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课件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5815411
- 上传时间:2023-06-15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50.56KB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课件资料.docx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课件资料.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课件资料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
第二章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是学习营养和食品卫生学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之一。
一、人体结构
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组合成组织,组织又组合成系统,并构成器官。
多种组织器官构建成了复杂的人体。
1.细胞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虽然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各异,但除极少数细胞(如红细胞)外,均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细胞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是维持细胞形态和实现细胞内外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屏障和门户。
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除有大量细胞基质外,还含有大量的有形结构——细胞器。
细胞器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等。
内质网是分布在细胞质中的膜性管道系统,根据其表面是否附着核糖体而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滑面内质网与糖原的合成和储存、类固醇物质的合成等功能相关。
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结构。
高尔基复合体与细胞内一些物质的积聚、加工和分泌颗粒的形成密切相关。
线粒体是由内、外两层单位膜所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囊状结构,是细胞进行氧化供能的主要场所,故有细胞内“动力工厂”之称。
溶酶体是一种囊状小体,是细胞内重要的消化器官。
细胞核位于胞体的中央,由核膜包围而成。
细胞核中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为染色体)是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其基本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和组蛋白。
DNA分子上由不同核苷酸序列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片断称为基因。
基因可储藏、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并控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据估计人的基因有3万多个。
细胞的基本活动现象是新陈代谢和兴奋性,新陈代谢是指细胞与其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兴奋性是指细胞对刺激产生的反应,这种反应是以生物电变化的方式反映出来的。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细胞就会死亡,机体的新陈代谢完全停止,生命即告结束。
2.组织
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一些细胞及其周围的细胞间质一起构成组织。
人体有四大类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见表2-1。
上皮组织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
结缔组织由大量的细胞间质和散在其中的细胞组成。
结缔组织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软骨、骨骼和血液。
肌组织是由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组成的。
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又称肌纤维。
根据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将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骨骼肌的基本组成成分是骨骼肌纤维,由于在显微镜下可见到明暗相间的横纹,因此也称为横纹肌。
骨骼肌是随意肌,接受躯体神经支配,完成各种躯体运动。
心肌仅分布于心和大血管根部,呈分支的短柱状。
心肌也是横纹肌,部分有自主节律性,但不受躯体神经支配,而受植物神经支配,属不随意肌。
平滑肌纤维呈梭形,无横纹,由植物神经支配,属不随意肌。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的作用,根据形态可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根据功能分为感觉(传人)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对神经元起着支持、联系、营养、保护等作用。
3.器官、系统和人体的分部
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具有一定形态和特定功能的器官,如心、肾、肝、脾等。
若干个器官结合起来共同组成完成某种生理功能的系统。
人体包括运动、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以及感觉器官九大系统。
各系统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人体。
根据部位,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躯干又分为胸、腹、盆三部分,其内有胸腔、腹腔、盆腔。
二、运动系统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骨通过骨连接互相连接在一起组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
骨骼肌是动力部分,附着于骨,收缩时牵动骨引起各种运动。
1.骨和骨连接
成人共有206块骨。
骨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四肢骨又分为上肢骨和下肢骨;根据形态,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长骨多位于四肢,呈中空的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体部细长称为骨干,内有管状的骨髓腔。
长骨两端膨大称为骺,
幼年时,骺和干结合部有一层软骨称为骺软骨,成年后骺软骨钙化为骺线,骨即不再增长;短骨近似立方形,主要分布于手腕和足的后部;扁骨呈板状,主要参与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于躯干、颅底和面部。
有的不规则骨内含有含气空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等。
骨白骨质、骨膜、骨髓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骨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结缔组织,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两部分。
骨质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前者主要由骨胶原纤维和黏多糖组成,使骨具有韧性和一定的弹性,后者主要由钙盐(如磷酸钙和碳酸钙)组成,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机物逐渐减少,无机物逐渐增多。
成人骨质内的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
幼儿骨质内有机物含量比成人多,因而富有韧性和弹性,但硬度小,不容易发生骨折,易于变形。
老年人的骨质无机质含量较高,因而骨的韧性和弹性小而脆性大,硬度高,容易发生骨折。
若老年人伴有大量钙的流失,则骨的密度下降,形成骨质疏松,以致骨质变脆,硬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
同时,骨为体内最大的钙库,人体内的钙99%存在于骨内。
当血钙增高时,钙盐可沉积于骨内;反之,当血钙降低时,可使骨钙溶解人血,以此来调节血钙的浓度。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
在胎儿和幼儿时期,骨髓腔内全部是红骨髓。
随着年龄增大,成人的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为脂肪所代替,形成黄骨髓。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构成骨连接。
骨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大类。
间接连接又称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有些关节还具有韧带和关节盘。
由于关节相对的骨面间有腔隙存在,故活动度较大,活动方式可概括为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六种,不同运动方式结合起来构成环转运动。
2.肌肉
运动系统中的肌肉均属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
根据形态,肌分为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
根据部位,肌分为头肌、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四肢肌多为长肌,收缩时可引起大幅度的运动;短肌多分布在躯干深部,收缩时只能产生小幅度的运动。
阔肌扁而薄,多分布在胸壁、腹壁。
轮匝肌主要由环形的肌纤维构成,位于眼裂、口裂的周围,收缩时可以关闭孔裂。
三、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如图2-1所示。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
其中口腔到十二指肠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口腔唾液腺、肝、胰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如胃腺、肠腺)等,它们均借排出管道将分泌物排人消化管腔内,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1.消化管
(1)消化管的大体构造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
其前壁为唇,两侧壁为颊,下壁(底)为软组织和舌,上壁(顶)为腭(前2/3为硬腭,后1/3为软腭),软腭后缘正中有乳头状突起称腭垂,其两侧各有两条弓形黏膜皱襞,前者称为腭舌弓,后者称为腭咽弓,前后两皱襞间的凹陷内有卵圆形的腭扁桃体。
软腭后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为口腔和咽分界线。
口腔内有上、下颌牙,是人体最硬的器官,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内。
在人的一生中,先后有两组牙发生,第一组称为乳牙,一般在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3岁初出全,共20颗,6岁开始先后自然脱落,并逐渐长出第二组牙(恒牙)替换全部乳牙,恒牙共32颗。
牙是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的器官,对语言、发音亦有辅助的作用。
舌位于口腔底,具有协助咀嚼、吞咽、辅助发音和感受味觉的功能。
在舌背面及侧缘有不同形状的黏膜突起称舌乳头。
有些舌乳头上的黏膜上皮中含有味蕾,是味觉感受器,有感受各种味觉的功能。
口腔腺又称唾液腺,分泌唾液,有湿润口腔黏膜、清洁口腔、混合食物形成食团和促进食物消化的作用。
咽是一个垂直的肌性管道,略呈漏斗形,前后略扁,位于鼻腔、口腔的后方。
其上方的顶接颅底,下方与食管相连,自上而下分别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上部的侧壁上,左右各有一个咽鼓管口,咽通过咽鼓管和中耳鼓室相通。
食管是一前后扁窄的肌性长管,是消化管最狭窄的部分。
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平面续咽,向下穿过膈肌进入腹腔,与胃的贲门连接,全长约25cm。
食管后贴脊柱,前与气管、支气管、心脏等器官相邻。
食管全长有三处狭窄,分别距切牙15cm、25cm和40cm。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缘为凹缘,较短,朝右上方,称胃小弯,下缘为凸缘称胃大弯。
胃与食管连接处的入口称贲门,胃的下端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出口称幽门,幽门处的环形肌特别发达,形成幽门括约肌。
胃可分为贲门部、胃底、幽门部和胃体。
小肠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上端起自胃的幽门,下端与盲肠相连,成人的小肠全长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十二指肠位于上腹部,紧贴腹后壁,长约25cm,呈“C”形,包绕胰头。
空肠和回肠迂曲盘旋于腹腔中下部,借肠系膜固定于腹后壁,二者间无明显界限。
空肠比回肠的管径大、管壁厚,黏膜环状皱壁和绒毛结构较多。
大肠是消化管的末段,长约.1.5m,起自右髂窝,止于肛门,包括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大肠在腹腔内围成一个半封闭的方框。
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位于右髂窝内,上通升结肠,左接回肠,回肠端突入肓肠处环形肌增厚,并覆有黏膜,形成上下两个半月形皱壁,叫回肓瓣,具有括约肌的作用,在回盲瓣的下方约2cm处,有阑尾的开口。
阑尾位于盲肠后内侧壁,为一细长的蚓状突起,长6~8cm。
大肠口径较粗,肠壁较薄。
直肠位于盆腔内,长15~16cm,穿过盆膈终于肛门。
(2)消化管的微细构造
1)消化管的一般构造。
消化管壁可分为4层,由内向外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构成。
经常分泌黏液,使黏膜表面润滑,便于食物通过、消化、吸收和粪便排泄。
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其中含有较大的血管和淋巴管,还含有神经丛。
食道和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内含有腺体。
肌层包在黏膜下层的外面,除口腔、咽、食道的肌层和肛门括约肌外,都由平滑肌组成。
一般分内环形、外纵形两层,两层之间有神经丛。
肌层的舒缩产生消化管的各种运动。
外膜为消化管的最外层,大部分为浆膜,经常产生浆液,以润滑包有浆膜的脏器表面。
2)胃壁的微细构造特点。
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能分泌黏液,保护胃黏膜;固有层含有很多腺体,有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
胃底腺有三种细胞,即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元;壁细胞,分泌盐酸;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3)小肠壁的微细构造特点。
小肠内面呈现很多环行皱褶和小肠绒毛,从而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
小肠环形皱褶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共同构成。
肠绒毛由小肠黏膜向肠腔内凸出形成。
绒毛似指状或叶状,表面覆以单层柱状上皮,里面为固有层所形成的中轴,其中含有毛细淋巴管(中央乳糜管)、毛细血管网和平滑肌细胞。
绒毛上皮细胞分为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
吸收细胞的游离面有纹状缘,构成肠黏膜上皮细胞重要的消化和吸收表面。
2.消化腺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属外分泌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胰、肝和肠腺等。
胰呈长条形,位于胃的后方,横于腹后壁,分头、体、尾三部。
胰内有很多分泌胰液的腺泡,腺泡的导管汇入一条横贯腺体的胰管,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后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内,胰液最终由此流入肠腔。
此外,胰又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在腺泡之间有散在的细胞团,称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详见内分泌系统)。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成人的肝重约为15009,位于右上腹部,大部为肋弓所覆蔽。
肝由几十万个结构基本相同的肝小叶组成。
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肝细胞不断分泌胆汁,经左右肝管和肝总管人胆总管,最后流入十二指肠;或由肝总管转经胆囊管入胆囊储存。
胆囊可吸收水分使胆汁浓缩。
在食物消化时,胆囊收缩,储存于胆囊的浓缩胆汁则排入十二指肠,以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四、呼吸系统组成及功能
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以确保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机体从外界中摄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称气体交换,而完成气体交换功能的是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如图2-2所示。
通常把呼吸道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
1.呼吸道
鼻是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鼻的内腔称鼻腔,被鼻中膈分为左右两腔,前方经鼻前孔与外界相通,后方经鼻后孔通向咽部。
鼻腔外侧壁有三个突出的鼻甲,由上而下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外下方被遮蔽的裂隙分别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
鼻腔周围颅骨内含气的空腔称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共四对,它们通过鼻旁窦口与鼻腔相通,参与空气吸入及其湿润和加温,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上鼻甲与鼻中隔的上方黏膜内还有司嗅觉的嗅细胞,所以鼻也是嗅觉器官。
喉不仅是呼吸道,也是发音器官,向上开口于咽部,向下与气管通连。
喉由软骨作支架,以关节、韧带和肌肉联结,内面衬以黏膜而构成。
气管和支气管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部分,由软骨、黏膜等构成,气管和支气管均以“C”形软骨为支架,以保持其持续张开状态。
2.肺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位于胸腔内,纵膈的两侧,左右各一。
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肺呈海绵状,富有弹性,内含空气。
肺呈圆锥形,上部为肺尖,下部为肺底,内侧面中间有一凹陷为肺门,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之处。
支气管进入肺内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形成支气管树,最终连于肺泡。
成人肺泡为3亿~4亿个,总面积可达90平方米。
去掉(3.胸膜
胸膜为覆盖在肺表面、胸廓内面、纵膈两侧及膈上面的浆膜。
覆盖在肺表面的叫脏胸膜;覆盖在胸廓内面及膈上面的叫壁胸膜。
脏、壁两层在肺根部互相反折延续,围成两个完全封闭的胸膜腔。
胸膜腔内压力低于一个大气压,称为胸腔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一旦负压消失,将会导致肺不张。
4.纵隔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器官。
它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上达胸廓上口,下至膈肌。
纵隔内有心包、心脏、胸腺、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气管、食管、胸导管等结构。
)
五、循环系统组成及功能
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如图2-3所示。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道和淋巴器官,是血液循环的支流。
根据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循环途径和功能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大循环)与肺循环(小循环)两部分。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向全身毛细血管网,然后流经小静脉、中静脉、大静脉,最后回流到右心房。
通过体循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组织,同时又把各部组织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再经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最后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
通过肺循环,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肺泡排出体外,而吸入肺内的氧气则经肺泡进入血液。
1.心血管系统
(1)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两肺之间,约2/3居前正中线的左侧,1/3居右侧。
心脏由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右半心,每半心又被房室隔分为心房和心室两部分。
故心脏的内腔被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室。
成人左、右半心之间互不相通,但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通过右房室口相通,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通过左房室口相通。
上、下腔静脉的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口回流入右心房,经右房室口流入右心室。
肺静脉内的动脉血回流入左心房,经左房室口流入左心室。
心脏的营养是由冠状循环血管来供应的。
冠状血管是由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冠状静脉组成。
左右两支冠状动脉,分别起于主动脉起始部。
心脏静脉血绝大部分汇集于冠状静脉窦,并由此回到右心房。
(2)血管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部分。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毛细血管的管道,大动脉分成若干动脉,中动脉再分成若干小动脉,最后形成微动脉连于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的血管。
毛细血管有较高通透性,使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能通过管壁进入组织,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也能通过管壁进入血液,从而完成血液与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的血液逐渐会聚于小静脉,再逐渐会聚于中静脉和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回流人右心房。
(3)血液
正常血液为红色黏稠液体,其相对密度在1.050~1.060之间。
血液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有形成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其中,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按容积计算,血浆约占55%,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约占45%。
从正常人体内抽出血液,放人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后,经离心沉降,管内血液分为两层:
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
如果把从血管内抽出的血液放人不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几分钟后就会凝固成血凝块。
血凝块收缩,析出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
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
血浆含有大量水分和一定量溶质。
血浆内所含的蛋白统称为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38~48g/L)、球蛋白(20~35g/L)和纤维蛋白原(2~4g/L)。
血浆蛋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其中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含量最多,对于维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起主要作用。
球蛋白含有多种抗体,能与抗原(如细菌、病毒或异种蛋白)相结合,从而杀灭致病微生物。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等因子是促使血液凝固的成分。
血浆中所含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为3.9~6.1mmol/L。
血浆中所含脂类物质统称血脂,包括磷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
血脂含量与脂肪代谢有关,也受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影响,血脂过高对机体有害。
血浆中的无机物,绝大部分以离子状态存在。
阳离子中以钠离子浓度最高,还有钾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等,阴离子中以氯离子最多,碳酸根离子次之,还有磷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NnCl则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和保持机体血容量起着重要作用。
血浆钙离子参与很多重要生理功能,如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在肌肉兴奋收缩偶联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浆中还有微量的铜、铁、锰、锌、钴和碘等元素,是构成某酶类、维生素或激素的必要原料,或与某些生理功能有关。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年男性为(4.5~5.5)乘以10的12次方个/L,女性为(4.0~5.0)×10的12次方个/L。
红细胞内充满着丰富的血
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为无色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
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4.0~10)×10的9次方/L。
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大类,共五种细胞。
粒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着色颗粒,根据颗粒的着色性质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细胞又可分为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
此五种细胞各占的百分率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
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细胞的分类计数对于临床诊断有一定意义。
血小板直径为2~4μm,呈圆盘状,参与凝血功能。
正常人血小板数为(100~300)×10的9次方个/L。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的血型,主要包括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可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Rh血型系统可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如果血型不匹配而进行输血,可导致严重后果。
2.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个辅助部分。
淋巴系统由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等)组成。
毛细淋巴管的起始部是盲端,它们互相吻合成毛细淋巴管网,分布于全身绝大多数器官。
血液通过毛细血管时,一部分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液。
组织间液的一部分渗回毛细血管静脉端,一部分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
毛细淋巴管逐渐合成较大的淋巴管,淋巴管在行程中又反复通过许多淋巴结。
淋巴液流经淋巴结时,淋巴结产生的淋巴细胞加入淋巴液。
淋巴管最后汇集成两条大的淋巴导管(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五、右静脉角。
因此,血液循环过程中,由毛细血管渗透出来的一部分体液,经过淋巴系统,在静脉角处重新流入血液循环系统内,如图2-5所示。
淋巴结呈卵圆形或豆形,大小不一,出现在淋巴管的行程中,常成群地分布,接纳一定区域来的淋巴管。
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过滤淋巴(清除异物)和产生抗体,在免疫学上具有重要作用。
六、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生理系统。
1.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分为中枢与外周免疫器官,或者一级与二级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
胸腺为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可分泌多种胸腺激素,包括胸腺素α与β家族、胸腺生成素、胸腺九肽及胸腺体液因子等。
骨髓为体内造血器官,一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和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以及分布全身脏器、皮肤、黏膜的淋巴结和弥散性淋巴组织,具有重要的免疫过滤作用,是T、B淋巴细胞等定居的场所和这些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反应的部位,脾脏还合成吞噬细胞功能增强素,具有增强吞噬细胞功能的作用。
皮肤、黏膜作为抵御外源性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在机体免疫防御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反应或与免疫应答反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淋巴细胞,分为T、B、NK、K细胞等。
T、B淋巴细胞均来源予骨髓多能干细胞中的淋巴样干细胞,经分化成为前T、B淋巴细胞。
前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为T淋巴细胞,成熟的T淋巴细胞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并可经血流→组织→淋巴→血流周游全身,以发挥细胞免疫与免疫调节功能。
B淋巴细胞在哺乳类动物骨髓中分化、成熟,然后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五类免疫球蛋白(IgM、G、A、D、E)。
3.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包括各种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它们在抗感染、炎症反应、清除外源性病原体、调节各种免疫细胞功能以及自身性免疫疾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分为干扰素(Interferons,IFN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s)、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s,CSFs),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s,TN-Fs)四大类。
近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还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调节机体的营养代谢,例如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可以刺激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增加糖原异生,促进结缔组织重建和组织中锌、铁和铜的重新分布等。
4.免疫应答反应
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防御体系,保护机体免受外源性病原体的侵害。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包括皮肤、黏膜、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补体、溶菌酶、黏液、纤毛等;特异性免疫系统包括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
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需要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协同参与。
如果免疫应答反应发生异常,将产生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
机体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免疫功能异常亢进,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营养师 基础知识 医学 课件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