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XX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六篇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劳动安全卫生.docx
- 文档编号:25862948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180.26KB
云南省XX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六篇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劳动安全卫生.docx
《云南省XX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六篇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劳动安全卫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XX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六篇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劳动安全卫生.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XX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六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劳动安全卫生
云南省XX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六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劳动安全卫生
第六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劳动安全卫生
第一章环境保护
第一节概况
一、设计依据
设计标准
煤炭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二)环境质量标准
1水环境
地面水:
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
类水域水质标准。
地下水:
执行GB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
类标准。
2空气环境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3声环境
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二类标准,其中村庄、学校执行一类标准。
4土壤
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三)污染物排放标准
1污废水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
2锅炉烟气
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时段二级标准
3噪声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
类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4固体废物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二、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
(一)自然生态条件现状
1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十八连山山系,地貌由高原剥蚀中山山原区与岩溶高原区两个地貌类型组合,山体延伸方向受控于地质构造与地层走向一致,呈北东——南西向。
区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切割剧烈,沟谷纵横,岩溶发育,但五乐工业场地较平坦、开阔。
2气候
本区地处亚热带,具高原山区局部气候特征,冬寒夏凉。
随着标高的不同,气候有明显的差异,海拔标高低于1600m的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降水量较小;海拔标高高于1600m的地区,气候凉爽,天气多变,降水量较大。
3土壤类型、分布及其理化性状
老厂矿区土壤由于长期受母岩、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人为耕作活动的综合利用,形成种类繁多,具有明显垂直地带性分布的土壤类型。
如下图:
4水文现状
(1)地表水系
地表水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矿区东有黄泥河(最大流量为882m3/s,最枯流量为2.4m3/s),南有喜旧溪河(旱季流量9.5m3/s,最大流量为2040m3/s),西有块泽河,北有大河沟河。
成为周边被河沟低谷环绕的独立水文地质单元。
矿区内无大的水体,源于矿区的大河沟河、扎外河、岔河、革布厂小河以及丕德河等,组成了以黑牛山——沙子井为中心的向四周排泄的流网。
(2)地下水
矿区地下水基本属于碳酸盐类岩溶水,水质较好,富水性强,达18.85L/s·km2,其它岩类孔隙水、裂隙水富水性都弱。
矿区年地下水径流量约为2亿m3,占全县地下水量的42%,是个富水区。
矿区地下水含水层受大气降水补给,并以泉的形成就近排泄;矿区范围内有天然露头泉水(俗称龙潭)30余处,其中著名的是五乐大寨龙潭,枯季流量达0.058m3/s。
(二)矿区生物群落现状
1、植被类型与分布
(1)林业资源概况
XX矿区由于其生态条件复杂,具有多种类型的生态环境,因而有着丰富的森林植被资源。
目前矿区人均有林地面积2.29hm2亩,人均森林蓄积量1.45m3,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根据XX矿区林木的立地条件及其结构、分布特征与演替规律,矿区森林植被基本属于北亚热带~南温带中山常绿针叶和阔叶林类型。
在低中山河谷槽坝区由于受人为活动影响较重,因此原始森林植被已破坏殆尽,仅零星分布。
矿区范围内森林植被目前在分布上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大致可分为三个亚区:
低中山河谷中湿性常绿阔(针)叶林区、中山山地针、阔叶林区、高中山针叶林区。
(2)草场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目前矿区草场主要分为山地草丛草场、山地灌丛草场、山地疏林草场、农隙地草场四种类型
(三)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对1993年该地区的环境本底资料以及滇东电厂在2001年的区域环境本底监测资料进行分析,XX矿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大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水质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地表水均未超标,至少达到Ⅲ类水域水质标准;地下水达到GB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基本未受污染,比较清洁;该区环境噪声均符合GB3096-93中Ⅰ类标准,故本区在开发建设前,环境噪声现状质量良好。
第二节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本煤矿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
矿井水、生活污水、煤矸石、粉尘、机械噪声及少量烟气等,对各类污染物产生、排放及治理情况分析如下:
一、污、废水
1污、废水产生量及水质
煤矿开发和建设,主要水体污染源为矿井井下排水,工业场地及选煤厂的生产、生活污废水、工业废水等。
A、工业场地排水
矿井水汇集至XX井口场地矿井水处理站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后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回用或排放,XX井口片区最终外排污废水总量为1170.89m3/d,其中生活污水58.25m3/d。
五乐工业场地选煤厂用水闭路循环不外排,生活污废水统一汇至厂内污水处理站经小型埋地式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生化处理达一级排放标准后外排,工业场地日排放污水量305.38m3/d。
井下排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色度,根据1994年重庆煤炭设计研究院所作《云南煤炭工业管理局老厂矿区XX矿井、选煤厂(含中心居住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类比值,矿井水主要污染因子特征值为:
SS558mg/L,COD10.6mg/L,BOD56.7mg/L。
另外,本煤矿煤层硫份含量较高,但类比与矿区地域相邻,煤质相似的贵州六盘水矿区六枝矿务局矿坑废水污染源监测资料,其pH值呈中性,故认为XX煤矿井下排水也为中性,不会造成酸性污染。
B、矿灯废水
井口矿灯房定期修理及清洗矿灯,根据对松藻煤矿、打通煤矿及石壕煤矿等煤矿类比资料,本煤矿按每半个月修理300盏矿灯计,排水量0.48m3/次,pH值5.5,[Pb3+]=0.67mg/L,[Zn2+]=0.42mg/L进行设计。
C、工业场地生活污水、废水
工业场地生活污水、废水来源于工业场地办公楼、单身宿舍生活排污,食堂排水,浴室洗浴废水,机修及洗车排水等,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SS等,类比建筑物排水污染浓度值,确定生活污水、废水排水水质为:
粪便污水SS250mg/L,COD350mg/L,BOD5200mg/L;食堂污水SS250mg/L,COD1000mg/L,BOD5600mg/L;洗浴废水SS150mg/L,COD120mg/L,BOD560mg/L。
机修厂废水、洗车废水含石油类污染物,食堂排水含动植物油,其中污染较重的机修厂废水石油类污染物可达30mg/L。
二、环境空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1、尘
(1)生产系统粉尘
本煤矿开发大气污染源主要为粉尘污染、燃煤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
粉尘污染主要来自煤炭装、卸、储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煤炭加工过程中选煤厂储煤场、破碎筛分扬尘以及矸石排放系统和矸石山的扬尘等;而燃煤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场地的锅炉燃煤。
(2)道路扬尘
道路扬尘是矿山环境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它主要受路况、物料泼洒及运输量情况影响,本煤矿汽车运输量不大,主要运输为工业场地至姜家扎外排矸场排矸,其中工业场地至姜家扎外排矸场道路全长4.5km,2.9km沥青混凝土三级路,1.6km泥结碎石三级路,矸石运输采用国产8t自卸汽车,车厢密闭性较好,物料泼洒量极低。
2、排矸场排污
本煤矿设2个排矸场,其中姜家扎外排矸场与电厂合用,主要接纳选煤场排矸,独路河排矸场接纳井下排矸。
姜家扎外排矸场扬尘来源于灰渣及风化破碎矸石,为无组织排放;根据我院多年来在西南地区各矿区的调查研究结果,选煤矸石尽管含硫量较高,但由于其含碳量不高,粒度较小,自燃可能性不高,同时由于姜家扎外排矸场灰矸混堆,分层压实,可有效阻止空气进入矸石内部,本设计认为姜家扎外排矸场矸石不自燃,不会产生相关环境空气污染物。
独路河排矸场扬尘来源于风化破碎矸石,为无组织排放;根据山西等地经验数据,本煤矿煤岩中惰质组分含量低,又不开采硫份大于3%的煤层,而且初期开采的煤层硫份都较低,自燃可能性不高。
若矸石发生自燃,其主要的环境空气污染物为烟尘、SO2,本煤矿采用先进开采方式,可有效避免自燃情况发生。
3、锅炉烟气
本项目由于没有大的燃煤设备,燃煤污染相对较轻。
由于矿区附属设施简化和煤电联营,本煤矿用热量大幅下降,其中用热量最大的五乐工业场地拟采用LSF-10型消烟常压生活热水锅炉(高原型)1台,耗热量10
104kW/h,耗煤量18kg标煤/h。
独路河工业场地设计选用LSF-40型消烟常压生活热水锅炉(高原型)1台,耗热量40
104kW/h,耗煤量73kg标煤/h。
锅炉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NOx等。
本矿食堂炊事采用燃油灶具,矿区内不建居民生活区,民用炊事导致的环境空气污染极低。
4、运输车辆尾气
煤矿配备各型车辆44辆,其中20t重型载重汽车7辆,8t自卸汽车14辆,5t中型载重汽车10辆,其他车辆若干,主要用于井下设备、材料运输以及煤矸石运输,运量有限。
汽车运输主要污染物为尾气。
本煤矿设铁路专用线,其牵引机车为电力机车,无尾气排放。
5、瓦斯
XX煤矿为高瓦斯矿,其XX井瓦斯涌出量分别为176.57m3/min,瓦斯排出由风井完成,其中风井抽出的瓦斯直接排放大气,瓦斯抽放系统在工程初期不考虑瓦斯利用而直排大气,在条件成熟后,该部分瓦斯全部进行利用不外排。
XX井瓦斯抽放站设在矿井主平硐口,瓦斯抽放管路由矿井主平硐下井,矿井混合瓦斯量为118m3/min,瓦斯浓度30%,以混合瓦斯量及瓦斯浓度进行计算,XX煤矿1套瓦斯抽放系统抽放瓦斯35.4m3/min,日抽放瓦斯50976m3/d。
因此通风机经风井排至大气的瓦斯量为XX矿井203285m3/d。
三、固体废弃物
在煤矿开采和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将排出大量的煤矸石,由于其排放量大,影响范围广,是煤炭工业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8Mt/a,矿井基建时期矸石量为60万m3,进入生产运营期后为6万m3/a;选煤厂矸石量为1500t/d。
四、噪声
煤矿开发的主要噪声污染源是设备噪声,主要有:
空气动力性噪声,如轴流通风机、鼓风机、跳汰机等;机械噪声,如电锯、破碎机、振动筛、锻钎机等;电磁性噪声,如电机、电气设备等。
根据类比调查分析,主要高噪声源源强如表6-1-2-1。
表6-1-2-1主要设备噪声源强
序号
名称
噪声值(dB)
备注
1
矿
井
通风机
下大洞回风井
110
测量地点一般为机器旁1m处
2
坑木加工厂
五乐场地
92~115
3
矸石溜槽
选煤厂主厂房
95
4
选
煤
厂
振动筛
选煤厂主厂房
95
5
跳汰机
选煤厂主厂房
94~105
6
胶带运输机头
主井至选煤厂
80~85
7
鼓风机
选煤厂主厂房
90~98
交通噪声源
铁路机车
75~85
不鸣笛时
90~95
鸣笛时
五、生态环境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间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可知,施工期间各污染物的排放量有限,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时的,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施工期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主要是工程占地、改变土地利用类型。
本工程在所占用的土地中,耕地80.1hm2、占73.15%,荒地28.3hm2、占25.84%,宅基地仅占1.00%。
工程占用土地不可避免地破坏现有的植被,减少本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
矿井所在地的富源县老厂乡、十八连山乡、黄泥河镇现有农业人口约146489人,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062hm2。
矿井占地将使本区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占现有人均耕地面积的0.89%,由此可见影响较小;矿井占用的山地林木稀少,对林业植被影响也较小。
故本矿井占地对生态环境影响只是局部的,对区域生态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六、地表沉陷影响
矿井开采所表现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就是地表沉陷。
地表沉陷会引起水土流失,另外对公路、建筑以及农林生产和地下水、地表水都会产生影响:
1煤层开采对公路造成的损害,除大落差裂缝直接造成破坏外,主要表现在地表发生压缩变形时,公路出现凸形的弯曲或起伏不平的波形,当雨水通过路面裂缝进行冲刷时,可以一直冲刷到(碎石)路基,造成公路的破坏。
2地表产生的裂缝及塌陷坑,将造成农田分割、破碎、田坎垮塌等;煤炭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危岩崩塌、滑坡及泥石流,会使基岩裸露、农田毁坏,推倒或掩埋庄稼及林木,对局部地段的农林生产产生较大影响。
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层变薄,岩石裸露,水、肥不能保持,有机质减小,从而影响农林生产,但本区开采沉陷不会使水土流失有较大的增加,因此也不会对农林生产带来太大的影响。
3地表沉陷引起地下水的补排条件、径流方向及农作物的供水状况的变化,而且当下沉较大、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平坦区域,塌陷区还会出现积水现象。
第三节污染防治措施初步方案
一、水处理
1、井下水处理
本次设计XX煤矿全部矿井水进入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由于矿井水污染主要由煤粉、岩粉引起,成分较单一,经分析,其污染因子除SS较高,可达558mg/L外,其他污染物如BOD5、COD含量均不高,pH值呈中性,而煤粉、岩粉沉降性能好,易去除,仍选用预可研报告选定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物化处理,工艺为成熟的水处理工艺,其在去除水中悬浮颗粒和胶体方面具有其他水处理工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本煤矿井下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构筑物处理井下水,并增加了过滤消毒工序对生活用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其中混凝沉淀阶段的处理设施为预沉淀(井下水仓)+混合反应+斜板沉淀,混凝剂采用碱式氯化铝(PAC),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PAM)。
水处理主要构筑物见第二篇第五章第一节,工艺流程图见附图2-5-1-1。
类比其他煤矿同类型水处理站及高浊度水市政给水厂水质资料,经预沉及混凝沉淀处理的源水(含矿井水和其他高浊地表水)出水浊度<15度,极端条件下出水浊度<20度,其悬浮物浓度SS<70mg/L,完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水处理构筑物均按2格设计,单格处理能力为100%矿井水量,单个构筑物检修或事故停运不会导致出水水质恶化。
2、选煤厂废水处理
选煤厂煤泥水来源于动态跳汰机底流,除尘器排水及地面冲洗水,煤泥水总量达1120m3/d,经类比其他类似工艺煤矿选煤厂煤泥水水质资料,选煤设备出流煤泥水SS可达100g/L,若直接排放将导致严重的地面水污染。
选煤厂内设完善的煤泥水处理设施,浓缩车间设于主厂房北面(储煤场东南面),由GN-18型高效浓缩机、SLV1.5×3.0型高频筛、中转水池、事故水池、回流泵房及相应管路组成。
浓缩车间设备选型根据选煤工艺要求按循环水量80m3/h设计。
选煤厂煤泥水系统组成见插图3-8-2-1:
选煤厂煤泥水系统。
由于浓缩池、中间水池及事故水池容量较大,总容量达1780m3,其中仅中间水池及事故水池容积也达252m3,为小时煤泥水量的3倍,脱水设备、水泵及管路又均按1用1备设置,生产及事故时煤泥水均不会外泄污染地表水。
3、工业场地生活污水处理
井口场地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采用THT-5型埋地式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工业场地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采用THT-15型埋地式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两者均采用二级生化处理,主要工艺流程见下图: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该设备将多道工序集成于一体,结构紧凑,可埋入地下,不占地,只在地面设有动力设备间。
该设备集厌氧消化与好氧曝气为一身,可使出水BOD5<30mg/L,SS<70mg/L,并具一定除磷脱氮功能,使出水完全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二、环境空气污染治理措施
地面生产系统各物料转载点及储煤场、储煤仓均采用喷雾洒水进行降尘。
沿胶带机走廊敷设喷雾洒水管道,在各胶带机机头机尾溜槽的上下端以及各储煤仓仓口和仓下溜槽下端安装武安4型喷雾洒水喷头对运输、储装煤料进行加湿抑尘;在储煤场四周及中央安装洒水管,设回转式喷灌喷头对煤堆进行加湿抑尘,同时储煤场四周设围墙,降低风力对煤堆起尘的影响。
物料加湿法简单经济,抑尘效果显著。
在选煤厂筛分工序,设计仍然采用喷雾喷头加湿抑尘,洒水强度为266.67m3/d(0.01m3/t原煤),洒水量较高。
再设置排尘管道、排尘风机和除尘器,将筛分车间密闭操作间尘气抽出处理外排,除尘器采用2台CCJ/A-20型冲击式水力除尘器,除尘器煤泥水流入浓缩机处理回用。
矿区新建道路11.4km由煤矿养护。
煤矿配备5m3洒水车1辆进行道路洒水抑尘,洒水量0.5L/(m2·次),日洒水6次,旱季适当增加洒水次数。
姜家扎外排矸场抑尘采用喷雾洒水和土地复垦,统一由电厂考虑。
独路河排矸场抑尘采用喷雾洒水和土地复垦,由煤矿自行实施。
在工程前期独路河排矸场矸石自燃可能性不大,在工程后期矿方应注意采用分层压实、粘土封闭和灌浆等措施防治矸石自燃,并及时对到界的排矸台阶进行复土造田绿化工作。
本工程燃煤锅炉仅2台,均为节能环保型,煤耗量不高,烟气烟尘浓度<100mg/Nm3,满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不必再设除尘设备。
本矿锅炉按日运行6h,原煤低位发热量Qd=25MJ/kg,煤耗总量B=(18+73)kg/h标煤,空气过剩系数α=1.8,燃料系数b=0.04,按简化公式Vyt=B×[(α+b)×1.1Qd/1000]进行计算,得烟气量为4186Nm3/h,锅炉日运行6h,日排放烟气25116Nm3/d。
煤矿汽车选型均为低排量、环保型汽车,设有尾气净化装置,满足国家级云南省有关环保要求。
煤矿机修厂设有汽车维护保养车间对车辆进行定期维护和修理,严防病害汽车上路。
XX井采用多进风井和多回风井的分区式通风系统。
通风方式采用机械抽出式。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措施
矿井矸石:
矿井矸石设计采用填沟堆放方式处理。
本矿井初期矸石由半坡排矸斜井提出地面后运至矸石山堆放,该深沟单位面积堆矸量大,不占良田熟土,堆放后可覆土造地,与工业场地相距较远,互不干扰,矸石山扬尘不会影响工业场地。
矸石山上游方设防洪排水沟,防止大气降雨、地表径流冲淋矸石山;矸石堆场下方设挡土墙,防止矸石堆垮塌,形成泥石流。
生活垃圾和锅炉灰渣:
锅炉灰渣采用汽车外运至矸石场。
各片区生活垃圾用汽车运至附近矸石场填埋,再覆土恢复自然景观。
四、噪声污染控制
矿井总平面布置采用分区布置,居住区远离工业场地生产区。
对锅炉房的鼓风机、引风机配加消声器。
对矿井扇风机、电锯、通风机压风机等作消声处理。
加强个人防护。
五、塌陷区防治
本矿井开发后地陷的表现形式主要为裂缝和滑坡,在地表发生裂缝的地方及时充填,充填方式采用就地取用黄土、片石泥合成充填法;在出现滑坡的地方视具体条件采用挡土墙、打抗滑桩、削坡减载等措施。
在采煤设计中,应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合理留设保护煤柱。
六、工业场地绿化
工业场地的绿化主要考虑总布置和环境污染防治为主,在场地生产集中区,噪声污染较严重的厂房四周围种植一至二排绿乔、灌木,高低搭配,以便形成吸声带和吸尘带,结合总平面布局,工业场地绿化系数达到20%以上。
第四节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分析
一、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概况
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野山茶种质资源为目的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它位于富源县重点开发的黄泥河、老厂、十八连山三个区的交界地带,介于东经104º35′~104º36′,北纬25º12′~25º13′,总面积12.12km2。
保护区地貌属滇东岩溶地貌区,成土母岩为沉积岩类的砂岩为主,大部分土壤是发育在紫色砂岩上的紫色土。
保护区全年盛行东南季风,干湿季明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且集中,年降雨量1500mm左右。
自然保护区内有许多野生珍稀植物资源,如属国家二、三级保护植物有红花木莲、三尖杉等;竹类有刺竹、方竹等,都是较为稀有珍贵的品种。
有供科研和观赏的野山茶、云南含笑、冬樱、华椴、八角枫、白花安息香、泡桐、光叶红豆等树种;有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中华猕猴桃。
林下多野生的多种兰花(如虎头兰、猫耳兰、蜜蜂兰、紫吊兰等数十种)等草本植物,还有茯苓、川芎、白芷、厚朴、杜仲、首乌、桔梗、金银花等30余种中药材和食用菌类。
茂盛的森林植被又为野生动物的繁殖生长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保护区内属国家二、三级保护的野生动物中,兽类有红面短尾猴、穿山甲、獐子、小灵猫、岩羊等;鸟类有锦鸡、岩雕啄木鸟、红嘴山雀、画眉等;爬行类有青蛇、蝮蛇等。
此外,在独路河大箐深谷里,还有珍稀动物青猴。
二、矿井地面施工对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由于煤矿生产的需要,工程中将修建五乐至独路河道路,矿井的风井道路,选煤场排矸道路等7条公路全长11.4km,但是本区现有对外主要公路及XX煤矿建设公路皆未通过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
由XX煤矿工业场地分布状况可知,其两个工业场地与保护区的最近距离分别为2.5—10km,其地形高差相距400m以上(保护区标高一般为+1800-+2000m),XX煤矿施工时不可能涉及到保护区,其施工时废水、废气排放和施工噪声等也不可能对保护区产生影响。
矿区内现有主要对外运输公路及煤矿建设所新修的公路,也远离保护区,无论是新建公路的施工,还是因施工需要增加的道路运输皆不会对保护区产生影响,所以XX煤矿地面施工对保护区不会产生影响。
三、矿井井巷施工对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从XX矿井口位置来看不在保护区范围内,首采井巷工程也不在保护区范围之内。
井巷施工的最大危害是井巷掘进中岩石爆破,震动对环境的影响;由分析计算,XX巷道离保护区地表距离远在400m以上,即使风井也在1000m以上,超过了安全距离。
况且这还是保守的计算,由此可见矿井井巷施工爆破震动对保护区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XX煤矿无论是地面施工还是井巷施工,对保护区都是没有影响的。
四、地表沉陷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后期自然保护区下开采地表沉陷如使地表泉水、沟溪水等发生漏失,则会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
但是由XX地形地质特征分析可知,地表沉陷不会使自然保护区范围地表水发生漏失,因而也不会影响保护区内植物的生长。
地下煤炭开采后,地表位于拉伸或压缩变形区的土地,会使土壤变得松散或压实,甚至由于水平变形使植物分支根与其主根脱离,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但保护区范围内煤层埋藏深度大(400m以上),地表变形较小,且保护区内山高林密,土地少受人为干扰,土质疏松,具有较大的适应地表变形的能力。
因此,十八连山区地表下沉不会引起地表形态的明显变化,对植物的供水状况也同样不会产生明显的改变。
然而,自然保护区内山高坡陡,虽然地表出露的地层均为飞仙关组以上地层,岩性以砂岩、灰岩为主,井下煤层开采后,地表移动产生较大范围的滑坡的可能性较小,但在极个别悬崖陡壁处,当裂隙甚为发育时,有引起局部危岩崩塌的可能,然而几率甚小,对自然保护区不会产生较大危害。
综合以上各方面分析结果,XX煤矿地表沉陷不会对自然保护区产生明显影响。
五、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
地表沉陷对保护区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为确保万无一失,矿井开采前,应加强开采范围的高陡斜坡或古滑坡的勘察工作,预测其稳定性及危害程度,对保护区可能造成较大破坏者,应采取前述的工程防治措施,并同时注意加强采后巡视工作,对已经发生的崩塌现象及时予以处理,以保证保护区不受破坏。
第五节环境监测及环保投资
一、监测机构设置
XX煤矿应仅设置环境监测室(可与滇东电厂合设),配置简单、必要的监测设备,进行日常性工业污染物排放监测。
二、监测项目
1、废水
对污水处理站进出口及总排放口的pH、SS、COD、BOD5指标每月监测一次。
并在总排放口设流量、COD自动监测仪,对排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XX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六篇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劳动安全卫生 云南省 XX 煤矿 可行性研究 报告 第六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 劳动 安全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