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docx
- 文档编号:25742441
- 上传时间:2023-06-12
- 格式:DOCX
- 页数:55
- 大小:54.42KB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docx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广义教育:
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
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
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教师是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4.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5.受教育者:
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广义包括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身份、不分职业背景,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
6.教育内容:
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7.人的个体发展:
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身体的发展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的发展。
8.正规学校教育:
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
9.非正规教育:
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
10.非正式教育:
个人在日常经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学习,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终生过程。
11.全民教育:
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全民教育可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和发展的能力,是社会摆脱贫困、实现繁荣的必要选择,同时又是促进社会文明道德、控制人口、提高人口质量和改善环境状况的先决条件。
12.终身教育:
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13.教育民主化:
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消除专制、封闭、灌输等不民主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民主化的教育。
14.教育现代化:
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
简答和论述:
1.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如何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发展的方向;
(2)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以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
(3)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4)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2.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2)教育体制和结构显着变化;
(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3.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2)提倡终身教育(3)倡导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现代化(5)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6)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物质环境:
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
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精神环境:
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是指在社会生产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3.文化(广义):
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4.文化(狭义):
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5.文化传递:
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在空间的流动,文化传递与传播过程补充、发展、丰富着文化,因为它注入了传播者的经验与整理创造。
6.文化选择:
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
7.文化变迁:
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
文化变迁来自文化内容的变化,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变迁,只有当某种文化内容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8.人的个体社会化:
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简答和论述:
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2)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实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4)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简述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表现在:
(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
5.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
答:
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
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
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
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儿童的发展:
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回忆说:
柏拉图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基本上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并成为有意识的先天知识(理念)。
后天环境对人不具影响,一切研究、学习都只不过是对先天理念的“回忆”。
3.成熟势力说: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儿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
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
环境和教育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但最终由生物因素所控制。
4.遗传决定论:
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率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5.环境决定论:
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6.先天因素:
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
7.后天因素:
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
8.年龄特征: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9.智力:
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
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10.儿童观:
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11.教育观:
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的根本看法。
12.社会本位儿童观:
在古代,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
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根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
13.人本位儿童观: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儿童观,是个全新的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新人类观。
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简答和论述:
l.什么是发展?
儿童发展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儿童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的和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是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四个要素:
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这程。
这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
皮亚杰强调儿童自身成熟一前提条件。
也强调了后天不断地练习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3.布龙芬.布兰纳关于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是:
认为儿童自出生以后就在社会中生活,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儿童的成人等各“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影响,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4.简述个体发展的规律。
个体发展的规律表现在:
(1)个体发展由简单到复杂;
(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5.简述个体(儿童)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3)发展具有阶段性。
6.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
(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
7.简述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三种作用模式。
答:
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作用只是使用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第二种作用模式是“促进”,即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
第三种模式是“诱导”,即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8.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观应明确哪些观点?
答:
(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会堂教育时期:
在公元前586年犹太国灭亡了,犹太人开始了长期漂泊不定的生活,希伯来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吞并的危险。
对年轻一代来说,他们不仅对希伯来的历史和家乡一无所知,并甘愿让本民族的文化成为新式文明的一部分。
希伯来人的首领们意识到本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为了希伯来团结起来,使他们怀念过去和设法回到故乡,犹太人开始建立起犹太会堂。
2.白板说:
洛克以其“白板说”而着称于世。
他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
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
洛克认为,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3.自然教育:
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顺应人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方式,让儿童得不到自由的发展。
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
4.恩物:
恩物(gift)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5.经验:
“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的主动尝试行为与环境的反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合。
这样,行动和结果之间的连续不断的联系和结合就形成了经验。
6.儿童中心论:
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一切需要的措施都应该是为着促进儿童的生长。
因为是儿童,而不是教学大纲决定教育的质和量,所以教学内容、计划和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儿童为中心。
7.做中学:
杜威认为儿童在出生后对每一件事都是要学习的,如看、听、做等,但是他们只有对真实的活动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对活动中产生的一切进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8.发现式教学法:
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这就是发现式教学法。
这个过程就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使儿童发挥自己的能力,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满足他们发现需要的过程。
9.多层智力观: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ener)花了数年时间分析人脑和人脑对教育的影响,其研究结论是简单但极其重要的。
加德纳指出,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其中两种在传统教育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而其他五种则长期被忽略或忽视。
10.最近发展区:
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
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即是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
11.情商:
英文为EmotionalIntelligence。
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
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12.教学做合一:
是陶行知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怎样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要怎样教,怎样教就要怎样训练教师。
也就是说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二是我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三是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做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可见,“教学做合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13.幼儿的完整学习:
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
14.整个教学法:
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善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
运用的教材以故事或自然为中心或出发点,组织儿童进行学习的方法。
但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故事或材料都是来自于儿童的生活,并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简答和论述:
1.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自然教育思想精要:
(1)倡导爱的教育
(2)强调母亲的教育作用(3)明确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4)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原则
(5)教育内容分为体育和劳动教育、智育、德育
2.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内容。
(1)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安静角、感官活动角、语言角
(2)教师的作用:
观察指导、示范、准备
(3)教具——活动材料:
日常生活训练的教具、感官教具、学术教具(读写算)、文化艺术性教具。
3.简述张雪门的幼稚园教学法。
(1)做学教合一
(2)教材与教法融为一体(3)自由自动教学(4)制定儿童能力目录表
4.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个解放是什么?
(1)解放儿童的头脑
(2)解放儿童的双手(3)解放儿童的眼睛(4)解放儿童的嘴
(5)解放儿童的空间(6)解放儿童的时间
5.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1)教育即成长
(2)教育即生活(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6.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
(1)给予行动的自由
(2)合理的养护和锻炼(3)注意语言的发展(4)感觉教育
(5)模仿(6)自然后果法
7.杜威的儿童观。
(1)重视儿童的本能
(2)儿童具有自我生长的能力
(3)儿童与成人在心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别
8.简述皮亚杰的儿童教育基本原则。
(1)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避免成人化倾向
(2)发展儿童的主动性(3)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4)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9.试述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内容。
(1)肌肉训练
(2)日常生活训练(3)初步的知识教育(4)文化历史教育
10.简述蒙台梭利的基本教育思想。
(1)发现儿童。
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
(2)吸收的心智。
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感觉特别敏感期的理念,也就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并给幼儿归纳出几个敏感期。
(3)自由的原则。
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
11.蒙台梭利将幼儿分为几个敏感期?
(1)秩序敏感期
(2)细节的敏感期(3)行走的敏感期(4)手的敏感期(5)语言敏感期
12.简述皮亚杰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的作用
(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间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3,简述皮亚杰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思维阶段
(2)前运算思维阶段
(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4)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14.简述皮亚杰的教育思想。
(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2)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3)主张发现式教学方法
(4)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15.张雪门认为幼儿课程的来源是什么?
(1)儿童自然的诸般活动
(2)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生的活动
(3)儿童与人事界接触而生的活动(4)人类聪明所产生的经验而合于儿童的需要者
16.陈鹤琴制定的幼稚园教育内容是什么?
儿童的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17.简述卢梭强调指出的幼儿教育应当遵循的自然教育的原则。
(1)必须让儿童充分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相信他们也不会随便滥用这些力量
(2)考虑到儿童的一切身体的需要,包括智慧方面和体力方面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帮助,使这些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3)只有当儿童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去帮助他们,也不能依从他们胡乱的想法和没有道理的欲望
(4)应当仔细研究儿童的语言和动作,真正地辨别他们的欲望究竟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还是从心里想出来的。
18.简述福禄贝尔认为的儿童的四种本能。
(1)活动的本能
(2)认识的本能(3)艺术的本能(4)宗教的本能
19.论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2)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3)主张发现式教学方法
(4)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5)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6)发展儿童的主动性(7)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8)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20.根据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结合加德纳的多层智力观,分析当前我国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特色园”、“兴趣班”现象。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的发展。
”
(2)加德纳多层智力观:
①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其中语言智力和逻辑或数学智力在传统教育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而其他五种即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则长期被忽略或忽视。
但是,加德纳指出,这使我们对我们的学习潜力产生了一种不正常的、有限的看法。
②早期教育在这七种不同层面智力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在关键期(早期)某一智力或能力没有受到相应的诱导,它们以后就很难再出现或永久丧失。
③应提倡完整学习,即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开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
这里的完整学习与传统的“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但却是建立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的基础上的,是有其当代心理科学研究依据的,也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
(3)当前各地幼儿园大力开展的特色教育,如电子钢琴班、绘画班、舞蹈班等特殊能力培养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长也争赶潮流送子入班。
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幼儿的完整学习这一理念,长此以往,不但培养不出音乐专才、美术专才等家长所期望的“材料”,反而会使儿童丧失了发展其他方面能力的机会,以致成为片面发展的畸形人才。
这一问题,同样也应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与反思。
21.试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启示。
答: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
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即是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
启示:
最近发展区决定着教学的可能性,而教学也应当以它为目标。
因此,教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创造条件。
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教育不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还要判断儿童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
帮助儿童勇敢地迎接挑战,激发思考力、创造力和意志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五章
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2.学前教育目标:
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3.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完整表述,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4.全面发展教育:
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是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其最终结果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简答和论述:
1.简述制定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1)我国的教育方针;
(2)社会发展的需要;(3)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
2.简述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
(1)培养全面素质;
(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
(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3.造成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重智轻德、重智轻体的原因是什么?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
(2)家长的功利需要;(3)应试教育的压力。
4.《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1)体育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智育目标: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德育目标: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美育目标: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5.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6.如何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
在199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教育学 名词解释 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