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备战月考小说阅读二轮复习冲刺提升练.docx
- 文档编号:25827966
- 上传时间:2023-06-1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36.63KB
届备战月考小说阅读二轮复习冲刺提升练.docx
《届备战月考小说阅读二轮复习冲刺提升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备战月考小说阅读二轮复习冲刺提升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备战月考小说阅读二轮复习冲刺提升练
2020届小说阅读二轮复习冲刺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15分)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路遥
大年三十,这是农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
除夕之夜,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我们的村庄。
家家窗前点上了灯笼,院子里地上铺上炸得粉碎的红红绿绿的炮皮。
在那些贴着窗花和对联的土窑洞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八碗”。
农村人虽然富了,他们的肠胃仍需要油水。
好,那就尽情地吃吧。
拣肥的吃,放开肚量吃吧,而今这样好的年头,又是自己喂的猪,不吃做什么!
父亲吃了一老碗肥肉,用袄袖子抹了抹嘴,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拿起旱烟锅,自个儿笑眯眯地抽起了烟。
他舒服地吐纳着烟雾,对我说:
“把你那个唱歌匣匣拿出来,咱好好听一听。
”我取出收录机,放他爱听的韩起祥说书。
父亲半闭着眼睛,一边听,一边用手悠闲地捋着下巴上的一撮黄山羊胡子。
说到热闹处,急促的嗓音和繁密的三弦、呱哒板声响成一片,好像一把铲子正在烧红的铁锅里飞快地搅动着爆炒的豆子。
父亲情绪高涨,竟也跟着老韩嚷嚷起来,手舞足蹈,又说又唱。
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新鲜的念头:
我为什么不用收录机录下父亲的一段声音呢?
父亲显然对这事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跃跃欲试,但又有点不好意思。
我忍不住笑了,对他说:
“你随便说什么都行。
比如说你这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哈呀,这怎说哩……好,叫我想一想,噢,对了,那天,也正像今天一样,过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
行!
好,那我就再给咱往下说……”
“提起那年头,真叫人没法说。
冬天的时候,公社大搞基建,白天大干,晚上夜战,连轴转到了年底。
那天早上我回家时,你们母子几个围坐在炕上哭鼻子哩。
哭什么哩?
那年头,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过年要甚没甚。
咱家里就更别提了,我没回来,连一点肉皮皮都没有。
当时,我折转身就往县城跑。
我恨我,怎么这么无能啊!
我当时想,我今天出去就是抢也要抢回几斤肉来。
”
“进了县城,门市部的门却早已关了。
过年,人家早下班了。
我长叹了一口气,真想放开声哭一场。
不过我来到后门,听见里面有人咳嗽。
我站着,不敢敲门。
过了一会。
我突然冒出了个好主意——如果我说我是县委书记的亲戚,他们还敢不卖给我肉吗?
就这样,我硬着头皮敲开了门。
门开了一条缝,露出一颗胖头。
我忙开口说自己是县上书记的亲戚,书记让你们割几斤肉。
胖头起先不相信。
他打量了我半天,后来大概又有点信了。
”
“他说一斤八毛钱。
我说,那就割五斤吧。
我原来只想割二斤,够你们母子几个吃一顿就行了。
可是,一个县委书记的亲戚走一回后门,怎能只割二斤肉呢?
但那个胖干部还是明显地嘲笑书记的这个穷酸亲戚。
他当然没说,我是从他脸上看出来的。
但不管怎样,我总算割到了一块多么肥的刀口肉啊!
”
“在街上,一个叫化子拦住了我的路。
我一看,是高家村的高五,穿一件烂棉袄,和我一块当民工的。
他老婆有病,本人已经熬得只剩下一把干骨头。
他问我在什么地方割了这么一块好肉?
我给他撒谎说,是从一个外地人手里买的,人家早走了。
高五一脸哭相对我说,直到今早上才向别人央告着借了几个钱,可现在又连一点肉也买不到了。
他说大人怎样也可以,可娃娃们不行呀,大哭小叫……他瞅了一眼我手里提的这块肉,可怜巴巴地说,能不能给他分一点呢?
我舍不得这么肥的肉给他分,就对他说是这肉是高价买的。
他忙问多少钱一斤?
我随口说一块六一斤。
不料高五说一块六就一块六,你给我分上二斤!
我迟疑了一下,对他说,那好,咱两个一劈两半。
就这样,高五拿了二斤半肉,把四块钱塞到我手里,笑呵呵地走了,倒好像是他占了我的便宜。
好,我来时拿四块钱,现在还是四块钱,可手里却提了二斤半的一条子肥肉。
这肉等于是我在路上白捡的。
好运气!
”
“我马上到铺子里给你妈买了一条新毛巾,给你们几个娃娃买几串鞭炮。
还剩了七毛钱,又买了几颗洋糖……这辈子没有哪一天比这一天再高兴不过了。
高兴什么哩?
高兴你妈和你们几个娃娃过这个年总算能吃一顿肉了。
而且你妈也有了新头巾,你们几个娃娃也能放鞭炮,吃洋糖了……”
我“啪”一下关住了收录机,什么话也没说,丢下父亲,心情沉重地一个人来到了院子里。
此刻,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和村中各家窗前摇曳的灯笼相辉映,一片富丽景象。
远处传来密集的锣鼓点和丝弦声,夹杂着孩子们欢乐的笑闹声。
村庄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和平的硝烟。
此刻这一切给我的心灵带来无限温馨和慰藉……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摘自鲁迅《祝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对比父亲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年代过年的情形,使读者在平静的叙述中看出人性日常美的素朴,以及那种无言的悲剧感和喜剧感。
B.小说对父亲听说书的描写极富表现力,用“半闭”“捋”等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听书时悠闲自得的样子。
C.小说中提到“这怎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真叫人没法说”,生动地塑造了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
D.小说注重从环境和小人物等方面让读者感受那个时代。
作者通过收录机、肉食门市部等真实描写出特定的时代环境;又通过父亲这个普通的农民展现了一段极其贫困的艰难岁月。
2.本文尾段与鲁迅小说《祝福》尾段都描写了过年时的庆祝场景,在表达小说的主旨上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把父亲的叙述作为主体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1.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真叫人没法说,生动地塑造了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错误,“真叫人没法说”是描写过去日子过度的贫困,而不是为了塑造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
故选C。
2.①《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过年景象富丽欢乐有生气,赞美了富裕起来的农村,与过去的贫困形成对比,阐明了只有真正富裕起来才能避免贫穷所导致的道德失范的主旨。
②《祝福》:
过年景象虽热闹却也沉闷,与祥林嫂的悲剧形成对比,揭示出封建礼教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实。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本文结尾“此刻,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和村中各家窗前摇曳的灯笼相辉映,一片富丽景象。
远处传来密集的锣鼓点和丝弦声,夹杂着孩子们欢乐的笑闹声。
村庄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和平的硝烟。
此刻这一切给我的心灵带来无限温馨和慰藉……”小说结尾是农村新年的一片祥和之声,这是富裕起来的农村景象,和以前形成对比,以前“好,我来时拿四块钱,现在还是四块钱,可手里却提了二斤半的一条子肥肉。
这肉等于是我在路上白捡的。
好运气”,因为贫穷,人的品质被扭曲,只有彻底改变现状,才能改变人的底色。
《祝福》中祥林嫂最后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鲁镇过年景象虽热闹却也沉闷,与祥林嫂的悲剧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3、①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故事更具真实性,情境显得更为真切。
父亲讲述了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使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②“父亲”的亲口叙说具有口语化的特点,符合人物身份,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父亲的语言是平白如话不加修饰的口语,娓娓道来,给人以一种亲切、可读的感觉。
③紧扣题目,详细地叙述了父亲“最高兴的一天”的经历。
父亲回忆过去的痛苦生活来说“最高兴的一天”,更能凸显出父亲的“高兴”。
④“最高兴的一天”是令人心酸的一天,有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
与那个贫穷年代过年对比,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带来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八碗’”过大年三十的幸福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叙述视角的效果的掌握能力。
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
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
小说的叙事视角的选取,同样是为情节、人物、主旨服务,解答时要扣紧这几点;还要注意叙事角度的选取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与联想,更好地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受。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哈呀,这怎说哩……好,叫我想一想,噢,对了,那天,也正像今天一样,过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
行!
好,那我就再给咱往下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故事更具真实性,情境显得更为真切;“提起那年头,真叫人没法说”“我长叹了一口气,真想放开声哭一场”等等,“父亲”的亲口叙说具有口语化的特点,符合人物身份,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标题“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好,我来时拿四块钱,现在还是四块钱,可手里却提了二斤半的一条子肥肉。
这肉等于是我在路上白捡的。
好运气”,紧扣题目,详细地叙述了父亲“最高兴的一天”的经历;“就这样,高五拿了二斤半肉,把四块钱塞到我手里,笑呵呵地走了,倒好像是他占了我的便宜”“高兴什么哩?
高兴你妈和你们几个娃娃过这个年总算能吃一顿肉了。
而且你妈也有了新头巾,你们几个娃娃也能放鞭炮,吃洋糖了……”,可知“最高兴的一天”是令人心酸的一天,是父亲欺骗商店店员,欺骗高五的一天,有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
【点睛】
关于小说阅读需要: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
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
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
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
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形象。
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
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4——6题。
(15分)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
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
“下甸子打草去啦。
”
“啥时走的?
”
“小半个月啦。
”
“回来过没?
”
“没。
”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
“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
二婶就一惊:
“出了啥事?
”
“杀人啦,顶子。
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
“啥?
”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
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
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
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
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
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
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
“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
这,国法是不能容的。
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
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
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
”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
对,叫窝藏。
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
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
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
“对,就用它。
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粱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
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粱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小事而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
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
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
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
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
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
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
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
“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
“就这些了,都拿着吧!
顶子,你要去哪里?
”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
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
“干啥?
”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
“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
“啥?
”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
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埋下了伏笔。
B.“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也为顶子回家提供了背景。
C.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式的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D.作品的段落大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语言朴实简练,富于生活化、口语化,这样写切合表现农民生活的题材内容。
5.本文在叙事时有哪些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6.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4、【答案】A
【解析】“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正确面对这件事,并没有“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埋下伏笔。
5、【解析】小说从第三人称的角度,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表现老太太的心理活动,展现老太太的性格特征。
另外,小说多采用了语言描写,情节集中,结构紧凑。
【答案】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③多用对话的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
6、【解析】这是小说的关键细节。
在人物形象上,老太太挂起那串红辣椒,展现了其深明大义的形象。
老太太由想着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这样的转变使人物可亲可信。
在结构上,情节突转,吸引读者。
在主题上,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人性的质朴,引人深思。
【答案】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的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的结尾使情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
③在主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了人性的质朴和理智,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④在思想情感上,这样结尾寄托了作者对平凡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光辉的赞美,流露了作者对底层人物的关爱情怀。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5分)
郝有才趣事汪曾祺
郝有才一辈子没有什么露脸的事,也没有多少现眼的事。
他是个极其普通的人,没有什么特点。
要说特点,那就是他过日子特别仔细,爱打个小算盘。
话说回来了,一个人过日子仔细一点,爱打个小算盘,这碍着别人什么了?
为什么有些人总爱拿他的一些小事当笑话说呢?
他是三分队的。
三分队是舞台工作队。
一分队是演员队,二分队是乐队。
管箱的,——大衣箱、二衣箱、旗包箱,梳头的,检场的厖这都归三分队。
郝有才没有坐过科,拜过师,是个“外行",什么都不会,他只会装车、卸车、搬布景、挂吊杆,干一点杂活。
这些活,看看就会,没有三天力巴。
三分队的都是“苦哈哈”,他们的工资都比较低。
不像演员里的“好角",一月能拿二百多、三百。
也不像乐队里的名琴师、打鼓佬,一月也能拿一百八九。
他们每月都只有几十块钱。
“开支"的时候,工资袋里薄薄的一叠,数起来很省事。
他们的家累也都比较重,孩子多。
因此,三分队的过日子都比较俭省,郝有才是其尤甚者。
他们家的饭食很简单。
不过能够吃饱。
一年难得吃几次鱼,都是带鱼,熬一大盆,一家子吃一顿。
他们家的孩子没有吃过虾。
至于螃蟹,更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了。
中午饭有什么吃什么,窝头、贴饼子、烙饼、馒头、米饭。
有时也蒸几屉包子,菠菜馅的、韭菜馅的、茴香馅的,肉少菜多。
这样可以变变花样,也省粮食。
晚饭一般是吃面。
炸酱面、麻酱面。
茄子便宜的时候,茄子打囱。
扁豆老了的时候,闷扁豆面,——扁豆闷热了,把面往锅里一下,一翻个儿,得!
吃面浇什么,不论,但是必须得有蒜。
“吃面不就蒜,好比杀人不见血!
"他吃的蒜也都是紫皮大瓣。
“青皮萝卜紫皮蒜,抬头的老婆低头的汉,这是上讲的!
"他的蒜都是很磁棒,很鼓立的,一头是一头,上得了画,能拿到展览会上去展览。
每一头都是他精心挑选过,挨着个儿用手捏过的。
不但是蒜,他们家吃的菜也都是经他精心挑选的。
他每天中午、晚响下班,顺便买菜。
从剧团到他们家共有七家菜摊,经过每一个菜摊,他都要下车——他骑车,问问价,看看菜的成色。
七家都考察完了,然后决定买哪一家的,再骑车返回去选购。
卖菜的约完了,他都要再复一次秤,——他的自行车后架上随时带着一杆小秤。
他买菜回来,邻居见了他买的菜都羡慕:
“你瞧有才买的这菜,又水灵,又便宜!
"郝有才翩腿下车,说:
“货买三家不吃亏,——您得挑!
"
剧团外出,他不吃团里的食堂。
每次都是烙了几十张烙饼,用包袱皮一包,带着。
另外带了好些卤虾酱、韭菜花、臭豆腐、青椒糊、豆儿酱、芥菜疙瘩、小酱萝卜,瓶瓶罐罐,丁零当啷。
他就用这些小菜就干烙饼。
一到烙饼吃完,他就想家了,想北京,想北京的“吃儿”。
他说,在北京,哪怕就是虾米皮熬白菜,也比外地的香。
“为什么呢?
因为,——五味神在北京!
”“五味神”是什么神?
至今尚未有人考证过,不见于载籍。
他爱喝一口酒。
不多,最多二两。
他在家不喝。
家里不预备酒,免得老想喝。
在小铺里喝。
不就菜,抽关东烟就酒。
这有个名目,叫做“云彩酒
他爱逛寄卖行。
他家大人孩子们的鞋、袜、手套、帽子,都是处理品。
剧团外出,他爱逛商店,遛地摊,买“俏货他买的俏货都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凉席、雨伞、马莲根的炊帚、铁丝罩篱厖他买俏货,也有吃亏上当的时候。
有一次,他从汉口买了一套套盆,——绿釉的陶盆,一个套着一个,一套五个,外面最大的可以洗被窝,里面最小的可以和面。
他就像收藏家买了一张唐伯虎的画似的,高兴得不得了。
费了半天劲,才把这套宝贝弄上车。
不想到了北京,出了前门火车站,对面一家山货店里就有,东西和他买的一样,价钱比汉口便宜。
他一气之下,恨不能把这套套盆摔碎了。
——当然没有,他还是咬着嘴唇把这几十斤重的东西背回去了。
“郝有才千里买套盆”落下一个“唱”,供剧团的很多人说笑了个把月。
(节选自《汪曾祺小说全编•下卷》)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从郝有才的极其普通的角度介绍他,开始用“露脸”“现眼”对比,然后写他生活的特点,最后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个人的观点与态度。
B.小说对郝有才没做过科、拜过师,工作特点是打杂的交代,不仅照应了上文他“爱打个小算盘”,而且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爱恨交织的复杂之情。
C.小说在写郝有才一家的吃食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郝有才吃蒜,这体现了他对蒜的喜爱,也体现了他生活的细腻和生活贫困的现实。
D.文章最后介绍了郝有才在汉口买一套套盆的故事,这个情节既照应了题目,也体现了郝有才为家庭生活不怕费力劳神的性格。
8.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口语化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6分)
9.有评论家评论汪曾祺的创作表达了“对自然的人性美和温馨的人情美的憧憬和追求”。
请结合小说内容,从郝有才的角度谈谈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评论家的观点的。
(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15分)
逝川
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
泪鱼是逝川独有的一种鱼。
每年只在第一场雪降临之后才出现,它们到来时整条逝川便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
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鸵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
如果你乘着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碗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喜家去吧。
她还常年备着男人喜欢抽的烟叶,几杆铜质的烟锅齐刷刷地横躺在柜上,你只需享用就是了。
要认识吉喜并不困难。
在阿甲,你走在充满新鲜鱼腥气的土路上,突然看见一个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
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
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
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进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
雪是从凌晨五时悄然来临的。
不用说,雪花来了,泪鱼也就要从逝川经过了。
吉喜的木屋就面对着逝川。
吉喜醒来是被敲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月考 小说 阅读 二轮 复习 冲刺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