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docx
- 文档编号:25787643
- 上传时间:2023-06-1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69.11KB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docx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九)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7题;共17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弱冠/夺冠 几何/窗明几净 竭诚/竭泽而渔
B.亲切/亲家 呼吁/长吁短叹 提供/供认不讳
C.熨斗/熨帖 匮乏/振聋发聩 脉搏/含情脉脉
D.嗔怪/瞋视 渎职/买椟还珠 翁媪/面带愠色
2.(2分)(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湎怀 安详 转弯抹角 顽世不恭
B.雄辩 焦躁 杳无音信 习以为常
C.雍容 辖治 不可思义 无暇顾及
D.蓬篙 荒谬 没精打采 好吃懒坐
3.(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重启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这多少表示出了红十字会急欲摆脱信任危机、重塑公信力的姿态,说起来也是一个好事。
先不管其调查结果最终如何,能主动重启调查总比麻木不仁、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破罐子破摔”心态要强得多。
倘若以此调查为契机,红十字会能知耻而后勇,并改头换面彻底转型,倒不失为慈善业之幸。
A.麻木不仁
B.破罐子破摔
C.契机
D.改头换面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实际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B.中国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表明维护二战成果、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C.如果治疗及时,脑积水治疗效果会很好。
一旦延误治疗,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不仅可能危及生命,甚至会导致孩子脑瘫。
D.近几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出现了高清视频截图技术,以生产静态照片为职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5.(1分)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________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6.(3分)(2017高一下·沈阳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①________。
例如,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
“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
”数学家徐利治说:
“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
”数学美有别于其他的美,没有美妙的声音,②________,没有动人的节奏,没有深邃的语言,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
正如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
”可见,③________。
7.(5分)(2017·珠海模拟)请为下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对新闻内容作简要评点。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颁奖在即,而由中国民间发起成立的一个以“中华文字始祖”仓颉命名的“仓颉文学奖”近日揭晓了32位获得提名人选,李敖、苏童、金庸、余华、刘震云、琼瑶、张贤亮、马原、韩寒、铁凝、舒婷、张炜等作家上榜,而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莫言在初选即被淘汰也引发不少争议。
据“仓颉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一一透露,“仓颉文学奖”是为了淡化和侵销诺贝尔文学奖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学的国际话语权而专门设立,奖金额将会是高于诺奖的1000万元人民币,李嘉诚、李彦宏、马化腾、丁磊、宗庆后、王健林、梁稳根、刘永行、杨惠妍、许家印、马云、史玉柱、吴亚军、陈光标等数十位极具文学理想和社会良心的杰出民营企业家均表示出了冠名或赞助意向,首届“仓颉文学奖”将在今年除夕揭晓首位获奖人选。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5分)
8.(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拜谒芦苇
或许芦苇并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物,但我对它却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
童年的故乡,河边和塬下都有芦苇,美丽婆娑,绵绵一片。
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所有的春天都是从那里开始绿的。
春日里我们像野孩子一般,欢快的影子在绿绿的苇子里蹦蹿。
明净的阳光追逞着我们,洒在苇子上,也温暖地绽开在我们脸上。
叶如剑,顺手掐一枝,卷成苇笛。
不一会儿,芦丛里便悠悠地飘起苇苗的合奏。
风是芦苇的语言,幽幽地呢哝着。
站在高处看,那芦塘如一幅青翠的长卷;深深的芦丛是鸟的家,总飘着鸟们的低吟或高歌,此起彼伏。
盛夏狂风骤雨会常来,风雨中的芦苇翻腾起伏,像泛白的巨浪,像燃烧的绿色火焰。
傲岸的身躯侧身相依,紧紧挽在一起,伴着阵阵轰鸣,如旗如幡地漫卷飞扬,任风暴从它的肩背上卷过。
一阵阵雨瀑倾泻着,击打着……
不论风雨怎么肆虐,它们一直抗衡着。
不论多久,风雨总会过去,当云开雨住,它们颤动一身血雨,又挺起胸,湿漉漉齐刷刷地立起,昂头向天,威武雄壮,像一群摧不垮,压不倒,却能以柔摧刚的王者。
它告诉我,在遭逢厄运的风雨时,要守住心中的信念和生命的尊严。
后来长大了,我看到了河中沙洲上的另一片芦苇。
那是一个秋水暴涨的午后,我的心绪如水一般苍茫。
坐在河边的坝子上,看一河卷着杂物翻滚着的浑黄的洪水。
河中央狭长的芦洲,全被洪水淹没了,只露出一片细长的苇尖。
它们在洪流中挣扎着,时隐时现。
这急流,这挣扎着的苇子,霎时让我的心为之颤动。
那漫漫湍流,正在演释一场求生的悲壮与惨烈。
水面上那一茎茎绿色是那么纤细,却不折不挠,全力支撑着它们孱弱的身躯,艰难地泅渡着。
这是一片在狂流中舞动的芦苇,是一片与急流对峙的芦苇。
它们坚韧得如一面面希望的旗帜,染亮我的心。
它告诉我,生命在激流中,永不会倒下。
秋去冬来,芦花如雪,一蓬飞絮,白发飘飘,像一群乡野里的母亲——她们轻吟着生命的沧桑。
我知道芦苇心中装着无数大地上的事情,但它不说。
鸟儿早已飞走,只有阳光薄而柔软地照着它瘦瘦的叶子。
它曾春绿夏荣,趟秋雨,冒冬雪,走完它的四季。
在它生命的冬天,只闪耀最纯朴的银白。
寒风中的芦苇,每个细节都进出它生命最后的重量——那白亮的黄叶和枝干是它生命的全部。
经霜后,芦叶干枯,只剩挺直锃亮的枝,那明亮的色泽,就像是它不愿凋零的思想,燃亮了冬天。
它想带着这最后一丝光芒,卸下一身负累,随风雪与茫茫荒草为伍,回归大地。
它没有一丝凄迷与眷恋,只等农人收割,堆成垛。
接着人们又用耙子耧净掉在芦苇地上芦叶,芦荡便干干净净地把自己交付给一场又一场风雪。
从冬到春,场院里芦苇高高的垛越来越小,它们正在被剥,被剖,被辗,被巧手的人们编成席,编成草盖,编成粮仓,编成各种物什拿到集市上去卖。
剩余的枝叶最后被烧,变成冬天走向春天的火焰……到开春,高高的苇垛便全消失了。
一夜春风,悄然而至,塘水冰融。
不几日,白惨惨的芦塘不知何时又冒出淡绿的芦尖。
哦,这就是它的又一次生命,只要根在,它的生命便生生不息。
哦,这就是一种生命……忽地我不禁又想起了那更遥远更崇高的芦苇。
那曾在《诗经》中读到的“蒹葭苍苍”,该是最古老的芦苇了,然而它比不上让我动情和惊诧的微山湖的芦苇。
我曾坐着游艇在当年游击队与日寇斗智斗勇浴血周旋的微山湖上,看到过如汪洋一般的芦苇。
水,滚滚滔滔;芦苇如密密的丛林,如威武的战士,在洪流猛浪中向前俯冲……那情景令人震撼。
那天虽乌云笼罩,细雨吹洒,而我却分明看到了它崇高与卓越的光芒。
那是在血雨腥风中曾坚强地与敌人战斗过的芦苇啊;那是曾见证过扒飞车,炸桥梁,芦荡飞舟的壮烈的芦苇;那是见证了一个民族在强敌面前挣断镣铐,冲破封锁的不屈的芦苇;那是在苦难中,在生与死的烈火中生长过的芦苇啊!
佛家说一苇可航,渡尽劫波,那是对芦苇最高的礼赞。
其实一个人就是一棵芦苇——一棵在人世的风雨中,艰辛活着的芦苇。
但你要坚守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因为正直的人,灵魂永远是站着的。
而现实中有太多弯曲的灵魂,也有太多黯淡污浊的生命。
我常想,芦苇虽不伟岸,不强权,像茅草一样活着,但我却很崇敬它。
它不与花争艳,只是淡泊从容度着岁月;它也不争宠邀媚,卑躬屈膝,它只是用它的朴素洁净,坦荡高昂,昭示自己生命的平凡。
我不知道一棵芦苇能沽多久,但我分明知道,它的前世今生都是一种永恒的高贵。
站在芦苇身边,我才发现我的渺小。
有那么一天,我能拥有一缕来自芦苇的光芒,照亮我的心灵就够了;有那么一天,我能像芦苇一样,永远清醒顽强守护自己的灵魂,完整地活一生也就够了。
(1)
文章开头说“我对它却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作者对芦苇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的原因。
(2)
请从修辞及词语锤炼的角度赏析第二自然段画线部分的表达艺术。
(3)
作者在文末说“有那么一天,我能拥有一缕来自芦苇的光芒,照亮我的心灵就够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9.(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雪域青稞
次旦多吉
①久在江南读书,一日独坐阳台,竟忽而想起家乡的青稞地来。
那苍茫的图景,连带着一些许心绪,竟一股脑儿地填满胸壑,不能得解。
②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青藏高原上的青稞地,不就和北方的麦子地是一模一样的吗?
不就是如此平淡吗?
看上去不如南国的稻田秀丽,不如西北的胡杨壮观,我只能这样告诉你,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登上过巍峨的青藏高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看它们是如何坚强地生长。
③在我老家的东面,就有一块不大的土地,每到播种季节,母亲都会找人把青稞播种到地里。
这块土地的土质很差,而且已经让先前的作物生长了一季,营养早已被上季的作物用光,再种青稞不是白白地浪费种子吗?
有时,我会禁不住向母亲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母亲每次都是微微一笑。
说:
“青稞可不像你想的那样,只管种下去,不论怎么着,到了明年也能收,这样咱们就可以做青稞饼,也可以做青稞酒了!
”原来如此!
就像母亲对我说的,青稞真像她小时候一样,养孩子和养牲口一样,只要有能吃的东西,哪怕是糟糠窝窝头,只要有能穿的衣服,哪怕是几片破布头,他们一样可以长大成人。
现在想起来,可不是吗,青稞不就是庄稼中的牲口吗!
④于是,渐渐地喜欢上了青稞,这种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
闲暇时候,我仿佛是受到了某种诅咒似的,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漫步中,走进齐腿深的青稞田之中。
那些青稞刀切似的整齐,看上去异常壮观,偶尔地会有几株从整齐的队伍中冒将出来,饱满的果穗倔强地想要触摸天空。
也许是因为贪婪生长,所以它们才会这么突出,而我更愿意将它们看成是田中的佼佼者。
⑤严冬过后,正是青稞返青、继续生长的时候,然而这个时候却是高原多风的季节。
强劲的北风一旦吹起,就连杨树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植物都要断条手臂下来,可是青稞呢,它们凭借根须,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土壤,在猎猎北风中集体舞蹈!
我似乎正在慢慢参透这其中的玄机,飞翔并不单单那么一种,鸟儿张开翅膀,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的,叫做飞翔;然而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
只有一个完全的自由者,才会拥有这种飞翔。
怪不得,会有那么多诗人热衷于描写青稞,这其貌不扬的青稞,真倒像极了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活脱脱的一个硬汉,活脱脱的一个精神象征。
⑥犹能记起初见稻子时的情景。
因为读书的缘故,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西藏。
火车一路驶向江南的土地,当我还沉浸在长江的壮观时,一抹重重的绿色映着敞开的车窗扑进来。
我心想,这就是稻苗吧。
它们整整齐齐地拥簇在一起,绿得发亮,绿得耀眼。
如果说家乡的青稞地是一尊富有内涵的雕像,那么初见江南的稻田,真觉得它们像极了由色彩取胜的泼墨画。
雕像凝重,饱含着思想的力量,而泼墨画则精致,细腻,让人想起“草长莺飞二月天”,让人想起那争抢暖树的几只早莺。
⑦如今,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不论它是多么迷人,即便是每天都在看那一片片的稻田,我却总也忘却不掉西藏的青裸。
虽然没有那么精致、典雅,却也别有一番率性而为的美。
⑧某一个暑假,我专程赶回老家,想去看看久违的青稞。
这个时期青稞和油菜花一样长得茂盛而碧绿。
回到家后,母亲先为我打点好餐饭,我心里就一直默默念叨:
我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吃上青稞。
我一口气吃了四个热乎乎的青稞饼。
紧接着就独自一人跑向青稞田。
当我爬上一座山头,一边啃着母亲做的青稞饼,一边放眼辽阔的青稞田时,我的情绪变得有些难以控制,仿似一下子扑进了母亲的怀里。
⑨到这里,我觉得,我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不但孝顺生我养我教诲我的母亲,而且更加孝顺生我母亲养我母亲教诲我母亲的青藏高原。
(1)
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青稞是“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
(2)
结合文本,说说“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的含意。
(3)
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和作用。
(4)
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抒情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题;共34分)
10.(11分)(2018·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
“在郡何以为理?
”宠顿首谢曰:
“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谭显拾遗补阔,臣奉宣诏书而己。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酸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
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
“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
他在太守陈宠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
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
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
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望。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
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11.(7分)(2019高一上·合肥月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释】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
B.诗人的仕途不顺,命运多舛,其诗作多有政治失意之感。
本诗中“独鸟背人飞”也暗喻着诗人的孤苦背时,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情。
C.诗人在前三联中的景物描写,已将乡情旅思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
诗人捕捉“捣寒衣”的砧声入诗,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了他满怀的悲愁痛苦。
D.从全诗来看,诗人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2.(11分)(2019高二上·浙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
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
“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
“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
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
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
外祖讳行,太学生。
母何氏。
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③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户内洒然。
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
周氏家有羊狗之痾④,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
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①孺人:
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明代用以封赠七品官之妻。
②吴家桥:
作者外祖家。
③姁姁(xǔ):
和蔼亲切。
④羊狗之痾:
由家畜传染的疾病。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孺人中夜觉寝 觉:
睡觉
B.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喑:
声音变哑,不能说话
C.手中纫缀不辍 辍:
停止
D.孺人讳桂 讳:
指先妣周孺人的名
(2)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二子肖母也/能以足音辨认
B.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十六年而有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抚爱之,益念孺人/先妣抚之甚厚
(3)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先妣事略》和《项脊轩志》的一项是()
A.《项》《先》两文,内容互为照应,都描述了亡母生前对仆人的宽厚。
B.《项》文主要表达了自己怀旧念亲之情,因而以一个“旧物”为线,将材料贯穿起来。
C.《项》文中既写了可喜之事,也写了可悲之事。
《先》文中则无可喜之事,只写可叹之事。
D.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借助写生活中的琐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文中没有一笔直抒感情的笔墨。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②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3.(5分)(2018高一下·长沙开学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在自省行为并无差错之后,指出夫妻关系破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乐趣,但他以“________”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3)《赤壁赋》中的“客”在感叹曹军攻破荆州顺流东下的盛大军容之后,又转念想道:
“________,________?
”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14.(5分)(2019·广东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书信沟通到微信文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意的表达。
《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
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
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
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7题;共17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5分)
8-1、
8-2、
8-3、
9-1、
9-2、
9-3、
9-4、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题;共34分)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2-1、
12-2、
12-3、
12-4、
13-1、
13-2、
13-3、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14-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南阳市 语文 模拟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