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580487
- 上传时间:2022-11-02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1.61KB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江苏省阜宁师范附属小学
二OO六年四月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纲要的指导下,有关网络教学、课程整合等方面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形成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教学范式及网络教学资源,但实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然没有摆脱课堂教学的巢臼,教学资源也仅仅是围绕某一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没有形成大的体系。
面对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教育资源建设的认识,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关注“课堂”逐步转向关注“学生”;从关注“资源”如何为学生服务,转过来考虑“学生”需要什么“资源”,这为开展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实验研究课题,作为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课题。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改变传统的唯“教材”主义是从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观,使学生能够动态的进行大纲规定教学内容体系的学习,实现教学的创新,同时,也为新的教材体系的编制提供参考。
二、概念的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
本课题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有效整合:
适时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达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学科主题学习:
学科主题学习是指围绕某门课程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性学习。
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信息(主要指教学内容)、材料(信息的载体)、设备、人员、场所、资金等。
学习资源必须与具体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才能有现实的教学意义。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如下理论:
1.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依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主要运作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和健全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知识主要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
它强调学习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认知主体对学习的能动作用;提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习环境对有效形成意义建构的作用、提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四大属性。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以人的价值的实现、情感体验的满足、精神的健康、创造力的激发为教学宗旨。
它重视个性的交往、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可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教育信息化理论。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要求我们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的目标。
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网络化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
智能化使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多媒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
5.信息化学习环境理论。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他人相互协作,或者在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帮助下,完成意义建构,这样的学习环境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四、实验目的
我们试图从素质教育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现代认知理论的高度出发,依据信息传播规律和学生学习心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教育的资源、教育的环境、变革教学方式的载体,并把它放在课堂教学系统结构中去设计、运用、组合和考察,努力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主题学习,促进课堂教学创新。
1.初步构建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构建学科主题学习资源体系。
各学科按一定的知识划分体系,重组形成新的体系模块:
如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欣赏、风景名胜、中国世界遗产、中国古代建筑等内容;数学教学中的计算、应用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面积与体积等内容;英语教学中的对话主题(动物、植物、器官……)。
通过这种方式,对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开展主题学习。
确定资源开发策略:
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内容进行较广泛、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参与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利用资源自主与协作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网页),通过评价整合作为学习资源;
学生利用资源中提供的形成性练习和测试功能,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2.通过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建设,促进教育教学创新。
通过开展基于数字资源环境下的学科主题学习的课堂研究,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促进教育教学创新。
3.研制一批适合教学需要的优秀学科主题教学资源。
4.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必然会改变教师的学习、工作和教学的方式,从而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渠道和空间,达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围绕小学阶段语文、数学、英语及艺体等学科教材中分散出现的典型系列内容进行重组,通过资源搜集、归纳、整理、整合,打破传统的教材内容安排体系,形成较完整的学习资源体系模块,并借助主题学习网站的形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主题”为主线的主题研究学习。
课题实验重点研究小学各学科中内容体系的科学重组,并依托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资源的再生、加工、拓展,形成较为完善的系列主题资源,研究资源的开发途径及策略。
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行动研究法:
具体指联合行动研究法(学校范围内的)、协作性行动研究法(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
课题组教师在专家和理论的指导下,边实践边研究。
2.案例法:
通过典型课例的计划、研究、反思,总结改进课题研究的方法。
3.实验法:
对开发设计的学科主题学习资源进行教学观摩,收集相关教学数据进行绩效分析,并对师生的教学成果进行分析、综合,以确定主题学习资源对教学的作用。
4.文献法:
通过对有关本课题的现有理论及实验研究的查阅和分析,形成课题研究的理论模式和操作模式。
六、实验的步骤和措施
1.实验步骤
本实验研究涉及小学课程计划规定的主要学科,涉及面广,拟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
(2006年3月-2007年2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总方案提出理论假设,向上级作好申报工作,研究课题实施的方案轮廓。
达到方案规范,课题操作性强的目标。
初步形成方案网络。
这一阶段的主要负责人:
周其东、李天庆、周华东。
第二阶段:
(2007年2月—2009年5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课题方案,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
这一阶段要努力形成各学科的资源库体系,形成初步的评价指标。
第三阶段:
(2009年5月—2010年12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进一步加以推广与应用,在此基础上完善课题的内容。
整理有关资料,形成高质量的书面资料与网络资料。
在这一阶段中力争有高质量的论著发表,基本实现预定目标,完成所有研究内容。
2.实验措施
(1)健全组织,完善方案。
要使课题研究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地开展,关键要有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课题研究队伍。
为此,学校今年专门成立了现代教育中心,并组建了由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现代教有技术中心成员、教科研中心组成员为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并设有多媒体课件制作组,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各尽其能,通力合作,充分发挥整体功能。
课题组数次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苏电教[2001]4号文精神,认真研究省“十五”电教研究课题指南,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学校研究课题,并设计相应方案。
(2)组织学习,转变观念。
实验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转变观念,而实验研究的本身又需要正确的观念作指导,转变教育观念既是实验研究的出发点,又是实验研究的归宿。
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定期进行关于课题研究的学术沙龙,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大讨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教育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派人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通过系列活动,使广大教师正确树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观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技术观、学校观、师生观、课程砚、教学模式观、教学组织观、媒体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教学评价观。
为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围绕课题,强化培训。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注重信息技术理论的培训,教育信息技术以现代教育媒体为工具,渗透于教学过程实体性要素之中,教师要提高运用媒体能力,就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的概念、特点、作用,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各种教学媒体的原理、特点等,全面把握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拟人和拟物的功能。
注重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培训,教学结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制约,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系统全面地设计教学结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是每位教师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注重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课件编制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知识与技能、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著作工具及开发平台的使用,计算机教学应用模式等。
注重计算机网络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上信息的下载、网页设计以及网上教学信息的开发、网络教学模式等。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
我校是一所省级实验小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一直摆在突出的位置,并逐步成为鲜明的办学特色。
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过去的20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在探索、实践、创新中不断前进。
我校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也是整个盐城市办学规模较大的省级实验小学。
学校每年都投入专项资金,逐步完善了校园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环境,两个微机室近120台机器,已经达到“一生一机”的高标准,且全部连入互联网,在局域网范围内形成了多媒体教学网络,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讨活动。
学校专用教室和专用准备室设置合理,拥有多媒体制作室、音像资料室、多媒体报告厅、双向闭路电视广播系统等设施。
非线性编辑系统、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扫描仪、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一应俱全。
学校专门设置了电教处职能科室,与教导处、总务处平级建制,近年来正致力建设一支校级资源开发小组,全部由学科教师组成,为我校以及兄弟学校的教师培训和网络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上做出了不俗成绩,在盐城地区享有盛誉。
这些都为我们课题组开展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研究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顺利。
我校90%以上的青年教师达到大专学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自学本科陆续毕业,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教学基本功扎实,具有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的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了较强的科研阵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学校近年已逐渐形成优美的育人环境,较高的管理水平,陆续添置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这些方面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学科 主题 学习 资源 设计 开发 研究 课题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