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精校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5773353
- 上传时间:2023-06-1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629.41KB
地理精校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地理精校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精校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精校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位于40°N的某城市按楼高与楼间距相等要求建一小区(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乙楼正午时分,能见到太阳时的太阳高度角应是
A.≥40°B.≤40°C.≥45°D.≤45°
2.今天该小区为晴天,有关乙楼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午楼底定能见到太阳,且昼短夜长
B.正午楼底定能见到太阳,且昼长夜短
C.正午楼底不能见到太阳,且昼短夜长
D.正午楼底不能见到太阳,且昼长夜短
【答案】1.C2.B
【解析】
1.根据题干楼高和楼间距相等,若正午时乙楼能看到阳光则甲楼的影长应小于或等于楼间距,即正午太阳高度角应大于等于45°,故该题选C。
2.由上题若乙楼楼底正午能见到太阳,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等于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以计算太阳直射点纬度应位于5°S以及以北的地区,期末考试时应为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应大于45°,所以此时乙楼正午楼底一定能看到太阳,且昼长夜短,故B正确。
为了应对城市化对区域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我国各地都在积极倡导城市低影响开发,鼓励建设海绵城市,城市雨水花园是目前国际上广泛推崇的一项措施,通过对雨洪的拦蓄,增加入渗,削减污染物的输出,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2013年单次暴雨下雨水花园入流和溢流过程曲线(入流水量指一次降水过程中可能补给雨水花园的全部水量,包括溢流量和下渗水量)。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关于雨水花园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作用是防止城市内涝
B.有一定的蓄水深度,能够拦蓄地下径流,最终入渗补给地下水
C.可以解决城市内部缺水问题
D.该城市雨水花园的入渗能力随季节会有一定的变化
4.雨水花园发生溢流的原因可能是
A.降水强度大B.降水时间长
C.地形坡度大D.地表物质构成颗粒大
5.对雨水花园的溢流和入渗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当花园入流量与土壤入滲量相等时,容易产生溢流
B.花园溢流量始终大于入流量
C.花园入流量可以全部转化为地下水
D.雨水中的悬浮物质会堵塞土壤孔隙,影响入渗速度和入渗效果
【答案】3.D4.A5.D
【解析】
3.根据材料雨水花园主要通过对雨洪的拦蓄,增加入渗,削减污染物的输出。
可知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污染物的输出,故A错误;雨水花园能够拦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补给地下径流,故B错误;雨水花园的建设主要目的是减少污染物的输出,不能解决城市内部缺水问题,可以缓解缺水问题,故C错误;入渗能力和植被覆盖状况相关,不同季节植被覆盖状况不同,所以其入渗能力随季节有一定变化,故D正确。
4.根据材料当雨水花园的入流量超过入渗量时会发生溢流现象。
入流量和降水的强度有关,降水量越大,入流量越大,故A正确;降水时间较长,降水量不一定多,故B错误;雨水花园为增加下渗应建在地势平缓、低洼地区,故C错误;地表物质的颗粒越大,流速越慢,增加下渗,减少溢流的发生,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5.根据材料当雨水花园的入流量超过入渗量时会发生溢流现象,故A错误;读图雨水花园的溢流量始终小于入流量,故B错误;根据材料一次强降水可能会出现溢流现象,所以其入流量只有下渗的部分才能转化为地下水,不是全部,故C错误;雨水中的悬浮物质会堵塞土壤孔隙,减少下渗,对入渗的效果和入渗速度有不利影响,故D正确。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下图为某地区河流袭夺前和袭夺后示意图。
根据材料及图片回答下面小题。
6.发生河流袭夺后,关于被袭夺河流下游水文特征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增大,流速减小B.流量增大,流速增大
C.流量减小,流速减小D.流量减小,流速增大
7.导致河流发生袭夺的原因可能是
A.甲河流地势高于乙河流B.甲河流所在河谷岩性比乙河流更加坚硬
C.甲河流一侧降水更加丰富D.乙河流下游发生地壳下降运动
8.图中甲处的河流地貌可能是
A.山麓冲积扇B.V型河谷C.冲积平原D.河口三角洲
【答案】6.C7.C8.B
【解析】
6.根据材料河流袭夺后,被袭夺河流的上游流入袭夺河,成为袭夺河的支流,而被袭夺河河流汇入减少,径流量减少,流速变慢,泥沙沉积作用增强,故C正确。
7.读图甲河流袭夺乙河流,导致乙上游流入甲河流,成为甲的支流,所以乙上游地势高于甲,故A错误;读图甲袭夺乙河说明甲处向源侵蚀作用强烈,先切穿分水岭,故甲处河谷岩性应比乙处更疏松,故B错误;甲处侵蚀作用强烈,说明甲处降水较为丰富,故C正确;根据河流袭夺的概念,河流袭夺是受外力侵蚀作用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8.根据材料河流袭夺后,乙河上游流入甲河,乙河流上游地势较高,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所以甲处应形成V型河谷,故B正确;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为河流沉积地貌,故ACD错误,所以该题选B。
下图示意我国30°N附近某河谷山坡等高线与植被分布关系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据图推断甲、乙、丙、丁四地中,聚落分布数量最多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甲地最多地势较高,气候温凉B.乙地最多气候湿润,地势和缓
C.丁地最多水源充足,光照充足D.丙地最多迎风山坡,降水较多
10.调查发现,近50年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该河谷的降水增多,而蒸发减少,据此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高山草甸面积扩大B.针叶林面积扩大
C.常绿林面积扩大D.干旱灌木面积扩大
【答案】9.B10.C
【解析】
9.根据所学知识,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开阔、水源丰富)的地区更利于聚落的形成。
读图甲地位于3000米-4000米海拔处,地势较高,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A错误;乙地位于2000米-3000米之间,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且植被为常绿林为主,说明气候温和湿润,最利于聚落的形成,故B正确;丁地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陡,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C错误;丙地植被为干旱灌木,水源不足,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0.根据材料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则高山草甸的面积减少,故A错误;气温升高,针叶林面积减少,故B错误;降水增多,气温升高,则常绿林分布面积会增加,故C正确;因为降水增多,所以干旱灌木面积减少,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某国2010年出生人口数为1574万,下图是该国2010-2016年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国是
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
12.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关于该国的说法合理的是
①死亡率稳定②自然增长率持续升高
③2015年以后人口老龄化减缓④2015年以后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13.2015年以后影响该国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医疗进步B.寿命延长C.生育意愿D.政策调整
【答案】11.A12.C13.D
【解析】
11.根据该国每年出生人口为1574万人,出生人口=总人口×出生率,读图该国2010年出生率约为12‰,可以计算该国2010年总人口约为13亿人,题干所给四个国家印度约11亿人,美国约3亿多人,俄罗斯约1.5亿人,中国约13亿人,所以该题选A。
12.根据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可以计算该国家死亡率变化较小,较为稳定,故①正确;读图自然增长率2010-2013年变化较小,2013-2014年有所上升,2014-2015年下降,2015年后呈上升趋势,故②错误;2015年后出生率上升,自然增长率上升,老龄化趋势减缓,故③正确;2015年新增劳动力取决于2000年左右出生人口的数量,材料没有体现,故④错误,所以①③正确,故该题选C。
13.读图2015年后出生率和自然增长上升,死亡率变化不大,是因为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导致出生率上升,自然增长率上升,故D正确;医疗进步和寿命延长对出生率的影响较小,故AB错误;人们的生育意愿变化较小,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下图为我国某经济发达城市城郊结合部交通繁忙路段在不同时段内的车流拥堵情况(阴影表示车流拥堵严重路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通往中心城区的方向是
A.东B.南C.西D.北
15.图中P处最有可能位于
A.中心商务区B.郊外住宅区
C.政务中心区D.自然保护区
【答案】14.D15.B
【解析】
14.读图7:
00-9:
00向北行的道路拥挤最为严重,18:
00-20:
00向南行的道路拥挤最为严重,7:
00-9:
00应为进城区上班时间,18:
00-20:
00为出城区回家休息时间,所以该地通向中心城区的方向是北,故该题选D。
15.图中P处7:
00-9:
00交通拥堵原因是在郊区居住的居民去城区工作,18:
00-20:
00为在城区工作的居民回到该处居住,B正确;中心商务区应位于城市中心,故A错误;政务中心区18:
00-20:
00应该已经下班,不会产生拥挤状况,故C错误;自然保护区距离城市远,故D错误,故该题选B。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外出踏青时拍摄到如下景观图。
乙图中刚移栽的竹林被彼此捆绑、纵横交叉、呈“井”字形的细竿支撑住,且下半部分用布包裹起来(见甲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依据图文信息推测图片拍摄时间最可能为
A.3、4月B.6、7月
C.9、10月D.12、1月
17.甲图中细竿和布的作用分别是
①保持植株美观②稳固根系生长
③维持植株水分④减少虫害侵袭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8.下列做法有利于移栽植物成活的是
①剪去部分枝叶移栽②光照强烈时移栽
③挖深坑移栽④保留根部土球移栽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答案】16.A17.C18.C
【解析】
16.根据材料该照片拍摄时有刚移植的竹林,每年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植被的发芽,所以在春季植树最为合适,故该题选A;6、7月份气温高,蒸发量大,12、1月气温低,9、10月植树后,冬季根系较少,抗寒能力弱,故BCD错误,所以该题选A。
17.根据材料和图示细杆把新栽的竹林固定在一起能够固定新竹,减少晃动,利于根系的生长,故②正确;下半部分用布包裹能够,减少阳光直射,保持水分,故③正确;使用细杆和布对于保持植株美观和减少害虫侵袭没有作用,故①④错误,所以该题选C。
18.移植时剪去部分枝叶能够减少蒸腾作用,利于保持水分,同时减少风阻,利于根系的生长,故①正确;光照强烈时,蒸发量大,不利于植株的生存,故②错误;挖深坑移栽不利于根部汲取水分,同时土壤较为贫瘠,不利于生根,故③错误;保留根部土壤能够保护其根系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利于成活,故④正确;所以该题选C。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工业4.0主要分为三大主题:
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目前已经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9.国内首套工业4.0流水线诞生于上海,其生产方式最可能是
A.大批量、多批次B.小批量、少批次
C.大批量、少批次D.小批量、多批次
20.工业4.0可实现工厂接受消费者的订单后直接备料生产,则未来下列行业受其冲击最大的是
A.生物制药B.电子商务
C.旅游业D.餐饮业
【答案】19.D20.B
【解析】
19.根据材料工业4.0主要生产的是个性化的产品供应,根据个人要求来生产产品,所以其生产的规模较小,类型较多,生产方式应为小批量、多批次,故D正确。
20.根据材料工业4.0主要生产的是个性化的产品,生物制药、旅游业、餐饮业相对不容易个性化定制,或者个性化服务难度较大,故影响不大,所以ACD错误;工业4.0时代,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智能工厂定制产品且价格更为便宜时,电子商务逐渐衰落,故B正确。
下图为“砍树人”漫画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图中反应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生活能源短缺B.荒漠化
C.全球变暖D.生物多样性减少
22.“砍树人”违背了
①公平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21.B22.A
【解析】
21.读图,可以看到图中有一位砍树人在砍伐最后一棵树,这棵树阻挡着上面的沙落下来,也可说是防止沙尘危害的最后屏障。
一旦树没了,沙也就下来了,所以危险指的是荒漠化,B对;图示没有表现生活能源短缺问题,A错;全球变暖与树少相联系,与图中沙无关,C错;图中没有其它生物,体现不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D错;所以该题选B。
22.“砍树人”过度砍伐违背了代际公平,使子孙后代不能同现代人共同享用自然资源,故①正确;过度砍伐使植被减少,违背了持续性原则,故②正确;公平性原则主要针对环境问题,需要区域合作共同治理和保护环境,该图示没有体现该原则,故③错误,所以该题选A。
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①②③可能依次为
A.温带草原带极地苔原带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C.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24.图中不同自然带生态系统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自然带枯枝落叶分布较多的原因是该自然带植被生长速度较快,新陈代谢十分迅速
B.②自然带土壤养分储存较多的原因是该自然带植被枯枝落叶分解十分迅速
C.③自然带生物量养分较多的原因是该自然带植被生长的光热水条件十分优越
D.影响图中三个自然带物质养分流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答案】23.D24.C
【解析】
23.比较三图中的箭头粗细,③图中物质养分流最大,说明生物循环旺盛,养分主要储存在生物体内,应为低纬度,相对应的自然带应为热带雨林带;①图中物质养分流最小,说明生物循环慢,枯枝落叶腐烂分解慢,养分主要储存在枯枝落叶中,为高纬度,对应的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②图位于中纬度,相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该题选D。
24.①位于高纬度,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枯枝落叶分解较慢,新陈代谢较慢,故①错误;②位于中纬度,植被为落叶林,冬季枯枝落叶较多,夏季气温高,枯枝落叶腐烂分解形成丰富的有机质,故②错误;③位于热带,水热充足,生物循环旺盛,养分主要储存在生物体内,故C正确;影响自然带物质养分流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包括光、热、水,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下图示意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下列关于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发展交通和旅游
B.能够调节径流,拦蓄洪水,使下游免遭洪水威胁
C.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海岸线向后退缩
D.水坝工程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利于淡水渔业的发展
26.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
B.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
C.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灌溉农业
D.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
【答案】25.C26.B
【解析】
25.读图,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调节径流,拦蓄洪水,减少下游的洪水威胁,发展交通和旅游不是最主要目的,A错。
大坝只能减少洪水灾害,不确确保避免洪水灾害,B错。
大坝建设,导致河口三角洲泥沙沉积减少,受到海水侵蚀,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后退缩,C对。
图中中游地区湖泊、瀑布多,说明落差大,水坝工程不能保障中游的航运,D错。
26.上游河道弯曲,说明地势平缓,有季节性河流,水能资源不丰富,A错。
中游湖泊、瀑布多,河流弯曲,说明水流缓慢,适宜发展旅游业,B对。
下游水资源丰富,且气候湿润,灌溉少,C错。
该地经济落后,主要从事农牧业和矿业,D错。
考点:
区域流域的综合开发的影响,开发利用的方向。
2015年12月15日,广东(国际)机器人论坛在广东省肇庆市召开。
与会专家表示,广东省应重点加快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
下表为2013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东、粤北、粤西产业结构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广东省机器人产业投资建设最适宜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28.广东省重点加快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②市场优势不断丧失
③能源供应日趋紧张④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招工难度加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27.A28.D
【解析】本题组考查区位因素。
常见工业区位如下:
27.区域第三产业越发达一般经济越好,人才越多,机器人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建厂应在第三产业比例最高、产业结构较好的甲地区。
28.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多为轻工业,耗用劳动力较多,而近年这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且招工越来越难,机器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劳动力,所以要加快本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选D。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目的有
①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③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利用广州港的优势,扩大我国天然气的出口能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30.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干线(轮南——上海)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干线具有的优点是
①沿线经济更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②供气来源多元化,供气更稳定
③覆盖区域更广④从根本上解决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答案】29.B30.D
【解析】
29.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目的有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①对;不能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②错;能够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③对;西气东输是进口天然气,与出口能力无关,④错;所以B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气象学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至地面的距离下限称逆温高度,上下限的温度差称逆温强度。
银川市主城区在全年各季中均有逆温层存在。
据统计,银川市2013-2015年逐月平均逆温强度和厚度如下图所示。
(1)据上图概括银川市2013~2015的逆温时间分布特征。
(2)分析银川市逆温在秋冬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
(3)说出逆温现象对银川市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答案】
(1)①冬夏年逆温强度和厚度大于夏半年。
②逐月逆温强度变化差异较大,在1月、7月、10月、11月20h逆温强度大于08h的逆温强度,在其他月份相反。
③8时逆温厚度始终大于20时逆温厚度。
(2)①秋冬多晴天,傍晚后近地面空气温度迅速降低,上层空气温度仍然较高,因此形成逆温层。
②冬季夜长而昼短,使得日照增温不足,辐射降温时间更长,使逆温层难以被破坏。
③银川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春迟秋早、夏热而无酷暑、冬长而无奇冷,因此逆温层在秋冬季发生的频率较高且厚度大、强度高。
④秋、冬季节,银川市植被覆盖率较低,近年来银川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从而使全区植被覆盖率进一步减少,导致地面保温能力不足,逆温层发生频率高且厚度大、强度高。
(3)影响:
不利:
①大气污染现象加重②危害人体健康③产生霜冻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有利:
抑制沙尘暴的产生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通过宁夏逆温强度和厚度分布图的判读考查逆温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逆温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逆温现象的原因主要从大气的受热过程去分析。
(1)读图从逆温强度来看,总体变化较大;11月-1月(冬季)较强,4-10月(夏半年)较弱;20时强度比8时强度大的月份有1、7、10、11月,其他几个月相反。
从逆温厚度来看,8时比20时厚度较大,且10月-3月(冬半年)厚度较大,4-9月(夏半年)厚度较小。
(2)由材料逆温现象为地面上空的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空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银川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秋冬多晴天,夜晚地面降温快,近地面空气受地面影响大,气温比上层空气低,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层;银川秋、冬季节时间较长,夜长昼短,白天太阳辐射少,使地面升温速度较慢,逆温持续时间较长,强度大,厚度大;秋、冬季节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植被覆盖率低,地面保温能力下降,降温速度快,增大逆温发生频率和强度。
(3)分析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逆温现象发生时空气对流运动受到抑制,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危害人类健康,近地面温度低,作物易发生霜冻现象,导致农作物减产;大气稳定,减少风力作用,有利于抑制荒漠化和沙尘暴。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6月13日中国与巴拿马建交。
扼守太平洋与大西洋航运枢纽的巴拿马科隆自贸区(甲地,1948年设立)与太平洋特别经济区(乙地,2007年设立)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深化中国和美洲贸易与投资关系具有战略意义,中国对科隆自贸区与太平洋特别经济区的投资热潮逐渐兴起。
下表示意科隆自贸区和太平洋特别经济区功能与特征对比,下图是巴拿马自贸区分布。
(1)结合甲、乙地理位置的共同点,从社会经济方面说明其选址依据。
(2)我国在甲、乙两地投资建厂,分别从当地和我国的角度简述其有利影响。
(3)从竞争或合作中选择一个角度,简述乙经济区的建设对甲自贸区的影响。
【答案】
(1)地理位置:
均分布在巴拿马运河与海洋的交界处。
选址依据:
位于繁忙的巴拿马运河的咽喉地带,濒临大洋且三面环海,为国际贸易航运枢纽。
(2)对于当地:
增加经济收入:
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对于我国:
利用巴拿马当地优惠政策和基础设施;避开贸易壁垒;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3)竞争角度:
区位条件类似,部分核心产业重合,增大贸易区间的竞争。
合作角度:
乙经济区高科技产业占有一定的比重,对于甲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合作。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以中国对科隆自贸区与太平洋特别经济区的投资为地理背景考查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以及区域合作的意义。
分析区位条件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入手;区域合作的影响应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
(1)读图甲、乙两地位于巴拿马运河与海洋的交界处,该处连接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缩短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运输距离,为国际贸易交通枢纽,交通位置优越。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精校版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末 调研 考试 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