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湖北省十堰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5870991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241.38KB
中考湖北省十堰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中考湖北省十堰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湖北省十堰市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湖北省十堰市化学试题解析版
中考2019年湖北省十堰市化学试题(解析版)
相对原子质量:
Zn-65Cu-64H-1S-32S-32
一、选择题
1.下列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剪纸B.酿酒C.造纸D.制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
【详解】A、剪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
C、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
D、制陶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A。
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从我做起”。
下列做法与“创文”不相符的是
A.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B.减少城市雾霾,提倡公交出行
C.为了购物方便,提倡使用塑料袋D.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能净化空气,与“创文”相符,故A正确;
B、减少城市雾霾,提倡公交出行,能减少大气污染,与“创文”相符,故B正确;
C、为了购物方便,提倡使用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与“创文”不相符,故C不正确;
D、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能减少环境污染,与“创文”相符,故D正确。
故选C。
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过滤C.
检查气密性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3,试管中液体超过二分之一,故A不正确;
B、过滤操作玻璃棒起引流作用,不能搅拌,会破坏滤纸,故B不正确;
C、检查气密性,长颈漏斗中应该有水,故C不正确;
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缓慢加入装有水
烧杯中进行稀释,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氮气用于食品保鲜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D.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详解】A、氮气用于食品保鲜,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由于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属于物理性质,B正确;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用氢氧化钠(NaOH)对炉具清洁,是利用了皂化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正确。
故选B。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老年人饮用牛奶,可预防骨质疏松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使用舒适耐磨的合成材料作布料,力促“不愁穿”成为现实
D.缺乏磷、钾、铁等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保健品
【答案】D
【解析】
【详解】A、老年人饮用牛奶,可以获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六大营养素,不仅可以减少骨矿物质的流失,有利预防骨质疏松症,故A正确;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提高粮食产量,故B正确;
C、使用舒适耐磨的合成材料作布料,合成材料性能好,可以使“不愁穿”成为现实,故C正确;
D、缺乏磷、钾、铁等微量元素,可以通过食物获得,不能大量服用保健品,故D不正确。
故选D。
6.在化学反应
中,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
A.酸B.碱C.盐D.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碱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S属于单质,NaOH属于碱,Na2S和Na2SO3属于盐,H2O属于氧化物,故A不正确;
B、NaOH属于碱,故B正确;
C、Na2S和Na2SO3属于盐,故C正确;
D、H2O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A。
7.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汉江水、太极湖水等天然水均为混合物
B.活性炭在净水中起着吸附和消毒作用
C.污水集中处理,确保水源区水质安全
D.电解水实验能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汉江水、太极湖水等天然水含有较多杂质,均为混合物,故A正确;
B、活性炭在净水中起着吸附作用,不能消毒,故B不正确;
C、污水集中处理,确保水源区水质安全,故C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实验能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8.有关实验现象的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将氢气通过灼热氧化铜,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瓶塞,瓶口无明显现象,故A不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不正确;
C、将氢气通过灼热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故C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D不正确。
故选C。
9.下列叙述正确
是
A.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D.配制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天然气是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不正确;
B、结构决定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B正确;
C、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物理性质可能会改变,故C不正确;
D、仰视时所读取的数据小于所量水的实际体积,即量取水的体积大于实际所需水的量,由于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小,故D不正确。
故选B。
10.在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组物质能大量共存的是
A.氯化钠、氢氧化钙、稀盐酸B.硝酸钾、氯化铜、氢氧化钠
C.硝酸钠、氢氧化钾、氯化钡D.碳酸氢钠、氯化钾、稀硫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能大量共存说明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生成沉淀、气体、水等。
【详解】A、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正确;
B、氯化铜溶液显蓝色,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正确;
C、硝酸钠、氢氧化钾、氯化钡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
D、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正确。
故选C。
11.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中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验证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附着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C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
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D
鉴别稀盐酸、NaOH溶液、K2CO3溶液、(NH4)2CO3落液
取样,相互滴加,观察现象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除去CO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通过浓硫酸干燥,可除去HCl气体,故A正确;
B、验证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附着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只能说明有二氧化碳存在,不能证明有水存在,故B不正确;
C、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水不能燃烧,不能证明探究的问题,故C不正确;
D、鉴别稀盐酸、NaOH溶液、K2CO3溶液、(NH4)2CO3落液,取样,相互滴加,观察现象,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和碳酸钾、碳酸铵反应均有气泡冒出,无法鉴别,氢氧化钠能和碳酸铵反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故D不正确。
故选A。
12.为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I和I1.实验结束,将两实验的废液全部倒入一洁净烧杯中,反应后得到溶液A和固体B.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据此得出以下结论:
①通过实验I和II能验证Al、A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②实验反应后固体中一定含有Cu;③若A是无色溶液,A中可能含有AgNO3;④若A呈蓝色,溶液A中至少有两种溶质⑤若A呈蓝色,固体B中定不含Cu;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①通过实验I得到无色溶液和固体,硝酸铜和铝丝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则铝活动性比铜强,实验II得到蓝色溶液和固体,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则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则能验证Al、A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①正确;
②实验I得到无色溶液和固体,固体一定为铜,实验II得到蓝色溶液和固体,可能硝酸银和铜没反应完全,把硝酸银有剩余,混合后,硝酸银和铜反应,把铜消耗掉,则实验反应后固体中不一定含有Cu,故②不正确;
③若A是无色溶液,则A中不含硝酸铜,反应的时候,先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A溶液为无色,则一定没有AgNO3,故③不正确;
④若A呈蓝色,则溶液A中含有硝酸铜,实验I生成硝酸铝,则至少有两种溶质,故④正确;
⑤若A呈蓝色,实验I得到无色溶液和固体,固体一定为铜,实验II,生成硝酸铜和银,若完全反应,则固体B中含有Cu,故⑤不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13.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氮原子__________
(2)金刚石__________
(3)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____(4)标出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答案】
(1).
(2).
(3).
(4).
【解析】
【详解】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氮原子表示为
。
(2)金刚石是由碳组成的单质,故化学符号为
。
(3)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
。
(4)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表示为
。
14.根据下列提供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与A元素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
(2)E和F两种元素的原子的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A.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答案】
(1).BC
(2).最外层电子数(3).
【解析】
【分析】
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最外层电子数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详解】
(1)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与A元素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
(2)最外层电子数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重要依据,E和F两种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A是氢原子,D是钠原子,A、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为氢化钠。
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15.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离不开化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房中常用洗洁精除去油污,利用了洗清精对油污的__________作用。
(2)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吃粽子已成传统风俗。
在制作粽子的原料中,糯米所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
(3)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
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肯面。
“玉兔二号”月球车使用铝合金、钛合金等多种金属材料。
用镍基钛合金制造的轮胎受到冲压变形后,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镍基钛合金具有的性质有____(填序号)
A优良的塑性和韧性B熔点高于钛C形状记忆功能
(4)近期“水氢发动机汽车”备受关注和质疑。
水制氢气过程成本太高受到质疑:
以铝粉为核心原料的催化剂备受关注。
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铝(同时生成种常见气体),此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电能。
写出工业制铝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乳化
(2).糖类(3).A(4).
【解析】
【详解】
(1)洗清精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日常生活中常用洗洁精除去油污。
(2)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素,在制作粽子的原料中,糯米所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3)多数合金熔点低于其组分中任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硬度一般比其组分中任一金属的硬度大,镍基钛合金制造的轮胎受到冲压变形后,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镍基钛合金具有的性质有优良的塑性和韧性,故选A。
(4)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
(2)t3℃时,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3)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t2℃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将t3℃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答案】
(1).甲=丙>乙
(2).60(3).降低温度(4).AD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基本不变,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详解】
(1)t2℃时,甲和丙的曲线相交于一点,则甲和丙的溶解度相同,乙的溶解度在甲的下面,则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丙>乙。
(2)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溶解的丙物质的质量为
,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可采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4)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A正确;
B、t2℃时,等质量的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故B不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t3℃时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甲有晶体析出,丙的质量分数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丙大于甲,故C不正确;
D、t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正确。
故选AD。
【点睛】
17.A--E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
已知C含有两种元素,E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都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是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___________________D→E:
___________
(3)图中相互关系涉及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种。
【答案】
(1).铁
(2).
(3).
(4).2
【解析】
【分析】
E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是铁,D生成E,则D的铁的氧化物,C和D反应,C和E反应,则D是氧化铁,C含有两种元素,则C是稀盐酸,C能生成A,A和E反应,则A是氯化铜,A−E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则B是碱,B可以是氢氧化钠。
【详解】
(1)E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是铁。
(2)A和E反应,则A是氯化铜,A−E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则B是碱,B可以是氢氧化钠,A+B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
D生成E,D是铁的氧化物,D→E的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3)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图中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铁和氯化铜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有2种。
【点睛】E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是铁,D生成E,则D的铁的氧化物,C含有两种元素,则C是稀盐酸。
1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较纯净氧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 检验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
【答案】
(1).铁架台
(2).BE(3).
(4).C(5).用燃着的木条被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证明已集满
【解析】
【分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详解】
(1)仪器a的名称为铁架台。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较纯净氧气,不用加热,故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氧气,收集装置选用E,故制取和收集装置组合是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实验室制取CO2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检验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被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证明已集满。
【点睛】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KI, K2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及步骤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I:
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客液注入A中,关闭漏斗活塞。
实验II:
打开KI,观察到B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中,待停止倒吸。
实验III:
打开K2, 观察到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
[思考与交流]
(1) B中滴有酚酞
Ca(OH)2溶液呈红色,说明Ca(OH)2的溶液的pH___7. (填“<”“>"或“=”)
(2)实验I中在A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I和II____(填 “能”或“不能”)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3)实验III,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III,C中溶液倒吸入A装置的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溶液星无色。
经分析,瓶中混合物一定含有水、 氯化钠和酚酞,可能含有碳酸钙。
为进步确定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提出以下猜想:
(已知: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一:
CaCl2:
猜想二:
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请完成猜想二。
②请你帮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正确 (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B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A装置(3).不能(4).
(5).
(6).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钙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思考与交流]
(1) B中滴有酚酞的
溶液呈红色,说明
的溶液的pH>7。
(2)实验I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溶液注入A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在A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B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A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故根据实验I和II不能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3)实验III,C中稀盐酸倒吸进B中,发生的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
(4)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故猜想一:
:
猜想二:
。
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钙。
【点睛】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20.将20.0g铜锌合金置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硫酸。
当加入148.4g稀硫酸时,不再有气体生成,此时测得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为168.0g.
(1)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_ g;
(2)求反应后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
【答案】
(1).0.4
(2).20%
【解析】
【分析】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为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故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
(2)设反应后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的锌的质量为y
反应后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反应后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为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是无色液体,D可用于灭火,G为可燃性气体。
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
(1)A、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G燃烧的现象_____。
(3)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F→E的化学方程式_____,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
【答案】H2O,CO2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2H2O2
2H2O+O2↑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Ca(OH)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解析】
【详解】
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是无色液体,B为过氧化氢,结合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A为水,C为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D可用于灭火,G为可燃性气体D为二氧化碳,G为一氧化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转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分解或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湖北省 十堰市 化学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