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5802286
- 上传时间:2023-06-1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784.53KB
届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題(下列各題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每題2分,共60分)
2017年9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进入“白露”后,晚上会感到一丝丝凉意。
下图为某区域该日某时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露从今夜白”这种地理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东京B.西安C.北京D.郑州
2.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D.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答案】1.B2.D
【解析】
1.“露”主要发生在昼夜温差大,晴朗的天气,夜里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快,早晨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露;图中西安地处高压脊控制下,是晴天,昼夜温差大,易形成露;北京在低压槽附近,有降水,不易形成露;郑州处在锋前暖气团控制,昼夜温差小,不易形在露;东京临海,受海洋热力作用影响大,昼夜温差小,不易成露。
选B正确。
2.9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白露”过后天气逐渐转冷,北半球渐渐进入秋季的节气,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北半球中高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断减少,亚欧大陆中心地区冷高压逐步形成,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即“一夜凉一夜”。
选D正确。
同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读某区域的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米),完成下列问题。
3.图示地质构造是
A.谷地B.背斜C.山脊D.向斜
4.图中甲处该岩层的最大埋藏深度可能是
A.339米B.330米C.340米D.334米
【答案】3.D4.A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特征。
地形等高线是判断地形类型,构造等高线判断地质构造。
由图示构造等高线分布呈抛物线式,等高线的数值由里向外增大,即同一岩层中心埋藏深两侧埋藏浅,表明岩层是向下凹陷,该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由甲处海拔是390-400米及构造等高线高程是60米的差值可以算出,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应为330-340米。
3.由图示构造等高线分布呈抛物线式,等高线的数值由里向外增大,即同一岩层中心埋藏深两侧埋藏浅,表明岩层是向下凹陷,该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选D正确。
4.甲处海拔是390-400米,构造等高线高程是60米,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应为330-340米。
选A正确。
用于指导农事活动的二十四节气在民间流传至今,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录。
读二十四节气图完成下列问题。
5.某地6月7日左右开始收割小麦,日落时间与这一天最接近的节气是
A.夏至B.大雪C.小暑D.小满
6.下列诗句与小寒节气相吻合的诗句是
A.律回岁晚冰霜少,卷到人间草木知
B.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C.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D.千杯浊酒吟风月,梅影疏香入栅栏
【答案】5.C6.D
【解析】
5.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最北,6月7日距离夏至有15天接近小暑节气。
选C正确。
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称为冻裂,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成为病虫害入侵的途径。
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7.图示区域出现林木大规模冻裂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春末B.盛夏C.初秋D.隆冬
8.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9.某晴天的13-15时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是
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
【答案】7.D8.D9.A
【解析】
7.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容易导致树皮破裂,隆冬季节昼夜温差最大,最有可能出现大规模冻裂现象。
选D正确。
8.东北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最远到北回归线,所以东北地区山的南面为阳面;四个地点中只有④完全在背阴面,发生冻裂现象最轻。
选D正确。
9.13-15时过了正午时刻,太阳应在南偏西位置,四个地点中①地附近接授阳光最多。
选A正确。
下图为某区域海浪浪高分布图(单位:
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该图所示区域及时间最可能为
A.南半球1月B.南半球7月C.北半球1月D.北半球7月
11.影响该海域浪高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西北季风B.热带气旋C.岛屿分布D.副热带高压
【答案】10.A11.B
【解析】
10.由图示最高浪头在浪区的西南方,说明该地盛行东北风;结合所处纬度在低纬区,应是东北信风影响,在北半球;7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该纬度正是东北信风控制区。
选D正确。
11.浪高主要是风力大,该海域海地处低纬不受西北季风影响;岛屿分布会削减海浪;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小;由经度可知该海域地处低纬北太平洋热带海域,是热带气旋生成的海域,受热带气旋影响风力大,掀起大浪。
选B正确。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按图甲方式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图乙是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
13.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B.中午前后C.日落前后D.午夜前后
14.推测目前此方法没有被世界各地用以建设海水淡化厂的原因是
A.效率低B.破坏环境C.成本高D.技术不成熟
【答案】12.B13.B14.A
【解析】试题分析:
12.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图6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所以C正确。
13.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中午前后,所以B正确。
14.目前此方法没有被世界各地用以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效率低,所以A正确。
考点:
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下图是三峡工程建成后宜昌至武汉河段累计冲刷量预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图示时段内,宜昌至武汉河段
A.一直以侵蚀作用为主
B.一直以沉积作用为主
C.先侵蚀为主后沉积为主
D.先沉积为主后侵蚀为主
16.推断淤积量最大的时间段是
A.70-80年B.60-70年C.40-50年D.30-40年
17.针对0-50年之间累计冲刷量的变化,该河段应
A.加固河堤B.疏滩河道C.植树造林D.修筑大坝
【答案】15.C16.A17.A
【解析】
16.图示70-80年时累计冲刷减少量最大,即是淤积量最大的时间。
选A正确。
17.水库0-50年以冲刷为主,水流量大会加大对河岸堤的破坏,应加固河堤为主。
选A正确。
在干旱地区大山的山麓,某些风蚀洼地或干河洼地的底部,在岩石裸露的平坦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其岩性与基岩一致,此称为岩漠(见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8.形成尖角石块和砾石的主要作用是
A.风化、堆积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D.固结成岩作用
19.形成干盐湖的原因主要是
A.地势低洼,酸雨严重B.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C.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D.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大
【答案】18.C19.B
【解析】
18.这些尖角石块和砾石,其岩性与基岩一致,说明是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从基岩上剥落下来并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的。
选C正确。
19.该地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随着湖水蒸发消失,大量的盐结晶在地表出露形成干盐湖。
选B正确。
【点晴】
干盐湖也称为固体岩湖,湖水赋存在盐类沉积物的晶隙中,表面看不到被称为卤水的湖水,各种结晶盐类直接暴露在湖面,故称干盐湖。
湖中盐类沉积物常形成巨大的盐盖,质地坚硬,能承受相当大的压力。
蒸发是内陆湖泊的主要支出,如果蒸发量大于流入湖泊的水量,湖面会逐渐缩小,水中的盐分就会饱和、析出,直至成为一个干涸的盐湖。
位于法国海岸与密林之间的P沙丘(0°34’E,44°50’N,见下图)目前正以每年5米的速度侵占森林。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形成P沙丘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砍伐B.气候干旱C.海水堆积D.风力堆积
21.P沙丘的存在,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非地带性规律
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20.D21.B
【解析】
20.大沙丘位于法国西部(0°34′E,44°50′N )的大西洋沿岸,终年处在盛行西风的控制下,强劲的西风吹动海岸的沙向内陆侵袭,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选D正确。
21.盛行西风带按地带性规律应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但此地形成了大沙丘,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选B正确。
【点晴】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 )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是由于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分差异等因素,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之和。
图甲为贡嘎山植被垂直分布图,图乙为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沿海拔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2.b植被对应的自然带是
A.亚高山草甸带B.常绿阔叶林带
C.针阔叶混交林D.针叶林带
23.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A.在针阔、乔灌过渡地带较大B.随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增大
C.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D.均不受植被类型的影响
24.贡嘎山东坡
A.次生阔叶林处微生物活动微弱
B.林线附近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快
C.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大于落叶林
D.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次生阔叶林处
【答案】22.C23.A2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随着山脉的增高植被也随着发生变化,垂直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的降低,植被从常绿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过度;图中b为针阔混交林。
从图中看在2500-2900m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较大,对应的是a、b植被过渡带处,即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过度。
贡嘎山东坡次生阔叶林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小,说明微生物活动强,分解快;林线附近3700m左右处,温度低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慢;a植被在2900m处有机质含量大于1900m处的落叶林,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小于落叶林;图示2900m处的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1700m处的次生阔叶林处。
22.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的降低,植被从常绿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过度;可判断图中b为针阔混交林。
选C正确。
23.从图中看在2500-2900m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较大,对应的是a、b植被过渡带处,即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过度,A正确;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随海拔的升高有时增加,有时减小,C错;随着高度增加,气温的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有时增加,有时减小,B错;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的多少均受植被类型的影响,D错。
选A正确。
24.贡嘎山东坡次生阔叶林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小,说明微生物活动强,分解快,A错;林线附近3700m左右处,温度低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慢,B错;a植被在2900m处有机质含量大于1900m处的落叶林,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小于落叶林,C错;图示2900m处的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1700m处的次生阔叶林处,D正确。
深圳是我国最年轻的城市,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读深圳市人口数据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
25.深圳市的出生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13%,死亡率又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08%,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平均寿命长-死亡率低B.老年人口比重低-死亡率低
C.育龄妇女的生育率高-出生率高D.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劳动力-出生率高
26.导致深圳市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死亡率的下降B.出生率的下降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答案】25.B26.C
【解析】
25.读表可知,深圳市的户籍人口远少于常住人口,说明大量人口迁入深圳市,由于深圳市属于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迁入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故造成该市青壮年劳动力比重较大,出生率较高,而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小,死亡率较低。
26.深圳市人口增长,既有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的原因,也有人口机械增长率提高的原因,但归根到底是取决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
下图示意北方某特大城市城区2016年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7.图中甲、乙、丙三地功能区依次为
A.商住混合区、轻工业区、生态区
B.轻工业区、生态区、商住混合区
C.生态区、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
D.商住混合区、生态区、轻工业区
28.该城市冬夏季节热岛效应强度有较大差异,主要因素是
A.天气状况B.建筑物密度C.人口数量D.交通通达度
【答案】27.A28.A
【解析】
27.图中甲处温度较周边地区高应是城市中心区,是商住混合区;乙地温度较高,且距城市中心区的较远,应是轻工业区;丙地温度低于平均温度,应是生态区。
选A正确。
28.图示12月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大于6月,冬季高于夏季;该地是北方特大城市,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晴天多,郊区气温下降的更快,由于城市的热效应影响相比郊区温度明显高;建筑物密度、人口数量及交通通达度冬夏没有变化。
选A正确。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植生滞留槽还可滞留大量雨水。
读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9.“植生滞留槽”对城市水循环的影响是
A.水汽蒸发增多B.地表水下渗减少
C.地表径流增加D.大气降水减少
30.“植生滞留槽”可使城市
A.热岛效应加强B.气温日较差增大
C.内涝问题得到解决D.地面沉降速度减慢
【答案】29.A30.D
【解析】
29.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增强地表水的下渗,植生滞留槽还可滞留大量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加强的水汽的蒸发量;并不影响大气降水。
选A正确。
30.“植生滞留槽”的存在,使得城市植被覆盖率增加,利于降低热岛效应,减少气温日较差;减少地表径流,利于缓解城市内涝;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量,利于减缓地面沉降速度。
选D正确。
二、非选择題(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L河一年四季均清澈见底,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似项链般点缀着M城。
B海峡一年中只有两个多月风平浪静,是游泳爱好者横渡海峡的最佳季节。
(1)说出M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明显的表现。
(2)分析L河一年流量平衡、四季清澈见底的自然原因。
(3)判断游泳爱好者横渡B海峡的最佳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
(1)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地势平缓,落差小,流速缓慢;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水浅;最冷月均温高于0℃,无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3)夏季。
(B海峡)爱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浪小;夏季水温较高
【解析】
(1)图示M城市是澳大利亚西南部的墨尔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从温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等方面分析;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地势平缓,落差小,流速缓慢,水流平稳;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水浅;受海洋影响,该地最冷月均温高于0℃,无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河水四季清澈见底。
(3)夏季受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浪小,对横渡海峡有利;夏季太阳辐射强水温较高,利于游泳。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影响。
M城市在澳大利亚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从温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等方面分析。
L河一年流量平稳、四季清澈见底的自然原因,可以从水位、径流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量等方面分析;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地势平缓,落差小,流速缓慢,水流平稳;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水浅;受海洋影响,该地最冷月均温高于0℃,无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河水四季清澈见底。
横渡B海峡的最佳季节要考虑北部的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B海峡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浪小;夏季水温高。
32.读我国青藏高原局部地区河流和植被分布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S沿线由东南向西北的植被变化及原因。
(2)简述图示地区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流向的差异及原因。
(3)概括该区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答案】
(1)由常绿阔叶林过渡至草原。
原因:
S沿线东南部地处湿热河谷,向西北高原地区过渡,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东南部热量充沛,植被变化复杂
(2)西南部河流以东西流向为主,东北部以西北东南流向为主。
原因:
西南部山脉呈东西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东北部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成西北东南流向(3)沿河谷分布、数量较少。
原因:
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温度较高,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高寒,总体不利于人口和城市大量分布
【解析】
(1)S附近是雅鲁藏布江,S沿线由东南和西北是从藏南的湿热河谷向西北高原地区过渡,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东南部纬度低、海拔低,热量充沛,受西南季风影响大,植被茂密,是常绿阔叶林;西北高原是高寒气候,植被以高寒的草原、草甸为主,所以植被变化复杂,由常绿阔叶林过渡至草原、草甸。
(2)河流流向主要受地形的影响,与山地走向有关;西南部山脉呈东西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西南部河流以东西流向为主;东北部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成西北东南流向,东北部以西北东南流向为主。
(3)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该地山高谷深,气候高寒,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温度较高,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发展经济,人口和城市大量分布沿河谷分布、城市总体数量较少;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高寒,总体不利于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分析S沿线由东南向西北的植被变化,要结合地形、气候进行分析,S沿线由东南和西北是从藏南的湿热河谷向西北高原地区过渡,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河流流向主要受地形的影响,与山地走向有关;西南部山脉呈东西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西南部河流以东西流向为主;东北部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成西北东南流向,东北部以西北东南流向为主。
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该地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温度较高,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和城市大量分布沿河谷分布、数量较少;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高寒,总体不利于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3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法国西部的B半岛,海岸线曲折,海湾、岬角、悬崖峭壁众多,全年温暖湿润,年温差很小;千余年来,森林覆盖率一直在70%左右,自然环境优美。
B半岛矿产资源短缺,没有大型工业基地,并远离工业区,大城市很少,是法国老年人爬山健体的最佳之地。
读B半岛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B半岛的地形特点。
(2)说明B半岛森林覆盖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3)简述B半岛成为法国老年人爬山健体最佳之地的原因。
【答案】
(1)特点:
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中部高,四周低;北部坡度大,南部、西部和东部坡度小;海岸线曲折,多岬角和悬崖峭壁
(2)地形以丘陵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森林等的生长;矿产资源短缺,缺少大型工业基地,对森林破坏小;政府和居民重视对森林的保护(3)海拔低,相对高度小,利于老年人爬山散步;三面环海,降水丰沛,植被覆盖率高,环境优美;半岛工业少且远离工业区,污染少,有利于健康
【解析】
(1)图示伊比利亚半岛,地形特点的描述要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及地形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海拔高度和等高线疏密度可判断,该半岛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中部高多为山地,四周低为平原;北部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南部、西部和东部坡度小;海岸线曲折,多岬角和悬崖峭壁。
(2)森林覆盖率较高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条件有地形和气候影响;该半岛地形以丘陵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森林等的生长;矿产资源短缺,缺少大型工业基地,人为对森林破坏小;政府和居民重视对森林的保护,乱砍乱伐少。
(3)半岛成为老年人爬山健体最佳之地的原因要从利于老年人爬山及利于健康的生态环境角度进行分析;老年人体力有限,半岛上的山海拔低,相对高度小,利于老年人爬山散步;三面环海,降水丰沛,植被覆盖率高,空气好环境优美;半岛工业少且远离工业区,污染少,有利于健康,是法国老年人爬山健体的最佳之地。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对人类活动影响。
图示伊比利亚半岛,地形特点的描述要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及地形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海拔高度和等高线疏密度可判断该半岛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中部高多为山地,四周低为平原;北部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南部、西部和东部坡度小;海岸线曲折,多岬角和悬崖峭壁。
森林覆盖率较高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条件有地形和气候影响;该半岛地形以丘陵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森林等的生长;矿产资源短缺,缺少大型工业基地,人为对森林破坏小;政府和居民重视对森林的保护,乱砍乱伐少。
半岛成为老年人爬山健体最佳之地的原因要从利于老年人爬山及利于健康的生态环境角度进行分析;半岛山地海拔低,相对高度小、利于爬山;植被覆盖率高,环境优美;污染少,有利于健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邹城市 第一 中学 上学 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