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练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5826771
- 上传时间:2023-06-15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8.54KB
中医辨证论治练习题.docx
《中医辨证论治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辨证论治练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辨证论治练习题
题1:
谢某,男,60岁,退休。
2021年6月7日就诊。
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
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那么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遂来就诊。
舌苔白腻,脉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咳喘相鉴别。
题2:
张某,女,28岁。
2021年1月6日初诊。
患者昨日连夜从外地归来,感寒不适,继而出现喘息咳逆,呼吸急促,伴咳痰,胸部胀闷,现症见: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而带泡沫,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哮病相鉴别。
题3:
陈某,男,48岁,干部。
2021年10月16日初诊。
患者近2年来经常出现心悸不宁,烦躁不安,偶有胸闷,伴精神紧张,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口渴,少寐多梦,盗汗,耳鸣,腰膝痠软,劳累后心悸、胸闷病症加剧,休息能缓解,舌质红,薄白苔,脉象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奔豚相鉴别。
题4:
赵某,男,41岁。
2021年4月27日初诊。
患者近2年来常因生气或劳累后出现胸闷疼痛,5分钟前和妻子生气后出现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那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而且痛引肩背,伴有胸闷,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悬饮相鉴别。
题5:
孙某,女,49岁。
2021年12月4日初诊。
患者有癎病病史30年,时有发作,最近三个月发作日益频繁,现症见:
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中风病相鉴别。
题6:
梁某,男,49岁,已婚。
2021年3月1日就诊。
患者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5年余,常因饱食、情志不遂而复发或加重。
先后服用中西药治疗,可暂时缓解。
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昨日与邻居发生争吵后,即出现胃脘胀闷、疼痛,痛势较剧,尤两胁胀痛明显,嗳气频繁,喜叹息,大便不爽,遂来就诊。
舌红苔薄白,脉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真心痛相鉴别。
题7:
患者孙某某,女,62岁,退休。
2021年9月7日就诊。
患者二天前因误食变质不洁食物,而致腹痛阵作,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黏稠如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遂来就诊。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
请与泄泻相鉴别。
题8:
刘某某,男,34岁。
2021年5月20日就诊。
患者3天前因在路边小吃过食油腻后出现右胁胀痛,恶心口苦,今因疼痛加重而来诊。
现症:
右胁胀痛,恶心,口苦,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悬饮相鉴别。
题9:
曹某,女,34,已婚。
2021年6月14日初诊。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热,自测体温40℃左右,无咳嗽、咽痛,自服感冒消炎药后发热渐退。
3天前出现目黄,全身发黄,黄色鲜明,小便色如红茶,伴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腹胀纳呆,口渴便秘,遂来就诊。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而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阴黄相鉴别。
题10:
孔某,男,54岁。
2021年10月14日初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年,常因烦劳郁怒而头晕。
昨日因情志不遂出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甚那么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中风相鉴别。
题11:
何某,男,20岁,未婚。
2021年8月4日初诊。
患者因半月前左上臂生一疮疖,未予重视。
7天后出现眼睑浮肿,继那么面部、下肢浮肿明显,尿黄赤,量少,伴有发热,恶风,恶心,乏力,遂来就诊。
眼面及下肢浮肿,左上臂见个疖肿,已结痂。
舌质红,薄黄苔,脉浮而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鼓胀相鉴别。
题12:
宫某,男,35岁,已婚。
2021年4月28日初诊。
患者于1小时前出现小便短涩,疼痛,色红赤,尿中有砂石,伴右侧腰部绞痛难忍,并向右下腹及会阴部放射,自服消炎止痛药无效,遂来就诊。
平素嗜烟酒及肥甘之品。
舌红而苔薄黄,脉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癃闭相鉴别。
题13:
龚某,女,38岁。
2021年11月14日初诊。
患者平素嗜食辛辣,昨日开始出现便血,症见:
便血色红,大便不畅,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痢疾相鉴别。
题14:
计某,男,48岁。
2021年2月14日初诊。
患者有家族消渴病史,平素嗜食辛辣及膏粱厚味,最近两个月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乏力等病症,尤以多食易饥为突出。
现症见:
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枯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瘿病相鉴别。
题15:
吴某,男,24岁。
2021年9月6日初诊。
患者发热五六日,热略减退,3日前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步履艰难,心烦口渴,咳呛不爽,咽喉枯燥,小便黄少,大便枯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
请与偏枯相鉴别。
题16:
姜某,女,33岁。
2021年4月30日初诊。
患者每于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
今天正值经行第一天,症见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脉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
请与肠痈相鉴别。
题17:
范某,女,48岁,干部,已婚,于2005年1月20日就诊。
患者月经紊乱,烘热出汗1年余。
病人诉近1年来月经不规那么,周期先后不定,经期4~6日,经量较
前减少;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皮肤燥痒;阴道干涩,尿少色黄。
舌红少苔,脉
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
请与月经先后不定期相鉴别。
题18:
患儿,女,4岁。
2021年3月25日初诊。
2天来发热恶风,咳嗽频频,今日病症加重,来诊时症见:
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气急鼻扇,喉间痰鸣,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
请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参考答案
题1:
参考答案:
主 诉:
咳嗽咳痰反复发作2年,加重1周。
现病史:
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
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那么咳甚痰多,胸闷,脘痞〔注:
pǐ〕,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
现症见:
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无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咳嗽咳痰为主症,诊断为咳嗽。
患者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那么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辨证为痰湿蕴肺证。
其病因病机为:
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患者久病脾虚生痰,壅遏肺气而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而见食少,体倦乏力,大便时溏;痰湿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脘腹痞满,呕恶;舌苔白腻,脉滑亦为痰湿之象。
〕
中医病证鉴别:
咳喘与咳嗽均可见咳嗽病症,咳喘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以咳喘并作,呼吸困难,甚那么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咳嗽日久不愈,可转变为咳喘。
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
诊 断:
中医疾病诊断:
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
中医治法: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 剂: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半夏10g 茯苓15g 佛耳草6g
川朴10g 陈皮6g 苍术10g
苏子12g 莱菔子10g〔包煎〕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题2:
参考答案:
主 诉: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伴咳痰一天。
现病史:
患者昨夜感寒不适,继而出现喘息咳逆,呼吸急促,伴咳痰,胸部胀闷,现症见: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而带泡沫,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无汗。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无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喘息咳逆、呼吸急促伴咳痰为主症,诊断为喘证。
患者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而带泡沫,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辨证为风寒壅肺证。
其病因病机为:
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患者外感风寒,内合于肺,寒邪闭肺,肺气不宣,肺气上逆,故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寒邪伤肺,凝液成痰,那么痰多稀薄色白而带泡沫;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寒邪凝滞,经气不利,那么头痛;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
〕
中医病症鉴别: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病症。
诊 断:
中医疾病诊断:
喘证。
中医证候诊断:
实喘之风寒壅肺证。
中医治法:
宣肺散寒。
方 剂:
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麻黄12g 紫苏12g 半夏9g 橘红9g
杏仁9g 苏子9g 紫菀9g 白前9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分服。
题3:
参考答案:
主 诉:
心悸反复发作2年。
现病史:
患者近2年来经常出现心悸不宁,烦躁不安,偶有胸闷,伴精神紧张,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口渴,少寐多梦,盗汗,耳鸣,腰膝痠软,劳累后心悸、胸闷病症加剧,休息能缓解。
现症见:
心悸不宁,烦躁不安,伴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口渴,盗汗,耳鸣,腰膝痠软。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无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心悸为主症,诊断为心悸。
患者心悸,劳累后加重,休息缓解,少寐多梦,眩晕耳鸣,胸闷,手足心热,口渴,盗汗,腰膝痠软,舌质红,薄白苔,脉象细数,辨证为阴虚火旺证。
其病因病机为:
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患者肝肾阴虚,水不济火,以致心火亢盛,扰动心神,故见心悸、少寐多梦;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虚那么髓海缺乏,骨骼失养,故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阴虚火旺,虚火内蒸,故手足心热,盗汗;口渴,舌质红,薄白苔,脉象细数为阴虚火旺之征象。
〕
中医病症鉴别: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但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诊 断:
中医疾病诊断:
心悸。
中医证候诊断:
阴虚火旺证。
中医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 剂:
天王补心丹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人参15g 玄参15g 丹参20g 茯苓20g
五味子15g 远志5g 桔梗5g 当归身15g
天冬15g 柏子仁10g 酸枣仁15g 生地20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题4:
参考答案:
主 诉:
胸闷疼痛反复发作2年余,加重5分钟。
现病史:
患者近2年来常因生气或劳累后出现胸闷疼痛,5分钟前因和妻子生气后加剧,现症见: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那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而且痛引肩背,伴有胸闷。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无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心胸疼痛,甚那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而且痛引肩背为主症,诊断为胸痹。
患者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辨证为心血瘀阻证。
其病因病机为:
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患者因生气或劳累后出现胸闷疼痛,因肝气郁结,气滞日久致气滞血瘀,心血瘀阻心脉,脉络不通,不通那么痛,故见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那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引肩背;生气那么肝气郁结,气滞那么加重血瘀,气虚运血无力亦加重血瘀,故生气及劳累那么诱发。
〕
中医病症鉴别:
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为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冲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
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咯痰等肺系证候。
诊 断:
中医疾病诊断:
胸痹。
中医证候诊断:
心血瘀阻证。
中医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剂:
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川芎12g 桃仁10g 红花9g 赤芍6g
柴胡6g 桔梗5g 枳壳6g 牛膝9g
当归9g 生地9g 降香9g 郁金9g
3剂,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分服。
题5:
参考答案:
主 诉:
癎病时有发作30年,加重3个月。
现病史:
患者有癎病病史30年,时有发作,最近三个月发作日益频繁,现症见:
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
既往史:
有癎病病史30年。
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无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素有癎病病史,最近三个月发作日益频繁,以此为主症,故诊断为癎病。
患者癎病反复发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辨证为心脾两虚证。
其病因病机为:
癎发日久,耗伤气血,心脾两伤,心神失养。
〔患者癎病反复发病,耗伤心脾,脾气亏虚生化乏源,气血缺乏,故神疲乏力;心血缺乏,心脉失于濡养故见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心脾两虚,不荣于面,故见面色苍白;脾主肌肉,脾虚生化乏源故体瘦;升降失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大便溏薄。
〕
中医病症鉴别:
典型发作痫病与中风病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等,但癎病有反复发作史,发时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作怪叫声,可自行苏醒,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而中风病那么仆地无声,昏迷持续时间长,醒后常有半身不遂等后遗症。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
癎病。
中医证候诊断:
心脾两虚证。
中医治法: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方剂:
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人参〔文火另煎分次兑服〕9g 茯苓12g
白术12g 炙甘草6g 陈皮9g 姜半夏9g
当归6g 丹参9g 熟地9g 酸枣仁12g
远志6g 五味子6g
3剂,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分服。
题6:
参考答案:
主诉:
胃脘部疼痛5年余,加重1日。
现病史:
患者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5年余,常因饱食、情志不遂而复发或加重。
先后服用中西药治疗,可暂时缓解。
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昨日与邻居发生争吵后病症加剧,现症见:
胃脘胀闷、疼痛,痛势较剧,尤两胁胀痛明显,嗳气频繁,喜叹息,大便不爽。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无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胃脘胀闷、疼痛为主症,诊断为胃痛。
患者胃脘胀闷、疼痛,两胁明显,嗳气频繁,喜叹息,大便不爽,舌红苔薄白,脉弦,辨证为肝气犯胃证。
其病因病机为: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患者平素性格急躁易怒,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情志不舒,那么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胁乃肝之分野,而气多走窜游移,故疼痛攻撑连胁;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肝胃气逆,故脘胀嗳气,喜长叹息;气滞肠道传导失常,那么大便不爽;病在气分而湿浊不甚,故苔多薄白;病属肝而主痛,故见脉弦。
〕
中医病症鉴别: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
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
而胃痛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疼痛的部位在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其疼痛性质为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病症。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
胃痛。
中医证候诊断:
肝气犯胃证。
中医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剂:
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柴胡15g 枳壳9g 芍药12g
香附9g 川芎9g 甘草6g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题7:
参考答案:
主 诉:
腹痛阵作伴里急后重,下痢脓血2天。
现病史:
患者二天前因误食变质不洁食物,而致腹痛阵作,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黏稠如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现症见:
腹痛阵作,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黏稠如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无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腹痛阵作伴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诊断为痢疾。
粪便黏稠如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湿热痢。
其病因病机为:
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
〔患者饮食不洁,湿热毒邪直趋中道,蕴结肠腑脂膜,邪毒与气血搏结,腐败化为脓血,气血被阻,气机不畅,传导失司,故见腹痛阵作伴里急后重,下痢脓血;湿热下注那么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
中医病证鉴别:
本病需与泄泻鉴别,二者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多,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
但泄泻是粪便稀薄,无脓血,腹痛肠鸣并见,泻后痛减。
痢疾那么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并见,便后不减。
诊 断:
中医疾病诊断:
痢疾。
中医证型诊断:
湿热痢。
中医治法: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方 剂:
芍药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黄芩12g 黄连9g 芍药15g 甘草9g
当归12g 木香10g 槟榔15g 大黄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题8:
参考答案:
主 诉:
右胁胀痛3天,加重1天。
现病史:
患者3天前因在路边小吃过食油腻后出现右胁胀痛,恶心口苦,今因疼痛加重而来诊。
现症见:
右胁胀痛,恶心,口苦,胸闷,纳呆,小便短赤。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无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右胁胀痛为主症,诊断为胁痛。
患者右胁胀痛,恶心,口苦,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辨证为肝胆湿热证。
其病因病机为:
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
〔患者过食油腻之品,脾失健运,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口苦;湿热中阻,气机升降失常,故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肝胆湿热之候。
〕
中医病证鉴别:
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咯痰,咳嗽、呼吸时疼痛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兼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
胁痛。
证侯诊断:
肝胆湿热证。
中医治法:
清热利湿。
方 剂:
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龙胆草10g 黄芩10g 栀子10g
车前子包煎15g 生地25g 当归20g
柴胡10g 甘草10g 泽泻15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题9:
参考答案:
主诉:
发热1周,目黄、身黄3天。
现病史: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热,自测体温40℃左右,无咳嗽、咽痛,自服感冒消炎药后发热渐退。
3天前出现目黄,全身发黄,黄色鲜明,小便色如红茶,伴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腹胀纳呆,口渴便秘。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无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目黄、身黄、小便如红茶为主症,诊断为黄疸。
患者目黄、身黄、小便如红茶,发热,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腹胀纳呆,口渴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而数,辨证为阳黄——热重于湿证。
其病因病机为:
湿热熏蒸,肝失疏泄,胆汁外溢。
〔外感湿热疫毒,从表入里,薰蒸肝胆,胆汁外溢肌肤,下流膀胱,使身目小便俱黄,而成黄疸;因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
热耗津液,膀胱为邪热所扰,气化不利,那么发热口渴,小便缺少黄赤;阳明热盛那么大便秘结;腑气不通,那么腹部胀满;湿热中阻,脾失健运,故纳呆;湿热熏蒸,胃浊和胆汁上逆那么恶心呕吐,口干而苦;湿热蕴结,肝胆热盛,故苔黄腻,脉弦数。
〕
中医病证鉴别:
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
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
诊 断:
中医疾病诊断:
黄疸。
证侯诊断:
阳黄〔热重于湿证〕
中医治法:
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方 剂:
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茵陈30g 山栀15g 生大黄9g〔后下〕
茯苓15g 黄连3g 陈皮12g 郁金12g
滑石15g〔包煎〕 猪苓9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题10:
参考答案:
主 诉:
头晕反复发作8年,加重1天。
现病史: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年,常因烦劳郁怒而头晕。
昨日因情志不遂出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甚那么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史8年。
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无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眩晕为主症,诊断为眩晕。
患者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甚那么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肝阳上亢证。
其病因病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辨证论治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