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游戏课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5805919
- 上传时间:2023-06-15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7.85KB
初中体育游戏课教案.docx
《初中体育游戏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体育游戏课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体育游戏课教案
初中体育游戏课教案
初中体育游戏课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力求给学生一个亲切、和谐、灵活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验与健康课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协调性和柔韧性。
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练习方法和树立规则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发展与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在游戏练习时,可以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自我创编游戏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游戏活动项目和游戏内容,对体育游戏活动有了一定基础的认识,这些为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并且她们已经熟悉了网络学习的环境,能通过合作共同参与交流,能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
四、课的目标
1、通过体育游戏的教学,使学生从玩游戏中提高组织能力和自身协调能力。
2、通过玩游戏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该课中所玩游戏及体育游戏的魅力。
3、通过体育游戏,使学生从中愉悦身心和提高同学之间的配合能力。
五、课的内容
游戏
六、教学流程
(一)准备活动:
通过游戏达到热身的效果,使学生慢慢进入体育课的状态。
徒手操使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为接下来的基本教学做好准备活动。
(二)基本教学:
整节课都是通过游戏贯穿的,在基本部分安排了两个游戏,一个是捕鱼游戏,一个松鼠与大树,在两个游戏中间利用老师点评的时间给学生休息,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游戏。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操,使学生达到身心充分放松,最后教师做课堂总结。
幼儿小班音乐教案《咿呀咿呀呦》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
2、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彩色纱巾、音乐、音箱、PPT。
2、教师和幼儿在脖子上系一块纱巾。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乐曲
1、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1)看看这是哪里?
(森林)森林里正在播放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听听看,音乐里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把它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
(师幼一同欣赏乐曲。
)
2)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
(他们怎么叫的?
)
3)除了小动物的声音还有一句有趣的歌词谁记住了?
小结:
你们的耳朵真灵,小动物们听到"咿呀咿呀呦"都来森林里做游戏了!
重点:
初步欣赏音乐,尝试分辨音乐中不同的声音。
2、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1)这句"咿呀咿呀呦"听起来真有意思,我听到它的时候就想和它一起摇摇头,你们想动动身体哪里?
2)师幼一同再次欣赏音乐。
3)现在我们跟"咿呀咿呀呦"已经是好朋友了,我们和它一起来跳舞吧!
当听到"咿呀咿呀哟"时候你们想做些什么开心的动作?
4)教师与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在"咿呀咿呀呦"处挥舞纱巾。
小结:
我们用那么多身体动作和"咿呀咿呀呦"做游戏,真是有意思!
重点:
初步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反复出现的乐句。
二、在锯木头情景中表现固定乐句
1、音乐里面听到的那些小动物想在森林里盖一座大房子。
它们想找一些小木匠来帮忙,谁愿意?
小木匠需要一把锯子来锯木头,变变变,我的锯子变出来。
小木匠在什么时候才能锯木头呢?
2、播放音乐,教师与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表现锯木头的情景。
3、锯木头的本领学会啦,找找木头在哪里呢?
(教师将纱巾盖在头上,扮演大树。
)
4、教师扮演大树一位幼儿扮演小木匠,演示锯木头的情景。
5、教师与幼儿互换角色,再次演示锯木头的情景。
6、幼儿分别扮演大树和木匠,跟着音乐节奏表现锯木头的情景。
(1-2遍)
7、师幼一同随音乐表现擦汗休息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出现时,用擦汗的动作来表示。
8、其余幼儿,再次游戏。
小结:
小木匠听到了"咿呀咿呀呦"锯了许多木头,真是辛苦!
重点:
在游戏情境中鼓励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锯木头等情景。
三、再次情景表演
1、看看房子造好了吗?
今天我们玩的好辛苦呀!
小木匠们出了许多汗,我这里有个莲蓬头,一起来洗个澡吧!
(教师高举纱巾,以表示莲蓬头,幼儿自然聚集到教师身边。
)
2、把你的小浴球变出来,拿好你的小浴球,一起来搓搓搓……想想什么时候搓身体?
(幼儿和教师一同随音乐表现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乐句处有节奏地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
重点:
再次情景表演,愿意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跟随音乐进行表现。
大班艺术的教案设计
大班艺术的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操纵木偶表演,感受木偶动作的特征,进一步体验人的身体各部位都会动。
2、体验与木偶共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自制木偶一个、小木偶的音乐磁带、纸、笔。
活动过程:
一、木偶跳舞
师:
瞧!
今天,小木偶来了,现在,请出我们的小木偶。
(幼儿自己选择,每人请出一个木偶)我们一起欢迎小木偶来为我们跳个舞。
1、听音乐,幼儿集体操纵木偶表演:
小木偶。
师:
小木偶表演的'真棒,现在小木偶有点累了,我们请他休息一会儿。
2、提问:
刚才你们看了小木偶的表演,你们发现木偶的动作和我们的有什么不一样?
3、(比较几个动作)师小结:
小木偶只有大关节能动,他们的动作都有停顿和定格,而我们人就不一样了,我们人的各个小关节也能动,我们的动作柔软、连贯。
二、学做木偶舞
1、幼儿听音乐,学跳木偶舞——提问:
小木偶除了会跳这些动作外,还会跳什么动作?
2、幼儿自由讨论表演
3、个别幼儿表演
三、游戏“拷贝不走样”
小木偶说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的小木偶想请你们和他做个游戏给,你们愿意吗?
游戏的名称叫“拷贝不走样”,也就是说,我的小木偶做什么动作,你们的小木偶也要边做边说:
“我们也来干什么”看看哪个小木偶学得最像。
1、师生共同做游戏
2、幼儿自由结伴操纵木偶玩游戏
四、给小木偶拍照:
师:
小木偶会做那么多的动作,他想请我们帮他拍些照片,你们愿意吗?
那我们先请小木偶摆好姿势,你们说请他做个什么动作呢?
今天我们要给小木偶拍许多照片,所以一定要装好胶卷,从左往右拍,照片不要拍得太大了,谁愿意来做摄影师?
1、个别示范记录方法(用单线条)
2、幼儿记录小木偶的动作,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先摆好木偶的动作,再记录。
相同的动作不要重复记。
五、展示交流:
互相交流:
谁的木偶做的动作最多、最优美。
数一数我给小木偶拍了几张照片,说一说:
我的小木偶在干什么。
六、听音乐,自由学学记录的动作,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放飞蜻蜓教案和说课稿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洛阳中心小学
陈雪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通过朗读课文,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会合理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师写“蜓”,问:
认识这个字吗?
组词:
蜻蜓。
提醒学生注意:
蜻蜓两字都是虫字旁;蜓与蜒的区别。
2、出示图片:
喜欢蜻蜓吗?
谈谈你对蜻蜓的认识。
3、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蜻蜓有关的课文。
板书:
放飞
齐读课题。
二、说说预习收获
这篇课文大家预习过了,说说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
三、读文识字
1、过渡:
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相信通过接下来的学习你会有更多收获。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努力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2)、试着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同学们读得非常用心,学习上只要时时刻刻用了心,就能学有所成。
看这些词语,能读准吗?
出示词块:
陶行知
七嘴八舌
蜻蜓
保持平衡慈爱
抢着说
朋友
调整方向抚摸
纷纷
苍蝇
结构复杂商量
入神
蚊子
成千上万口吻
孑孓
四面八方
(1)开火车读(要求:
每个字的读音都要清楚、响亮),注意“商量、抢着说、朋友、苍蝇、蚊子”的轻声,“孑孓”的读音,顺便了解一下意思。
(2)竖着齐读,想想刚才的注意点,争取把每个字都读得字正腔圆。
(3)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竖着的每一列词语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看出来了吗?
学生自由说,分组交流。
第一组(和陶行知有关)
(1)陶行知是谁?
对他有哪些了解?
人物简介。
(2)陶行知非常喜欢学生,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读跟这些词语相关的句子。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它放了,好不好?
”第二组(和学生的表现有关)
(1)什么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许多人乱七八糟地说话。
这里还有一个词语也是表示许多人乱七八糟地说,“纷纷”。
同样是表示说的人多而乱,但他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出示句子: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吃草。
”“吃树叶。
”“吃泥土。
”
孩子们纷纷说:
“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
说说这两个词语意思的区别,七嘴八舌说的是不同的话,纷纷说的都是同一句话。
我们一起把当时的情形重演一遍好吗?
考虑好该怎么“七嘴八舌地抢着说”、“纷纷说”。
入神是什么意思?
这群孩子因为什么而入神?
(是的,陶行知看到孩子们在捉蜻蜓,就走过去和孩子们谈论起了蜻蜓,谈到了什么?
)
第三组(蜻蜓是人类的朋友),你能用一句话把这几个词语连起来说说吗?
第四组(蜻蜓身体各部位的特点)出示句子:
“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分别指读、齐读句子。
四、读顺课文
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这些词语,也读了相关的句子,这对我们读好课文是有帮助的。
现在老师想邀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后师生点评。
五、理清脉络
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试着说一说。
2、学生练说后指名说。
3、教师小结并概括小标题: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根据这些小标题把文章分成三部分,你行吗?
六、欣赏延伸
1、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这么棒,连我们的好朋友蜻蜓也忍不住来到了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们的优美身姿吧。
(点播图片)
2、这么美的小天使,这么可爱的小精灵,你忍心去伤害它们吗?
课文中的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引导翠贞他们放飞蜻蜓的呢?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放飞蜻蜓》说课稿洛阳中心小学
陈雪华
一|、说教材
《放飞蜻蜓》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是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好教材,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导。
通过以上叙述,很容易发现,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记叙文,而非科普说明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诲。
三、说教学重难点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很多人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
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
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关于前者,我想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来实现,在充分感知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关于后者,我想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体会。
四、说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我准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完成学词、通句、疏文的任务,并为第二课时突破重难点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1)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2)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陶行知有了哪些了解?
五、说本课教学
下面我着重谈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时的思考。
(一)揭题导入重实效
谈谈自己的设计过程,组词导入与儿歌导入、谜语导入作比较。
(二)练习朗读有层次
设计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文章,符合学生接受新知的特点,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完成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的目标。
另外,通过把词语分类,巧妙地把学词、通句、读文结合起来,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还不容易感到枯燥。
(三)理解词语重情境
让学生在说一说、演一演中理解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和纷纷说的联系和区别。
(四)写字教学抓难点
三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不应面面俱到,而应该抓重点,破难点,字音教学抓住很多轻声,字形抓住“复”“抢”二字,“蜻蜓”二字等,写字教学抓住“慈”等。
(六)谈谈上课感受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洛阳中心小学
陈雪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通过朗读课文,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会合理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师写“蜓”,问:
认识这个字吗?
组词:
蜻蜓。
提醒学生注意:
蜻蜓两字都是虫字旁;蜓与蜒的区别。
2、出示图片:
喜欢蜻蜓吗?
谈谈你对蜻蜓的认识。
3、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蜻蜓有关的课文。
板书:
放飞
齐读课题。
二、说说预习收获
这篇课文大家预习过了,说说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
三、读文识字
1、过渡:
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相信通过接下来的学习你会有更多收获。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努力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2)、试着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同学们读得非常用心,学习上只要时时刻刻用了心,就能学有所成。
看这些词语,能读准吗?
出示词块:
陶行知
七嘴八舌
蜻蜓
保持平衡慈爱
抢着说
朋友
调整方向抚摸
纷纷
苍蝇
结构复杂商量
入神
蚊子
成千上万口吻
孑孓
四面八方
(1)开火车读(要求:
每个字的读音都要清楚、响亮),注意“商量、抢着说、朋友、苍蝇、蚊子”的轻声,“孑孓”的读音,顺便了解一下意思。
(2)竖着齐读,想想刚才的注意点,争取把每个字都读得字正腔圆。
(3)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竖着的每一列词语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看出来了吗?
学生自由说,分组交流。
第一组(和陶行知有关)
(1)陶行知是谁?
对他有哪些了解?
人物简介。
(2)陶行知非常喜欢学生,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读跟这些词语相关的句子。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它放了,好不好?
”第二组(和学生的表现有关)
(1)什么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许多人乱七八糟地说话。
这里还有一个词语也是表示许多人乱七八糟地说,“纷纷”。
同样是表示说的人多而乱,但他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出示句子: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吃草。
”“吃树叶。
”“吃泥土。
”
孩子们纷纷说:
“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
说说这两个词语意思的区别,七嘴八舌说的是不同的话,纷纷说的都是同一句话。
我们一起把当时的情形重演一遍好吗?
考虑好该怎么“七嘴八舌地抢着说”、“纷纷说”。
入神是什么意思?
这群孩子因为什么而入神?
(是的,陶行知看到孩子们在捉蜻蜓,就走过去和孩子们谈论起了蜻蜓,谈到了什么?
)
第三组(蜻蜓是人类的朋友),你能用一句话把这几个词语连起来说说吗?
第四组(蜻蜓身体各部位的特点)出示句子:
“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分别指读、齐读句子。
四、读顺课文
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这些词语,也读了相关的句子,这对我们读好课文是有帮助的。
现在老师想邀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后师生点评。
五、理清脉络
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试着说一说。
2、学生练说后指名说。
3、教师小结并概括小标题: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根据这些小标题把文章分成三部分,你行吗?
六、欣赏延伸
1、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这么棒,连我们的好朋友蜻蜓也忍不住来到了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们的优美身姿吧。
(点播图片)
2、这么美的小天使,这么可爱的小精灵,你忍心去伤害它们吗?
课文中的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引导翠贞他们放飞蜻蜓的呢?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放飞蜻蜓》说课稿洛阳中心小学
陈雪华
一|、说教材
《放飞蜻蜓》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是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好教材,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导。
通过以上叙述,很容易发现,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记叙文,而非科普说明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诲。
三、说教学重难点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很多人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
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
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关于前者,我想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来实现,在充分感知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关于后者,我想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体会。
四、说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我准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完成学词、通句、疏文的任务,并为第二课时突破重难点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1)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2)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陶行知有了哪些了解?
五、说本课教学
下面我着重谈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时的思考。
(一)揭题导入重实效
谈谈自己的设计过程,组词导入与儿歌导入、谜语导入作比较。
(二)练习朗读有层次
设计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文章,符合学生接受新知的特点,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完成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的目标。
另外,通过把词语分类,巧妙地把学词、通句、读文结合起来,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还不容易感到枯燥。
(三)理解词语重情境
让学生在说一说、演一演中理解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和纷纷说的联系和区别。
(四)写字教学抓难点
三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不应面面俱到,而应该抓重点,破难点,字音教学抓住很多轻声,字形抓住“复”“抢”二字,“蜻蜓”二字等,写字教学抓住“慈”等。
(六)谈谈上课感受
放飞蜻蜓说课稿
----南昌路小学
刘利丹
一、教材分析
《放飞蜻蜓》是小学语文S版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还有《在金色的沙滩上》《和时间赛跑》《“计算机之父”的童年》三篇课文,在教学时要做到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品质,《放飞蜻蜓》排在本单元的第一位,引领着本单元课文的学习。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
对于本课我主要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的语气背后挖掘人物品质的学习过程。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阶梯,课标指出:
“本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
”为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他们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
其中,目标
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带来了奖品以及与教学同步的课件为上课做好准备。
本课需要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要完成目标
1、2,这里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安排“谈话激趣引入蜻蜓;交流探究蜻蜓,朗读感悟陶行知;拓展延伸”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是谈话激趣引入蜻蜓。
首先,我会亲切地和学生谈话:
孩子们大家好,我很想了解一下咱们三年级的小朋友认识昆虫吗?
说说你知道的昆虫。
(生回答)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昆虫,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想知道就把眼睛闭上,老师数到3再睁开。
然后出示“蜻蜓”的图片。
通过闭眼、睁眼的过程给学生以神秘感,通过观察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蜻蜓美好的情感。
这个环节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铺路搭桥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是交流探究蜻蜓,朗读感悟陶行知。
这个环节要做到了解蜻蜓的相关知识,懂得保护蜻蜓,体会陶行知对儿童的尊重,关爱,谆谆教导。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找出本课讲了蜻蜓哪些方面的知识,包括三个方面,食物、眼睛以及尾巴。
在讲解食物这一方面时,我会出示蜻蜓的食物图片(苍蝇、蚊子、孑孓),问学生:
你们喜欢他们吗?
并说一说它们的危害。
孩子们可以认识到,蜻蜓的食物是害虫,蜻蜓是益虫,我们应该把蜻蜓当朋友。
我又接着问:
你们应该怎样对待好朋友呢?
然后让孩子们拉勾为誓,记住自己的承诺。
学生通过交流深入探究,懂得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也为突破“为什么放飞蜻蜓”这一重难点埋下伏笔。
在教学眼睛和尾巴这两方面时,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方式,找出蜻蜓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并出示眼睛和尾巴的图片,以及课外拓展资料,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眼睛和尾巴进行描述,在描述过程中,学生说的不通顺的句子,我要及时纠正,补完整的语句我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体育 游戏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