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docx
- 文档编号:25855924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23KB
雨霖铃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docx
《雨霖铃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雨霖铃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
《雨霖铃》教学设计
宁化六中 张茂香
一、教学内容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
此单元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
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词的各个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所选的四位作家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发展的脉络。
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写作者与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
他用白描、铺叙、渲染的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后写情态、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并多用景物衬托,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此文集中体现了婉约派词的风格。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
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
三、设计思想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余映潮老师在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
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模块”,即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
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
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
诵读——品情——赏句——背诵。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2、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好的爱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品味鉴赏美段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别赋》)我国古代以“离情别意”为题材的诗词很多,香港人把《游子吟》摆在“十大唐诗”之首,认为诗中抒发的情感虽寻常、朴素,却真挚、动人。
现在,请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写离别的诗句。
设计说明:
此环节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又为本课提供了比较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二)诵读课文,为鉴赏做准备
1、试读:
注意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
标出不理解之处。
采用学生小声读的方式。
设计说明:
“试读”可让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使课堂学习更具目标性、针对性。
2、听读、比读:
和自己的读法有哪些不同之处?
两个人的示范朗读有何不同?
为什么?
设计说明:
我选用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听读体会,让学生明白,朗读的方式是多样的,方式的选择和朗读情感的表现是根据你不同的朗读需要决定的。
听读结束后,让学生展开讨论,结合教师的点拨来完成这一过程。
教师点拔:
这两个朗诵中,第一个人是作为旁观者来读的,所以语调相对平稳,带着欣赏本词的情感特征。
第二人则是把自己作为文中的主人公,饱含深情地朗读,抒发了他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
3、按要求方式诵读:
(1)、以古诗吟诵的方式:
(2)、以旁观者讲故事的方式:
(3)、以抒情主人公的身分:
(4)、以戏曲方式:
设计说明:
这一环节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可自由诵读、集体朗读,也可让朗读基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吟诵方式和戏曲方式朗读,教师可作一定的示范。
以主人公身分朗读方式的指导应把握这几个句子:
①“都门帐饮无绪”应读出心痛和惆怅;②“留恋处,兰舟催发”应表现出主人公对催发人的埋怨,此时两人难分难舍,你偏偏不断催促,怎不让一对有情之人更生哀怨?
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情到最深之处,朗读者应自觉进入角色,读时略带哭腔。
学生读完后,教师可把前面的示范朗读(以抒情主人公方式朗读的)再放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
但此类指导知识不必过多分析与讲解,让学生通过比较领会,然后在实践中训练掌握。
(三) 理解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美
1、此文描写的是作者与红颜知己离别的情景,作者通过哪些典型景物,采用那些重要艺术手法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设计说明:
对本文艺术手法的使用,学生可能说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手法,但理解还处于较肤浅的层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缘情设景”体现了作者主观情感对景物的选择性和限制性,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设置的相应意象。
本文“虚实相生”的写法也是难点,应抓住“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和“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等句和上下文内容作比较分析,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不可让学生吃“夹生饭”。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并在黑板上板书别前、别时、别后三幅画面的关键词,重要意象的含义和艺术手法。
2、写离愁别绪的景物很多,作者为何要选择这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这样的选择和描写有何作用?
设计说明:
此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明确意象对于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的作用。
了解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鉴赏打下基础。
在课堂中,学生可能会从作者情感表达需要方面去理解,基础好的学生还会涉及到作者的生平,性格和时代特征。
(如果能理解到这一步,教师可简单介绍作者,这对学生理解有帮助。
)
教师点拨:
作者对景物的描写细腻生动,表现的情感特别感人,一些很平常的景物一到作者文里就变得特别不寻常、与通常的说法不同,同学们能找出几例吗?
学生讨论寻找,教师巡回查看指导。
教师提问并指导:
(1)“留恋处,兰舟催发”:
“兰舟”是船,但作者不说舟船,却用兰舟,使文章顿增美感,兰舟一物,充满典雅、精致之美。
明明是船夫催发,作者却说“兰舟”催发,是何原因?
船夫催发,何来典雅、精致?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以节日为意象已带有浓厚的民族气氛,再加一“清秋”修饰,节日一下变得凄美、淡雅,别具一格。
说明:
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可把唐诗和宋词作个比较,唐诗是张扬的、开放的,唐诗中的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诗的离别中,几乎没有多少悲伤;宋词是淡雅的、内敛的,柳永、姜夔、李清照等就不必说了,就连豪放派词人苏轼也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悲凉感慨。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能对唐诗和宋词有较高层次的认识。
当然,这一环节要根据教学过程来决定它的取舍。
3、想象画面,描述意境
诗词的意境就是由一幅幅画面构成。
如果你是导演,你准备如何安排词中显现的画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设计说明:
此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凄清的意境,加深学生的印象。
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对于诗词的鉴赏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中,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感受选出一些句子来描述,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但学生的分析与回答可能较肤浅,涉及的面也不宽,应特别注意引导。
举例分析: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句由三个单纯的名词构成,在描述画面时,我们也可有多种组合方式。
(1)三种景物以并列方式展开描述
(2)把“晓风”“残月”当作画面背景,突显“杨柳”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注意“杨柳”作为意象的意义。
)
(3)把“杨柳”“晓风”当作画面背景,突显“残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注意“残月”作为意象的意义。
)
(4)把“杨柳”“残月”当作画面背景,突显“晓风”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注意“晓风”作为意象的意义)
语言描述举例:
(1)河岸上杨柳依依,晓风阵阵,残月低垂。
(2)岸边的杨柳在风中摇荡,在残月的映衬下,更增离别的伤感。
(3)一弯残月在刺骨的晓风中,惨淡地映照着河岸上依依的杨柳。
说明:
不同的组合,体现对句子的不同理解,也体现了对这幅画的意境的把握程度。
但举例不能过多,容易限制学生思维,应让学生自由发挥。
问:
这种单纯名词组合方式,同学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这样的组合有何妙处?
教师指导: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不加任何修饰的组合给读者留下最大的想象空间,此时意象是流动的,读者的解读是极度自由的。
美籍学者叶维廉在《中国诗学》中说“作者仿佛站在一边,任读者直现事物之间,进出和参与完成该一瞬间的印象。
”这就是古典诗词的模糊性和解读的多元性。
如果加上修饰语,读者的想象空间就受限制了。
也许这就是此句被称为“千古俊句”的原因吧。
(四)品味本文的遣词美
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问:
如果把“去去”改为“此去”,把“千里烟波”改为“千里波涛”效果一样吗?
“暮霭沉沉”和“楚天阔”是否矛盾?
说明:
学生如果能抓住“用词与表达情感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就不错了,但后一问学生回答可能不到位,教师应引导,此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内心离别的沉重感,更渗透了作者的“前途黯淡,归期渺茫,命运难测”的身世哀伤。
2、“执手相看泪眼”
问:
如果让你描写情人的离别,你会设计什么方式?
有比“执手相看”更能表达离情的词语吗?
说明: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教师如果不注意引领,就会使这一问失去价值,应让学生明确:
告别的方式与人物性格、时代背景、民族习惯等都有关系,但此处却有更深层的意义,作者采用“执手相看”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关,《诗经·邶风·击鼓》中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句子,此处的“执手”写出了两人“不舍”,更表达了作者内心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
同时“执手”这一动作大胆直率,充分体现了柳词通俗、率真的一面,与上文的典雅相应成趣。
总结:
这种鉴赏方法叫“易词造意品析法”,对品味谴词造句的妙处很有帮助。
在分析时可让学生先讨论可供置换的意象或词语,再进行比较,品评。
此处不多举例,学生可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后训练。
(五)背诵检查
设计说明:
“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词不仅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语文素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要求当堂能背诵同学互相检查。
(六)课堂总结
当时有人这样评价柳永的词: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可见当时人们对柳词的喜欢程度。
柳永为何能赢得普通民众的如此厚爱?
他不像李白和徐志摩(《赠汪伦》《再别康桥》),把离别写得洒脱、自在,甚至有时还略显欢快,这种打出常规的、别具一格的写法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他写的是最常态的离愁别绪,却同样成就了他的声名,为什么?
因为他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不断渲染加强对读者的情感刺激,文字明白晓畅,又不失精致、典雅、大方。
既有文人内涵,又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给读者崇高的审美享受。
(七)作业:
第1题为选做题,第2题为必做题
1、将此词改写成现代诗
2、比较本课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两首词的不同风格。
板书设计
雨霖铃
柳永
朗读方式:
1、以古诗吟诵的方式:
2、以旁观者讲故事的方式:
3、以抒情主人公的身分:
4、以戏曲方式:
品读情感:
1、景:
精致典雅
2、情:
离情感伤
艺术手法:
1、缘情于景
2、虚实相生
分析名句:
易词造意品析法
七、教学反思
有人说过:
一篇文章不在于怎么上,而在于上什么。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把上什么摆在首位,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把重点放在品析情感和欣赏名句上,情美和语美是此文千古流传的重要原因。
为让这两个环节顺利完成,我把朗读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也从一个侧面突显朗读的作用。
教学过程留给了课堂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大致的教学框架设定后,里面的过程大多是预设,它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不会被预先的设计所限制。
因此设计过程中没有详细的参考答案,却有较多的设计说明和教学方法的解说,这些就是为实际课堂的灵活操作服务的。
此设计虽然没有特别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板块式”教学法是被实践证明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步步展开又层层深入,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不足之处:
因为诗歌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为了让学生理解透彻,老师的分析较多,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不够,学生思维可能会被限制,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掌握里面的全部内容。
关注体验联系生活发展思维
——五年级语文《雪地贺卡》教学案例
洪山小学李美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2 、能力目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珍惜纯真的童心,对世界要充满信任与期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理解“我”为什么郑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
教学过程:
一、创情入境,拨动心弦。
1.下雪了,美丽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使大地银装素裹,孩子们兴奋地在雪中堆着雪人,瞧,这个雪人多好看呀!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由雪人图片,因势利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雪人胸前的贺卡引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第一次“我”为什么要替雪人回贺卡?
第二次“我”为什么不回贺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满怀激情,带着问题,揣着目标走进课堂,落实课堂的有效性,逐步走进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感悟文本,发现童心。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1——4自然段,边读边想第一次“我”为什么要替雪人回贺卡?
在有关的语句上做记号。
教师幻灯出示第一张贺卡内容。
(1)作者曾寄出也曾接受过一些贺卡,为什么这张贺卡却格外让作者心动呢?
自己读一读这张贺卡吧?
(CAI出示贺卡一,生自由读)
预设学情:
(A)如果你是作者,这张贺卡哪些地方让你心动?
①我觉得这一句让人心动:
你一定不怕冷,半夜自己害怕吗?
你饿不饿呀?
我觉得小女孩关心人。
师:
你觉得小女孩是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人。
读出你的感受来。
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刘玲对雪人的关爱。
板书:
关爱
(B) 作者说我有点嫉妒雪人,能得到刘玲这么诚挚的关爱?
请同学再读贺卡,你从哪里能够体会到刘玲的关爱是“诚挚”的?
② 生:
雪人是个没有生命的事物,而刘玲却对他那么的关爱,所以说他的关爱是真诚的。
师:
原来使作者心动的是刘玲那纯洁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之情,这就是诚挚的关爱。
生再读贺卡,读出感悟。
③ 看到这一张发自内心的关爱的贺卡,老师被感动了,如果你是雪人你也会被刘玲那真挚的关爱深深地打动的。
全班男生齐读贺卡。
④ 看到这一张充满关爱的贺卡,我感到刘玲那冰雪般晶莹的心,那冰雪晶莹的心满载着真挚的关爱,雪人的心都快融化了,所有的女生来读一读。
⑤ 小结: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他有一颗纯洁善良的金子般的心,难怪作者格外心动,难怪作者如此嫉妒雪人,因为女孩给了雪人一个纯洁的、诚挚的心,那是我们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带着这种心情我们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心情。
⑥ 看到这么让人心动的贺卡,看到雪人受到如此真挚的关爱,我怎么能不被感动,于是以雪人的名义给刘玲写了一张贺卡。
但我不知这样做对不对,希望不至伤害孩子的感情。
作者怎么会有这种顾虑呢?
⑦小结:
原来作者以雪人的名义给刘玲回贺卡是因为被刘玲纯洁、真挚的心灵所感动,有这种顾虑是对纯真童心的关爱。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作者的回信吧!
(生齐读作者的回信)
三、品味文本,感悟童真。
1.(过渡)“我”把贺卡寄了出去,第三天,“我”看见雪人的肩头又插了一张贺卡。
此时此刻,你们觉得要不要再回写一张呢?
我们先来看看贺卡内容再作决定。
(CAI出示贺卡二,生自由读)
预设学情:
(1)想回写一张贺卡,因为从“十万火急”和“15个惊叹号”感受到刘玲急切的心情,她多么盼望收到雪人的回信呀!
教师相机评价:
你不想让她失望,对吗?
把你找到的语句读一读吧。
(2)不想回贺卡了,因为刘玲收到贺卡后,高兴得跳了起来,她以为神话真地实现了,如果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一定会非常伤心的。
师相机评价“你不想再次欺骗她对吗?
把你找到的语句读一读吧。
(3)又想回又不想回,感觉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办。
你觉得难以抉择,对吧?
2、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和你们一样矛盾呀,你们觉得还有什么词来形容作者的心情吗?
(犹豫不决 进退两难)
3、找一找,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
(“别样心情”)并板书
4、经过反复思索,作者最后还是决定不再回贺卡这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勾画出有关的语句,还可以写上三两句批注。
(生默读思考,勾画批注)
预设学情:
(1)作者不回贺卡是因为他十分关爱刘玲,想呵护刘玲那一颗纯真的童心,因为“刘玲相信神话…….”如果他知道事情的真相,会很难过的……
师相机评价:
是呀,作者童年的时候也和刘玲一样的相信神话,如今他怎么忍心去欺骗刘玲呢?
读出你的感受吧!
(2)“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中的“小心”这个词说明作者不想伤害刘玲的感情,所以才决定不回贺卡。
教师相机评价:
刘玲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纯洁,作者怎么能忍心伤害她那宝贵的童心呢?
读出你的感受来吧!
(3)小结: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作者对刘玲是如此小心的关爱呵护,所以会生出这“别样心情”呀!
(4)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
(出示第6自然段,生齐读)
(5)因为作者虽然不想让刘玲失望,但更不想打破他这童年的美梦,所以不回贺卡,是从“不忍心”“更不忍心”这两个词中体会到的。
(6)出示第8自然段,师(引读):
作者不回贺卡是经过怎样艰难的抉择呀!
我不忍心……但我更不忍心……
小结:
我不忍心回这张贺卡,这段雪地贺卡经历将成为刘玲生活中的一个奇遇,有这么一段特殊的奇遇,有这么一段独有秘密,是多么的幸福!
(出示最后一段)我们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始终围绕开课前的两个问题展开学习,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勾句圈词,再写批注,然后交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做到循序渐进,深入文章中心,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这也是高年段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逐渐深入文本感悟语境,体会文章中心的方法。
四、拓展文本,呵护童心。
1.这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细腻的柔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作者回贺卡是为了呵护刘玲的童心,不回贺卡也是为了让刘玲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把这个美好的小秘密永远珍藏。
2.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不也有许多小秘密:
依稀记得童年时,总想摘下树梢上的月亮,总想珍藏天上的星星,儿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古怪希奇。
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有自己的新欢喜,儿时的记忆将深深埋藏在心底。
此时此刻,你们也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赶紧拿起笔写出你的心声吧。
3.生补充诗句内容:
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不也有许多小秘密:
依稀记得童年时,总想 ,总想 。
儿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古怪希奇。
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有自己的新欢喜,儿时的记忆将深深埋藏在心底。
4.谁愿意把自己的小诗朗诵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内容,勾起孩子们美好的回忆,让他们敞开心扉,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激发对文中幼小心灵的深入理解,也是对自己美好童年的一种珍视。
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在课堂上练笔及交流的机会,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师适机评价。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难忘的,让我们用本文作者的一句话结束本课的学习:
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
(生齐读)
师:
让我们永远拥有一颗美好纯真的童心吧!
五、书写真情,释放童心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你们也可以给小伙伴、家人或自己梦中的“朋友”写一张贺卡,它将成为你童年里的一个美好回忆。
【设计意图】文章结尾,让孩子们再次动手制作贺卡,亲自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不仅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健康发展,还让他们懂得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
板书设计:
雪地贺卡
回贺卡?
不回贺卡?
心动别样心情
秘密
教师心得:
《雪地贺卡》这是一篇描写人物内心感受的文章,文章人物情感真挚而细腻,人物的心情变化很丰富。
通过分析,深钻教材后我觉得体会人物内心情感是重点,为了不让学生们琐碎地去分析人物内心情感,使教学显得七零八散,我设计了两个大的问题,即:
第一次“我”为什么要替雪人回贺卡?
第二次“我”为什么又不回贺卡?
来贯穿全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始终围绕两个问题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体会作者回信与不回信背后的良苦用心。
并达到层层深入的体会作者和刘玲的内心世界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自由讨论该不该回信放在理解作者不回信之前。
我觉得这样做,学生先自己经历一个难以抉择的过程,可以更深刻地去理解作者矛盾的心情,更能去理解“别样心情”的深意,从而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文章中的作者在看到刘玲这个善良的孩子时,唤起了他对童心美好的一种珍惜与回忆。
故事虽美,可是学生是难以感受当人们长大成人以后对单纯,对童年的回忆与珍惜之情。
所以,我在课前让同学们收集自己小时候童真童趣的故事,在课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回忆自己的童年并完成练习。
我想通过课文内容,勾起孩子们美好的回忆,让他们敞开心扉,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激发对文中幼小心灵的深入理解,也是对自己美好童年的一种珍视。
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在课堂上练笔及交流的机会,这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在品词析句,学习文章重点内容这一环节时,我虽然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勾句圈词,再写批注,然后交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做到循序渐进,深入文章中心,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去学习。
学生也都找出了文章的重点词句,可是抠词抠句还不够深入。
理解文章的重点词句,学生还不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对于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还理解不够。
学生应该层层深入的把一处语句说透了,读好了,才可以进行下一处的学习。
课堂上,我的重点环节把握还有些欠缺,没有给足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的时间,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入,学习效果还没达到极致。
比如“我应该小心并且罢手了”这一句,为什么小心?
为什么要罢手?
从中说明了什么呢?
等等,还应该让学生充分去与文本对话,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
总之,通过专家的引领,感觉自己的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都在不断提高,该重点把握的地方,该落实训练的点都抓得较准,对学生听、说、读、写、思、议等一系列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环节也都注意到了,也得到了听课教师及专家的肯定。
但训练是否到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是否科学、有效,还得考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与反思,争取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与提高。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洪山小学李美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2 、能力目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珍惜纯真的童心,对世界要充满信任与期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理解“我”为什么郑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
【教学过程】
一、创情入境,拨动心弦。
1、出示雪人图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雪人胸前的贺卡引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第一次“我”为什么要替雪人回贺卡?
第二次“我”为什么不回贺卡?
这节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雨霖铃 教学 设计 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