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十五.docx
- 文档编号:25841874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882.81KB
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十五.docx
《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十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十五.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十五
2019年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涂掌事但当涉猎
B、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D、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乃始就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哭泣)家喻户晓(明白)宰割(比喻侵略)
B、鞠躬尽瘁(责任)平沙无垠(边际)兽铤(疾走,快跑)
C、锋芒毕露(全部)层出不穷(连接不断)庆幸(为事情的好结局而高兴)
D、马革裹尸(马皮)夐不见人(远)奠基(打基础)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勋(xūn)稼(jià)妇孺皆知(rú)
B、殷红(yān)开拓(tuò)鲜为人知(xiān)
C、署名(shù)癌症(ái)鞠躬尽瘁(cuì)
D、彷徨(huáng)罗布泊(bō)风悲日曛(xūn)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为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者才略。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解释加下划线字人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时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
(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
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C、今年初海鲜市场燃气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记者见状不禁噗哧一声笑起来。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
B、闻先生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C、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D、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B、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C、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下文选自《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骄傲——纪念两弹元勋逝世两周年》一文,请重新排列句子的顺序()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62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③这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这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员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③⑤①②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⑤②①④
D、②③⑤①④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请以客人的口吻改写下面的句子,与原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原句: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
“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
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
A、贝多芬对我大声地说:
我不知道他心里的感觉!
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B、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
他不知道他心里的感觉!
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C、他对客人大声说:
我不知道他心里的感觉!
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D、他对客人大声说:
他不知道客人心里的感觉!
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门槛(kǎn)下颏(kē)杂乱无章(zhāng)
B、重荷(hé)踌躇(chú)惹人注目(rě)
C、含蓄(xù)磐石(pán)小心翼翼(yì)
D、深邃(suì)喧嚣(xiāo)无可比拟(nǐ)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shū头______抱qiàn______zhì序______小kǎi______zhuó越______
伴侣______硕果______深宵______迭起______澎湃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5题【填空题】
根据拼音写汉字。
bèng______发qiào______起zòng______观lǚ______着
淹mò______fù______盖滑jī______荒miù______
和ǎi______一拍jí______合
【答案】:
【解析】:
第16题【填空题】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当时,他是美国jiāyùhùxiǎo______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rújiēzhī______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mǎgéguǒshī______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jūgōngjìncuì______,sǐérhòuyǐ______”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答案】:
【解析】:
第17题【语言表达】
【写法借鉴】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妙。
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意也更丰富了。
这样写也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颂某人对工作、学习的热爱,注意用词的精妙。
(150字左右)
【答案】:
【解析】:
第18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王欲攻邯郸①,季梁②闻之,中道④而反;衣焦不中④,头尘不去@,往见王日: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⑥,方⑦北面⑧而持⑨其驾⑩,告臣日:
‘我欲之楚。
’臣日: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日: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多。
’臣日: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日:
‘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
欲信于天下
。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魏策》。
②季梁:
魏国的大臣。
③中道:
半路,中途。
④衣焦不申:
衣着憔悴,形容衣着不整。
“焦”通“憔”。
“申”通“伸”。
⑤头尘不去:
头上的尘土没有去掉。
⑥大行:
即太行山。
亦解释为“大路”。
⑦方:
正。
⑧北面:
向北,朝北。
⑨持:
驾着。
⑩驾:
马车。
举欲信于天下:
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
广地尊名:
使地广,使名尊。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中道而反______
②我欲之楚______
③先自度其足______
④而离王愈远耳______
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季梁所讲的故事,后人将其概括为一个成语:
______。
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9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邓稼先·我不能走》,完成下题。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
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
“此古战场也!
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
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
“我不能走。
”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依据选文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
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第20题【现代文阅读】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摩耶之艺魂
冯骥才
①摩那精舍在台北的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
一边是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
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
倘若门媚上不是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的墨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
②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
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
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
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澳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
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不一样了。
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
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相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术飞鸟。
③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
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波墨山水。
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
院中有一长条木将,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
他每作画时间长,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④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
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
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
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绝妙山水了。
⑤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
这里既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不见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更不是名利的展厅与文化的秀场,而是无时无处不体现着—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
这就更使我明白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的大千先生,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千年壁画了。
⑥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了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
(选自2011年《中国艺术报》)
作者在重点介绍后花园之前,为什么还要用简洁的笔墨介绍前园和中园?
作者认为“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那么,请概要说说后花园“景”与“物”的构思理念是什么。
细读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原文中选4个字精要概括张大千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主要做了一项什么工作?
张大千______
你认为张大千先生的精神之本和艺术之魂究竟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积累链接:
请默写出吴均《山中杂诗》的后两句。
【答案】:
【解析】:
第21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选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句话中的“这”指代什么?
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体会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体会“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的含义以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22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
(1)~(5)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
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
“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
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
“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也许还可加上几句: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
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
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
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
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
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
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
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
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
“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
”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
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
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
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摘自《现代青年》2012年第5期)
读文章第1段画线句,木刻像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内心世界?
文章1、2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结合全文概括,本文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哪些特点?
文章为了突出闻一多上课的风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
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
(要求:
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字左右)
【答案】:
【解析】:
第23题【现代文阅读】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文坛老农”刘绍棠
①刘绍棠,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
1997年3月12日因病逝于北京。
“神童作家”之由来
②刘绍棠从13岁就开始从事写作并发表作品,立志要成为人民的作家。
他以自己的家乡为基地,写反映当地农村生活的作品,受到作家孙犁的赞赏,其作品常常在孙犁主编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
1952年元旦,《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刘绍棠的小说《红花》,在全国青年中反响强烈。
当时他上高中一年级,团中央便决定对他进行重点培养。
同年,他的《青枝绿叶》写成后,《中国青年报》以整版篇幅发表,后来此文还被编进叶圣陶先生主编的高中二年级的语文课本。
有趣的是,刘绍棠写此文时还是个高申一年级的学生。
当代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
③不论环境如何艰难,遭遇如何坎坷,他绝不自甘沉沦,依然埋头写作。
他说,在中国作家中,他有两个独一无二:
一是所有作品都是写自己的乡土;一是先后在一个小村里生活了30年。
他把自己的笔伸向普通的农家。
刘绍棠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在著作中写道:
“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20世纪风貌,为21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20世纪家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
”他一生的作品,没有离开大运河的背景,每部小说挤出的都是农民心酸的血和汗……也可以说他生产的都是精神上的“农产品”,真正称得上是文坛上的“老农”。
他曾写诗曰:
“芬芳故乡土,深深扎我根;运河水灵秀,哺育我成人。
弄文违世情,无辜赤子心;仲永实堪伤,江郎岂才尽……恶竹根除去,雨后发新笋;请君拭目看,花开二度春。
”这诗写出了他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④1957年,年仅21岁的刘绍棠从全国走红的青年作家,突然被打成右派,成为全国从上到下批判的文艺界三大反党典型之一,戴上了三类右派分子帽子,被开除党籍,回家乡劳动。
其心灵蒙受了严重的创伤。
⑤1988年8月,由于他长年伏案写作,积劳成疾,突发脑血检。
经抢救治疗,除了他的左半部身体有一些不听使唤外,他的大脑和言语功能,以及用来握笔的右手,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大病之后,刘绍棠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又开始了写作。
亲友眼中的刘绍棠
⑥刘绍棠的好友、作家从维熙深情地说:
“刘绍棠61岁去世,成为我们这代人心里难以弥补的伤痛。
”他回忆年轻时与刘绍棠的交往,就像一场美丽纯情的梦。
⑦钱撞书这样评论过刘绍棠的作品:
“阅读欣赏刘绍棠的小说,就好比坐在各种名贵佳肴样样俱全的盛大宴会的餐桌旁边,每样菜都吸引你吃,使你不知如何下筷才好。
”
⑧刘绍棠的妻子曾彩美说;“在我的心目中,刘绍棠是伟大的,超凡的。
大运河的乡土乡亲养育了绍棠,绍棠没有忘本,用一生的心血创作了大运河乡土文学,奉献给大运河,他被称之为‘大运河之子’。
他说过:
‘如果我的名字与大运河相连,也就不虚此生。
’”
⑨刘绍棠的学生崔金生说:
“绍棠先生一生安于农家生活习惯,平日里他总是身着半旧的中山服,圆口布鞋,一生不穿西服不戴帽子,即使出国也是那身中山服。
你在他所有的照片中挑不出一张穿西服、戴帽子的相片来。
”
通读全文,说说为何称刘绍棠为“文坛老农”。
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从童冬和作用两方面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他一生的作品,没有离开大运河的背景,每部小说挤出的都是农民心酸的血和汗……
②从写作手法和情感等角度,品评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阅读欣赏刘绍棠的小说,就好比坐在各种名贵佳肴样样俱全的盛大宴会的餐桌旁边,每样菜都吸引你吃,使你不知如何下筷才好。
请结合④、⑤段文意,为这部分内容拟写小标题,并说说全文采用小标题形式的好处。
请结合文意,阅读下面的助读资料,为作家刘绍棠拟一则颁奖词。
(60字左右)
【助读资料】刘绍棠,当代著名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通州人。
1936年生,13岁开始发表作品。
195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翌年退学。
1957年,被错化成“右派”,并开除党籍。
1979年恢复名誉,重返文坛后,他又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
他创作了《蒲柳人家》《瓜栩柳巷》等27部作品,而且接连获奖,受到读者的欢迎。
【答案】:
无
【解析】:
第24题【综合题】
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手法和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人教版 课后 辅导 练习 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