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娘》陈燕燕解读.docx
- 文档编号:25776837
- 上传时间:2023-06-1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1.79KB
《蚕姑娘》陈燕燕解读.docx
《《蚕姑娘》陈燕燕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蚕姑娘》陈燕燕解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蚕姑娘》陈燕燕解读
如东县小学语文教学预案
年级
二年级
主备人单位、姓名
宾山陈燕燕
单元
第二单元
修改人单位、姓名
包蓓蓓
课题名称
《蚕姑娘》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书写生字。
2.了解蚕的一生。
教学活动
教法
学法
白板使用
说明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出示“蚕”的图画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呀?
(蚕)
2.出示生字“蚕”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
3.从字形看,蚕是“天下第一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介绍蚕的作用:
它吐出的蚕丝织成美丽的丝绸,做成围巾、衣服……
4.的确,养蚕起源于中国,中国有数千年的养蚕历史。
人们把蚕看作是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
(补全课题,再板书:
姑娘)
谁愿意和她打打招呼?
5.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三个字?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
蚕:
上部首笔是“横”而不是“撇”,第四笔“捺”起笔处连“横”而不连“撇”。
“撇、捺”舒展,预留下部空隙写“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拿起语文书,看、听朗读视频。
2.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标好自然段序号。
(2)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
cángūniangsāngjiùshang
蚕姑娘桑叶旧衣裳
huànpànggài
换上又白又胖盖新房
xiǎngluǎnshòujiǎn
一声不响蚕卵又黄又瘦茧子蛾姑娘
(1)你要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或联系课文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蚕卵:
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
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
蚕山:
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秸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
蚕的成虫。
从此:
从这时起。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齐读课文。
2.课文中讲了蚕姑娘的一些什么事?
3.指名说说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1)朗读第一小节,熟悉蚕姑娘
春天来了,蚕姑娘也来了,她是怎么钻出蚕卵的呀?
在暖洋洋的春天里,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呢?
你能给“暖洋洋”换一个说法吗?
看到这又黑又小的蚕姑娘,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4.刚才小朋友经过认真地读课文,了解了从蚕卵里钻出了蚕姑娘,蚕姑娘脱了四次衣裳,又变成了茧子,茧子变成了蛾姑娘,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自己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熟读生字,指导书写
1.蚕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几个生字宝宝呢!
认读本课剩余生字:
姑娘桑旧
姑:
左部“女字旁”末笔改“横”为“提”,右连第三笔“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横”宜收紧些,下面“口”形上宽下窄,体形稍大,使下部平稳。
娘:
左部“女子旁”写法同“姑”字;右部“良”首“点”宜高,第二至四笔应横向收紧,“竖提”长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两笔,“撇”连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旧:
开头两“竖”长度相当,上下间隔相等,“日”框内部一“横”连左“竖”不连右“折”,底部一“横”既连左“竖”又连右“折”。
桑:
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
2.共享记字好方法。
猜谜法:
24小时——旧
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辙——盖
3.部件法:
蚕姑娘桑
4.习字册上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词语,复习巩固
1.指读词语。
变成 吐丝 蚕姑娘 吃桑叶
换上 从此 暖洋洋 盖新房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2.指名读课文。
3.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知识,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
卵——蚕——茧——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媒体辅助,感知课文
(一)了解蚕的成长
1.又黑又小的蚕姑娘是怎样长大的?
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把蚕姑娘的动作圈出来。
交流表示动作的词有:
睡、变、醒、吃、脱
2.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
3.蚕不吃也不动,睡在蚕床上,就叫蚕眠。
蚕姑娘在睡前与睡后有什么变化?
(1)是呀,色彩发生了变化,还有什么也有变化呢?
(2)对了,形态发生了变化,由“又黑又小”变成了“又黄又瘦”的小姑娘,看来呀,她很需要补充营养呀!
(3)请男生来读读写蚕姑娘变化的句子。
(4)看着蚕姑娘的变化,你高兴吗?
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吧!
(5)出示课件:
(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
醒了,醒了,变成( )。
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
4.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在这里,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二)熟悉蚕的变化
1.瞧,连她的睡眠都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2.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自由读课文3至5这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找一找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划出不同的句子。
(1)色彩发生变化,形态也发生变化。
“又黄又瘦”——“又白又瘦”——“又白又胖”
(2)出示比较。
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
(3)读一读,比较句子。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
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们的观察能力可真强,前两个句子写的都是“蚕姑娘”,把两个句合成一个句子时,可以省去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承接第一个句子。
你再读读下面的两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4)出示练习句:
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
猴子爬到高竿的顶上。
3.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想想蚕姑娘这时会怎么想,怎么说?
你能带着这样高兴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吗?
4.从这些词语中,你感觉到蚕姑娘的成长与变化是怎么样的?
出示课件:
( )的变化
(神奇的变化;有趣的变化;奇妙的变化。
)
5.让我们一起读一读3、4、5这三个自然段。
6.你也能说出“又白又胖”这样形式的叠词吗?
三、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
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她变化的神奇与有趣吧!
(1)同桌同学从2、3、4、5、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段落,进行朗读表演的练习。
(2)小组竞赛。
师生共同评议。
(3)挑选表现最好的4位学生合作表演,可以适当加上动作。
(4)人人都是可爱的蚕姑娘,齐读齐演。
3.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成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能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4.根据提示,试背3-5小节。
(一)感受蚕的蜕变
1.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又有新的行动了,你发现了吗?
2.咱们联系上下文看一看,这段中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而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
”
3.怎样才能把它读好呢?
(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指读。
小结:
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
(板书:
吐丝结茧)
齐读第6自然段。
4.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
(蚕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
(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5.“茧子开了窗”又是怎么回事呢?
(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
)
6.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齐读第7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掌握规律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
它吐_____结_____,最后_____开了窗,飞出了____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五、记住结构,学习生字:
1.比较法:
响——向
2.猜谜法:
15天——胖(15天为半个月)
3.田字格内范写“换”,学生书空。
换: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
盖:
上下结构。
上部“羊字头”开头两笔一侧“点”一撇“点”,三“横”间隔均匀,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体形宽扁,框里两短“竖”,分别同左右两“竖”画走势相应,而彼此对称,平分成框里三个空隙,末“横”特长,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稳定。
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辙——盖。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有关蚕的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资料,开展讨论会。
观察法
设置情境法
猜谜法
综合概括法
看图演说法
点击第二张页面,点击蚕图的正下方,出现生字“蚕”。
点击田字格右侧,出现四个词语。
点击蚕图,看、听视频。
点击“卵”读音右上角空白处,出现解释。
点击“暖洋洋”三个字下方,出现着重号。
点击“姑、桑”的左侧,出现词语,点击“娘、旧”右侧出现词语。
点击“变成黄姑娘”后面,出现“蚁蚕”的说法。
拖动蚕宝宝,获得两道题目的答案。
点击四个字的两侧,出现词语。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蚕,在对词语的理解方面,要指导学生采用画的方法,吧一些重点词语画下来
板书设计
蚕姑娘
吃睡脱醒变
教学思路
教学反思
学习第二小节,借助挂图,我让孩子们观察蚕从蚕卵里出来的形态,孩子们在预习和观察的基础上,了解到蚕一开始是又黑又小的,后来经过睡眠、蜕皮,由黑变黄,顺利地进行了填空。
接下来,让孩子们进行多遍朗读,加深对第一个变化阶段的理解。
教学3-5小节,还是利用此填空,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改变括号里的词。
把自主权交给孩子,集体交流讨论,不仅加深对蚕变化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很顺利地,孩子们口头填完整了填空,他们知道又黄又瘦的蚕姑娘经过一次次睡眠与蜕皮,逐渐变成了又白又嫩的蚕姑娘,又变成了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又变成了又白又亮的蚕姑娘。
在此基础上,又对重点内容进行了板书,通过读,再次帮助理解,加深印象。
说明:
1.此表格作为如东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统一用纸,请设计者按照格式认真设计。
届时教师发展中心将1-6年级的教学设计安排表及设计者联系方式一并上传。
2.在设计教案时,请严格按照表格中的操作流程进行设计,所有填写文字一律用宋体小4号,行间距为固定值18,每个环节中的操作顺序一律用1.
(1)
(2)2.3.……的格式,建议每个小环节的序号后用上简明、清晰的小标题,以便授课者及时了解本环节的教学内容。
3.“课件运用说明”栏目要求交代清楚每个教学环节使用的课件页码及使用方法,如在课件中需要插入视频、音频,请将视频、音频插入到课件“附件”中,以方便授课者直接使用。
4.“板书设计”栏目中如出现难以编辑的现象,建议将板书写(或画)在纸上,然后用手机拍成照片,将照片插入到此栏目中作相应的编辑即可使用。
建议在教学设计中标注清楚板书内容。
5.“教学思路”栏目由授课者在上课前填写,要求授课者在上课前做到三个“认真”:
(1)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教材编排意图,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2)认真研究原始教案,并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用红色字对原始教案进行二次修改,同时根据教案重新调整课件内容、呈现方式等。
(3)认真撰写教学思路,重点写清楚上课的环节及每个环节的教学方式、教学注意点、教学预期效果等内容,每篇不得少于300字。
6“教后反思”栏目由授课者填写,要求授课者对执教情况进行认真反思,建议每一课内容撰写一篇教学反思,即为总课时的50%,每篇反思不得少于300字。
为了充分做好下学期语文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请你根据分工,利用寒假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及预案,并于2月28日上缴县教师发展中心。
(2月23日前发给顾新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蚕姑娘 姑娘 陈燕燕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