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5843595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22
- 大小:87.99KB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目 录
附: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论证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1条面对全球经济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近些年来,吴江市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吴江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7、《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年);
8、《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
9、《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的通知》(苏建规[2002]35号)
1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11、《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
12、《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13、《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抓住我国已加入WTO的机遇,培育和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外向型经济。
2、充分发挥吴江市位于苏沪接壤及苏锡常与杭嘉湖两地区交汇点的优势,确立依托上海,服务苏州,与杭嘉湖错位发展的思路,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与苏州衔接。
3、本着集约发展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开发区进行适当控制,优化城市整体结构。
4、以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发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5、加强区域基础设施整体协调,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化。
6、强化松陵、盛泽的管理体系,协调两者关系,实现城市管理的法制化。
第4条规划重点
1、优化市域城镇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确定松陵、盛泽的合理规模,调整用地构成,优化松陵运东区和盛泽城区的规划布局,强调利于经济发展,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
3、加强市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明确环境治理目标,强化环境管理措施。
第5条城市规划区
吴江市城市规划区分松陵和盛泽两片区。
总面积为平方公里。
1、松陵城区:
松陵镇域(不包括南湖村、西湖村和银杏村)及同里镇域(除原屯村镇域、湖南和双庙村)范围,用地面积为221平方公里。
2、盛泽城区:
盛泽镇域范围,用地面积为平方公里。
第6条规划用地范围
1、松陵城区:
北起市界,南至江南大桥,东临苏嘉杭高速公路,西界西环路,总面积为平方公里。
2、盛泽城区:
北起胜天村,南至市界,东临苏嘉杭高速公路,西界梅堰路,总面积平方公里。
第7条规划年限
1、近期:
2001~2005年
2、中期:
2006~2010年
3、远期:
2011~2020年
4、远景:
至本世纪中叶
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功能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8条区域功能定位
我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长江三角洲南北翼横向经济联系通道上的重要节点;苏沪高新产业密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的强有竞争力地区。
第9条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定位
1、与上海:
(1)利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速与上海生产配套加工基地的建设,加强区域生产配套协作。
(2)利用上海重塑金融中心地位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利用上海的资金市场,为本市建设开辟更广阔的筹资渠道。
(3)利用上海的技术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4)利用上海国际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的窗口功能,实现资源共享。
(5)凭借江南水乡田园绿色开敞空间,组织上海客源,设计休闲、商务、水乡观光旅游精品线路。
2、与苏锡常都市圈: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产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加强配套协作,利用无锡和苏州技术、市场、人才与外向型经济优势,培育自我创新体系,使吴江优势产业在都市圈内占据一定的先导地位和优势。
3、与苏州:
(1)以苏州农业的都市型、外向型、生态型转轨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利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的高新产业“孵化器”功能,进行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以电子资讯、光缆、电缆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链。
(3)积极争取并参与苏州的商务、金融、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中心,以连锁、分部等多种形式为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服务。
(4)协调平望、芦墟、黎里、震泽、盛泽的发展,整合产业优势,共同建设区域性物资市场,协助苏州物流中心的建设。
(5)紧密配合并服从苏州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水”为主题,树立精品意识,突出东太湖运河旅游风光带和水乡古镇两大特色。
4、与浙北:
(1)公平竞争,加强合作,引导跨区域产业集团和产业群的形成,培育物质要素市场。
(2)加强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3)通过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组织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加强环境协调。
5、与昆山、太仓
发挥特色、错位竞争、寻求合作、协调发展。
第10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参与竞争战略
减少行政管制,消除地区间经济壁垒,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加强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益,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2、多元发展战略
以提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核心,以调整结构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壮大外资经营主体,提升外向型经济比重,推动资本、技术、贸易的结合,推进外企的本土化进程;同时,重视民营企业发展,通过对民营企业规模化、集团化改造,形成多元发展经济格局。
3、多元融资战略
通过现代融资手段调动雄厚的民间资本,变静态存量资本为动态增量资本;推动企业上市,鼓励企业从股市融资;扩大外资数量与范围;通过多元融资,推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
4、信息化战略
率先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
主要措施有: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进生产方式网络化;加快上网工程;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
5、可持续发展战略
贯彻“绿色发展”的思想,形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机制。
在降低经济发展政策性壁垒的同时,必须提高技术和环境准入限制,提高产业层次并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基础。
第11条第一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
1、发展战略
(1)以需求结构为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导向,提高林、牧、渔产业比重,加速发展淡水养殖业,增加特色水产品的供应。
(2)实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从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转变为集约经营、高产、高效、优质、绿色的现代持续农业生产,加速农业产业化、集团化和逐步外向化的进程。
(3)加快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科技兴农,将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结合,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产业。
2、空间布局
(1)以松陵的市级蔬菜基地为依托,大力开展无公害蔬菜、都市型农业的生产。
(2)以松陵镇八坼禽蛋产业区为依托,树立品牌优势;以盛泽、横扇的特种养殖场为依托,大力发展鸽、鹿等特种养殖。
(3)以震泽镇的苏州市级蚕桑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积极开展蚕桑新技术的实验、示范、推广工作。
(4)以桃源万亩苗木基地和震泽优质林果示范区为依托,大力推动苗木产业化经营。
(5)特色水产养殖主要分布在“两东”(市域东北部和东太湖地区)和松陵、平望以及横扇地区。
第12条第二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
1、发展战略
(1)壮大丝绸纺织业,企业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多种经营形式对现有分散企业进行改造,实施集团化和国际化战略;全面推行行业科技进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实现替代进口。
(2)重点发展电子元件、电缆、光缆等新兴产业,实现规模经济,并充分利用苏州工业园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形成更多的知识产权,增强创新能力,加速产业国际化进程。
(3)积极发展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普通制造业,向两头强、中间精的结构模式转变,鼓励其与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2、空间布局
(1)以吴江经济开发区为基础和依托,形成吴江高新产业的基地。
(2)以盛泽为主体,联合震泽、平望、芦墟,以丝绸纺织业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无污染、低污染的服装等行业,并逐步引进与纺织品相配套的高科技行业,丰富产业体系。
(3)普通机械制造业广泛分布于各个小城镇,金家坝的净化夹心板、北厍的铜字制作、七都的民用电线、桃源的包装容器、震泽的活动房等,强化“一镇一品”的特点。
(4)本着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的原则,对工业选址进行严格控制,禁止在村内进行新建、扩建工业项目。
可适时考虑选取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服务功能完善的工业小区,对市域内城镇工业小区进行集中。
第13条第三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
1、发展战略
(1)重点发展旅游业,在与苏州市旅游业发展协调的基础上,发展“大旅游”,通过组织绿色开敞空间和营造水乡田园风光,组织自然风光、商务、疗养、休闲等旅游。
(2)进一步壮大丝绸专业市场,培育电子产品市场和羊毛衫专业市场,扩大规模与影响力,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化市场。
(3)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都市休闲业、都市文化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大提升吴江的城市服务功能。
2、空间布局
(1)第三产业发展的中心和重心为松陵、盛泽城区,以发展生活生产服务业、都市休闲业、都市文化业和旅游业为主导方向。
(2)同里、震泽、芦墟、黎里等旅游重镇是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点,应加速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地方品位和特色。
(3)其他镇区为本城镇第三产业发展集中地,应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为本地居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的服务,改善广大群众生活质量。
第14条经济发展目标
吴江主要经济指标预测表
项目
现状(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GDP(万元)
三大产业构成
:
:
:
:
41
5:
51:
44
:
50:
经济增长速度(%)
7
12
10
9
第15条吴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
吴江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2020年)
城市现代化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值
规划管理
1.城市规划和城镇体系具有权威性、预见性和弹性
2.城市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3.具有健全的立法和监督机构
人口素质
1.识字人口比例
>99%
2.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比例
>55%
3.平均预期寿命
>75岁
4.平均每个医生服务的人口数
<200
5.人口自然增长率
<1‰
6.婴儿死亡率
<2‰
生活质量
1.恩格尔系数
<30%
2.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35m2
3.人均生活用水量
300m3/d
4.饮用水质达标率
100%
5.电话普及率
100%
基础设施
1.信息化综合指数
2.具有快速、便捷的对外交通
3.城市人均道路面积
>15m2
4.快速大容量通讯网络
5.能源供应保证率
90%
6.燃气普及率
100%
7.自来水普及率
100%
8.排水管道成网、雨污分流
95%
9.环卫设施齐全
100%
生态环境
1.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率
80%
2.生活污水处理率
100%
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95%
4.绿化覆盖率
>40%
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8m2
6.大气中SO2年平均浓度
<m3
7.环境噪声平均值
<60dB(A)
8.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得到有效保护
社会经济结构
1.市域城市化水平
>65%
2.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
>80%
3.人均GDP
>25000美元
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45%
5.外贸输出依存度
>45%
6.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工业
农业
>55%
>65%
7.城镇登记失业率
<%
第二节城市化及城镇发展战略
第16条城市化发展战略
以区域的集聚发展为核心,重点进行市区现代化建设,扩大中心镇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提高城市化质量。
第17条中心城区发展战略实施引导
1、加速松陵现代化建设,强化松陵城区经济地位。
2、加大盛泽城区环境整治力度,完善盛泽城市服务功能。
第18条城镇撤并原则
1、充分考虑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设施的作用,合并后的城镇可以在15分钟内进入高速公路。
2、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发达带欠发达的原则。
3、优先考虑中心城市的空间拓展。
4、历史文化名镇和具有旅游、特色市场等特色的城镇予以保留。
5、体现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针。
第19条城镇布局结构调整
撤并后的中心镇镇域人口为10万人左右,镇域面积为100—120平方公里,镇区人口为5万人左右。
撤并后的一般镇镇域人口为5万人左右,镇域面积为50-100平方公里,镇区人口为大于2万人。
第20条被撤城镇引导与控制措施
1、城镇布局结构调整以循序渐进式进行,近期内对规划撤并城镇的发展进行引导和控制。
2、对规划撤并的城镇进行分类建设引导和控制,见下表:
规划撤并城镇分类表
分类目标
城镇名称
农村居民点
宛坪、庙港、屯村、莘塔、铜罗
工业小区
青云、梅堰、南麻
3、工业小区——青云、梅堰、南麻三个城镇,规划将其撤并后仍作为城镇的工业小区保留,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为生产服务,并允许保留一部分现状条件较好的居住小区,配套社区服务功能。
4、农村居民点——庙港、屯村、莘塔、铜罗、宛坪五个城镇,限制新增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维持现有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规模,通过自然淘汰,将其功能控制在社区服务的权限范围内;鼓励工业向镇区集中,严格禁止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业,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行政引导对现有工业进行淘汰;鼓励居民进城。
第三节城市化水平预测
第21条市域总人口
2005年86万人;
2010年92万人;
2020年100万人。
第22条城镇人口
2005年44万人;
2010年55万人;
2020年68万人。
第23条城市化水平预测
2005年51%左右;
2010年60%左右;
2020年68%左右。
第四节城镇体系发展规划
第24条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吴江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表
等级
城镇名称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人口
(万人)
合计
(万人)
所占
比例(%)
人口
(万人)
合计
(万人)
所占比例(%)
人口
(万人)
合计
(万人)
所占比例(%)
Ⅰ
松陵
13
15
30
20
38
盛泽(铜罗)
13
15
18
Ⅱ
芦墟
震泽(八都)
同里
Ⅲ
黎里
24
平望(梅堰)
七都
桃源
北厍
横扇
金家坝
1.
总计
44
100
55
100
68
100
注:
括号内的将被撤并城镇。
第25条城镇职能结构
吴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等级
城镇
规划主要职能
中心城市
松陵
市域行政、经济、文化科技、商贸中心
盛泽
着名绸都、跨省域交易市场,市域经济、商贸中心
中心镇
震泽
市域西部片区中心,工贸小城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芦墟
市域东部片区中心,交通枢纽,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特征的小城镇
同里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度假胜地
一般建制镇
黎里
文化古镇,旅游业发展副中心
平望
市域交通枢纽
七都
电缆工业为主导,环太湖地区重要的小城镇
北厍
铜牌制作为主导工业,镇域政治文化、工业中心
金家坝
净化设备生产为主导工业,农工商型小城镇
横扇
羊毛衫加工基地,镇区商贸、文化中心
桃源
镇区工业、商贸中心,江南水乡特色小城镇
第26条城镇空间组织
吴江市域内城镇空间组织,应加快城镇空间发展模式由点—轴向网络化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营造吴江城镇空间有序竞争、协调发展的群体优势。
具体可描述为:
依托东西向沪湖高速公路、南北向苏震桃高速公路和苏嘉杭高速公路,形成“十”字形的城镇空间形态。
第五节空间利用规划
第27条空间利用规划原则
在空间地域上实现工业向城镇工业区集中,城镇居民点集中布置,农业用地与生态保护用地相对集中;并适时选择条件较优的开发区,对市域的城镇开发区、工业园区进行集中,达到市区空间集聚发展,全市生态空间开敞布局,建设分工明确、有机联系、质量趋优的空间系统。
第28条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
1、村庄撤并原则
(1)对规模小于500人的村庄进行撤并。
(2)地域相邻、人口小于1000人的村庄进行集中建设。
(3)适应城镇发展要求,城镇规划用地范围内的村庄集中到镇区统一建设。
(4)因道路等重大建设项目需要拆迁的村庄,在镇区集中建设。
2、农村居民点调整引导措施
(1)严格控制村民原地翻新或新建居住用房,鼓励村民到镇区或指定的居民小区建房。
(2)严格禁止在村内新建、扩建工业项目,所有需新建、扩建的工业项目一律集中到城镇工业园区或指定的工业小区内进行建设。
(3)鼓励村民到城镇建房,对放弃宅基地的村民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第29条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与调整
1、规划2010年城镇、村庄及独立工矿用地等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0910公顷以内。
2、原则上今后的发展以城市内部置换、更新、集约发展为主,适当向外扩建。
经城镇空间布局调整后,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呈递减趋势,独立工矿区、交通设施用地增加。
第六节空间管治
第30条空间管治
重点建设空间——主要包括松陵、盛泽规划建设用地;震泽、芦墟和同里规划建设用地。
鼓励建设空间——主要为一般建制镇,包括桃源、平望、横扇、北厍、金家坝和黎里规划建设用地。
控制建设空间——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城镇郊区、城镇远景发展用地,同里和震泽古镇保护区、七都和市域内一般农村居民点。
禁止建设空间——水源保护地、生态敏感区和基本农田区,按照相关保护条例实施。
吴江生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屯村肖甸湖平原省级森林公园、太湖、京杭运河、太浦河、吴淞江、汾湖风景区沿岸等。
第31条引导和发展策略
1、重点建设空间
(1)集约化发展城镇;
(2)内涵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3)营造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园林城市;
(4)优化城镇土地提供的时空关系;
(5)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6)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严格控制在120平方米/人以内。
2、鼓励建设空间
(1)贯彻城镇布局结构调整;
(2)基础设施区域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3)引导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鼓励农民进入城镇区居住;
(4)建设沿路、沿河林带,形成农田林网系统;
(5)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严格控制在110平方米/人以内。
3、控制建设空间
(1)对城镇远景发展备用地进行长期预留和控制,满足城镇空间拓展的要求;
(2)保障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交通建设项目用地、水利防洪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3)适时进行农村居民点集中改造,鼓励农民进城居住、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
(4)有选择地退渔还湖、退田还湖,控制湖泊围网养殖密度;
(5)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适当发展高科技环保型工业;
(6)把握“水文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4、禁止建设空间
(1)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环管字201号)保护庙港太浦河口的取水口;
(2)保护基本农田;
(3)对生态敏感区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和法规要求进行保护,塑造区域开敞的景观形象;
(4)提高绿化率,加速低产林的改造。
第七节旅游发展规划
第32条旅游特色定位
把握水乡特色,以“水”为主题,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是吴江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导向。
第33条旅游空间发展框架
吴江市旅游体系定为“一心、三带、多点、”,规划“突出中心,发展支点,特色互补,带动沿线”。
1、“一心”,市域旅游发展的中心和重心,如同里古镇。
2、“三带”:
(1)太湖沿线:
菀坪藕荡、太浦河闸、庙港江村、七都、震泽;
(2)318沿线:
汾湖旅游度假区、黎里、平望小九华寺、梅堰龙南遗址、震泽;
(3)运河沿线:
松陵、平望、盛泽。
3、“多点”:
(1)松陵城区,特色为园林式城市街景及运河风光带;
(2)盛泽城区,以先蚕祠为主景,集中衬托吴江源远流长丝绸文化;
(3)震泽,形成禹迹桥――慈云寺塔――宝塔街――师俭堂――王锡阐纪念馆旅游线;
(4)黎里,以柳亚子纪念馆为主景;
(5)芦墟,充分利用汾湖旅游度假区的优势,开发沿汾湖风景带,以自然风光和田园风情为主;
(6)七都,以太湖天然游泳场为主,利用水路交通优势借景太湖东西二山,开辟太湖水上活动项目。
第34条旅游市场定位
1、近期旅游市场定位
同里景区:
以南京、苏州、上海、杭嘉湖为核心的整个华东地区为核心市场;把握周末旅游市场,重点发展水乡古镇观光旅游。
其他景区:
处于本地区市场培育阶段,以东太湖风景名胜区、汾湖度假区、松陵、盛泽的旅游市场为培育重点。
2、中期旅游市场定位
同里景区:
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为核心市场,把握周末旅游、假期旅游市场,以古镇观光旅游为主,兼有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等。
其他景区:
以吴江当地、苏州、上海、杭嘉湖为主要客源市场,以东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太湖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沿湖水乡村落观光旅游和震泽景区水乡古镇观光旅游等为主。
3、远期旅游市场定位
同里景区:
立足整个华东地区,面向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其他景区:
以沪宁杭三角为核心的整个华东地区为核心市场;以太湖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沿湖水乡村落观光旅游、水乡古镇观光旅游为主。
第35条接待网点规划
全市接待网点规划分三级:
一级网点:
松陵、盛泽城区。
应设置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行社,配备对外交通设施、星级饭店、餐饮网、电信通讯设施、娱乐购物中心、医院等旅游配套设施。
二级网点:
同里、震泽、芦墟。
设置商店、星级饭店、餐馆和旅游商品专卖店,向游客提供具有地方风味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等。
三级网点:
各景区(点)设接待点。
在景区附近设置商店、饭店、车站、停车场,向游客提供导游、摄影等服务。
第八节基础设施规划
第36条综合交通体系
1、综合运输的发展目标
建成苏州南部,沟通苏锡常、杭嘉湖和上海的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的运输体系。
2、公路网规划
构筑两纵一横的高等级公路和两纵一横的一级公路主骨架,保证每个镇到达高速公路的交通时间不超过15分钟,到达市区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
(1)高速公路
两纵:
苏嘉杭高速公路,北接苏通长江大桥,南抵杭州。
苏震桃高速公路,从苏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的横泾互通引出,跨太湖稍,在横扇镇东侧交沪湖高速公路,向南延伸至桃源。
一横:
上海-青浦-平望-湖州的沪湖高速公路。
(2)一级公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吴江市 城市 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