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迁的影响.doc
- 文档编号:2586579
- 上传时间:2022-11-02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6KB
制度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迁的影响.doc
《制度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迁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迁的影响.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度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迁的影响
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姓名:
夏小兰学号:
123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迁的最大影响因素,无疑是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建立的是前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
这一体制的目标,是要通过中央政府制订各种计划,统一地调配全国的经济资源,尤其是要通过增加积累和扩大投资来加快工业化的步伐,获得高速经济增长。
但从实践来看,这一体制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事实证明,传统的计划体制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中国要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取得高速经济增长,而高速经济增长则需要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则是中国发展方式转变历史中的起点。
关键词:
经济体制探索市场化经济建设工业化与国际化阶段
正文: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其主要动力来自于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不断地调整和转变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增长。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
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对当时的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推动。
经过建国后30年的发展,中国当时政企合一的计划体制已经相当完整。
在城市,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已经成为企业的基本形式,在农村,则普遍建立了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
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也已经完成。
可以看出,在所有制上,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是以公有制为基本形式,在分配上,它的特征则是平均分配。
这一体制导致中国经济处于不能发展的稳定状态,而打破这种均衡,使中国经济从基层活跃起来,就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打破均衡的手段就是调整收入分配,让生产者的收入和他们的付出相联系。
邓小平提出,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农村进行了生产责任制的改革;全国统一的分配制度开始变化,企业被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的同时,开始被更多地推向了市场;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开始建设,外资进入了中国,不仅带进来了资金,也带进来了技术、管理方式和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企业制度等等。
分配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改善了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增加了他们的消费需求。
这对经济增长形成了强劲的拉动。
第二个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市场化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阶段。
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使人们认识到了【1】市场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但在那时候,我们的改革方向还不明确,因此,市场化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走了不少弯路,如当时的价格“【2】双轨制”改革就受到了挫折,由它引发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说明商品价格改革不能只是一个孤立的进程,而应该是整个市场化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992年12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这一时期,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而国有企业通过改造,数量虽然有明显减少,但整体质量却有明显提高。
在要素市场建设方面,产权市场、证券市场、劳动市场等先后建立起来。
到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中国建立。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中国经济中的潜能被不断地释放,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持续的推动作用。
从产业结构上看,这一时期发展较快的是第三产业,尤其是通信、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现代第三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上世纪末到现在,为中国的加速工业化与国际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更加深入,“入世”标志着中国开始将更多的领域向世界各国开放,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则标志着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进入了更高的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重新开始加速,进入了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如果说在前两个阶段中,特定领域的改革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特别的作用的话,那么在这一历史时期,加速的经济增长则取决于多重因素。
首先,从体制创新上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国有经济的改造,使中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第二,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这标志着中国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一个中低收入国家。
这一收入水平促使居民消费的整体水平有一个明显的升级,而汽车和住房需求的跳跃式发展,则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拉动;第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再是一部分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而开始向全面铺开,各个地区出于发展当地经济的迫切希望,不断产生出新的投资冲动,由此导致了对投资品的巨大需求;体制创新所带来的供给能力的增加,消费、投资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为中国加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条件。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制度创新是中国近30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渐进推行的体制改革既顺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保证了国家社会和经济的稳定,使中国避免了如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那样因经济制度转轨而造成的长期衰退。
而前两个阶段所进行的制度创新,则为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速的工业化与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注释:
【1】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2】双轨制(double-trackpricesystem),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
在中国一般系指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
心: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6-对外开放中的经济增
长》。
2、罗曰镁:
《从基尼系数看居民收入差距》,《统计观
察》,2005年第6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度 创新 中国 经济发展 方式 变迁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