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导学案中考文言文阅读.docx
- 文档编号:25753674
- 上传时间:2023-06-12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40.34KB
中考语文复习导学案中考文言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复习导学案中考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导学案中考文言文阅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导学案中考文言文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
【考点分析】
一、从选文上看,济宁市中考文言文,多以名人掌故、趣闻轶事、哲理故事、凡物真情、山水游记类短小文章为主。
二、从考查形式上看,以文段与文段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为主。
选文采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
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
四、从题型来看,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文言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一般有:
1、实词释义考查的释词范围基本在课下注释,包括重点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解释。
2、文句翻译考查的文句基本上是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富有哲理的句子、文笔优美的句子、特殊句式、注释中整句作注的难句。
3、理解文意主要考查文章概括、内容理解、情感体味、形象分析
4、开放性试题主要是拓展延伸或阅读启示。
【解题策略】
1.要准确解释字词含义。
对于课内文言文,考查的释词范围基本在课下注释,平时复习一定要牢固掌握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
对于课外文言文词语解释,要注意利用考卷中所提供的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拓展联想、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小口诀:
一联(联系课内积累推断)二形(根据字形推断)三现代(参照现代意义推断)结合语境来推断。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第一以直译为原则,特别是重点字词一定要翻译出来。
第二体现句式特征(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反问句)。
第三语句通顺、连贯,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意译为辅:
留、补、删、换、调)。
小口诀: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抓关键词),留删换调补,大胆推断,语境检验。
3.概括文意。
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人物性格特征与情感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
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
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拓展迁移。
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
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答题格式:
首先一句话摆明自己的观点,接着用原文中的语句或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联系实际生活。
5.写法分析。
包括写作手法、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
答题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典例探究】
例一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
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
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
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
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
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世忠忧之。
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
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
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
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
②却行:
倒退而行。
③保安军德清砦:
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
④清涧都虞侯:
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
⑤擢:
提拔。
⑥鹘击:
像鹘一样猛击。
鹘:
鸷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忧( )
(2)备( ) (3)遁( )
2、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
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凸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得哪两个特点?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
(2)详细,详尽(1分) (3)逃跑(1分)
2.(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2分)
3.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2分)
4.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译文:
解元(1098--1142)字善长,吉水县人。
浓眉俊目,手臂极长,起于行伍,尤善骑射。
建炎三年(1129)九月,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高宗逃亡浙江。
解元为韩世忠麾下偏将,临危不惧,击退金兵进攻势头。
韩世忠到下邳后,闻金兵将至,士兵惊恐。
解元沉着应战,率领20余骑兵悄悄出发,擒拿金兵数人,得知敌动态。
返回途中遭遇敌骑兵数百人,解元跃马横枪,将敌酋长挑落下马,其余金兵望风而逃。
解元以功授门宣赞舍人。
四月初,苗傅、刘正彦兵变,迫使高宗让位,解元跟随韩世忠追至临平,与叛军激战,在浦城生擒苗傅、刘正彦。
【方法宝典】
在应对课外文言语段时,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
不能仅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
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例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
“卿得良马否?
”飞曰: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
“卿今议论极进。
”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帝:
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
备上鞍甲。
③褫(chǐ):
脱去,卸下。
④秣:
喂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 )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比行百里始奋迅( )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非精洁则不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______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________阐述,他们都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两个“说马”的语段对比阅读,一课内,一课外。
第1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前两个为课内,后两个为课外,课外实词的解释可依据课内词语的积累及自己掌握的语法现象来释义。
第(3)题在《陈涉世家》中有“比至陈”,与此句“比”意义相同。
第(4)句是一否定句,“不”后一定跟动词,所以“汗”可以译为“流汗”“淌汗”。
第2题考查语句的翻译,译时注意“策”“临”“精洁”的意思。
第3题是填空题,看清要求,用文中语句填空。
第4题考查两文写法的共同点及写作主旨。
答案:
1.
(1)鞭打,鞭策
(2)通晓,理解 (3)等到 (4)流汗 2.
(1)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
(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
(意思对即可) 3.一食或尽粟一石 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 4.反面 正反对比 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意思对即可)
例三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
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
①欧阳公:
指欧阳修。
②孤:
幼年丧父。
③太夫人:
指欧阳修的母亲。
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⑤闾里:
乡里。
⑥士人家:
读书人家。
⑦惟读书是务:
即“惟务读书”。
务,致力,从事。
⑧文字:
文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无从致书以观
(3)弗之怠(4)家贫无资
2.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
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
(只需填序号。
)_______
假:
(1)借;
(2)宽容;(3)如果,假如;(4)非正式的。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 )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
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
解析:
第1题考查了词语,既有虚词,也有实词。
“以是”是个固定文言词语,翻译为“因此”,其余三个均为实词,要注意和今义区别开。
第2题考查了“一词多义”现象,要善于根据上下文和内容选取最合适的一个。
第3题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如“走”“稍”“及”等词语。
第4题
(1)甲文讲了两个意思:
一是借书及时归还,讲信用;二是刻苦学习。
C项正符合这两个意思。
(2)是对内容的理解,注意两文之间的联系。
答案:
1.
(1)因此
(2)得到 (3)懈怠,放松 (4)钱财
2.
(1)
3.
(1)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4.
(1) C
(2)欧阳修母亲的做法有益于欧阳修从小养成刻苦学习的好习惯。
欧阳修和宋濂学习都刻苦用功,可见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方法宝典】
一:
词语解释题
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
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因此答出这几题的关键在于同学们对课内知识的掌握。
重点掌握: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实词,要有耐心地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类学习、积累、总结、记忆、训练、吸收。
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
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以确保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你所做的是正确的选择。
(如:
例一中的释词“忧”“备”在《岳阳楼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前人之述备矣”句中学到;例二中的释词“比”均属此类情况。
)
2、组词法:
简单的说,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
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
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
有时候组词解释不通,可想到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等。
(如:
“王之蔽甚矣”的“蔽”,受蒙蔽。
“时时而间进”的“间”,间或,偶然。
例一中的“遁”可以联想到现代词语“遁逃”也就是“逃跑”之意;例三中的“资”可以组成现代词语“资本”,也就是“钱财”;例三中的“汗”用“汗水”一词解释不通,就要想到词类活用)
3、根据文意推断词义。
在古文中往往可从上下文的词义推断出某词的意义。
如“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邑”颇为费解,但从下文“城”可推知“邑”为小城。
4、依据字形推断词义。
如“樯橹灰飞烟灭”,“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
“樯”是冷僻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联系本句,便以局部代整体推出“樯橹”是战船。
(如例一“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中的“愕”字带有竖心旁,推测和心情有关,再联系上下文可知为“吃惊、惊讶”之意)
二:
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他们影响着句子的含义,当然,在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分点”。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词语解释”上来了。
然后把这些翻译出来的词再“整合”成一句话。
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
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如例一、例二中的2题;例三中的3题)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
“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陈胜是阳城人。
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例如: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三:
内容理解题
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
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
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
即,读懂故事。
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
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如例一、例二中的第3题)
四、开放性理解题。
这类题目,和现代文阅读有很多相通之处,完全可以借鉴过来。
加之文言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含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读者能从中领悟生活或人生的道理。
较现代文阅读中的谈感悟题简单不少。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
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主题不外乎这样三种:
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
如何做这些题呢?
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
什么是抓细节?
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
比如,例三中的“太夫人以荻画地”“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这些就是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毫无抓手的胡乱总结更有效。
一般会有两类题型:
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
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例一中的第4题)
第二类解题方法—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
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①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云改正或抵制。
(如例三中的第4题)
【真题再现】
(一)
(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
“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1无从致书以观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4颐既觉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分)
内容:
感情:
4.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
为什么?
(4分)
三、6.⑴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
7.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
8.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
(2分)
9.不相同(1分)。
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
(二)
(鄂州市2007){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
汉朝人。
②不逮:
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
逮,及、到。
③大姓:
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
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
做工辛勤劳作。
⑥资:
借。
⑦大学:
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④主人怪问衡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①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
(3分)
甲文
乙文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分)
(二、)20、①借②周到③报酬④感到奇怪22、①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23、甲文:
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
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
乙文:
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24、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
①刻苦勤奋②博览群书③虚心请教。
(三)
(2011黄冈)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习题。
(14分)
【甲】秦王谓唐雎日: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日: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日:
“臣未尝闻也。
”秦王日: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日: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日: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剑鞘)。
时恐急,剑坚(插得很紧),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⑾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复习 导学案 文言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