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三校二模.docx
- 文档编号:25861746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27.88KB
三省三校二模.docx
《三省三校二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省三校二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省三校二模
三省三校二模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标明。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
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
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
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
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
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
《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
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
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
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这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
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
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
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1.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
B.“学而优则仕”使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被吸引到官员队伍中。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
D.“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夫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
2.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面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子把做官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
B.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
C.士子被科举功名引诱,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
D.士子为帝王的“家天下”耗尽心力,以便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诀,“士”因此成为“四民之首”。
B.《三国演义》中祢衡痛骂曹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只是因为“士”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C.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劳心者”“治人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
D.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士子们对帝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依附,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
举乡试第一。
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
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
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
其言纳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
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曼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
辂因求罢。
帝怒,命廷鞠① 诸言者,欲加重谴。
辂曰:
“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
”帝悦,寻进兵部尚书。
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
悼恭太子薨,帝以继嗣为忧。
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
久之,乃闻于帝。
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
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
越数日,帝复御文华殿,皇子待,召见辂及诸阁臣。
辂顿首曰:
“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
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
”帝颔之。
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
辂率同官条直十一罪,言:
“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
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
”帝愠曰:
“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
”辂正色曰: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
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
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
”引义慷慨。
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遗金帛甚厚。
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
辂曰:
“非上命,不敢承也。
”贵妃不悦,辂终不顾。
及谢政,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叹曰:
“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
”辂曰:
“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
”居十年卒,年七十三。
赠太傅,谧文毅。
(选自《明史•商辂传》,有删改)
【注】①鞠:
审问,审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引领望久矣引:
伸着
B.陛下委听断于直委:
委托
C.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亟:
赶快
D.及谢政,刘吉过之过:
指责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表明商辂每临大事“毅然莫能夺”的一组是(3分)()
①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②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
③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④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
⑤非上命,不敢承也⑥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辂才华横溢,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在明代,三次考试都得第一名的只有商辂一人。
B.万贵妃当时很有威势,皇帝身边的人都惧怕她,纪妃生的皇子已经六岁了,还没人敢告诉皇帝。
C.商辂依据大义,慷慨激昂。
他率领同僚列出汪直的罪状,请求除去汪直,使皇帝最终同意了他们的主张。
D.商辂坚持自己的操守。
万贵妃拿出父亲的画像,嘱托他写赞语,并且赠送给他很多财物,但商辂最终还是没有写。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
(5分)
(2)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观魏博①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①魏博,古地名。
8.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有什么作用?
(5分)
9.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2)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大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有一种爱像海绵
李丹崖
男人独自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耷拉着脑袋,他不敢目视前方,生怕遇见熟人,问他为什么没去上班。
男人失业几天了,在街上转了几天,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工作。
他是多么需要一份工作啊!
老婆三年前就下岗了,一个人在小区门口支了一个水果摊贴补家用,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由他来供应。
儿子的成绩一直在整个年级名列前茅,更令他值得骄傲的是,儿子写得一手好作文,每次都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读。
回到家里,儿子还亲自朗读第二遍,给他和妻子听。
听儿子朗读作文就变成了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
他心里清楚,儿子的作文成绩这么好,除去儿子自身的天分外,还与他每周都给儿子买一本童话书有关,那些童话书或多或少地启发了儿子的想象力,让儿子总能语出惊人。
如今,连工作也丢了,恐怕10元一本的童话书今后也要给儿子“断奶”了。
不!
绝对不能!
这种想法刚一在脑海里打了个转儿,就立马被自己推翻了。
自己心里再苦,也不能表现在儿子身上,想到这里,他咬咬牙,从报刊亭买了最新一期的童话书。
他一路想了很久,该怎样对家人说呢?
没办法,只有再瞒一天了,明天继续想办法。
这样想着,男人掏出了钥匙。
刚刚推开家门,儿子就冲过来抱住了自己的腿,大声说,爸爸,你回来了,我的作文又被当成范文朗读了,来,我读给你听!
妻子则从厨房里端着一碟菜走了出来,说:
“赶紧洗洗手吃饭吧”。
于是,一家人像往常一样温馨吃起了晚饭。
晚饭后,儿子开始给他朗读起自己的作文来《水在爸爸的肩头“唱歌”》。
在这篇作文中,儿子这样写道:
我非常希望能像张明一样,有一个送水工的父亲。
每一个父亲的肩膀,都曾是儿子的“战场”,如今,孩子长大了,爸爸扛起一桶水,像扛起张明一样,咣当咣当的水花声,调皮地在自己的肩头‘唱歌’,这样的肩膀很健硕,这样的肩膀不寂寞。
”
他灵机一动,儿子的作文正提醒了他,他恰巧可以趁此机会做一个送水工,苦是苦了点,但是,孩子乐意,又能下得了台,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第二天下班,他是满面笑容地扛着一桶水走进家门的,儿子高兴地向他竖起大拇指,说爸爸真棒!
妻子也笑容可掬地拧了一下儿子的小脸说:
“看,爸爸多疼你,为了满足你的愿望,把自己的工作都辞了!
”
儿子的眼泪,直在眼圈打转儿。
他赶紧呵斥妻子,说什么呢?
看,都把孩子给弄哭了。
“爸爸,我这不是哭,我这是高兴的。
”儿子擦干了眼泪说。
尽管男人很累,但是,男人觉得很满足,妻子和儿子没有发现一丝异常的迹象。
男人从此就开始当了一名送水工,一干就是一年半,一年半后,他贷款在儿子的附近开了一家饭馆,由于靠近学区,生意逐渐做得风生水起,日子也逐渐过得殷实起来。
一天清晨,饭馆刚刚开门,邮递员就送来了一个厚厚的信封。
信封上写着儿子的名字,拆开一看,才知道是儿子的作文发表了。
顾不上准备饭菜,他就迫不及待地看起儿子的作文来。
儿子的这篇作文名字题为“有一种爱像海绵”。
文章没看完,他的泪就像泉眼一样汩汩地挂满了双颊。
儿子的作文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一年以来,我和妈妈一直为自己那篇造假的作文感到不安,好在爸爸没有发现什么,只是我每次看到爸爸被汗水浸透的背心,我就会禁不住一阵阵心酸,我一直感觉,爸爸就像一块海绵……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父亲下岗后,刻意对家人隐瞒了他下岗的事,以免家人担心,他想尽快找一个工作,支撑起这个困难的家。
B.妻子和孩子并不知道父亲下岗的事,父亲成功地骗过了家人,一家人像往常一样温馨地吃起了晚饭。
C.父亲心里清楚,他从小给孩子买童话杂志对孩子写作有一定的帮助,这也是他决定继续买这本杂志的原因。
D.儿子在作文中写到张明有一个做送水工的父亲,他很羡慕。
表明他希望自己的父亲也能够去做送水工。
E.儿子看到自己的父亲做了送水工,心里其实并不高兴,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但他很懂事,怕父亲会伤心,所以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2)小说中的父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请简要概述。
(6分)
(3)儿子的“作文”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像海绵一样的爱的内涵。
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种爱的认识。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
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本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
梁启超的治学领域及其广泛,他的著作设计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
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
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竞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
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
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
“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
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人的人格。
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就怎样!
”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
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梁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
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
“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
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兴趣特别广泛。
他曾对子女说:
“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广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我每历苦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
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的诟病。
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
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决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
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
他的变不过是变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
(选自《梁启超:
趣味人生》,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研究,而不肯安于在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中有小成就。
B.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
C.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
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
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善变”“屡变”是梁启超光明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
E.文章用了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2)梁启超的“大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3)文中多处引用了梁启超的话,有什么好处?
(6分)
(4)梁启超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这种生活”指什么?
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生活”的?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限购令”这一地方细则的出台将会使得房地产投资的投机行为销声匿迹,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B.实干家李厂长上任后,一面不断组织会议,讨论发言,唱高调,一面布置任务,发展生产,踏实干。
C.对于一年两修的武汉长江“三桥”存在的问题,应当组织多个领域的专家及有关人士召开听证会,使调查结果更加科学、客观,最终成为不易之论。
D.在工作中他们是好搭挡,在生活里他们是好哥们,每天耳鬓厮磨,感情别提多好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们在公园里采了很多野花,直到夕阳西下,全都枯萎了,我们才恋恋不舍离开公园。
B.现如今,购买挂历的消费者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很多消费者都会收到企业免费赠送的挂历。
C.过去五年间,重庆构建了“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实施“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
D.受日本强烈地震影响,全球股市多数受挫,亚太市场当日全线走低,日本股市大跌1.7%。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教育顺应人的天性,这一理念被无数的教育学家肯定,,
,,,,。
①西方博学且天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教育应该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
②道家思想更注重“道”与“自然”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无限效力
③因为“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
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就非常强调“因材施教”
⑤此外,他也要求学校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超出了他们的理解和东西不要让他们去学习
⑥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
A.①④②⑤⑥③B.③②①④⑥⑤C.④②①③⑥⑤D.⑥⑤②④①③
16.根据下面一则故事,按要求概括“倒绷孩儿”的含义。
(5分)
宋代苗振想参加史馆任职考试,晏殊说:
“你长期在官场,文笔会有荒疏,应稍稍温习一下。
”苗振说:
“哪有做了三十年的接生婆会‘倒绷孩儿’的!
”苗振落榜后,晏殊说:
“苗振还真的把婴儿包扎倒了。
”
(1)“倒绷孩儿”原指
(2)本故事中喻指
17.补写出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部分,要求语言简洁,观点鲜明,每空不超过30字。
(6分)
去年,旭日阳刚演唱由汪峰创作的歌曲《春天里》的视频爆红网络,进而被央视综艺节目“我要上春晚”发掘,并最终走上春晚舞台。
不过最近汪峰明确表示,旭日阳刚今后不能以任何形式演唱《春天里》。
消息一出,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很多网友为旭日阳刚抱不平,认为。
但也有一些网友为汪峰叫屈,认为。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省三校二模参考答案
一、1、A(曲解文意。
第一段“‘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说明“学而优则仕”并非一种科举制度,而是和科举制度关系密切。
B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C、D答题区域在第三段。
)2、B(强加因果。
第四段“‘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是大的环境背景,而不是学优而仕导致的。
A、C、D答题区域都在第四段。
)
3、D(A强加因果。
第二段指出促成“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是文吏统治。
B缩小范围,以偏概全。
第二段明确指出这些士能够被原谅“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
C说法绝对。
第三段指出中国的贵族“并不是完全由血统决定”。
D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
二、
4.D“过”是“探望”的意思。
5.B ①给皇帝的建议;③是皇帝的话;⑥对自己的评说
6.C 文中未提及皇帝同意他们的主张。
7.
(1)我曾经请求宽容进言的人,现在议论到我反而责备他们,对公众舆论又怎么解释呢?
(言:
进言,1分;责:
责备、责怪,1分;如……何:
对……怎样,1分;句意2分;共5分)
(2)我与您共事多年,不曾见您笔下胡乱杀一人,上天回报您如此丰厚是应该的。
(历:
多,1分;妄:
胡乱,1分;宜:
应该,1分;句意2分;共5分)
8.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
(分析2分,概括1分)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作用2分)
9.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
“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
“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
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
(形象概括2分,分析4分)
10.名句名篇默写
(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猿猱欲度愁攀援
(2)浅草才能没马蹄 绿杨阴里白沙堤
(3)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11.
(1)AC(答A项的给3分,答C项的给2分,答D项的给1分。
B项中“父亲成功地骗了家人”有误,妻儿了解实情。
E项中儿子对于父亲去做送水工并没有不高兴,流下的是感动的泪水。
D项中儿子在作文中这么说是为了不让父亲尴尬。
他不忍心父亲送水受累,但也希望父亲能找到事做而少背负些心理负担。
)
(2)父亲有责任心,他下岗后首先想到要找工作支撑困难的家;慈爱,关注孩子的成长,再困难也要给孩子买书;吃苦耐劳,父亲做送水工,最后通过辛勤的创业使家境殷实起来;坚忍,将苦难和悲痛默默承受,把快乐和爱带给家庭。
(任答三点给6分,每点概括、分析各1分)
(3)内容:
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了父亲的慈爱、妻儿的善解人意(2分);作文是家庭和谐幸福的见证,凸显了小说主题,(2分)。
结构:
是小说的线索,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2分)。
(4)“有一种爱像海绵”指的是父亲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省三校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