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docx
- 文档编号:25841473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81.83KB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docx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论指南
一、道德表现
(一)评论内容
“道德表现”评论的主要内容为道德认知与道道德为,重视评论学生在校的平常行为以及参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活动等状况,考量学生在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合作友好、自尊自信和人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二)评论方式
1.“道德表现”学期评论表
“道德表现”学期评论表
学生姓名
学籍主号
年级
学期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论内容
学生自我评论
热爱祖国
⑴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关怀国家大事,认识家乡
发展变化。
⑵学习态度正直,踊跃参加议论,实时达成作业。
勤劳自强
⑶节俭节俭,珍爱学习生活用品,珍爱粮食,节俭水电。
⑷踊跃参加文体活动,锻炼身体。
⑸恪守校规校纪,准时上课,实时告假。
道德表现
诚信守纪
⑹诚实守信。
不谎话,不剽窃作业,考试不舞弊。
⑺恪守公共次序,爱惜公物,主动让座;踊跃参加社会公
益实践活动。
⑻文明上网。
上健康网站,不沉迷网络游戏,可是分使用
文明礼貌
电子产品。
⑼使用礼貌用语。
尊敬老师;关爱家人,主动肩负家务。
合作友好
⑽同学之间真挚相待、谅解互帮,不欺凌同学。
—1—
⑾做好班级值日,能与同学合作达成小组任务,乐为集体
活动卖力。
⑿踊跃参加志愿活动或社区服务
志愿活动、社区服务
荣誉称呼或获奖
学期描绘性评论
2.评论说明:
(1)学生自评和学期考语均采纳写实性描绘。
学期考语由班主任完
成。
(2)“志愿活动”、“社区服务”和荣誉称呼(或获奖)需要供给相应纸质证明资料并存档。
(3)每个学期评论一次(初三下除外)。
二、运动健康
“运动健康”部分主要反应学生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修习状况以及体育运动方面的专长发展。
(一)评论内容
“运动健康”评论内容包含学习质量、学习能力两个方面。
学习质量主要包含体育活动出勤率、达成体育学习任务、参加集体体育活动、平常体育锻炼表现等。
学习能力主要表此刻运动健康类拓展性课程学习、体育课考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以及参加体育竞赛等方面。
(二)评论方式
1.“运动健康”学期评论表
—2—
“运动健康”学期评论表
学生姓名
评论内容
体育活动出勤率
学习质量达成体育学习任务
(20分)参加体育集体活动平常体育锻炼表现
体育课成绩(二、四学期)
体育课成绩(一、三、五学期)
各种体育竞赛获奖
运动与健康类拓展课程
学期评论
2.学期评论说明:
学籍主号年级学期
学生自我简要评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论
得分:
体育健康知识(
10分)
得分:
体育技评与达标(
70分)
得分:
得分:
体育技评与达标(
50分)
得分:
得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0分)
得分:
奖项与等级:
奖项与等级:
加分:
奖项与等级:
课程名称:
查核等第:
加分:
课程名称:
查核等第:
等第
总分
(1)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学期评论一次(初三下除外)。
(2)学习质量共20分。
评论方法:
互评、自评和师评均采纳A、B、
C三级等第打分。
互评时每位学生对其余同学进行打分,依照学生互评情
况确立该生综合等第。
计分方法:
分别给予A、B、C分值为20、16、12
分,并按自评10%、互评55%、师评35%的权重,由计算机给出最后得分。
学生互评等第、学生互评综合等第确立与教师评论等第,A等不超出25%,
C等不超出5%。
(3)“体育健康”知识指体育健康理论知识笔试成绩。
“体育技评”
—3—
指体育技术动作质量与正确性等主观性评论打分。
如体操、武术、球类等技术动作。
“体育达标”指以分数为客观性评论指标的项目,如田径速度、力量、柔韧、持久等身体素质类的测试。
学校依据《体育与健康》教材(人教版)按年级每学期选择2—3项作为体育技评与达标测试项目(技评类项目不得少于一项),评分标准按教材要求,由任课教师评定。
国家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每学年测试一次,分别安排在第一、三、五学期。
体育健康知识测试每学年测试一次,分别安排在第二、四学期。
(4)运动与健康类拓展性课程学习成绩均采纳等第制评论,分A、B、C三等,分别加5分、4分、3分计入总分。
参加多门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可按学习成绩累计加分,该项得分累计最高不超出10分。
(5)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组织或同意的体育竞赛获
奖,采纳加分计入总分的方法。
加分方法:
全国级20分,省级15分,市级10分,县(区)级5分,校级3分(各级各种竞赛不累计,每学期以最高一项计入)。
需供给参加各级各种竞赛获奖证书。
有关资料公示并存档。
(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体育课技评及达标测试成绩
不及格者,同意学期结束行进行一次补测,内容和标准与本学期一致。
测试合格的一致以及格分(60分)计入总分。
(7)残疾学生凭公立医院证明,学期评论等第直接确立为B等,对应得分为全班均匀分。
若因不测受伤,学期内不可以正常参加体育课学习的,
—4—
体育课成绩按受伤状况酌情给分,最高成绩不可以超出60分。
(8)学期评论等第的产生方法:
依据各项目查核得分,由计算机统计总分并按A等不超出25%,C等不超出5%的比率划定等第。
3.毕业总评等第的产生方法。
依据学生五个学期得分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并按A等不超出25%,C
等不超出5%的比率划定等第。
三、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部分主要反应学生初中音乐与美术课程的修习状况以及
艺术方面的专长发展。
要点是参加音乐与美术课程学习表现、学业考察、
艺术展演、竞赛以及艺术专长等状况。
(一)“美术修养”综合评论
1.评论内容
主要包含讲堂学习、课外活动、专长水平三个方面。
“讲堂学习”主
要反应学生美术学习质量、赏识评论能力、造型表现能力、设计应用能力
和综合研究能力的状况;“课外活动”主要反应学生美术知识技术的综合
应用能力;“专长水平”主要反应学生的兴趣专长和专业水平,以学生参
加学校及以上各级各种竞赛的获奖状况和学生美术类拓展性课程学习为
主要依照。
2.评论方式
“美术修养”学期评论表
—5—
学生姓名学籍主号年级学期
评论内容
学习质量(出勤、带学具、学习踊跃性、达成作业等表现)
课外学习活动(参加美术展出、校园及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性学习等状况)
美术类(书法)拓展性课程学习
各种美术(书法)竞赛获奖
学期评论
教师评
学生自我描绘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价
得分:
美术课考试成绩得分:
课程名称:
查核等第:
加分:
课程名称:
查核等第:
奖项与等级:
奖项与等级:
加分:
奖项与等级:
等第总分
学期评论说明:
(1)以班级为单位评论,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初三下除外)。
(2)学习质量与课外学习活动共20分。
评论方法:
互评、自评和师
评均采纳A、B、C三级等第打分。
互评以班级为单位,每位学生对其余同
学进行打分,计算机依照学生评分状况确立该生互评综合等第。
计分方法:
分别给予A、B、C分值为20、16、12,并按自评10%、互评55%、师评35%
的权重,由计算机给出最后得分。
学生互评等第、学生互评综合等第确立
及教师评论等第,A等不超出25%,C等不超出5%。
(3)美术课考试成绩80分,按实质得分导入评论系统。
主要对学生
—6—
“赏识评论能力、造型表现能力、设计应用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进行评
价,由学校进行命题与考试,命题主要依照为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要求。
美术课考试不及格者,同意进行一次补测,在本学期内达成,内容和要求
与本学期一致,。
(4)美术类(书法)拓展性课程学习成绩均采纳等第制评论,分A、
B、C三级,分别加5分、4分、3分计入总分。
参加多门拓展性课程学习
的可按学习成绩累计加分,最高不超出10分。
(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学校组织或同意举行的美术
(书法)竞赛获奖,采纳加分计入总分的方法。
加分方法:
全国级20分,省级15分,市级10分,县(区)级5分,校级3分。
获奖加分以最高一项计,不累计。
需供给参加各级各种竞赛获奖证书。
有关资料公示并存档。
3.学期评论等第的产生方法
依据各项目查核得分,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并按A等不超出25%,C
等不超出5%的比率划定等第。
(二)“音乐修养”综合评论
1.评论内容
主要包含讲堂学习、课外活动、专长水平三个方面。
“讲堂学习”主要反应学生音乐学科的学习质量、歌曲演唱或乐器演奏、音乐知识与赏识。
“课外活动”主要反应音乐知识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专长水平”主要反应学生音乐专长能力,以学生参加学校及以上各级各种竞赛活动和学生
—7—
音乐类拓展性课程学习状况为主要依照。
2.评论方式
“音乐修养”学期评论表
学生姓名学籍主号
评论内容学生自我描绘
学习质量表现(出
勤、带学具、踊跃性、
达成作业等)
课外学习活动状况
(参加音乐演出、音
乐活动、音乐研究性
学习等)
音乐课考试成绩
年级学期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论
得分:
得分:
音乐类拓展性课程学习
各种音乐竞赛获奖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奖项与等级:
奖项与等级:
奖项与等级:
查核等第:
加分:
查核等第:
加分:
学期评论等第总分
学期评论说明:
(1)以班级为单位评论,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初三下除外)。
(2)学习质量与课外学习活动共20分。
评论方法:
互评、自评和师评采纳A、B、C三级等第打分。
互评以班级为单位,每位学生对其余同学进行打分,计算机依照学生评论状况确立该生互评综合等第。
计分方法:
分别给予A、B、C分值为20、16、12,并按自评10%、互评55%、师评35%
—8—
的权重,由计算机给出最后得分。
学生互评等第、学生互评综合等第及教师评论等第,A等不超出25%,C等不超出5%。
(3)音乐课考试成绩80分,按实质得分导入评论系统。
主要对学生“歌曲演唱或乐器演奏”、“音乐知识与赏识”进行评论,由学校组织命题与测试,命题主要依照为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要求。
音乐课考试不及格者,同意进行一次补测,在本学期内达成,内容和要求与本学期一致。
(4)音乐类拓展性课程学习成绩均采纳等第制评论,分A、B、C三
等,分别以加5分、4分、3分计入总分。
参加多门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可按学习成绩累计加分,最高不超出10分。
(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学校组织或同意举行的音乐
竞赛获奖,采纳加分计入总分的方法。
加分方法:
全国级
20分,省级15
分,市级10分,县(区)级5分,校级3分。
获奖加分以最高一项计,不累计。
需供给参加各级各种竞赛获奖证书。
有关资料公示并存档。
3.学期评论等第的产生方法。
依据各项目查核得分,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并按A等不超出25%,C
等不超出5%的比率划定等第。
(三)“艺术修养”毕业综合评论方法
初中“艺术修养”等第合成方法。
依据五个学期音乐、美术得分(共
10个)之和,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并按A等不超出25%,C等不超出5%
比率确立等第。
—9—
四、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部分主要反应学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修习状况以及科学与技术的实践操作、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及其有关成就与作品等。
包含研究性学习、科学实验、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社会实践五个项目(或课程)。
(一)研究性学习
1.评论内容
(1)参加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2)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取的体验状况;
(3)学习和研究方法掌握状况;
(4)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5)研究性学习成就。
2.评论方式
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
成就及肩负的任务
参加竞赛获奖
学期评论
“研究性学习”学期评论表
学籍主号
奖项与等级:
奖项与等级:
奖项与等级:
等第
年级学期
课题成就评定
等第:
得分:
加分:
总分
—10—
学期评论说明:
(1)课题成就评定要联合成就报告活动,让学生参加自评与互评,
师生共同确立等第,A等不超出25%,C等不超出5%。
最后由教师确立得
分。
满分100分,A等不低于85分,B等不低于75分,C等75分以下。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学校组织或同意的研究性学
习竞赛获奖,采纳加分计入总分的方法:
全国级20分,省级15分,市级
10分,县(区)级5分,校级3分。
获奖加分以最高一项计,不累计。
需供给参加各种竞赛获奖证书。
有关资料公示并存档。
(3)以班级为评论单位,结果录入综合素质评论管理平台。
3.学期评论等第的产生方法
依据课题成就得分和竞赛获奖加分,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并按A等不
超出25%,C等不超出5%的比率划定等第。
(二)科学实验
1.测评内容
主要测评科学实验质量和科学实验技术。
(1)科学实验质量
主要对学生课内外参加科学实验研究的兴趣与态度、小组合作精神以
及实验成效等进行综合评定。
(2)科学实验技术
主要测评本学年内《科学》教材规定必做的学生疏组实验掌握状况。
—11—
2.测评方式
“科学实验”学期测评表
学生姓名
学籍主号
年级
学期
项目
评论内容
评论得分
七、八年级第一学期
科学实验质量(
100分)
得分:
七、八年级第二学
科学实验质量(
50分)
得分:
期、九年级第一学期
科学实验技术(
50分)
得分:
科学实验类拓展性
课程名称:
查核等第:
加分:
课程学习
课程名称:
查核等第:
奖项与等级:
科学实验竞赛获奖
奖项与等级:
加分:
学期评论
等第
总分
学期测评说明:
(1)科学实验质量评定方法:
七、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实验质量总分100分,由任课教师依照以下标准与方法确立学生得分。
①对科学实验兴趣浓重,研究精神饱满,小组合作意识强;②能有效达成本学期《科学》教材规定的学生必做分组实验,并获
得科学的实验数据,实验册记录完好;
③能踊跃达成老师部署的课外研究实验,表现科学合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④能利用已学知识独立展开课外自主研究实验,并表现科学合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起码一次以上)。
切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教师能够在85分至100分区间内给分,切合
—12—
二至三个条件的在60分至84区间内给分,其余学生在60分以下给分。
(2)科学实验技术测试方法:
七、八年级测评时间由各校自行确立,
一般在每学年终考试前两周集中进行,由学校组织对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操
作测评,推行跨年级监考教师互派。
测评前15分钟,每个学生抽取该学期必做实验中的一个实验题目,并分批进入相应的测评场所参加测评。
每个实验的测评时间为20分钟。
测评由两名监测人员对应7名学生。
扣分
分值应由两名监测人员共同约定,并在学生的测评试卷上注明扣分点,就地在登记表上记分并署名。
每个实验总分为50分。
初次测评不合格者可申请一次补测,补测在正式测评后一周内达成,补测合格者以30分记入总分,仍不合格者以较高分记入。
九年级科学实验技术测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一致组织(包含确立课题、拟订评分细则、安排试场和监考老师等测试工作),时间安排在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行进行。
测试方法另行制定。
(3)参加科学实验拓展性课程学习成绩均采纳等第制评论,分A、B、C三级,分别加5分、4分、3分计入总分。
参加多门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可按学习成绩累计加分,最高不超出10分。
(4)参加各级各种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学校组织或同意举行的科学实验竞赛获奖,采纳加分计入总分的方法。
加分方法:
全国级
20分,省级15分,市级10分,县(区)级5分,校级3分。
获奖加分
以最高一项计,不累计。
需供给参加各级各种竞赛获奖证书。
有关资料公
—13—
示并存档。
3.学期评论等第产生方法。
依据各项目查核得分由计算机统计总分并划定等第。
A等不超出25%,C等不超出5%。
(三)信息技术
1.评论内容
信息技术评论的主要内容包含:
知识与技术、兴趣专长等方面。
2.评论方式
“信息技术”学期评论表
学生姓名
学籍主号
年级
学期
评论指标
内容
成绩
信息技术课考试成绩
得分:
奖项与等级:
参加竞赛获奖情
奖项与等级:
况
加分:
奖项与等级:
信息技术类拓展
课程名称:
查核等第:
课程学习(课程名
加分:
称和查核等第)
课程名称:
查核等第:
学期评论
等第
总分
学期评论说明:
(1)以班级为单位评论,结果录入综合素质评论管理平台。
(2)信息技术课考试成绩100分,按实质得分导入评论系统。
由学校组织命题与测试,命题依照为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
考试不及格者,同意进行一次补测,在本学期内达成,内容和要求与本学期一致。
—14—
(3)信息技术类拓展性课程学习成绩均采纳等第制评论,分A、B、
C三等,分别以加5分、4分、3分计入总分。
参加多门拓展性课程学习
的可按学习成绩累计加分,最高不超出10分。
(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学校组织或同意举行的信息
技术竞赛获奖,采纳加分计入总分的方法:
全国级20分,省级15分,市级10分,县(区)级5分,校级3分。
获奖加分以最高一项计,不累计。
需供给参加各级各种竞赛获奖证书。
有关资料公示并存档。
(6)学期评论等第的产生方法:
依据各项目查核得分,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并按A等不超出25%,C等不超出5%的比率划定等第。
(四)劳动与技术
1.评论内容
(1)接受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量和态度;
(2)劳动看法、劳动纪律和劳动习惯;
(3)劳动与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操作项目的考察成绩;
(4)初步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2.评论方式
“劳动技术”学期评论表
学生姓名
学籍主号
年级
学期
评论指标
内容
成绩
课
劳技作品1
得分:
程
劳技作品2
得分:
学
劳技作品3
得分:
—15—
⋯⋯
得分:
参加比及情
与:
加分:
况
与:
技拓展程
程名称:
查核等第:
加分:
程名称:
查核等第:
学期价
等第
分
学期评论说明:
(1)课程学习评论,采纳作点评论法,依据学生作质量量由任课老
师评分。
每个劳技作品满分值确立方法:
依据教师学期教课计划确立的作
品数目和学习要求(学习时间、难度等),由任课教师确立每个作品相应
满分值。
全部作品满分值总分100分。
(2)参加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和学校组织或同意的劳动技术比
赛获奖,全国级20分,省级15分,市级10分,县(区)级5分,校级
3分,以最高一项加分,不累计。
劳技类拓展性课程学习成绩均采纳等第制评论,分A、B、C三等,分别以加5分、4分、3分计入总分。
参加多
门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可按学习成绩累计加分,最高不超出10分。
需供给
参加各种竞赛获奖证书和活动证明资料。
有关资料公示并存档。
(3)评论等第按每个学生所得总分排序确立,A等不超出25%,C等
不超出5%。
(4)以班级为单位评论,结果录入综合素质评论管理平台。
(五)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1.评论内容
—16—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区服务的纪律与态度;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区服务次数及总时间;
(3)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区服务的实质成效(获取体验,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状况)。
2.评论方式
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区服务学期评论表
学生姓名
学籍主号
年级
学期
学活目
、地址、主要活内容及成效
成
活一
得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学生 综合素质 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