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指导.docx
- 文档编号:25827639
- 上传时间:2023-06-1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89KB
公文写作指导.docx
《公文写作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指导.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文写作指导
公文写作指导
公文写作:
材料可靠情况确实公文的材料包括形成公文主旨和表达主旨所依据的事实现象、统计数字、政策法规、上级精神等等。
公文材料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素材和题材,也与一般新闻体、史传体或说明体、议论体等实用文章不同,它的范围要广泛一些。
概而言之,公文材料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精神依据和事实情况。
精神依据是指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其他有关的文件精神。
事实情况包括直接发生的和间接转引的。
公文中所反映的情况主要指直接发生的、发现的、总结概括的事实情况,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遇到的问题、发生的事情(过程、动向)、工作的进程(作法、经验)种种。
它在公文里表现为具体事例、现象概括、数字统计等形式。
这种直接发生的事实情况,是第一手材料。
此外,公文的事实情况里也包括间接转引来的事例、概述、数字、经验、成果等。
无论哪一类材料,都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可靠。
“情况确实”,是写好公文的基本要求。
这在新旧两个《办法》中是一致的。
为了做到材料可靠、情况确实,我们在材料准备上一般要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
占有、筛选、核实、加工。
(一)详尽占有材料 写好公文必须详尽地占有材料。
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事实、数字,这都是公文表达出来的“干货”,当然十分重要。
“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
”(清·刘大:
《论文偶记》)写公文如巧匠有具有禾无材无料也做不成东西。
以上是从形成与表达两方面说的。
所谓详尽地占有材料,一是要“尽”,就是尽可能广泛地占有材料,“贪多务得”、”竭泽而渔”、“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二是要“详”,就是详细具体。
一件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多种因素的干扰、正反影响效果;一件工作的动因、背景;一个问题的正反观点、来龙去脉,都要尽可能详细具体地占有,写出来的才有说服力。
占有材料,就公文写作而言,有三条途径:
1.平时积累,就是积学储材。
平素注意学习、观察积累,用时才能厚积薄发。
古人所谓“积学”,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清·袁守定:
《占毕丛谈》;“占”,看;“毕”,简册),说的是一个道理。
平时学习、观察积累丰富,知识面广,写作时其构思就容易触类旁通、思路开阔,择优而用,妙绪泉涌。
2.受领任务后,查阅文件,搜集资料。
这样得来的材料,就是间接材料。
搜集资料时应注意与撰写任务、与公文主旨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方向、范围。
操作方法是首先学习相关的中央文件,进一步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查阅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最后翻阅手册、年鉴等工具书及报刊、杂志上相关的情况报道和国内外研究成果。
这一过程中,始终应注意查阅、收集围绕本单位工作的各项统计数字以及信息、简报、总结、报告、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做到:
上下通达,全局了然于胸,命笔瞻前顾后。
3.构思之前,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情况。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一般情况,也要调查了解,不仅可以核实已掌握的材料,而且可以发现新问题、新经验、新动向;重点情况,尤其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实践证明,组织召开座谈会、调查会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
如果发现实际调查的情况与撰写者已经掌握的情况有出入,可以修正;出入较大,要尊重实际。
即使发现实际情况与领导意图相抵触,也要尊重客观实际,采用恰当的方法,妥善协调。
这是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党性的表现。
(二)严格筛选材料 调查、搜集、积累而来的材料,不是堆砌在写字台上,而是要不断地分类整理,分析研究,爬梳剔抉,进行筛选。
筛选材料,贵在一个“严”字,重在一个“新”字。
主要是根据以下三个标准:
1.材料的相关性 这是以写作要表现的主旨,即写作意图和逐步形成的观点为依据来区别对待不同材料的。
与公文主旨有关联的材料,取;无关的材料,舍。
在已经选取的材料中进一步筛选:
与表现主旨、说明观点十分有力、紧密相关的材料,要详,要具体、充分;与表现主旨、说明观点虽有关系、必不可少,但是关系又比较一般的材料,要略,要概括。
有的论者提出“实则详,虚则略;新则详,旧则略;特点详,一般略”;或主张“重则详,轻则略;近则详,远则略;点则详,面测略”。
这些来自实践经验的认识,是颇有见地的。
材料的取舍、详略,对于公文构思十分重要。
不经过这一步,就很难搭起架子。
2.材料的典型性 这是要求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来表现主旨,说明观点。
典型一词,在不同领域里有不同的含义,在公文写作中就是指代表性强。
一份材料,它在自身所属的某一类事物中,最能体现该类事物的总体本质特征,并且预示着该类事物总体的发展方向,那么这份材料就是典型性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
只有筛选出典型性的材料,使用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使公文的观点鲜明,主旨突出,增强内在的说服力。
所以,筛选典型性强的材料对于构思公文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公文的文稿在下笔之初就标定出质量的较高起点。
所谓“七分材料三分写”,指的就是材料的质量对于整篇公文质量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一、避免长而空,提倡写短文 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公文中,目前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
文章长而空。
一是空洞议论多;二是叙述过程多;三是面面俱到多。
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首先,要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尤其是上行文,少说空话、套话,把公文写短些、写实些、写精些。
第二,注意公文的效用。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指导工作、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所以要重点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事,需要基层做什么,所以要注意公文的效用。
第三,要在实事求是、联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上下功夫。
第四,内容要充实,提倡写短文。
如十七大报告等在政府工作报告这样重要的报告,才万字左右。
二、避免“三旧”,力求“三新” 1、避免道理旧、办法旧、表述旧。
2、力求观点新、材料新、角度新。
三、详略适宜,突击垂点。
平铺直叙,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或重点不突击,是公文中觉的事,主要是:
一是“大而全”。
就是文章的柜架大,所做的事情说得全。
二是不分主次。
平均着墨,该详不详,该略不略。
三是,流水账,全过程。
只写“干了什么”,不写“干得怎么样”不作分析,平平淡淡。
如何突击重点?
要掌握详略适宜的原则。
一是:
实则详,虚则略。
二是:
新则详,旧则略。
三是:
特点详,一般略。
四、紧扣主题,材料与观点要统一 材料是文章的基础,观点是文章的统帅。
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是被统帅与统帅的关系,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
材料与观点必须高度统一,这是写好公文的基本要求。
处理好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达到两者的统一:
一是:
先“立意”,紧扣主题。
“意”即主题、主题思想、总观点,是一个意思。
立意之后文字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主题,选材必须服务于主题。
二是:
概括必须准确。
概括不准主要包括有时概括过宽,有时概括过窄,“过宽”、“过窄”,就是概括失度。
要克服这个弊端,取决于对事物(材料)的深入研究,从掌握的材料中提练出观点来,精心推敲操练出来的观点,才能准确,材料和观点才能统一。
领导演讲稿的写作
(1)第一节演讲稿概述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演讲是演讲者(具有一定社会角色的现实的人,而不是演员)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通过口头语言面对一定场合(不是舞台)的听众(不是观看艺术表演的观众),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社会活动(不是艺术表演),其次,作文是作者通过文章向读者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则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流信息。
严格地讲,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为满足,他必须能控制住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流。
所以,为演讲准备的稿子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
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
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
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
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
第三、鼓动性。
演讲是一门艺术。
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第二节演讲稿的结构 从内部结构来说,演讲需要形成或创造现场的情绪氛围,所讲的内容应该较为集中,通常一篇演讲稿“最多只能讲两三个问题,而且这两三个问题还得很紧密地在逻辑上串连起来,以层层推演的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展开,这时最忌的是平面罗列:
甲乙丙丁,1234,abcd,尤其成为大忌的是先亮论点,后举例子。
这只能使听众停止思考,甚至昏昏欲睡。
分散的论点和被动的(亦即无分析的,不能发展论点的)例子,无异于催眠曲。
”而“在演讲比赛中,尤其要求集中论点,因为时间的限制更大。
”(孙绍振:
《关于演讲稿的写作》)演讲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其结构原则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大致一样。
但是,由于演讲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活动,因而演讲稿的结构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它的开头和结尾有特殊的要求。
一、开头要抓住听众,引人入胜 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
它在演讲稿的结构中处于显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瑞士作家温克勒说:
“开场白有二项任务:
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的同感;二是如字义所释,打开场面,引入正题。
”好的演讲稿,一开头就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把听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开场白的技术主要有:
1、楔子。
用几句诚恳的话同听众建立个人间的关系,获得听众的好感和信任; 2、衔接。
直接地反映出一种形势,或是将要论及的问题,常用某一件小事,一个比喻,个人经历,轶事传闻,出人意外的提问,将主要演讲内容衔接起来; 3、激发。
可以提出一些激发听众思维的问题,把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演讲中来; 4、触题。
一开始就告诉听众自己将要讲些什么。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和国家领导人的演讲都是这样的。
演讲稿的开头有多种方法,通常用的主要有:
1.开门见山,提示主题。
这种开头是一开讲,就进入正题,直接提示演讲的中心。
例如宋庆龄《在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仪式上的讲话》的开头:
“我为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感到荣幸。
”运用这种方法,必须先明晰地把握演讲的中心,把要向听众提示的论点摆出来,使听众一听就知道讲的中心是什么,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文 写作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