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反思.doc
- 文档编号:2580438
- 上传时间:2022-11-02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907.50KB
《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反思.doc
《《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反思.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
威海市温泉小学
2013年10月
《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威海市温泉小学于杰
教学内容: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第17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
3.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了解“一语双关”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品读小夜莺的语言、动作描写,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他的机智勇敢;引导学生揣摩小夜莺的心理活动来感受他的机智勇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把课本打开,从文具盒中拿出一只自己用得最顺手的笔,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语文应该用笔去阅读。
准备好微笑,全神贯注的盯着老师,我们的课堂学习马上开始啦!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伴着美好的歌声来上课的。
有的歌声能够愉悦心情,有的歌声能引起我们美妙的遐想,而有的歌声则与众不同、意义非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夜莺的歌声》。
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莺”是上中下结构,上边的草字头体型较小,笔画应紧凑;中间的秃宝盖扁而宽;下边的鸟长于中上部分,宽度与上边部分大致相同。
齐读课题。
二、预学
1、初读《夜莺的歌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课文从预习开始。
请同学们打开预学单。
我们来看第一题。
1、初读《夜莺的歌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交流
师引导: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概括起来有难度。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
我们概括小说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有哪些?
生1:
小夜莺
生2:
德国军官、游击队员
师:
其中主要人物是?
生齐答:
小夜莺。
师板书:
夜莺
师:
再来看文章有几部分?
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1:
四部分
生2:
文中有三处空白。
师:
是啊,文章以空行为标志,分了四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
生交流。
师:
同学们能够把这么长的小说读短了,读成了四个小标题,真了不起!
把人物加到情节中去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谁再来试一试?
生根据黑板提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他们必须掌握的一项语文技能。
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小说类体裁的文章,教给他们概括的方法尤为重要。
】
2.初读《夜莺的歌声》,我的感受:
生1:
勇敢
生2:
聪明
......
小结:
阅读就是这样,带上我们自己感受的阅读是最有味道的。
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3.初读《夜莺的歌声》,我的问题?
师引导:
阅读不仅是理解,更重要的是发现。
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交流
师:
同学们的这些问题中,有针对主要人物问的,有针对主要情节问的,更有的同学抓住一个关键词语而产生的问题。
学习就是这样,能够质疑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
师:
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怎样学?
我们把刚才同学们提出的20多个问题一一地解决?
这样的方法好吗?
生:
不好。
师:
你有没有好的方法来学习?
我想听听你的见解。
生:
先解决主要问题。
师:
好吧,那我们就共同来学习。
就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我们把情节中最核心的问题解决了,这样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后,提出一个问题,是对预习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让学生从预习开始就带着自己的思维进行。
把学生的问题做为这篇课文的中心问题一方面是为了鼓励孩子勇敢的提出问题,另一方面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会激发他们对学习更大的兴趣。
】
三、共学
(一)“怎么会……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
师:
哪里体现了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
生1:
小夜莺那是在骂敌人是乌鸦。
生2:
小夜莺这样说,是为了让敌人认为他只是个调皮的孩子。
生3:
这样敌人就容易相信他了。
师:
麻雀、乌鸦、猫头鹰指的是谁?
生:
德国军官。
师:
像这样一个词语涉及到两个意思,这种写作手法就是一语双关。
(板书:
一语双关)
师: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夜莺?
生1:
聪明
生2:
机智
生3:
勇敢
师:
谁来读读小夜莺的这句话?
你打算读出怎样的小夜莺?
生朗读。
【设计意图:
课堂中老师的追问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参与。
通过一环接一环的提问,让学生理解小夜莺那巧妙地对答,进一步加深对小夜莺这一形象的理解。
】
(二)“你这个坏家伙……有没有人”
师:
听到小夜莺这不着边际的话,军官有什么反应?
我们想象一下,军官说这句话的时候,都可能带着怎样的心情?
生1:
生气的说。
生2:
气急败坏地说。
生3:
用手指着小夜莺说。
师小结:
朗读课文时,带上你的想象,会让你的朗读与众不同。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不同的情境,带来不同的朗读效果。
】
(三)“人哪?
……就都跑了”。
1.解读野兽
师:
小夜莺的这句话巧妙在哪里?
生1:
他把敌人说成野兽了。
生2:
他对敌人问得问题答非所问。
师:
哪个个词语体现了一语双关?
生:
野兽
师:
为什么说敌人是野兽。
生1:
敌人太残忍了。
生2:
敌人破坏了我们的家园。
师:
透过“野兽”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
小夜莺对敌人充满了仇恨。
师小结:
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理解课文会更深刻。
【设计意图:
“一语双关”是这节课新学习的知识,在这里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再次强化,试图让学生更加牢固的记住这个知识点。
】
2.指导朗读
师引导:
这里有一个词语告诉我们小夜莺当时的神态你看到了怎样的小夜莺?
生:
不慌不忙。
师:
谁来镇定的说说这句话?
生朗读。
师:
谁再来试试?
生朗读。
师:
我听出来了,你关注了“喊”字,还有谁喊得更大声?
我们一起大声的喊出来……
师小结:
根据提示语读,会让我们的朗读更有味道。
【设计意图:
有感情的朗读始终是语文课上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怎样才能让朗读具有实效性?
在此,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既教给了学生朗读的方法,又让有感情朗读落到了实处。
】
过渡语:
老师也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咱们同学:
小夜莺和敌人这样不着边际的对答,甚至答非所问,他的目的是什么?
生1:
他想迷惑敌人,让敌人认为他就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生2:
他想把敌人带到游击队员的埋伏圈。
师小结:
同学们体会到了小夜莺的小谋略,说明你们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
【设计意图:
通过老师的追问,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体会到小夜莺和敌人之间巧妙地周旋,进而更加深刻理解小夜莺这个人物形象。
】
3.分角色朗读
我们刚刚交流的这些,是抓住小夜莺的什么描写来表现他和敌人巧妙周旋的?
(随机板书:
语言)让我们分角色的朗读,再次体会小夜莺同敌人之间那巧妙地周旋。
谁来读机智勇敢的小夜莺?
谁来读凶狠狡诈的德国军官?
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小孩有时候学……完全忘了。
”
过渡语:
作者除了运用语言描写来表现小夜莺巧妙地与敌人周旋,还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出示课件。
(板书:
动作)
1.圈出表现小夜莺动作的词语。
师:
通过这些动作,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
生1:
调皮
生2:
天真。
2.体会巧妙之处。
师:
他仅仅就是个顽皮的孩子吗?
他为什么要做出顽皮的样子来?
生1:
他是为了麻痹敌人,让敌人上当。
生2:
他现在学夜莺唱歌,是为了后来给游击队员传递情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作者主要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通过圈划出体现小夜莺动作的词语,体会小夜莺的“顽皮”。
而正是因为“顽皮”,才让凶狠狡诈的敌人上当,所以,这里的顽皮是有着巧妙之处的。
学生理解了这一点,会更加深刻了解小夜莺这一人物形象。
】
3.心理描写
师:
心理描写更能展现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我们试着揣摩小夜莺的心理。
生交流
师小结:
小夜莺就是用这样独特的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情报,最终帮助游击队员消灭敌人的!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虽然没有大篇幅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但是字里行间都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利用文本空白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不但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够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
4.揭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师:
我记得有个孩子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小夜莺为什么不去上学?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1941年。
1941年德国法西斯占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又突然进攻前苏联,妄想三个月征服前苏联。
于是,对前苏联狂轰滥炸,萧条的景象充斥着人们的双眼。
(出示课件,配乐)这就是著名的苏联卫国战争,最终以德国战败而落下帷幕。
是什么精神鼓舞着小夜莺冒着生命危险,投入到战争中去呢?
生:
爱国感情
师:
板书:
热爱祖国
【设计意图:
揭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更多的关注了小夜莺这个人物形象的机智勇敢,而对于深层次的爱国主义必须借助背景资料让学生来理解。
】
四、延学
1.细节练兵
师:
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抗日小英雄,海娃就是其中的一位。
有一次,他的爸爸让他送一封鸡毛信,海娃把信藏在头羊的尾巴下,糟糕的是,在送信的途中,遇到了敌人,敌人还让他带路。
请学生利用这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把故事的情节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生:
打开细节练兵,开始练习。
2.学生交流答案。
【设计意图:
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此,设计了细节练兵,进一步巩固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选择性阅读
一部小说《红红的雨花石》
一部电影《鸡毛信》
【设计意图:
将课内引向课外,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通过视觉冲击来感受战争带来的残酷以及所传达出来的爱国感情,进而激发学生对现在幸福的生活的珍惜。
】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诱敌一语双关
夜莺传信机智勇敢语言动作
歼敌热爱祖国
再战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小说,这篇文章情节复杂、环环相扣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小说。
我通过“预学——共学——研学”过程推进学生走进文本。
整个过程都是以每个孩子为核心,尊重每个孩子的发言。
《新课标》指出:
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初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所以在预学的第一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共学的环节里,我让学生质疑问题,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编织排列,优化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
“要让儿童站在最中央”不是课堂上教什么,孩子就学什么,而是来自学生学习的实际。
孩子们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研读课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
延学环节主要是对这节课的学习方法的一种提升和落实。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对小夜莺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在延学环节中,我带领孩子走进了小英雄——海娃。
通过补白海娃的语言、动作、心理来体现海娃的机智勇敢,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在这节课中,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虽然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要放手孩子,“让儿童站在最中央”,但是在共学环节,还是出现了教师牵引的痕迹。
在引导学生交流“小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
”没有放手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蛛丝马迹,而是急于引导“除了语言描写还有哪些描写方法体现了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大胆地放手学生,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通过这节课,让我真正明白:
我们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夜莺的歌声 夜莺 歌声 课堂实录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