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猪病及其防治.docx
- 文档编号:25857508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41.63KB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docx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猪病及其防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共计32个病
一、气喘病
(一) 综述
猪气喘病又名猪喘气病、猪霉形体肺炎或猪支原体肺炎,国外称地方性肺炎。
病原为猪肺炎霉形体,霉形体曾被译作支原体。
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肺和肺门淋巴结。
猪气喘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咳嗽和喘气,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同时易继发感染很多疾病,给养猪生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发病无年龄、品种、性别、季节性,哺乳仔猪和幼猪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其次为怀孕后期及哺乳母猪。
寒冷、潮湿、多雨、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佳等均可诱发本病或加重病情。
病猪康复后带菌时间较长,有的长达1年左右。
(二) 临症
间歇性咳嗽和喘气,流鼻涕,可视黏膜发绀;食欲无明显的变化,生长受阻。
体温一般正常,如发生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病情复杂。
(三) 病理
肺病变显著,肿大、水肺、气肺;肺的各叶前下缘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区,界限明显。
从“猪肉样变”到“胰变”或“虾肉样变”(初期可见病变红灰色,切面细蜜似猪肉状,俗称肺的肉变,后期呈淡紫色、深红色、灰黄色,坚韧性增加,俗称“胰变”)。
继发感染后可见心包炎、胸膜炎、肺和胸膜粘连。
(四) 防治
支原净100mg/kg或强力霉素150mg/kg或克痢平250mg/kg或硫酸粘杆菌素40mg/kg(断奶前后两周);卡那霉素、长效土霉素等也敏感。
免疫:
猪喘气病灭活苗,小猪1~5日龄,0.25ml/头;留种用3~4月龄二免;种公、母猪2次/年,5ml/次。
猪年
2008-06-1814:
23
二、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一) 综述
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等,病原有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
猪胸膜肺炎防线杆菌是黏膜的严格寄生菌,通常情况下,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中。
本菌目前已经发现12个血清型,我国主要流行血清7心腹。
是一种接触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特征是急性出血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性坏死性胸膜肺炎,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养猪业颇具危害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急性病猪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慢性常可耐过。
感染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季节,以3月龄左右(6周~6月龄)的仔猪最易感,4、5月份和9、10月份最易发。
诱因为运输、气候骤变、通风不良、拥挤、环境突变及其他应激或加重病情。
(二) 临症
高热,41.5℃以上;咳嗽,张口呼吸,后期呼吸困难,犬坐;有时见口鼻流淡红色泡沫样分泌物;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紫;临死前口鼻腔流出血样泡沫样分泌物;个别猪呕吐,少数猪伴有下痢;有的关节肿胀;跛行。
(三) 病理
气管、支气管内充满血性泡沫样分泌物;胸腔内有浅红色渗出物。
肺炎,肺间质充满血色胶样液体,明显的纤维素性胸膜炎有时见肺与胸膜粘连(充血、水肿,开始肺炎区有纤维素性附着物,并有黄色渗出液渗出,后期肺脏实变区较大,表面有结缔组织机化的粘连物附着,再后来肺炎病变区的病灶硬结或成为坏死灶。
有时见渗出性纤维素性心包炎。
(四) 防治
氨苄:
4~15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卡那:
10~20mg/kg体重,肌注,2次/日,3~5天;
磺胺:
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复方新诺明:
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
氟甲砜:
0.1ml/kg体重,肌注,2次/日;
支原净:
100~150mg/kg拌料
(个别症状严重的猪注射、大群采取拌料给药)免疫: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剂灭活苗,母猪产前1个月注射2ml;种公猪2次/年,每次注射2ml;仔猪4~5周龄注射0.5~1.0ml,间隔7~14天加强一次。
猪年
2008-06-1814:
23
三、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
(一) 综述
简称萎鼻,本病的主要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次是产毒素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其它病原微生物如绿脓杆菌、防线菌、嗜血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猪鼻炎霉形体、毛滴虫及猪细胞巨化病毒等也参与感染。
本病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打喷嚏、鼻塞等鼻炎症状和颜面部变化,主要造成猪的生长发育迟缓,饲料报酬低,出栏期延长。
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也无季节性。
没有临床症状的带菌母猪从呼吸道排毒感染仔猪,再由仔猪扩大感染的传染现象比较普遍。
本病传播缓慢,散发。
另外,本病也能感染犬、猫、牛、马、羊、鸡、兔和人,引起慢性鼻炎和化脓性支气管肺炎。
(二) 临症
鼻炎、喷嚏,呼吸不畅;粘性、脓性、带血的鼻液;流泪,“半月形”泪斑。
鼻、颜面变形;歪曲,变短或上翘。
(颜面部变形多发生在小猪,30~40Kg猪症状轻微或无,大猪多为无症状的带菌者)
(三) 病理
缺少眼观病变
(四) 防治
青、链霉素、磺胺类药物、阿莫西林、喹诺酮类药物、头孢噻呋等敏感。
免疫:
一般选择丹毒、肺疫二联苗,仔猪60日龄1次;后备猪配种前一个月1次;种公母猪每年2次。
按说明进行接种。
猪年
2008-06-1814:
23
链球菌病
(一)综述
猪链球菌是由几种主要链球菌(C、D、E及L群)引起的猪的多种传染病的总称。
特征为急性型常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型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和组织化脓等。
人畜共患。
仅猪有易感性,无季节性,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以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次为中猪和怀孕母猪,成年猪发病较少。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感染。
(二) 临症
败血型:
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嗜睡,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浆液、粘液性鼻液,便秘或腹泻,粪便带血,尿黄或发生血尿;眼结膜潮红、充血,流泪,离心端皮肤发紫;共济失调,磨牙、空嚼。
脑膜炎型:
多见于哺乳仔猪,体温高,便秘;共济失调、转圈,角工反张,抽搐,卧地不起,四肢划动,口吐白沫;最后衰竭或麻痹死亡,死亡率较高。
淋巴结脓肿型:
多见于颌下、咽部、耳下及颈部淋巴结发炎、肿胀,单侧或双侧,发炎淋巴结可成熟化脓,破溃流出脓汁,以后全身症状好转,形成疤痕愈合。
关节炎型:
主要是四肢关节肿胀,跛行,或恶化或好转。
(三) 病理
出血性浆膜、粘膜炎;鼻、气管、肺充血,肝、脾肿大出血。
全身淋巴结肿胀或坏死;关节胶冻或纤维素炎;脑炎、脑实质出血。
(四) 防治
青霉素类为首选,肌注意到次/日,3天;其次,20%磺胺嘧啶钠,0.1克/kg体重,肌注2次/日,2天.局部关节可行手术。
免疫:
断奶或成猪一律1m1(按瓶签)肌注或皮下注射,或仔猪在20~30日龄首免,50~60日龄二免;母猪产前3周接种(按说明)。
猪年
2008-06-1814:
23
仔猪副伤寒
(一) 综述
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
特征为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死亡率极高;慢性型在大肠发生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表现为顽固性下痢,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本病是对仔猪威胁很大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沙门氏菌中的许多型对人和多种畜禽均有致病性。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1~4月龄仔猪易感性最高。
无季节性,以阴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
诱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尤其发生猪瘟时,时常继发或并发本病感染。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交配感染。
(二) 临症
多发于断奶后仔猪;高热,嗜睡,呼吸困难;离心端皮肤呈深红色或紫红色。
顽固性下痢,粪便灰白色、黄绿色,恶嗅;收腹上吊,弓背尖叫,被毛粗乱。
(三) 病理
全身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出血。
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
盲、结、回肠壁增厚(麦麸样伪膜)。
肝、脾、肾肿大,肝脏针尖或米粟大的灰黄色坏死灶。
(四) 防治
氟甲砜、克痢王、新霉素、喹诺酮,或(庆大+卡那+痢菌净)等。
免疫:
仔猪副伤寒弱毒疫苗,28~30日龄接种1次。
接种方式:
1、 口服:
冷开水稀释1~10ml/头份,4头份/只,灌服。
2、 拌料:
冷开水稀释5~10ml/头份,4头份/只,拌料。
3、 肌注:
耳后肌注1ml。
猪年
2008-06-1814:
24
仔猪黄痢
(一)综述
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和迅速脱水。
大肠杆菌抗原复杂,有O、H、K三种抗原;血清型多,有几千种;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它在小肠粘附、定植、增殖的能力和它产生毒素的能力,粘附因子或纤毛决定细菌定植的能力,一旦发生细菌定植,就会因毒素的产生而导致腹泻,最重要的粘附因子是F4(K88ab、K88ac)、F5(K99)、F6(987P)。
发病日龄早,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发病急、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一个猪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
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为主要传染病。
(二)临症
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
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三)病理
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
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重要,肠内容物呈黄色,有时混有血液。
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或凝固性坏死。
(四) 预防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
药物预防(初生后12小时内口服敏感抗菌素)。
微生物制剂预防(如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康大宝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
(五) 治疗
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应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液等综合措施。
抗菌:
安普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阿莫西林、泻痢停、克痢王。
止泻:
鞣酸蛋白。
助消化吸收:
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
补液:
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
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
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
免疫接种:
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疫苗选择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
猪年
2008-06-1814:
24
仔猪白痢
(一) 综述
又名迟发性大肠杆菌,是仔猪在哺乳期内常见的腹泻病。
特征为病仔猪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稀粪,发病率较高而致死率不是很高,但仔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病因复杂,尚不能完全肯定,一般认为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现已证实,猪轮转病毒是仔猪白痢的病原之一。
本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7日龄以内,30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无季节性,冬、春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或保暖不良及母猪乳汁缺乏时发病较多。
发病与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有很大的关系,应激等因素也是重要病原之一。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二) 临症
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白色、灰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
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
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三) 病理
病死仔猪脱水,消瘦、皮肤苍白。
胃粘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气泡。
肠壁变薄半透明,畅粘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
(四) 防治
基本上与仔猪黄痢防治措施相同。
猪年
2008-06-1814:
24
水肿病
(一) 综述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后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特征为胃壁和其它某些部位发生水肿。
常突然发病,发病率较低,但致死率很高,常出现内毒素中毒性休克症状而迅速死亡。
本致病菌常无吸附因子,有溶血性,除含有毒素外,还含有神经毒素。
(二) 临症]
眼睑、头、颈部甚至全身水肿。
体温一般无变化,呼吸、心跳加快、,肌肉震颤,盲目行走,转圈,共济失调,痉挛或惊厥,尖叫,口吐白沫,倒地搐动,四肢划动,最后四肢麻痹,不能站立,休克性死亡。
(三) 病理
上下眼睑、颜面、下颌部等胶冻水肿。
胃粘膜(胃大弯和喷门,粘膜和肌肉层之间)胶冻水肿。
心包和体腔内有血色积液。
全身淋巴结几乎都有不能程度的水肿,肠系膜(结肠、小肠系膜)淋巴结尤为突出。
(四) 治疗
水肿克星或水肿康(5ml/头),2次/日,1~2天,*****VE针剂,1~2ml肌注,2次,呋噻咪利尿。
20%安钠加1ml,50%安钠加1ml,50%葡萄糖3ml/kg体重,静注,2次/日。
猪年
2008-06-1814:
24
仔猪红痢
(一) 综述
又称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或梭菌性肠炎。
是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
病原是C型产气夹膜梭菌,本菌能产生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α和β毒素。
特征为1~3日龄仔猪排血样粪便(血痢),肠坏死,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易感动物范围很广泛:
猪、马、牛、鸡、兔、鹿等,其中反刍动物,尤其是绵羊更为易感,人也有易感性,猪多发生于1~3日龄,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
无季节性,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感染。
一旦发病,病原就会长期存在,本菌的芽孢长期、广泛地存在于人畜的肠道、污染的外界环境、下水道等处。
(二) 临症
发病急剧,仔猪出生后1天内就可发病,排浅红和红褐色粪便。
病猪迅速脱水、消瘦、衰竭,有的病猪呕吐、尖叫,出现不由自主的运动。
绝大多数在几天内死亡,若病程在7天以上,则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病猪生长停滞,逐渐消瘦、衰竭或死亡。
(三) 病理
腹腔内有许多缨红色渗出积液。
空肠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内容物呈红褐色并混有小气泡。
肠壁粘膜下层、肌肉层及肠系膜含有气泡。
病程稍长的肠壁形成坏死性黄色假膜,一般不易剥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四) 防治
仔猪出生后注射猪红痢血清,3ml/kg体重;出生后内服“保命油”,或内服庆大霉素;抗菌素(青霉素、磺胺等)结合VC结合治疗。
免疫:
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和产前15天分别用红痢菌苗免疫接种一次。
猪年
2008-06-1814:
24
猪痢疾
(一)综述
俗称猪血痢,病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
特征为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
本病一旦传入,不容易清除,康复猪带菌率很高,带菌时间可达70天以上,严重影响猪的生产发育,增加饲料消耗。
仅感染猪,不分品种、性别、年龄,以7~12周龄猪多发,也无明显的季节性。
消化道是唯一的感染途径,苍蝇带菌4小时,小鼠带菌100天以上,大鼠带菌2天,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和传播者。
(二)临症
不同程度的腹泻,先软后稀,最后拉水样粪,内混粘液或带血。
严重时粪便呈红色糊状,内含大量粘液、血块及脓性分泌物。
体温升高,40~41℃,精神不振,厌食,消瘦脱水,弓背收腹,被毛粗乱无光,后期排粪失禁,衰竭,或痊愈或死亡。
(三)病理
主要是大肠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充血、水肿。
肠腔内充满粘液和血液,病程稍长的粘膜形成麸皮样或豆渣样的黄色和灰色纤维素假膜,易剥离。
(四)防治
痢菌净、泰乐菌素、环丙等。
猪年
2008-06-1814:
25
钩端螺旋体
(一)综述
又称细螺旋体病。
病原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人畜共患。
特征为发热、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流产、皮肤和粘膜坏死性及水肿等。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能感染,其中以猪、牛最易感。
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以幼猪发病较多;无季节性,但夏秋季节发病较多。
主要经损伤的皮肤感染,其次为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一般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
(二)临症
发热(39~40℃),大便密结,干硬呈颗粒状,小便浓茶样,幼猪拉血红蛋白尿(浅红)或血尿。
病猪头部和颈部发生水肿,故名位“肿头病”或“大头瘟”,结膜炎,可视粘膜黄染。
妊娠母猪流产,哺乳母猪发热、无乳。
(三)病理
头、颈部和全身皮下组织水肿,浆膜和粘膜黄染。
膀胱高度膨胀,充满红褐色,类似浓茶的尿液。
肝脏肿大,黄棕色,疸囊肿大充盈,肾肿大,有灰白色的坏死灶。
流产胎儿全身浮肿,皮肤有红斑,肺有黑色坏死灶。
(四)防治
常用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再结合对症治疗,其中葡萄糖、维生素C静脉注射和强心利尿,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免疫:
钩端螺旋体菌苗,15kg以下仔猪皮下或肌肉接种2ml,成猪3~5ml,间隔7天再1次。
猪年
2008-06-1814:
25
布氏杆菌病
(一)综述
猪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特征为母猪发生流产、不孕,公猪发生睾丸炎。
不分年龄、品种,妊娠母猪最易感,哺乳仔猪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
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乳汁、****中普遍带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皮肤、交配、呼吸道感染。
无季节性,多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二)临症
妊娠母猪流产,产后胎衣不下,乳房肿胀,*****流出粘性、脓性分泌物。
公猪睾丸和附睾炎,睾丸显著肿胀,后期萎缩,失去配种能力。
少数病例关节炎,多发于后肢关节,肿大,囊内液增多,有时关节强硬。
颌下、颈、腹股沟和咽部淋巴结常发生肿胀。
(三)病理
发病母猪子宫粘膜化脓性炎症及卡他性炎症。
公猪化脓性或坏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切面可见化脓灶或坏死灶。
关节炎,常出现于四肢大的复合关节,开始出现滑膜炎,继而化脓性或纤维素性关节炎。
(四)防治
定期进行血清学检疫,及时淘汰阳性和可疑猪。
猪年
2008-06-1814:
25
猪皮肤真菌病
(一) 综述
猪皮肤真菌病又称皮肤霉菌病、表面真菌病、小孢子菌病等,俗称钱癣、脱毛癣、秃毛癣等。
是由多种皮肤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猪的皮肤病的总称。
不分品种、年龄、性别。
也无季节性,但以秋、冬季多见,阴冷潮湿且卫生不良的环境更有利于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 临症
头、颈、肩等部皮肤有斑块壮充血、水肿、脱毛、丘疹、水疱、结节、结痂、鳞屑或溃烂等,部分有渗出液或化脓。
病猪表现局部奇痒。
本病一般不引起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
(三) 防治
患部先剪毛,再用温肥皂水洗净痂皮,涂擦10%水杨酸酒精或油膏或5%~10%硫酸铜溶液,每天或隔天涂敷,直至痊愈。
也可用克酶唑癣药水、制霉菌素、灰黄霉素等外用。
猪年
2008-06-1814:
25
猪瘟
(一) 综述
猪瘟俗称烂肠瘟、美国称猪霍乱、英国称为猪热病,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病原为猪瘟病毒,目前认为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病毒株的毒力有强、中、弱之分。
本病的特征为:
急性型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除见不同程度的败血性变化外,还有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常继发感染副伤寒及布氏杆菌。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
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季节。
一般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眼结膜感染,或通过损伤的皮肤或*****感染。
(二) 临症
最急性型:
发病急,高热稽留,痉挛,抽搐,皮肤和可视粘膜发绀,有出血点,很快死亡。
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高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初便秘,后腹泻,公猪包皮积液,离心端有出血点或红斑不褪色,少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
慢性型:
食欲时好时坏,体温时高时低,便秘与腹泻交替进行。
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经常发紫坏死,甚至干脱。
消瘦,全身衰竭,后肢麻痹,行走不稳或不能站立。
繁殖障碍型(母猪带毒综合症):
早中期感染,母猪流产、死产、木乃伊胎等;孕后期感染,外表正常,仔猪也终身带毒,免疫耐受(不产生免疫应答)。
(三) 病理
膀胱粘膜、喉头会厌软骨粘膜出血,肾颜色淡,有出血点,脾出血,边缘梗死。
淋巴结肿大、出血,大理石状。
坏死性肠炎,盲结肠扣状肿或溃疡。
左心耳点状出血。
死产胎儿皮下水肿,腹水,皮下、四肢等出血。
(四) 防治
免疫接种
一般地区:
乳前免疫,70日龄左右再二免,注意乳前免疫时的过敏反应。
在上述免疫的基础上,种猪每半年加强一次,后备母猪于配种前20~30天加强一次,生产母猪配种前25天左右一次。
紧急接种:
常量的4~8倍,5~7天产生抗体。
治疗:
地塞米松、安乃近、病毒灵、抗菌素。
猪年
2008-06-1814:
25
猪口蹄疫
(一) 综述
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特征为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糜烂,严重时蹄壳脱落,跛行、不能站立。
口蹄疫的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积大,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和粘膜感染而发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发,多在秋季开始,冬季加剧,春节减缓。
(二) 临症
潜伏期短,高热,食欲、精神不振。
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发红、发热、敏感,后形成水泡;无感染的1周左右痊愈,有感染的糜烂、溃疡,有时蹄壳脱落,常卧地,跛行。
病猪的口腔、齿龈、舌、乳房也可见水泡和糜烂斑。
多取良性经过,初生仔猪常因急性心肌炎和急性胃肠炎而死亡。
(三) 病理
蹄部、口腔、鼻端、乳房等水泡、溃疡、烂斑。
咽喉、气管、支气管也有烂斑和溃疡,小肠、大肠出血性炎症。
仔猪心包膜弥漫性出血,心肌切面淡黄相间似虎纹,俗称“虎斑心”。
(四) 防治
抗菌素有阿普拉霉素、头孢噻呋、羟氨苄青霉素、喹诺酮等。
对症高烧的治疗药物有地塞米松、安乃近或冰点、冰神等。
免疫:
育肥猪,生后30~40日龄首免,肌注,普通苗2ml,高价苗1ml,后海穴注射,普通苗1.5ml,高价苗1ml;60~70日龄二免,肌注,普通苗3ml,高价苗2ml,后海穴注射,普通苗1.5ml,高价苗1ml。
种公猪,每年2次。
种母猪,分娩前1.5个月接种。
猪年
2008-06-1814:
25
十八、猪伪狂犬病
(一) 综述
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特征为成年猪呈隐性感染或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症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出现脑脊髓炎(神经症状)和败血症状(发热),最后死亡。
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寒冷的冬季发病较多。
本病主要通过与病猪和带毒猪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感染,也可通过配种、哺乳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感染胎儿。
(二) 临症
新生仔猪及4周龄内仔猪:
常常突然发病,高热,不食,呕吐,腹泻,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前冲、后退、转圈),全身肌肉痉挛,倒地后仰,抽搐,四肢划动,病程稍长出现后肢麻痹。
妊娠母猪流产(妊娠早期感染),早产(妊娠中后期感染),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仔多在2~3天内死亡,死亡率能达50%。
成年猪感染后症状轻微,有时可见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症状,一过性体温升高,采食下降。
4~5天可自然恢复。
母猪返情率高,公猪配种能力下降。
(三) 病理
缺少肉眼病变,主要是脑部变化(点状出血、水肿),死产胎儿内脏凝固性坏死,口鼻点状出血或溃疡。
(四) 防治
抗菌素防继发感染。
免疫:
育肥猪,断奶后肌注1次,1ml;母猪产前1个月左右1次,2ml;种公猪2次/年,2ml/次。
猪年
2008-06-1814:
25
十九、猪繁殖与呼吸道系统综合症
(一) 综述
又称“蓝耳病”,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病原为莱利斯塔德(Lelystad)病毒(LV)
特征为妊娠母猪厌食、发热、流产,产死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及其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