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合格评估39个观测点诠释.docx
- 文档编号:25860021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98
- 大小:64.54KB
本科合格评估39个观测点诠释.docx
《本科合格评估39个观测点诠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合格评估39个观测点诠释.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合格评估39个观测点诠释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
观测点诠释说明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和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的通知》(教督局函〔2018〕1号)文件要求,制定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观测点诠释。
1.支撑材料、数据采集时限为近三年,其中:
财务、科研和图书信息按自然年度统计,即2015年、2016年、2017年,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教学等其他信息按学年统计,即2015—2016学年、2016—2017学年、2017—2018学年,当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按时点统计,即截止至2017年9月30日和2018年8月31日统计。
2.“支撑材料”所列材料目录只是一个指导性目录,各责任单位可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列出更详尽的目录,尽可能使收集的材料能充分反映我校办学水平。
各责任单位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支撑材料尽量具体化。
3.“支撑材料”所列材料目录,有的要求有文件、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有的要求要有原件(如:
试卷、听课记录、会议记录等)。
不管什么材料,责任单位务必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在坚持实事的前提下,加强“补、改、建”的工作力度。
4.所有材料,都必须有“据”可依,特别要注意原始“依据”材料的收集。
各责任单位应对所收集的材料及数据负责。
5.各责任单位应安排一名专职材料员或联络员,实行专人负责制。
各责任单位一把手、材料员对材料的名称、来源、原始依据及存放位置都必须心中有数,且要“说得出,理得清,道得明”。
6.各责任单位收集的材料,应按档案规整理并交给观测点综述材料负责单位,支撑材料档案整理规另行通知。
7.观测点综述材料负责单位整理、归档该观测点所有材料并撰写成文,填写《武昌理工学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自评表》,然后交给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建办公室(行政楼110)。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分点诠释及责任目标分配总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责任单位
观测点综述材料责任单位
分配细表
页码
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1.1学校定位
1.1.1学校定位与规划
校办、高教所、宣传处、科研处、网络中心、国际教育学院
校办
表1
P5-6
1.2领导作用
1.2.1领导体制
校办、教务处、人事处
校办
表2
P7
1.2.2领导能力
人事处、校办、宣传处
校办
表3
P8
1.2.3教学中心地位
校办、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宣传处
校办
表4
P9
1.3人才培养模式
1.3.1人才培养思路
校办、教务处、学工处、宣传处、科研处
教务处
表5
P10
1.3.2产学研合作教育
教务处
教务处
表6
P11
2.教师队伍
2.1数量与结构
2.1.1生师比
教务处、人事处
人事处
表7
P12-13
2.1.2队伍结构
人事处
人事处
表8
P14-15
2.2教育教学水平
2.2.1师德水平
校办、人事处、宣传处
人事处
表9
P16
2.2.2教学水平
教务处、科研处、学工处、测评中心
教务处
表10
P17
2.3培养培训
2.3.1培养培训
教师发展中心、人事处、教务处
教师发展中心
表11
P1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责任单位
观测点综述材料责任单位
分配细表
页码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教学基本设施
3.1.1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
资产处、教务处
教务处
表12
P19-20
3.1.2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与利用
图书馆、资产处、教务处、宣传处、网络中心
图书馆
表13
P22-22
3.1.3校舍、运动场所、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与利用
资产处、教务处、学工处
资产处
表14
P23-24
3.2经费投入
3.2.1教学经费投入
财务处
财务处
表15
P25
4.专业与课程建设
4.1专业建设
4.1.1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教务处、科研处
教务处
表16
P26
4.1.2培养方案
教务处
教务处
表17
P27
4.2课程与教学
4.2.1教学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教务处
教务处
表18
P28-29
4.2.2课堂教学与学习评价
教务处、测评中心、科研处
教务处
表19
P30
4.3实践教学
4.3.1实验教学
教务处
教务处
表20
P31
4.3.2实习实训
教务处
教务处
表21
P32
4.3.3社会实践
学工处、测评中心
学工处
表22
P33
4.3.4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教务处
教务处
表23
P34
5.质量管理
5.1教学管理队伍
5.1.1结构与素质
人事处、教务处
人事处
表24
P35
5.2质量监控
5.2.1规章制度
教务处、督导室、测评中心
教务处
表25
P36
5.2.2质量控制
教务处、督导室、测评中心
教务处
表26
P37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责任单位
观测点综述材料责任单位
分配细表
页码
6.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6.1学风建设
6.1.1政策与措施
学工处
学工处
表27
P38
6.1.2学习氛围
学工处、测评中心、宣传处
学工处
表28
P39
6.1.3校园文化活动
学工处、科研处
学工处
表29
P40
6.2指导与服务
6.2.1组织保障
学工处
学工处
表30
P41
6.2.2学生服务
学工处
学工处
表31
P42
7.教学质量
7.1德育
7.1.1思想政治教育
学工处
学工处
表32
P43
7.1.2思想品德
学工处
学工处
表33
P44
7.2专业知识和能力
7.2.1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
测评中心、学工处、教务处
测评中心
表34
P45
7.2.2专业能力
测评中心、学工处、教务处
测评中心
表35
P46
7.3体育美育
7.3.1体育和美育
学工处
学工处
表36
P47
7.4校外评价
7.4.1师生评价
教务处、人事处
教务处
表37
P48
7.4.2社会评价
学工处、招办、宣传处、校办
学工处
表38
P49
7.5就业
7.5.1就业率
学工处
学工处
表39
P50
7.5.2就业质量
学工处
学工处
表40
P51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观测点诠释明细表
表1
一级指标
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二级指标
1.1学校定位
主要观测点
1.1.1学校定位与规划
基本要求
学校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能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
坚持涵式发展,注重应用型办学特色培育。
观测点解读
学校办学定位:
主要指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即大学在明确自身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宏观分析国际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实和未来趋势,充分总结学校办学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办学经验和教训,在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学校校情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可以实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学校规划:
学校规划是学校发展的总体设计。
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和信息化建设规划。
这五个规划可以是独立的,也可在一个总规划中,含这五部分容。
应用型办学特色:
学校结合外环境条件,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应用型办学风貌,主要指应用型学科专业特色和应用型办学特色。
涵分析
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主要包括学校发展目标;学校类型;办学层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发展;服务面向等定位,在学校自评中应予以明确表述并相互匹配。
学校办学定位依据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学校所在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二是依据自身的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财物条件等),量力而行;三是学校发展的历史和潜力,定位应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办学定位的确定应有明确的佐证材料进行支撑。
学校在一定时期的总体目标是要确定:
学校的类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学科(理工农医管经文等)结构;培养不同层次(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等)人才的结构。
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平时说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人才的类型是指研究型、应用型、应用研究型。
人才的服务面向有两层意思:
一是培养的人才是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经济,还是服务全国;二是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还是做基层的实际工作。
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应用型定位,各项具体措施是为了保证学校应用型定位的实现。
学校要制定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以单项规划为支撑的完整的规划体系。
其中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对保证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稳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要遵循教育规律,要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切实可行,专业布局和结构要符合学校的定位。
对于学校定位和规划的考察不仅存在于这个观测点,而是贯穿于整个指标体系,包括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过程中的执行与保障情况,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等,考察学校是否理念与实践保持一致,过程与目标明确统一。
考察方式除审阅材料外,还可以通过对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和普通教师的深度访谈来进行验证。
校级领导主要考察学校办学定位、规划制定的依据。
中层、教师主要考察队学校办学定位的理解、执行。
鉴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合格评估方案中未设置特色项目,但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等相关的评估标准中,注重引导学校培育应用型办学特色。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表
表1-1学校概况
表1-9办学指导思想
责任单位
支撑材料
校办
1.学校概况与历史沿革(发展简介、组建申报材料及批复、大事记、年鉴等)
2.学校章程
3.近三年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年度工作总结
4.近三年学校领导有关学校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教学思想等方面的文件、工作报告、讲话等
5.学校党委会、董事会、校务会、学术委员会、行政论证学校发展定位的会议记录
6.校外专家关于学校发展定位的论证报告等材料(含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及执行情况)
7.各级领导对学校的评价、批示、讲话材料
宣传处
8.学校宣传“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教学思想”等方面的宣传材料(媒体报道我校办学思想和治学方略等有关材料)
高教所
9.学校关于规划编制的立项文件、申报书、结题报告,以及征求师生意见建议等形成过程的材料
10.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及实施情况
国际学院
学校对外交流和中外办学相关材料
科研处
11.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
校办
12.学校校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
人事处
13.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
教务处、网络中心
14.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
校办
15.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研读学校规划的情况,以及日常工作、管理活动中抓落实的情况
16.学校对应用型办学特色培育支持政策、措施及落实情况、初步成果
17.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材料(省部级科技获奖、社会认可证明概览、“三万”活动、社会服务及政府认可证明等)
本观测点综述材料
表2
一级指标
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二级指标
1.2领导作用
主要观测点
1.2.1领导体制
基本要求
领导体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党委会机构发挥了各自的职能;
建立了学校发展决策咨询机构并很好发挥了作用;
建立了学校师生员工管理监督、建言献策的机制。
涵分析
旨在强化管理、科学决策和依法治校。
责任单位
支撑材料
校办
1.领导体制与法人治理结构说明
教务处
2.学校董事会机构人员构成、职能及发挥作用
校办
3.校务委员会机构人员构成、职能及发挥作用
人事处
4.党委会机构人员构成、职能及发挥作用
教务处
5.学校发展决策咨询机构人员及工作记载
校办
6.师生员工管理监督、建言献策的有关制度、办法或文件
7.建言献策信息沟通反馈途径及学生家长来信处理资料
本观测点综述材料
表3
一级指标
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二级指标
1.2领导作用
主要观测点
1.2.2领导能力
基本要求
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各级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确立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
观测点解读
教育理念:
指学校的各级领导班子和教育工作者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所持的信念和态度,也是对学校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
教育理念应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领导的治校理念、教师的执教理念、学校的定位理念、学校的特色理念,以及学校的文化理念等。
涵分析
侧重考察学校是否具有一支尊重教育规律、教育理念先进、综合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凝聚人心能力、专业能力等)较强的各级领导班子,这对新建院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新建本科院校领导作用非常关键,在本科教育的初级阶段要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处理好高校四项职能的关系:
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基础,社会服务是方向,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引领。
考察学校领导不仅包括校级领导,也包括中层领导。
学校领导应遵循教育规律,要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统一性与多样性、“成人”与“成才”、规管理与改革创新等的关系,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的观念。
要结合学校的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并能够切实实行。
主要考察的容包括:
(1)各级领导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先导和动力,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这个教育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的转变。
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时候,学校领导在办学过程中应有先于群众的核心理念,在观念、制度、工作上有所创新。
(2)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负有重大责任,应该做到责任明确。
学校的党政一把手要统筹学校的各项工作,把主要精力真正转移到教学工作上来,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3)各级领导要确立“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并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表
表1-9办学指导思想
表3-1校领导基本信息
表3-2相关管理人员基本信息
责任单位
支撑材料
人事处
1.学校各级管理机构设置与工作职能及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基本情况一览表(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材料)
宣传处
2.近三年学校领导有关教育思想观念的讲话、文章等(含中心组学习材料)
3.近三年学校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讨论的有关活动与材料(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4.近三年学校领导及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有关教育思想观念的论文、专著与研究成果
5.各级领导关于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论著、课题、获奖材料
校办
6.学校行政管理制度汇编
7.近三年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要有体现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确立“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方面的容)
8.近三年学校关于开展学习、讨论、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高等教育管理文件、制度、法规、规划的材料
9.近三年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有关落实学校各项发展规划和目标的会议记录、落实情况汇报材料和总结材料
本观测点综述材料
表4
一级指标
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二级指标
1.2领导作用
主要观测点
1.2.3教学中心地位
基本要求
有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重视建立并完善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责任明确,各职能部门服务人才培养情况好,师生基本满意。
涵分析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因此,教学始终是学校的中心。
教学中心地位是指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学校领导及主要管理者对学校教学工作所持的认识、态度和作法,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主要体现,是学校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程度的显现,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处理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关系时的准则。
教学中心地位既体现在学校领导在处理教学工作的言论和行动中,也表现在各级管理部门及管理者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和认识中;既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定位中,也体现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各项政策中。
教学中心地位应体现在怎样对待教学工作、怎样对待教师、怎样对待学生三个重要方面。
学校教学中心地位的确立可以根据以下容进行考察:
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是否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如科研、社会服务)的关系;对教学的经费投入是否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各职能部门是否都能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服务;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是否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在对教师的考核中,是否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育人工作是否已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师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感受和满意度及对各职能部门服务教学的评价等。
以上工作关键在于落在实处。
责任单位
支撑材料
校办
1.近三学年学校党政领导研究教学工作,深入教学一线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实际问题的会议资料、调研记录、调研报告等。
校办、教务处
2.学校党政主要领导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关材料;近三学年学校关于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规定及反映第一责任人的思想、理念、认识、行动及表现的材料;校级、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与听课记录汇编;校级领导巡视教学一线的记载及文字图像资料。
校办
3.近三学年学校规划、管理制度、文件、领导讲话中关于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工作文件关系的材料。
人事处
4近三学年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统计表(含岗位、职务、职责)
财务处
5.近三年学校经费优先保障教学的文件、年度预决算报告等相关材料(学校经费收入、支出情况及教学经费所占支出比例统计表等,要体现逐年增长)
科研处
6.科研促进教学的有关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等
人事处
7.管理服务教学的有关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等
校办
8.后勤保障教学的有关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等
人事处
9.近三学年围绕教学中心地位开展校体制改革的材料(如人事、分配等),实行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措施、效果等
10.近三年各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要有体现围绕教学与育人并主动为教学工作服务方面的容)
教务处
11.教师倾心教学的典型材料(包括有关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师生满意度调查统计表、学生评教等资料等)
宣传处
12.学校各种舆论工具(校报、校刊、)体现以人才培养为主导理念和中心议题而推动教学工作的各种文章
校办
本观测点综述材料
表5
一级指标
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二级指标
1.3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观测点
1.3.1人才培养思路
基本要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清晰,效果明显;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涵分析
本观测点主要考察学校能否依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区域经济(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是否形成了清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观测点属于专家重点考察的“三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专业)围。
考察具体容包括: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办学定位核心定位。
目标定位是行为主体为了实现行为规而对多种可能达到的目标所进行的理性选择。
目标体现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标志着人们对未来的理性判断和科学思考,相对于理念来说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
学校是否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的讨论和宣传等)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深化到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和普通师生的观念和意识中。
对于不同专业,应用型培养目标如何进行分解与落实,如何体现在专业的培养计划之中。
(2)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与支撑。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体现与高职高专及成熟本科院校的区别。
考察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支撑度应关注:
教育理念与培养原则,人才培养规格,知识与能力结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课外学时学分分配等容。
培养方案应从形式和容两方面重视实践教学的质量。
(3)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它具体包括四层涵义:
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4)人才培养思路、措施与效果。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制定培养计划、构建培养体系、建立评价系统、形成培养机制。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表
表1-9 办学指导思想
表1-5-1 专业基本情况
责任单位
支撑材料
校办
1.近三学年学校领导关于办学思路的文章、报告、党政会议纪录等
教务处
2.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改革研讨会、调研材料及实施情况
3.各专业设置的论证报告、申报材料、批复文件等
4.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突出培养目标、服务面向与三维人才培养)
5.各专业反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区域经济(企事业单位、行业等)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的资料
科研处
6.近三年教师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论文、著作一览表
7.近三年学校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课题项目一览表
学工处
8.各专业开展就业调查分析与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材料(分区域、本省、外省)
宣传处
9.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而与区域经济组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开展合作的宣传方面的材料
教务处
本观测点综述材料
表6
一级指标
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二级指标
1.3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观测点
1.3.2产学研合作教育
基本要求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在与企(事)业或行业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涵分析
突出产学研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办学方式,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强调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践环境的培育;强调与区域经济社会及产业的合作育人平台拓展与实际效果,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为一体,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师资培养、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方式。
产学研合作的体系化、制度化、互利共赢是发展的方向。
主要考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 合格 评估 39 观测 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