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的考点一览.docx
- 文档编号:25763654
- 上传时间:2023-06-1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8.33KB
说明文阅读的考点一览.docx
《说明文阅读的考点一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的考点一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文阅读的考点一览
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总汇
一、说明文的定义及类型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用以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有哪些类型?
(1)从说明对象和目的的角度,可分为: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从说明语言的特色角度,可分为:
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阅读说明文要抓住哪几方面:
指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及生动性
二、说明文阅读的考点一览
1.明确说明内容,包括对象及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及结构;
3.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4.品味说明语言;
5.拓展迁移(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一明确说明内容(对象及其特征)
考题类型
1.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2.拟写标题或小标题。
3.分析内容或概括原理。
4.概括段意。
5.给事物概念下定义。
解题思路
明确找说明对象和特征的方法:
(1)根据位置找:
①题目;②开头段;③段首句;④结尾段。
(2)概括:
①抓住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概括。
②划分层次,提炼概括。
典例精析
题型一: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解题思路:
(1)明确说明对象;
(2)根据位置找表明事物特点的句子或短语。
开头段的总领句,中间段的段首句,结尾段的总结句。
【注意】根据分值判断找几个特点。
【典例1】(2016·荆州《“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第20题)整体把握全文,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分)
【答案】人工智能软件(或智能软件)
【典例2】(2016·孝感《Wi—Fi能像空气一样笼罩我们的生活吗?
》(第19题)通读全文,说说未来Wi—Fi笼罩生活有哪些方式?
(4分)
【答案】利用灯光传输数字信息、用热气球提供Wi—Fi网络、通过水下传感器将网络数据传到大海河川中、在宠物脖子上安装支持移动Wi—Fi的热点设备。
题型二:
拟写标题或小标题
解题思路:
找出说明对象以及说明对象的特点。
答题格式:
特征(定语)+说明对象+特征(谓语)。
要求:
语言简洁。
【注意】小标题需要概括每部分内容,句式一致。
题型三:
分析说明内容或概括原理
解题思路:
(l)明确相关段落。
(2)理解内容。
(3)提炼关键词语信息。
(4)组织语言说明原理。
【典例1】(2016·河北《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第13题)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秦晋之好”能够成为婚姻代用词的原因。
(2分)
【答案】示例一:
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秦国姓赢,晋国姓姬,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成为婚姻的代用词。
示例二:
秦国姓赢,晋国性姬,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成为婚姻的代用词。
【典例2】(2016·宜昌《菊馔之流变》第14题)菊花饼的制法为:
“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
”请问最后一道工序的“印饼”是什么意思?
(2分)
【答案】用固定的模具压制菊花饼的过程。
【典例3】(2016·淄博《小满》第11题)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清简要概括。
(3分)
【答案】①小满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的气候特点;⑤人们饮食的注意事项。
【典例4】(2016·成都《猴年说猴》第12题)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分)
【答案】不恰当。
因为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明阐述的而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不是人们喜欢猴的根本原因,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关系不紧密,所以不恰当。
题型四:
概括段意
解题思路:
(1)划分层次;
(2)概括层意;(3)提炼关键词句信息;(4)分析概括。
【注意】多层意思一定要概括全面
【典例1】(2012·河南《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第14题)第②一⑥段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岳桦,请将相关内容填写在下面空格处。
(3分)
第②段:
岳桦的属性及地理分布
第③段:
第④段:
第⑤段:
第⑥段:
岳桦林的生态功能
【答案】第③段:
岳桦生长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第④段:
岳桦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状态。
第⑤段:
岳桦的外观及木质特点。
题型五:
给事物下定义
解题思路:
(l)被定义事物=事物特点+属概念。
(2)从语段中找属概念和事物特点的语句。
(3)句式:
什么是什么。
典例1(2016·连云港《3D生物打印》第13题)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为“3D生物打印”下一个定义。
(3分)
【答案】3D生物打印就是利用3D打印机将活细胞分布在支架上培养(制造)人体器官的技术。
补充: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具体事物,如《苏州园林》说明对象:
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得的说明对象:
抽象事理(明白这个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某个抽象的事理)如:
《熊猫为什么这样“红”》的说明对象:
熊猫红的原因是具有“幼态化”特征。
考点二:
理清说明顺序(结构)
考题类型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2.文中几个段落或内容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是什么?
3.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
4.分析标题的作用或好处。
5.下面材料放在文中哪一个位置最恰当?
为什么?
或下面材料放在哪一段中最恰当?
为什么?
6.分析全文、某段的结构特点或分层。
知识积累
1.说明文基本结构(见P255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
2.说明顺序(见P254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
说明的顺序——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能否调换顺序?
答题技巧:
(1)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是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或工作程序的文章一般采用这种顺序;
(2)按照实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关系依次说明的是空间顺序(如: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介绍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的文章,大多采用这种顺序;
(3)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联系的文章,采用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多采用这种顺序。
(逻辑顺序的表现形式:
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常用表因果的词,如:
因为、所以);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整体到部分;⑤从概括到具体;⑥从主要到次要(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
首先、其次)等)
3.段落的结构作用
(l)开头段:
①点明(引出)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统领全文引出下文关于什么内容的说明。
(运用设问句,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③开篇点题,与标题呼应。
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中间段: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承接上文关于什么内容说明,引起下文关于什么内容的说明。
(3)结尾段:
①总结全文。
②说明说明对象的作用、用途发展前景。
③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整。
4.说明文标题的作用和好处
(l)点明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2)用词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引用古诗词,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用疑问句式,引发读者思考。
(5)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特点。
(6)活用或化用词语,新颖独特。
解题思路
(l)抓关键词,准确判断
①时间顺序:
抓表时间的的词语,如年代由古到今,季节由春到冬,时间从早到晚等
②空间顺序:
抓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如由内到外、由前到后、由远及近、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边等。
③逻辑顺序:
抓起关键作用的关联词,如“总”“因为”(由于)………所以”“首先……其次……再次”等。
(2)分层概括并理清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①准确划分层次。
②简练概括层意。
③理清逻辑关系。
(3)准确表达。
用表序列的词语或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概括说明内容。
典例精析
题型一: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答题格式:
(l)指出说明顺序。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顺序。
文章首先介绍……,然后介绍……,最后介绍了……。
典例1(2016·河北《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第14题)选文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的?
请简要说明。
(3分)
【答案】先介绍母系氏族社会姓氏的产生与区别;再介绍夏、商、周三代姓氏功能的新变化;最后介绍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的情况。
典例2(2016·十堰《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第16题)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3分)
【答案】时间顺序。
本文在介绍盐对促进华夏民族的形成和政府禁售私盐时,以时间为顺序进行介绍,一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二是使说明更具有条理性。
题型二:
文中几个段落或内容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是什么?
答题格式:
(l)分别概括各段说明的内容。
(2)指出属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中的哪一种或者前后照应关系。
所以不能调换。
典例1(成都《椅子改变中国文化》)文章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
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
(3分)
【答案】不能。
因为分写部分的内容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说椅子的出现对房屋的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再说对人们生活习俗和心理的影响,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说明顺序。
变式题(重庆《走进C919:
国产大型客机解密》第22题)第⑤⑥⑦段先介绍飞机机体结构,再介绍飞机的航电系统。
具体说说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
(4分)
【答案】这里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C919,这样的介绍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题型三:
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
答题格式:
本段说明内容+段落作用。
典例1(齐齐哈尔《调好你的“食物钟”》第16题)第①段从“生物钟”写起有什么好处?
(2分》
【答案】①从大家熟悉的“生物钟”写起,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同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典例2(2016·呼和浩特《扇子的起源和功用》第19题)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2分)
【答案】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统领下文。
典例3(2016·枣庄《从蝴蝶效应到人工智能》第15题)说说第l段列举中外名言的好处。
(3分)
【答案】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读来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个微小的改变就会对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引出下文关于蝴蝶效应的说明。
题型四:
分析说明文标题的作用或好处
答题格式:
说明对象+特征十作用(或好处)。
典例1(十堰《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第15题)这篇文章以“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为标题有何作用?
【答案】点明了说明对象,强调盐起到的巨大历史作用,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型五:
下面材料放在哪一个位置最恰当?
解题思路:
(l)概括材料说明的内容。
(2)从段落结构作用角度分析理由。
(3)从说明事物特征角度分析,可以用来作为事例,具体有力地说明本段事物的……特点,或与本段说明内容一致。
(4)从衔接角度分析,上下文衔接紧密或材料与文段中某句话内容相关。
典例1(甘肃武威、白银等《扇子的学问》第16题)下面这段话放在文中哪一段的后面比较恰当?
为什么?
唐朝诗人王建《调笑令》中“团扇,团扇,美人频来遮面”以及杜牧七绝《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诗句,把少女既文静又活波的二重性格,描绘得活灵活现。
【答案】放在第④段之后。
第④段说团扇既“可以增添主人无限娴稚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少女活波天真的个性”,而这段文字描绘的恰是“少女既文静又活泼的二重性格”。
题型六:
分析全文、某段的结构特点或分层
答题格式:
结构特点(总分总、总分、分总)十各层内容概括(先说明,然后说明,最后说明)。
考点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考试题型
一.指出某段或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的答题格式
1.举例子。
答题格式: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通过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2.列数据(列数字)。
答题格式:
运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列举……数字,具体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
3.分类别。
答题格式: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法,将……分为几类,条理清晰的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4.打比方。
答题格式: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
5.列图表。
答题格式:
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具体、清晰明了地具体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6.摹状貌。
答题模式:
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运用“……”“……”等词语,形象传神地描摹了事物……的特点或情状,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7.下定义。
答题格式: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8.作诠释。
答题格式:
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9.作比较。
答题格式: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和……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事物的……特点【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10.引资料。
答题格式:
引用……(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有力地说明了……道理,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既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用: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
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的事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用名人名言:
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③引用诗句:
……这个诗句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了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题思路: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答题格式】这一段(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注意】:
①不要将相近的说明方法混淆。
如举例子与打比方。
②不要把说明方法与修辞方法等概念相混淆。
③不要写错别字。
如举例子、列数字。
④注意一句中综合运用几种说明方法的情况。
⑤有些数字,没有起到说明事物的作用,就不是列数字。
比如某些年代。
⑥分类别必须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划分而其须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
典例精析
题型一:
指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题格式:
说明方法+作用(难点:
准确概括所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解题思路:
1.根据位置找说明方法。
段首句、段尾句、画线句的前面一句话、后面一句话、上下文。
2.自己概括。
画出关键词语,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典例1(2016·衡阳《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第15题)阅读③④两段,回答下列问题。
(4分)
(l)第③段中引用《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什么?
(2)第④段中着重介绍安乐公主的百鸟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答案】(l)说明竹林七贤服饰审美对后人的影响之深。
(注:
“摹”反映了后人对竹林七贤服饰风格的模仿)突出魏晋时期服饰审美追求自然,个性解放(或追求人格个性之美)。
(2)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唐代人追求时尚,追求服饰色彩华丽的审美意识。
典例2(2016·淄博《小满》第12题)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分)
【答案】多处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
典例3(2016·成都《猴年说猴》第11题)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说明方法,第④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写出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考点四说明语言
考题类型
1.句中加点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5.指出加点词语的指代内容。
6.分析句子的含义或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积累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先决条件,在此前提下,语言可生动、可平实。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l)用词讲究分寸,限制性词语有:
①限定时间:
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
②限定程度:
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
③表示估计或推测:
大约、可能、左右等。
④限定数量:
之一、多、有余、很少等。
⑤限定范围:
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⑥表频率的词语:
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2)数字的使用。
(3)引用资料确凿可信。
2.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l)使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增加说明的趣味性、生动性。
(2)记叙(举事例、引典故)、描写等表达方式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典例精析
题型一:
句中加点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
(l)不可以。
(2)解释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解释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原词语在句中说明了……的内容。
(5)解释换了词语后意思有何改变:
不符合实际,语言不再准确、不再科学。
题型二: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答题格式:
(l)不能删。
(2)这个词是……意思,从程度/范围/数量/时间/语气上起限定作用。
(3)词语在句中说明了……内容。
(4)若删去,句子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说话过于绝对或与事实不符合。
(5)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的特点。
典例1(2016·齐齐哈尔《调好你的“食物钟”》第18题)第②段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
请说明理由。
(2分)
【答案】不能删去。
“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说明了食物钟日常的运作程序与生物钟差不多保持着一致,删去后表示两者的运作程序完全保持同步,与实际不符。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典例2(2016·娄底《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第17
(2)题)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绝大部分”能否删除?
为什么?
(3分)
【答案】不能删除。
“绝大部分”表示是整体中超过大部分的比例部分,介于大部分和全部的中间,更接近于全部。
但不是全部。
去掉后就变成了全部的,而家养动物不是全部圈养,去掉后不符合事实,所以不能去掉。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三:
从语言运用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
(l)指出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性或生动性。
(2)准确性分析:
解释词义,起……限制作用;放在句中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即句意说明什么内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生动性分析:
①运用……修辞手法,把……拟人化或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
②运用描写表达方式,通过……词语,生动传神地描摹了事物……的特点或景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
典例1(2016·重庆《笑,不苦口的良药》第21题)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5分)
(l)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
(2)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答案】(l)“约’,即“大约”,说明这里的“80块肌肉’,是一个估计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这里运用比喻(打比方),将“笑”比作“美容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笑具有保持青春美容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题型四:
指出加点词语的指代内容
解题思路:
从上下文中找原句。
题型五:
分析句子的含义或谈谈你的理解
解题思路:
不要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仅是分析句子说明了什么内容。
典例1(2016·枣庄《从蝴蝶效应到人工智能》第14题)用一个成语来形象地概括一下“蝴蝶效应”的含义。
(2分)
【答案】牵一发动而全身(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等)。
新题型(2016·十堰《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第18题)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而本文记叙较多。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下记叙和说明的关系。
【答案】第⑥段记叙秦国通过食盐专营变强大,并灭了六国的过程,但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人或叙事,而是为了说明盐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在说明文里,记叙是为说明服务的。
【补充】:
1、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技巧: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语言品析题型及答题技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
答: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对策:
答: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合。
(5)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答: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数”等表限制;“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及“生动形象”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
定性+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
类型5:
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
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
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1)——某个词语能否删去?
(——能否替换为另一词语?
)
答题技巧:
先要答“××”词不能删(不可以替换)。
然后再说明这个词的本义,定性(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在这个句子里起的作用,去掉后(换掉后)变成了什么,不符合实际(原意),所以不能删去(替换)。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规定的某个词语或让你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答题技巧:
“××”一词,指出了/限制了…(从词的本身意义角度考虑)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P 128一题(4)
(3)规定的某个词语或让你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答题技巧:
如:
“××”一词,运用……(拟人等)修辞,(赋予…以人的动作、情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3、为什么在文章中要插入××的传说?
•
(1)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
(2)使说明对象具有神秘色彩
•(3)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
4、说明文开头一段、末尾一段、中间段的作用。
•开头:
①、引出说明对象和内容②、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③、运用设问句,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末尾:
总结全文
中间段:
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
5、标题的作用
•揭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说明文 阅读 考点 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