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docx
- 文档编号:25792159
- 上传时间:2023-06-14
- 格式:DOCX
- 页数:136
- 大小:89.18KB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docx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材简况:
本册教材安排了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为开放单元,共有28篇课文,篇目较少,篇目较长,但自读课文的篇目较多,阅读量较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少而精。
“语文天地”中的第一项是我的摘录笔记,主要是积累生词佳句和名言警句;金钥匙提出了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和习惯,教材在交际能力,交际质量,综合性学习方面,较上学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状况:
本班本学期报到学生65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33人,班上少数学生基本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遵守各项纪律,涌现了个别在学习上和行为上的楷模和榜样。
有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尤其是男同学,上课不能集中精力,纪律涣散,平时作业书写太差劲,字不规范,错别字太多,字迹不清。
因此要培养学生能自觉做文明守纪、勤奋上进的好学生。
学习重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涉及到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思维能力、知识积累等多项内容,仍需要我在教学中认真钻研,及时梳理归纳,升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学习难点:
写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活动,进入四年级,写作仍然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围绕课文和单元主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表达,并有真情实感。
学习措施:
1.注重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
第一单元话语
单元说明:
话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语言的力量,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三篇主体课文,一篇自读课文,分为一首诗歌和三篇记叙文。
记叙文中有一篇中国历史故事,两篇外国故事。
“语文天地”中安排了摘录笔记、读一读、仿写句子等语文练习。
“畅所欲言”通过读背自选和交流体验,积累关于话语的名言。
“初显身手”帮助学生认识“无声的语言”——符号、标志、图案、、、、、、“笔下生花”继续练习写事,写自己对话语的感受,还指导学生复习学过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有根有据有血有肉两条标准。
金钥匙引导学生在标画、品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突出重点词句。
单元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地母亲博大、无私的情怀,感受语言的魅力与作用,学习史官们刚正不阿、秉笔直言的求真精神,激发更好地应用语言的情感。
2、继续练习标画出重点词句,练习用学过的方法品词品句,学习一些突出重点的朗读技巧。
3、学习在自读时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理解“踏碎、无动于衷、诗意、浓厚、蛮横、隐瞒”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5、认字25个,写字20个,继续联系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分别积累带“言、词”的成语,以及关于话语的名言警句。
6、完成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的活动。
了解无声语言,加深对话语的认识。
7、仿写句子,练习通过人物动作描写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练习写事。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第一步:
教学《大地的话》,金钥匙朗读中读好重点词句,并学习强调朗读语气的方法,日积月累复习写摘录笔记的方法。
第二步:
教学《语言的魅力》完成日积月累中的仿写句子。
第三步:
教学《秉笔直书》金钥匙指导质疑和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第四步:
日积月累第二小题,自读《难忘的一句话》
第五步:
完成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布置笔下生花。
第六步:
交流习作,复习检查。
《大地的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诗歌语言通俗,学习难度低,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更好地体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语言情趣,也能够继续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称向所有她想与之对话的对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也就是能够做到仿照文本,继续文本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大多学生能够在自学中掌握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词。
我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能够针对课文中的某段话、某个词发表自己有个性的感受,并随手写在书上以备与他人讨论交流。
我班学生特别喜欢诗歌,因此在教学中不必给学生做过多琐碎的讲解,学生就能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学完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然后组织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三个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八个生字,重点指导“蕊”的写法。
2、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练习配乐朗读 投影:
生字 学生准备:
课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教师直接板书“大地”,激活学生思维,思考:
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尽量将课文读通
2、生字 出示生字、词
吐蕊 一嘟噜 枝丫 筑巢 驱赶 嫌 宝藏
学生“开火车”领读生字。
学生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3、指名读课文,说说大地在和谁说话?
三、细读诗歌、品读赏析
本篇诗歌共分5小节,前4节内容浅显易懂,故在教学设计中应以读为主,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自己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故在设计品读诗歌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一)进入角色,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内容,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
将学生带入情境,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
2、用心的默读以下课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
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在读流利的同时,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3、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你自己就是大地,你想对你的朋友们说些什么?
其他同学你们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仔细听,用心去感受,看看能否听懂大地对你说了些什么?
4、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大地想说的话。
阅读时可以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与同位交流。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用心交流。
)
5、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适时设疑对最后一句的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
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即:
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
[设计意图:
前5个小环节,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从一开始练读,读通顺读懂有感情朗读,到最后由读变成说,而且要用心说,这就需要学生在与文本的每一次对话的时候都能有所收获,使每一次阅读都能及时有效。
不要刻意的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只是让学生在一步步自己潜心的朗读课文后,由读大地的话变为自己就是大地来说自己的话,这样更能与文本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大敌对万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于孩子的心间了。
第6个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大地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向大地上的所有的生灵表达,你们都是我的宝贝,我的体内所有的一切都是宝藏。
并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为下文的续写做好铺垫。
]
(二)借助文本,换位抒情
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听了大地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说的?
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
[设计意图:
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延续上一个环节,在与同位互相扮演大地向对方“表达说话”时,对方能够认真听,此时才能够让学生在换位思维后,感悟到大地的话语对说话的对方产生怎样的影响。
也就是感悟语言的作用和魅力。
]
四、激发情感,以写续情
1、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话语,想来说说吧?
对你想说的人、物敞开心扉,大胆的说出来吧。
2、也尝试着用课文中出现的“假如”、“即使”关联词语,仿照课文的前四段,来抒发你自己的感情吧。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继续使用大地对万物的话,也可以换位说说万物对大地的话语;也可以离开书本,自己设定说话的对象。
)
3、学生仿照课文的前四段,将自己想说的话,也来写一篇简短的小诗。
4、组内交流,推荐一篇优秀诗歌。
5、全班交流推荐的诗歌,不满意的地方自己进行修改。
教学反思: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衣衫褴褛的盲老人在行乞,开始人们无动于衷,后来当法国大诗人让•彼浩勒在老人的乞讨牌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力量――它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织出爱的纽带。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容易吸引学生。
但由于课文中的环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很远,因此学生理解课文会有一些困难。
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语言,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语言的巨大力量,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具体事例说明“语言的魅力”的。
2、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3、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是教学的重点。
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是学习难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
初读课文;习生字;熟读课文、想重点;再读课文、标难点;收集信息,巧处理。
二、预习反馈及提高。
1、同桌互读课文。
(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
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说一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4、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答。
5、交流展示资料,促进课文理解。
6、扩词练习,书写指导。
繁:
繁荣昌盛、繁花似锦 衫:
衣衫褴褛 斑:
斑点、斑痕 绅:
绅士 衷:
衷心衷情 辰:
良辰美景 嬉:
嬉戏
三、研读课文。
1、通读课文,质疑。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2)“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
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
2、默读课文,探究问题。
3、小组讨论并汇报。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分别是: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写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目的:
获得别人的同情,得到一些钱。
而这两句话所产生的效果却不一样:
行人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
”
――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是因为诗人的语言更有魅力)“春天到了,可是……”它的魅力在哪?
(富有诗意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2)学习第六自然段,体会感情色彩。
①“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
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自由说,不写出来的原因是留给他人想像的空间,让人去意会,有些意思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
②填表。
春天良辰美景
行人
盲人
陶醉
漆黑
上午下午
什么也没得到多极了
同情
③体会两句反问句。
(变成一般的陈述句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
4、朗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5、引导升华。
(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知识能力)
四、课外延伸。
1、查找能说明“语言魅力”的词、格言或故事。
2、与“语文天地”相结合。
3、《难忘的一句话》
(1)体会伦纳德夫人的话语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感悟语言的作用。
(2)学习和借鉴它在选择和安排材料上的写法。
板书: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
什么也没有得到 多极了
教学反思: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本课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的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历史故事。
故事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因此文中出现了大量学生不易理解的历史性词语,如“齐庄公”、“相国”、“太史”等。
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查找资料辅助课文教学的作用。
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对几位太史宁可断头也不屈服于残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职业道德精神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同时又运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描写衬托了太史们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的伟大。
因此,通过对于人物语言以及神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体会、学习人物“秉笔直书”的伟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投影;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
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教学过程:
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
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
(板书:
秉笔直书。
学生齐读课题。
)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
(出示词语:
“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
拿、握。
)
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生字。
(出示生字词:
崔杼 独揽 大权 伯仲 忠贞 屈服 颠倒黑白)
(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
(出示重点、难点字:
独揽颠倒秉笔直书。
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
生齐读生字词。
)
2、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读课文。
)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
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崔杼 太史伯、仲、叔、季 南史氏)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
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
(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
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
[设计意图:
先引导学生了解崔杼的残暴以及位高权重,从而使学生想象人们对于崔杼的态度:
害怕甚至于服从。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对崔杼不屈服的态度,在强烈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太史的刚正不阿。
]
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
(指名朗读1-2自然段。
)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学生指名朗读1-2自然段。
学生读画的句子。
)
(出示句子:
)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暴。
)
2、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
(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出示句子:
)崔杼要求
历史事实 ……国君光被相国崔杼杀害
(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
3、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
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
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
(2)朗读指导。
太史的职责是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
(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
比赛读。
齐读。
)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太史们所共有的坚守本分的精神。
]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
他们不害怕吗?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
板书:
恪守本分。
)
4、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
(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
(出示:
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
[设计意图:
崔杼的心理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次要线索,衬托出了太史们忠于职守的精神给人的巨大的震撼,由于其分布位置较散,所以安排在分析完文章的要点后体会。
]
教师小结:
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
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
)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
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
(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
四、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
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
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句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4个生字。
2.读通、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残疾人,你注意过他们吗?
你了解他们吗?
你帮助过他们吗?
(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后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残疾人,来感受一下她的内心世界,体会师生之间的美好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气恼、裂唇、畸形、倾斜、温馨、抚慰等。
2.解决下列问题:
(1)“难忘的一句话”是哪八个字?
(2)为什么这八个字让“我”难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练读生字。
2.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重点引导理解
描写“我”和“伦纳德”夫人相貌的语句。
五、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在初读的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讨论:
你怎样看待“我”对同学撒谎和耳语测试时作弊?
明确:
我撒谎并非品质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尊。
2.找出课文中体现“我”自卑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我气恼,我…… 说起话来还结巴”
“我觉得这样说……甚至没有人喜欢我”
“可我先天失聪……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3.讨论:
试想当有人对你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时,你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我”听到是反应这么强烈?
这么难忘。
4.引导学生体会出我的感受强烈的原因:
即老师的爱的强大力量。
5.弄懂为什么“我”觉得这八个字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改变“我”人生的看法。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
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词语。
2.再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八、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句话
相貌丑自卑-——“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改变我对人生的看法
教学反思:
第2单元:
春潮
《春潮》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衰竭、山涧、崩溃、禁锢、喀嚓、驯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3、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中国人民拼搏向上的无限的生命力(只作简单了解)。
4、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寒风凛冽,向往春天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大地上万物跃跃欲动,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势不可挡!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在我们这里难以见到的奇景――春潮。
(板书课题)
二、暖风习习,走入春天
1、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
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或想象到的情景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
2、作家冯德英在他的作品《苦菜花》中就描绘了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情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潮》。
(指名读课文,找朗读较好的学生,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
3、听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说说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也可以提出疑问。
4、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主要介绍了春潮的形成和春潮的不可抗拒的威力。
)
三、溪水淙淙,观察春天
1、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诗是这样说的: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就让咱们像作者那样仔细的观察春天吧。
(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是啊,寒冷的冬天已在撤退,而温暖的春天正在进攻。
你能在文中找出描写“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
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并说一说春天在进攻表现在什么地方。
)
(1)“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四年级 下册 语文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