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docx
- 文档编号:2584820
- 上传时间:2022-11-0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7.91KB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docx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键入公司名称]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小组作业
641petcomputer
[选取日期]
\
目录
一 区域协调发展内容
二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一节推进西部大开发
第二节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第三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第四节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第五节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近年对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新的要求和部署
五.区域政策的明显效果
一、区域协调发展内容
具体内容为: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
二·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一节推进西部大开发
1、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新的提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实践表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推进,地区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得到了遏制
。
2、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格局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的四大战略要件,即调整和完善西部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明确西部各省各自的战略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西部各省经济社会的战略发展政策、健全西部与东中部地区区际间协调发展的机制,以逐步形成西部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科学、清晰,主体战略功能定位科学、准确,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科学、完善,与东、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联动,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西部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格局
4.帮助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转型
第一,加快形成西部地区的主体功能区。
统筹考虑未来西部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城镇化格局,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提高区域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西部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第二,营造西部优化开发区的环境。
环境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外部条件,营造和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一是营造优化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为进入优化开发区的企业创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二是营造优化开发区的政策环境;三是营造优化开发区的体制环境;四是营造优化开发区的机制环境。
五是提升优化开发区的区域核心竞争力。
第三,大力建设重点开发区。
在有方便交通、通讯设施相连、开发强度低,有充裕的可供新建项目摆布的土地和环境容量,适于承载新产业、新项目或有利于从优化开发区迁
出企业的地区建设重点开发区。
第四,优先保护开发区。
在环境生态底子较差,承载力弱,过度或不合理开发已造成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性演变,关系较大区域范围的生态安全者(如大江大河上游和河流水源涵养补给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生态脆弱区,环境敏感区等),要限制开发区,坚持保护优先。
要限制有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各种经济活动,适当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产业
第五加大禁止开发区的保护力度。
在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重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禁止开发区,依法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与其主体功能相悖的开发活动。
通过立法保证中央财政和西部各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转移支付,以维持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的经常性开支。
为使其规范化、制度化,除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外,在产业政策、
土地政策、人口管理政策和政绩考评上要因地制宜,加大保护力度
第六,对发展定位、主体功能各异的地区实施分类管理的政策。
3`明显成效
一是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
二是西部各省按照中央政府“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结合西部各省实际坚持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国家政策支持结合起来,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西部与全国同口径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自身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是党中央、国务院选择长期以来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提出力争在西部开发头十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显著加强,许多项目已经开始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五是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一手抓关系西部全局的重大工程,一手抓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中小项目,使百姓不断得到实惠。
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基本实现,县际公路、农村饮水、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等工程积极推进,“两基”攻坚计划稳步实施,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六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
国家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动力和重大任务,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东西合作和对外开放领域。
西部大开发有了一个良好开局。
第二节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
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粮食基地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商品率和附加值。
建设先进装备、精品钢材、石化、汽车、船舶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发展高技术产业。
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抓好阜新、大庆、伊春和辽源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搞好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
加强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和跨省区公路运输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扩大与毗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加强黑土地水土流失和东北西部荒漠化综合治理。
支持其他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1东北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
1表层的原因看:
供给结构:
主要是工业增速下滑,因为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能源原材料的产业基地。
去年以来,装备制造业受全国投资需求的影响,市场订单减少,企业效益下滑,煤炭、原油、钢铁等原材料产品价格下降,使“原”字头企业陷入了困境。
需求结构:
主要是投资增速下滑所致。
去年和今年一季度以来,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速明显下滑,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但是无论是供求结构和需求结构,我们认为还都是的。
2从深层次的原因看:
我们觉得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还是有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中央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经济。
2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各级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企改革,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根本还是一个改革的问题。
二是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三是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布局,提高城市综合功能,还要加快城区老工业区的改造,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
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绿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率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五是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要落实各项就业和创业扶持政策。
六是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重点生态区的保护,促进环境总体状况不断好转。
最后一点,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面向东北区域的开放,推进与欧美发达国家在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促进高端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
第三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1中部地区的定义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188亿元,占全国的19.3%,年末总人口3.6亿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2发展基础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
区域内人口众多,自然、文化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优势明显,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容量较大,集聚和承载产业、人口的能力较强,具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
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部六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陆续开工,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以下简称“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体制机制创新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点开局良好;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机遇与挑战
有利条件:
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使得中部地区可以更好地发挥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优势,开拓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际国内产业调整和跨区域重组不断深化,使得中部地区可以乘势加快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中部地区可以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集聚人口和产业,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对中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使得中部地区的发展基础、体制机制、政策环境更加完善,经济社会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矛盾和问题:
1“三农”问题突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工业化水平不高,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产业亟待调整和振兴;城镇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压力较大;
2地区发展不平衡,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制度性约束因素多,体制改革尚需深化,开放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3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任务较重,防灾减灾能力亟待加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任重道远。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3.中部地区崛起发展建议:
一是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二是扎实推进“三基地、一枢纽”建设 (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三是支持重点经济区加快发展;四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五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深化合作。
4.中部地区崛起的工作:
要落实完善区域规划和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开放合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九方面工作。
第四节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精加工和高端产品。
促进加工贸易升级,积极承接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加强耕地保护,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资源特别是土地、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东部地区实现率先发展的中心任务
1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
东部地区必须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促进 区域 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