩、匀度和杀青质量来制定。
每一过程的时间数值,按前面论述的揉捻加工工艺灵活掌握确定。
加工前,把每一过程的时间参数输入上位机中,再由上位机传输给PLC,PLC根据输入的时间参数控制主电机和压力系统的运行。
、下叶控制:
出茶门在揉盘底部的正中心,原6CR-55型茶叶揉捻机揉盘的底部安装着一根长销,揉捻时用来锁紧出茶门,以免跑茶。
下茶时,拔开锁紧销,出茶门在重力作用下下垂,出茶门打开。
关门时,摇动连接在出茶门上的手柄,把出茶门摇上来,再插上锁紧销。
为方便操作人员装上杀青叶,需要控制揉桶的所停位置以及压盖的上升和旁移。
压盖的上升由压力控制解决,压盖的旁移在原有机械结构中就存在。
第三章茶叶揉捻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概况
茶叶揉捻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主要由上位机、下位机和调速控制、压力控制、上下叶控制以及显示四个子系统组成。
整个硬件系统的框架下图所示,上位机是一台PC,和触摸屏组成一体机;下位机是一个西门子S7-300系列的PLC:
调速控制系统主要是一台变频器,交流电机是原有的;压力控制系统由压力传感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器以及两个行程开关组成;上下叶控制由电磁阀、气缸、接近开关以及限位开关组成,其中限位开关有四个;显示系统是一个西门子触摸屏。
第四章软件设计与实现
整个茶叶揉捻系统的软件设计分为上位机软件的设计和下位机软件的设计。
上位机软件指的是计算机上应用软件设计,是利用WINCCFlexible开发的用户应用软件,主要实现揉捻流程及工艺参数的显示、数据处理与保存、参数设定和系统控制;下位机软件指的是S7-300PLC程序的开发,是利用STEP7进行程序设计,主要实现揉捻过程的自动控制、传感器数据采集、逻辑运算以及人机界面的设计开发。
上位机软件是基于Windows2000/al,操作系统,,采用面向对象多层体系结构技术。
主要划分成以下三个层次:
用户界面层、数据库层和应用服务层。
把原来比较理论、抽象的模型用相对形象的界面图形在测控软件主界面上表示出来。
本论文在这里只讨论上位机软件程序的开发,主要研究人机界面
:
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面”,所有的人机信息交流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是人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操作方式,即用户与机器互相传递信息的媒介,其中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茶叶揉捻自动控制系统的各项功能均可以通过人机界面来进行操作与实现。
人机界面(Human-ComputerInterface,简写HCI,又称用户界面或使用者界面):
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人和机器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所说人机结合面,信息交换,功能接触或互相影响,指人和机器的硬接触和软触,此结合面不仅包括点线面的直接接触,还包括远距离的信息传递与控制的作用空间。
人机结合面是人机系统中的中心一环节,主要由安全工程学的分支学科安全人机工程学去研究和提出解决的依据,并过安全工程设备工程学,安全管理工程学以及安全系统工程学去研究具体的解决方法手段措施安全人机学。
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
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
现在大量运用在工业与商业上,简单的区分为“输入”(Input)与“输出”(Ouput)两种,输入指的是由人来进行机械或设备的操作,如把手、开关、门、指令(命令)的下达或保养维护等,而输出指的是由机械或设备发出来的通知,如故障、警告、操作说明提示等,好的人机接口会帮助使用者更简单、更正确、更迅速的操作机械,也能使机械发挥最大的效能并延长使用寿命,而目前市面上所指的人机接口则多界狭义的指在软件人性化的操作接口上。
特定行业的人机界面可能有特定的定义和分类,比如工业人机界面(IndustrialHuman-machineInterface或简称IndustrialHMI),具体解释可查看“工业人机界面”词条。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简写HCI):
是研究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计算系统以及有关这些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
人机交互与人机界面是两个有着紧密联系而又不尽相同的概念。
人机交互与人机界面的关系如下:
人机交互是指人与机器的交互,本质上是人与计算机的交互。
或者从更广泛的角度理解:
人机交互是指人与含有计算机的机器的交互。
具体来说,人机交互用户与含有计算机机器之间的双向通信,以一定的符号和液晶屏被用作人机界面显示器动作来实现,如击键,移动鼠标,显示屏幕上的符号/图形等。
这个过程包括几个子过程:
识别交互对象-理解交互对象-把握对象情态-信息适应与反馈等;而人机界面是指用户与含有计算机的机器系统之间的通信媒体或手段,是人机双向信息交互的支持软件和硬件。
这里界面定义为通信的媒体或手段,它的物化体现是有关的支持软件和硬件,如带有鼠标的图形显示终端等。
交互是人与机-环境作用关系/状况的一种描述。
界面是人与机-环境发生交互关系的具体表达形式。
交互是实现信息传达的情境刻画,而界面是实现交互的手段。
在交互设计子系统中,交互是内容/灵魂,界面是形式/肉体;然而在大的产品设计系统中,交互和界面,都只是解决人机关系的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解决和满足人的需求。
交互设计是从属于产品系统的,是对成功的产品设计的一种强有力的支持与完善。
如果利用系统论的观点,交互设计是从属于产品设计系统的子系统。
人机界面产品基本常识
:
连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变频器、直流调速器、仪表等工业控制设备,利用显示屏显示,通过输入单元(如触摸屏、键盘、鼠标等)写入工作参数或输入操作命令,实现人与机器信息交互的数字设备,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HMI为英文Human-MachineInterface的缩写。
(HMI)产品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人机界面产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处理器、显示单元、输入单元、通讯接口、数据存贮单元等,其中处理器的性能决定了HMI产品的性能高低,是HMI的核心单元。
根据HMI的产品等级不同,处理器可分别选用8位、16位、32位的处理器。
HMI软件一般分为两部分,即运行于HMI硬件中的系统软件和运行于PC机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画面组态软件(如JB-HMI画面组态软件)。
使用者都必须先使用HMI的画面组态软件制作“工程文件”,再通过PC机和HMI产品的串行通讯口,把编制好的“工程文件”下载到HMI的处理器中运行。
(1)基本功能:
(2)设备工作状态显示,如指示灯、按钮、文字、图形、曲线等;
(3)数据、文字输入操作,打印输出;
(4)生产配方存储,设备生产数据记录;
(5)简单的逻辑和数值运算;
(6)可连接多种工业控制设备组网。
(7)选型指标:
(8)显示屏尺寸及色彩,分辨率;
(9)HMI的处理器速度性能;
(10)输入方式:
触摸屏或薄膜键盘;
(11)画面存贮容量,注意厂商标注的容量单位是字节(byte)、还是位(bit);
(12)通讯口种类及数量,是否支持打印功能。
(1)薄膜键输入的HMI,,画面组态软件免费,属初级产品。
如POP-HMI小型人机界面;
(2)触摸屏输入的HMI,~,画面组态软件免费,属中级产品;
(3)基于平板PC计算机的、多种通讯口的、高性能HMI,,画面组态软件收费,属高端产品。
(1)明确监控任务要求,选择适合的HMI产品;
(2)在PC机上用画面组态软件编辑“工程文件”;
(3)测试并保存已编辑好的“工程文件”;
(4)PC机连接HMI硬件,下载“工程文件”到HMI中;
(5)连接HMI和工业控制器(如PLC、仪表等),实现人机交互。
1、EVIEW
EVIEW人机产品是中国最早最专业的工业级人机界面品牌之一,自2002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以其专业的品质、卓越的性能、合理的价格得到了市场的最大认可,产品销量及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之首,EVIEW品牌曾被业界权威媒体工控网评为“工控TOP10”第一名、美国ControlEngineering杂志评选的“中国最有影响的人机界面品牌”第一名、年度“最佳人机界面产品”奖。
2、台湾威纶
“WEINVIEW”品牌人机界面(触摸屏)。
WEINVIEW人机产品在行业内率先采用符合先进环保标准的无铅零件和制造工艺,用实际行动为企业道德印上金牌品质保证,一路保持行业领先。
:
:
从计算机问世以来,早期用户是以计算机专业人员为主,但随着计算机广泛进入人们的工作生活领域,计算机用户发生了改变,非计算机专业的普通用户成了用户的主体。
这一重大转变使计算机的可用性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起来。
人机界面应当是什么样的?
如何去建造这样的界面?
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既涉及人也涉及计算机及一些相关的学科,如:
心理学、人的因素学(HumanFactors)、社会学、语言学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的拓宽,从而带来了不同的理论方法。
八十年代以来,人机界面的研究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对此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分析与评价技术:
用于分析、评价用户界面有效性的理论和经验方法,如任务分析、话语分析、内容分析及可用性评价等。
(2)设计方法论:
用来产生好的用户界面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如:
软件心理学、环境因素设计法、多方参与设计法以及支持设计过程的工具和标记法。
(3)开发工具和方法:
支持用户界面开发的工具箱、用户界面管理系统(UIMS)、快速原型法和程序设计辅助工具等。
(4)交互方式与设备:
新的输入/输出设备和设备运用策略,包括视觉、声音、触觉、姿态等通信模态及多种模态的集成。
(5)关键用户界面成分:
如用户界面隐喻(metaphor)、用户界面风格、智能界面技术、取消、超文本/超媒体以及联机帮助。
(6)用户模型:
包括用户行为模型、关于系统的用户内心模型、用户个体差异
(7)特定应用的用户界面设计:
满足某类应用问题对人机交互作用的特定限制条件和要求的用户界面设计。
如:
虚拟现实、智能辅导系统、信息检索、Internet/WWW、CAD/CAM、专家系统过程控制、决策支持等。
(8)计算机辅助协同工作(CSCW):
关于如何使用计算机系统帮助人的群体有效协同工作的研究,包括现场观察研究、理论模型、群体用户界面开发设计等。
(9)法律与标准:
关于用户界面的专利和版权问题、用户界面的标准化。
这些研究方向目前大多处于十分活跃的发展阶段,并且有着较强的分化和相互渗透倾向,有些方向甚至有可能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相对对立的研究领域。
:
随着人机界面在计算机容量、网络技术、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新型输入输出设备方面的迅速发展,今后的人机界面将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操作变得更接近于同现实世界的交互操作,为减轻人在交互作用上的认识负担和更多地利用人从演化和经历中获得的自然技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人机界面将越来越多地具有多模态高宽带的特点。
更多的人的感受表达模态将被用于和计算机的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设想最重要把人的神经细胞的直接触发和测取作为交互的通道,为此同时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区别将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3)网络技术尤其是Internet的普及使今后的计算机用户具有更多的群体特点,从而对适应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茶叶 揉捻机 自动化 改造 管理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