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道德讲堂活动记录汇总.docx
- 文档编号:25853767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9.49KB
20XX道德讲堂活动记录汇总.docx
《20XX道德讲堂活动记录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道德讲堂活动记录汇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XX道德讲堂活动记录汇总
﹃
道
德
讲
堂
﹄
活
动
记
录
年度2016.
第一讲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第二讲处处有礼仪,争做文明人
第三讲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第四讲生命因大爱而美丽,人生因奉献而精彩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第五讲
第一场讲座记录
时间:
2016年3月5日
地点:
镇党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
镇机关全体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
记录人:
蔡飓
主持人:
徐建华
主题: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流程:
一、唱一首歌曲:
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二、看一部短片:
观看《简单中的伟大——郭明义》。
三、诵一段经典:
齐诵《雷锋》诗歌。
四、讲一个故事:
《当代雷锋郭明义》。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成人本科学历。
1977年1月参军,并于1980年6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
1982年1月,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
先后在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车间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部干事、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矿扩建工程办公室英文翻译等岗位工作。
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年中,15个小时上班,2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
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
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献血模范
19年献血6万毫升,是他身体血液的10倍多。
1990年,齐大山铁矿号召职工义务献血,郭明义立刻报了名。
郭明义说,看到对社会、对企业、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时,总会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这是郭明义第一次献血。
也就是因为这次献血,他了解到他们献的血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可血库却经常血源不足。
从此,他年年坚持无偿献血,有时一年两次,20年了,从未间断。
2005年,郭明义又开始捐献血小板,开始时从800毫升血浆中提取一个单位的血小板,后逐渐增加到从1600毫升中提取两个单位的血小板,每月捐献一次,已捐献40多次。
据介绍,一个体重75公斤的成年人,全身血液大约是6200毫升,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郭明义已累计献血6万毫升,(平均每次献血1.1升,每年献血2.7次).相当于他月,郭明义获得国12年2008倍多。
10身体全部血液量的.
家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郭明义还经常向工友们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和相关知识,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2007年2月,鞍山市中心血站血源告急,向郭明义求援。
征得领导的同意后,郭明义写了一份无偿献血倡议书,一个班组一个班组地进行宣传。
3月2日这天,“齐矿”100多名职工参加了无偿献血,总献血量达到2万多毫升。
一次来这么多人献血,完全超出鞍山市中心血站的预想,血站职工非常感动。
像这样较大规模献血,郭明义组织了10余次,累计献血达到10万多毫升。
2008年,鞍山市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郭明义被推选为队长。
资助贫困儿童
1994年,郭明义看了鞍山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号召向濒临失学儿童捐资助学的电视短片,孩子们渴望的目光,深深刺痛了他。
第二天,他向岫岩山区一名失学儿童捐献200元,10几天后,又给这孩子寄去200元。
此时的郭明义月收入不足600元,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女儿,一家三口,挤在市郊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足40平方米的单室里。
到现在,郭明义依然住在这里,月收入也就2000多元,但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进课堂,他15年来,已累计捐款7万多元,帮助了100多名贫困儿童。
郭明义不在很长一段时间,为了挤出钱资助贫困儿童,
吃午饭;上个世纪90年代,献血给点营养补助,这个钱他也捐了;连组织上给的各种奖励钱,他也捐了出来。
后来,单位怕给他钱就捐,干脆给办成购物卡,然而,他找同事、磨妻子,还是将购物卡换成现金捐出去;他很少买新衣服,一年四季都穿工作服。
在他家采访时,看着还是水泥地面、没有任何装修的“陋室”,记者劝他也要善待自己和家庭。
郭明义略加沉思地说:
“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
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
”
收入微薄的郭明义资助了100多个孩子,然而,他知道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
2008年3月4日,他发起成立了以捐资助学为主要活动的“郭明义爱心联队”,仅一年半时间,“爱心联队”的成员已经从开始的12人发展到30人,已资助了120多名贫困学生。
郭明义和他的希望工程
50岁那年的郭明义是鞍钢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的一名工程师。
走在通往齐大山铁矿采场的路上,郭明义的工作照挂在路边灯箱上,照片一旁还配有一句评价———“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近距离接触这位爱心大使,记者深切地体会到他的爱心来自心灵深处,他在这种奉献中体味着幸福。
年说起。
在电视里1994追溯郭明义的奉献善举,要从
看到偏远山区的孩子辍学的新闻,看到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公益广告时,他被孩子们企盼念书的眼神牢牢抓住了,内心受到强烈冲击,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告诉自己“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几天后,郭明义怀揣200元钱走进鞍山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开始了他的“资助之旅”。
第一次资助,郭明义将200元钱捐给了岫岩满族自治县的一名男孩。
几天后,一封感谢信放在郭明义办公桌上,歪歪扭扭的铅笔字诉说着受助者的家庭困境及感激之情。
看着信件,郭明义和妻子被这个家境贫寒却十分渴望读书的孩子深深打动了。
他们又给孩子寄去了200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内,郭明义捐助了400元,而那时他的工资还不到600元。
在资助贫困学生的过程中,郭明义不仅捐助资金,还尽一切形式为学生提供其他帮助。
休息时间,他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圆梦行动,为孩子送去300余本图书及学习工具;得知汤岗子小学一名贫困学生需要一辆自行车上学的情况后,立刻把自己价值300多元的凤凰牌自行车擦得锃亮捐给了他;快过年了,郭明义把崭新的衬衣连同200元钱送到千山区的一名贫困学生手中。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从踏上“资助”之路起,郭明义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最多时一年资助过6名学生。
13年来,郭明义的爱心撒播在海城、岫岩及鞍山市区等地。
他先后资助了40多名贫困的小学生、中学生万余元。
5以及大学生,捐助资金达
五、做一番点评
徐建华发言:
助人为乐、甘于清贫,是中华民族最为推崇的美德,能否安贫乐道、善于舍己为人,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标尺。
郭明义以实际行动接力传承雷锋精神的崇高境界,热情弘扬了郭明义助人为乐、以苦为乐、“追求纯粹”的价值观。
郭明义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将自己的物质生活享受降到了最低。
郭明义总是发自内心地做每一件好事,他把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当成自己的最大快乐,最让人钦佩之处在于能够自觉地把道德完善与人生的充实、生活的快乐和家庭的幸福统一起来。
在他那里,助人为乐不是偶一为之的权宜善举,而是自己的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
曹晓东发言:
在雷锋离开我们半个世纪的今天,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人郭明义,以30年理想信念的默默坚守,为人们展示了雷锋精神的深度和广度。
他把助人为乐当作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让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他带起一股股爱心洪流让人们看到,雷锋离我们并不遥远,雷锋精神仍是这个时代最强劲的气息。
他像雷锋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千万人心中的道德楷模。
袁志标发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是雷锋生前崇高的愿望!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无时无刻实践着、追逐着这一伟大的理想、信念。
郭明义就是当代的做雷锋的我们将以你为榜样,我们身边的活雷锋,活雷锋,
接班人。
石蜜李发言:
鞍钢一个普通养路工人郭明义,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家庭,十六年来只图奉献,不求索取,让人从不理解到理解,由观望到积极参与,成为以实际行动学雷锋的标兵,他图的是什么呢?
并不是功名利禄,只是一份心安,一份良知,一份普通中国人的普通而伟大的情怀,一份平凡但生动的人生答卷,一记掷地有声的回音。
余新平发言:
郭明义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满腔热情地对待党和人民,模范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
蔡飓发言:
一个共产党人是否能够被群众看出来,看出来他是否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来说,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严肃的考验。
在革命年代,成千上万的先烈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换来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合法性,而今天,无论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或是郭明义这样的普通共产党人,将如何用我们对待利益、对待名利、对待人民的态度、方式和行动,来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郭明义提供了一个范例。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见。
”
第二场讲座记录
时间:
2016年5月9日
地点:
镇党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
乡镇机关全体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
记录人:
蔡飓
主持人:
曹晓东
主题:
处处有礼仪,争做文明人
流程:
一、唱一首歌曲:
学唱《文明礼仪》歌曲。
二、看一部短片:
观看《礼仪之邦》短片。
三、诵一段经典:
诵读《弟子规》。
四、讲一个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
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手势、一句话语。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像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小故事,在我们身边可谓是数不胜数的!
一天晚上,我正在房间里做作业,突然听到轻轻的“笃笃笃”的敲门声。
是谁?
爸爸?
他还没回家呢!
妈妈?
她正在做家务呢!
对了,一定是楼上或楼下的人家的敲门声吧,我便继续做我的作业。
刚动笔,又是一阵轻轻的敲门声,随即我赶紧喊!
“宝贝,妈妈可以进来吗?
”啊,原来是妈妈传来:
道:
“妈妈,快进来吧!
”妈妈微笑着进了门。
我不解地问:
“你想进来就进来好了,干吗还敲门呢?
”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
“你正在专心地做作业,我突然推门而入,会吓你一跳的!
”“嘿,妈妈,我是小男子汉,我可不会被吓着的!
”“看你急的,最主要的是我这样做那是对你的尊重,也是文明的表现呀!
你说是不是?
”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
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妈妈比平时更美了。
联想到平时我进出爸爸妈妈的房间都是长驱直入,我的脸红了:
妈妈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教育我,为我做榜样啊!
“好了,不打扰你了,做作业吧!
”妈妈出了我的房间,又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做完作业,呀,已经八点多了:
“去看看妈妈吧!
”走到门前,刚想推门而入,猛地想起了刚才妈妈的表现,立刻收住脚,定了一下神,举起手,敲了三下。
凝神一听:
“请进!
”我赶忙打开了门,冲向妈妈的怀抱。
“哎哟,吃不消,吃不消!
”妈妈捧起我的脸,亲了一下说:
“好儿子,也知道敲门了?
”我难为情地笑了。
“真是妈妈的好儿子!
记住,文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母子俩笑成了一团。
原来,一个小小的文明的举动,会给人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呀!
如果人人都讲文明,我们的社会该会多么和谐、快乐呀!
人人都希望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希望世界充满爱!
其实,这并非高不可攀,难以实现。
只要人人都讲文明,知礼仪,那么,这种温馨祥和的气氛,就会时刻萦绕着我们。
古今中外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
许多知礼谦让的故事流传至今。
比如:
众所周知的“孔融让梨”,说的是孔融七岁时,便懂得礼让;“张良拾鞋”讲的是张良尊敬老人,主动拾鞋,并恭恭敬敬地给老人穿上的故事。
国家主席毛泽东,虽然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谦恭礼让。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待客热情周到,是世界公认的最有风度的领导和外交家。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得到启示:
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同志们,我们都渴望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文明社会的形成,需要全社会公民共同参与,一齐行动,人人从身边小事做起。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仅仅做到文明礼貌是远远不够的,在家中,我们要做一个关心家人,勤俭节约的“帮手”;在社会上,做我们要做热爱祖国,诚实守信的“小标兵”;在工作上,我们要做团结友爱,善于合作的“伙伴”;在公共场所,我们要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的“卫士”;在独处时,我们要做勤奋自主,勇于创新的“主人”。
同志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人人争做一名合格的文明礼仪公民!
五、做一番点评:
徐建华发言: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有句老话: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
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
的工作,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曹晓东发言:
文明在你我的身边处处可见。
如果你说:
“做一个文明人很难。
”我可以告诉你做一个文明人不难。
做一文明人很简单,其实文明就是尊敬师长,不说脏话,团结同志,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
袁志标发言:
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
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通过生活中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我感受到做个文明天使的意义和快乐。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让文明之花开遍祖国大地!
石蜜李发言:
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同学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
同志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引领文明风气,创建文明单位,争做文明干部!
让文明礼仪永驻我们心间!
余新平发言:
文明礼仪是什么?
文明礼仪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志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领导时热情的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叶痰时的主动制止;是在公共场所不大声暄哗。
文明就是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做起。
蔡飓发言:
文明是一种习惯,文明是每一个细节,它在会议上表现为:
坐姿端正、凝神听讲、举手发言;它在生活上的表现为:
不随地扔吐痰、不乱纸屑、不打架闹事、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践踏草地、不采摘花草、不留下杂物。
它.
表现在一声真诚的“谢谢”,一句真心的“对不起”,还有每日的“您好,再见”之中。
第三场讲座记录
时间:
2016年7月14日
地点:
镇党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
镇机关全体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
记录人:
蔡飓
主持人:
袁志标
主题:
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流程:
一、唱一首歌曲:
学唱《孝亲敬老歌》歌曲。
二、看一部短片:
观看《8岁起侍奉养母12年90后少女背瘫母上大学》短片。
三、诵一段经典:
齐诵《孝亲敬老歌》歌词。
天底下,人世上,爹娘恩深似海洋,
从小懂得孝父母,长大报国好儿郎。
烛光照,闪闪亮,育我青春好时光;
传道授业解疑惑,滴滴师恩记心上。
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
中华孝道传千古,千古中华礼仪邦。
先栽树,后乘凉,长者恩德不能忘,
老吾老及人之老,春风化雨暖心房。
乌鸦反哺拳拳意,羊羔跪乳意长长;
爱父母敬师长,人伦道德第一桩。
.
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
人人捧出心中爱,中华孝道放光芒。
四、讲一个故事:
《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
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出生于1991年的孟佩杰是山西临汾隰县人,有着不幸的童年。
5岁,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无奈将女孩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因病去世;5岁的孟佩杰由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
从此,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
这个“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故事近日在网络上传播感动了众多网民。
在临汾当地论坛上,网民们纷纷为她“盖楼”祝福,称她为“临汾最美的女孩”。
一位网民写道:
“尽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
在多舛的命运前,我们不能失掉孟佩杰这般面对生活的态度”。
网民“与同”在为孟佩杰写的诗《致最美女孩》中这样写道:
“……他们说你是一个柔弱的女孩,有着瘦削却有力的肩。
年少的你,是母亲的手,是母亲的腿,是母亲头上的那片天。
他们说那间陋室,四壁空空,只有真爱环绕在里面。
年少的你,是黑夜里母亲床前的那盏灯,是寒风中母亲心头的那份暖……”
8岁的孟佩杰从此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
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孟佩杰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全身涂抹三种褥疮药膏……
“那时候,她人还没有灶台高,每天就踩在小凳子上生火做饭,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从没喊过疼。
”刘芳英说,“一开始她分不清各种蔬菜,就自己编口诀‘长长的青葱圆圆的蒜,扁扁的豆角绿油油……';有时家里没钱了,她就自己出门去找街坊邻居借。
”转眼间12年过去了。
刘芳英说:
“12年来,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帮我穿衣服、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放学,回家做饭、喂饭,给我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再匆匆忙忙去上课;放学回来,匆匆赶回家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我睡觉。
每次全部收拾完都得到9点以后,然后她才歇下来做自己的功课。
”
刘芳英“很庆幸”当年收养了孟佩杰:
“当时想收养孩子,但又觉得与5岁的孩子不易培养感情,后来经不住孩子生母的一再请求,决定收养她,没想到这成了我一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说起往事,说起12年来孟佩杰遭的罪,刘芳英泣不成声:
“我照顾了她三年,她却要照顾我一辈子,我下辈子还给她做母亲,我一定报答她。
”
“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
年间,孟佩杰身上发生了无数令人动容的“小故事”12.
孟佩杰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杨姣姣告诉“中国网事”记者,从中学到大学,孟佩杰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她什么时候都是小跑着,一路小跑着去上学,一路小跑着回家照顾养母,经常跑得气喘吁吁,面红耳赤。
“孟佩杰妈妈病倒后,又要生活又要治病,为补贴家用,她一有时间就上街帮人发传单,原来白白的女孩生生地晒成了‘黑姑娘'。
”
照料养母生活起居是孟佩杰每天耗时最长的“必修课”。
刘芳英瘫痪后大小便失禁,为了尽可能避免弄脏床单被褥,孟佩杰就在褥子上铺上塑料布,塑料布上又铺上床单。
即便如此,洗尿布、衣裤、床单仍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
另一项必做的“功课”是帮助养母做康复训练。
去年,临汾一家医院听闻孟佩杰感人故事后,将刘芳英接入医院免费治疗。
为配合医院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三十分钟……长年瘫痪在床的养母排便困难时,孟佩杰就用手指帮她一点点地抠出来。
从不乱花钱的孟佩杰,对自己很小气,对养母却很大方。
她省吃俭用下来的钱给刘芳英买衣服,而自己穿的多是亲戚朋友家孩子不要的旧衣服。
在其他同龄女孩纷纷开始化妆打扮的时候,孟佩杰梳着最简单的学生头,把有限的钱都用在了日常开支和养母身上。
“我少买件衣服,少吃顿好饭,妈妈就能多买些好药,少遭点罪。
”
一次同学过生日请吃饭,孟佩杰舍不得喝饮料,就把自己那瓶悄悄地装起来,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急匆匆地跑回年暑假,孟佩杰冒着酷暑在街上发广告2010家给养母喝。
.
传单,挣了1300多元钱,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养母爱吃的红烧肉和猪头肉回家,看着冒着热气的肉和变得黑黑瘦瘦的女儿,刘芳英泪流满面;孟佩杰偶尔会买鸡腿给养母改善伙食,自己却从来不肯吃一口,还说:
“挨着鸡屁股呢,我不喜欢吃。
”
说起这些年的不易,孟佩杰不觉得有特别之处。
她说:
“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
乐观生活,无惧磨难
第一次见到孟佩杰,“中国网事”记者有些意外:
眼前这个瘦瘦小小的女孩看起来更像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尤其是一张稚气未脱的脸和强烈的乐观情绪让我印象深刻。
刘芳英说,‘'这么多年来,孟佩杰的乐观感染了我,让我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刚瘫痪那几年我心情不好,常发脾气,但她从来没和我争过吵过,而是笑着给我讲故事,我不知她的故事是从哪来的,她还买了一本笑话书读给我听,经常挤眉弄眼、出丑变怪逗我乐。
再苦再累,她都没在我面前没流过一次眼泪,什么时候都是一脸阳光高高兴兴的样子。
她还常鼓励我,说‘妈妈别怕,有我呢,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
要强的孟佩杰还拒绝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坚持自己照顾养母。
当“中国网事”记者问她“哪怕同学们帮你做顿饭也能减轻你的负担”,她忽然搂住刘芳英的脖子说:
“我的娘只爱吃我做的饭。
”
孟刘芳英很担心自己影响到女儿找婆家。
提及谈恋爱,
佩杰却笑着说:
“我要找个开饭店的对象!
猪肉、羊肉、牛肉……那时侯我喜欢吃肉的妈妈可以想吃什么肉就吃什么肉啦!
”
随着“‘临汾最美女孩'带着养母上大学”的事迹在网上引起越来越大的反响,近日越来越多的慈善团体和媒体记者来到孟佩杰与养母刘芳英现住的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病房,希望对她们进行更多的帮助和报道。
中国残联慈善基金会以及省、市、县级残联均对刘芳英提供了一定资助,加之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关怀和鼓励,孟佩杰和刘芳英的生活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
然而,部分网民仍然担心过多的关注会打扰孟佩杰正常的生活,甚至影响这个姑娘的心态,但孟佩杰在接受了一轮又一轮的采访、追捧之后,依然心态淡然。
她说,妈妈健康幸福才是最大的心愿。
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做客嘉宾!
被评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9年,临汾市委授予佩杰母子“文明和谐家庭”称号,2010年佩杰成为临汾市年龄最小的“十佳道德模范”,还被山西电视台评为“2010年十大记忆人物”。
许多网友在投票帖子上留言发表感慨,有网友称19岁的她是“年龄最小的候选人,却是最‘大'的人”;还有校友留言鼓励:
“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你一定要加油,一定要坚强。
”
网友“衣上酒痕”在和大家一起为孟佩杰母女送去生活
用品后,面对援助者的热情,她写下这样的话:
“谢谢各位!
在这样落寞现实和浮躁的社会里,也许,你们更让我感动!
”
“我们很草根,但我们不渺小。
真善美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方向,努力,在每一天。
”这是网友“狼烟”回帖中的一段话。
网民“与同”还为孟佩杰写了一首诗
《致最美丽的女孩》
他们说你是一个安静的女孩,
有着一张清丽的脸。
年少的你,
是否该在母亲的怀中细语呢喃,
是否该在少女的梦中绽放笑颜?
他们说你是一个柔弱的女孩,
有着瘦削却有力的肩。
年少的你,
是母亲的手,
是母亲的腿,
是母亲头上的那片天。
他们说那间陋室,
四壁空空,
只有真爱环绕在里面。
年少的你,
是黑夜里母亲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 XX 道德 讲堂 活动 记录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