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主题班会感悟心得.docx
- 文档编号:25739121
- 上传时间:2023-06-1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07KB
传统习俗主题班会感悟心得.docx
《传统习俗主题班会感悟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习俗主题班会感悟心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统习俗主题班会感悟心得
传统习俗主题班会感悟心得
传统习俗主题班会感悟心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存在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
下面本文库给大家带来的是传统习俗主题班会感悟,欢迎查阅!
传统习俗主题班会感悟1一、活动背景: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
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
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但据我的初步调查不少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扫墓则是出游的幌子,至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文化内涵等他们知之甚少。
针对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实践而召开了这次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三、活动时间:
20xx-3-30四:
活动地点:
六年级
(2)班五、活动准备:
1、清明节习俗活动片段,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爱国烈士图片、哀乐、白色、黄色、紫色皱纹纸、铁丝、剪刀、包装纸、空白花圈等。
2、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资料、图片等。
3、每位学生调查自己家的家族史。
4、每组选若干名学生参加“清明知识知多少”比赛,准备竞赛的题目。
六、活动过程班主任: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下周就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举办了这次班会.。
(一)利用竞答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1、引导学介绍清明节的由来生:
简述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略)生:
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讲述清明节的由来更能深入领会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指导学生领会清明祭祖扫墓的文化内涵班: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的,最主要的还是祭祖扫墓。
播放清明节习俗活动影像资料或展示有关图片,最后播放一组民间扫墓、祭祖图片或影像。
班:
看了最后一组图片影像,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这是封建迷信活动吗?
对待我们的先人我们该不该缅怀,该如何缅怀?
(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口答)总结:
清明祭祖不可少,扫墓祭祖”可以帮助我们“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业基础的真正内涵,能激发人们勇于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斗志,更能体现人类生生不息、繁衍永续的精神。
扫墓祭祖可以促使我们加深对自己生命原本的认识,让每个生者都牢记自己身世的渊源、了解自己生命的脉络。
总之,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祭祖方式:
寄托哀思的同时也要爱护城市环境,采取鲜花、水果、网上祭祀等“低碳”的文明祭祖方式,不随地燃烧纸币等祭祀用品,不乱堆乱倒等。
引导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族,并交流自己在清明节与父母去扫墓祭祖打算。
班:
没有我们的祖先就没有今天的我们,他们还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一个家族史就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史。
我们应该纪念他们。
除了拜祭我们的先人,我们还要祭拜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
播放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请同学们观看,并谈谈历史上为我们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与我们现在和谐生活的关系。
学生五人一组交流观后体会、学生推荐代表谈谈体会.生:
明确没有他们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谐,今天的幸福。
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班:
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题,但不是全部,还有吃青团、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你知道这些活动的有关知识吗?
下面全班按课前布置分成两组互相提问,答对问题最多的一组获胜。
3、指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问题如:
有哪些体育活动?
秋千最早叫什么?
荡秋千有什么好处?
蹴鞠是一种什么游戏?
谁发明的?
什么叫探春?
为什么要植树?
为什么要插柳?
戴柳?
祭祖时一般在什么树合适?
等等问题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辩论抢答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清明节的习俗,直观的画面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清明节的氛围,领悟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人文内涵,并在思想上明确怎样才能过一个文明的有意义的清明节。
二、指导学生扎白色、黄色、紫色的纸花如百合、玫瑰、菊花等,一生做单独的一朵,一学习小组做成一束,两组以上做成一个花圈。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与美术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自身的能力去缅怀先人烈士更有意义。
三模拟祭扫烈士现场:
奏哀乐,全体学生默哀1分钟表达自己对先人及烈士的悼念,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颂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设计意图:
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具体行动缅怀先人烈士,让学生的情感在具体活动中得到升华与提高。
四.总结:
1、用一分钟演讲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上完本节班会课后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受。
2、班主任总结:
通过今天的班会活动我们深刻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和节日含义,中国人历来注重情感,不忘本,因此我们对先人的祭祀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与缅怀。
我们相信亲人、先祖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情意与祭奠,我们华夏儿女也一定会一代代延续而这种温情。
我们还要沿着革命先烈走过的足迹,树立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清明节有它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不仅要热爱它,过好它,还要更好的传承它。
设计意图:
先由学生总结是检验本节班会课效果的有效方法,教师的适时补充与总结让本节班会课更加完整,让学生对本节班会课的学习有一个总体上认识。
五、拓展清明节小长假与父母一起祭奠祖先或烈士并写一篇作文或用一幅美术作品,记述自己过程、见解或感受。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与实际节日结合起来,与语文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自觉地传承本民族文化。
六、反思清明节前夕学校照例要求各班主持班会、制作小花或花圈祭扫烈士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应德育校长的要求,教大家做纸花或扎花。
于是我把美术与班会结合起来教学可谓一举两的。
课前要求学生充分调查相关资料,课上利用竞答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同时指导学生扎白色、黄色、紫色的纸花如百合、玫瑰、菊花等,或者利用野花扎成花束。
并简单模拟祭扫烈士现场祭奠。
最后鼓励学生清明节小长假与父母一起祭奠祖先或烈士并写一篇作文,记述自己过程、见解或感受。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传统习俗主题班会感悟2冬至(英语:
winter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
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
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
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俗话说:
“冬至到,吃水饺。
”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
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历史渊源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汉书》有云: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
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赣)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浙)◇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黑)◇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
(鲁、湘)◇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
(湘、粤)◇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湘)◇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桂)◇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桂)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晋)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现在我们都很喜欢圣诞节,不仅这样,我们还很喜欢过母亲节、父亲节等西方节日,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在这些节日里,我们可以送礼物,可以让友情变得温馨,可以让我们表达自己对父母的一种关心。
在这些节日里,我们懂得孝敬父母,我们知道表达对朋友的关心,这是节日带给我们的一种收获。
这些的确非常有意义,而这些关于西方节日的知识,同学们却不是很了解,大部分是通过商店、报纸、电视而知道的。
这些商店只是介绍他们销售礼物、礼品,而对于节日的文化却很少介绍。
很明显,商人们这样做广告其实就是为了大家买礼物,那样他们就可以赚钱了。
但是,这难道是说我们中国就没有意义丰富的节日了吗?
其实,我们中国的许多节日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都很有意义。
春节里,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呆在一起,大家非常得开心要向长辈拜年。
如果我们去了解一下关于春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祖国的每一个节日都有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它们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传统习惯。
比如关于春节有这样一个传说: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地生活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做坏事的日期,老百姓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
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这只是关于春节的传说,如果同学们去了解一下,你会发现更多我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美丽的传说和故事。
那么大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
对于西方节日,同学们更多的是要学习关于西方节日的传说和故事,让自己变得有爱心,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更要了解我们伟大祖国文明,中国人要学习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过我们自己的节日。
通过中国传统节日,学会尊敬老人,学会孝敬父母,让祖国的传统美德在我们欢度传统节日中在我们身上得到发扬。
传统习俗主题班会感悟3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儿歌,知道重阳节是老人节2、关心爷爷奶奶,产生为爷爷奶奶过节的愿望教学重点:
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儿歌教学难点:
知道重阳节是老人节,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教学准备:
挂图;彩纸、笔、胶水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1、重阳节是谁的节日?
2、你们想为爷爷奶奶做什么?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1、理解儿歌内容2、教师朗诵儿歌提问1:
儿歌里的小朋友跟爷爷奶奶去了哪里?
提问2:
他们一起去爬山,儿歌里用了一个什么好听的词语?
(登高)提问3:
爷爷登高不服老,什么叫“不服老”?
提问4:
儿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样称呼爷爷的?
3、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三、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四、讨论给爷爷奶奶过节传统习俗主题班会感悟4一、活动背景: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
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
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但据我的初步调查不少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扫墓则是出游的幌子,至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文化内涵等他们知之甚少。
针对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实践而召开了这次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三、活动时间:
20xx-3-30四:
活动地点:
六年级
(2)班五、活动准备:
1、清明节习俗活动片段,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爱国烈士图片、哀乐、白色、黄色、紫色皱纹纸、铁丝、剪刀、包装纸、空白花圈等。
2、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资料、图片等。
3、每位学生调查自己家的家族史。
4、每组选若干名学生参加“清明知识知多少”比赛,准备竞赛的题目。
六、活动过程班主任: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下周就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举办了这次班会.。
(一)利用竞答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1、引导学介绍清明节的由来生:
简述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略)生:
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讲述清明节的由来更能深入领会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指导学生领会清明祭祖扫墓的文化内涵班: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的,最主要的还是祭祖扫墓。
播放清明节习俗活动影像资料或展示有关图片,最后播放一组民间扫墓、祭祖图片或影像。
班:
看了最后一组图片影像,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这是封建迷信活动吗?
对待我们的先人我们该不该缅怀,该如何缅怀?
(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口答)总结:
清明祭祖不可少,扫墓祭祖”可以帮助我们“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业基础的真正内涵,能激发人们勇于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斗志,更能体现人类生生不息、繁衍永续的精神。
扫墓祭祖可以促使我们加深对自己生命原本的认识,让每个生者都牢记自己身世的渊源、了解自己生命的脉络。
总之,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祭祖方式:
寄托哀思的同时也要爱护城市环境,采取鲜花、水果、网上祭祀等“低碳”的文明祭祖方式,不随地燃烧纸币等祭祀用品,不乱堆乱倒等。
引导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族,并交流自己在清明节与父母去扫墓祭祖打算。
班:
没有我们的祖先就没有今天的我们,他们还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一个家族史就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史。
我们应该纪念他们。
除了拜祭我们的先人,我们还要祭拜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
播放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请同学们观看,并谈谈历史上为我们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与我们现在和谐生活的关系。
学生五人一组交流观后体会、学生推荐代表谈谈体会.生:
明确没有他们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谐,今天的幸福。
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班:
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题,但不是全部,还有吃青团、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你知道这些活动的有关知识吗?
下面全班按课前布置分成两组互相提问,答对问题最多的一组获胜。
3、指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问题如:
有哪些体育活动?
秋千最早叫什么?
荡秋千有什么好处?
蹴鞠是一种什么游戏?
谁发明的?
什么叫探春?
为什么要植树?
为什么要插柳?
戴柳?
祭祖时一般在什么树合适?
等等问题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辩论抢答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清明节的习俗,直观的画面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清明节的氛围,领悟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人文内涵,并在思想上明确怎样才能过一个文明的有意义的清明节。
二、指导学生扎白色、黄色、紫色的纸花如百合、玫瑰、菊花等,一生做单独的一朵,一学习小组做成一束,两组以上做成一个花圈。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与美术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自身的能力去缅怀先人烈士更有意义。
三模拟祭扫烈士现场:
奏哀乐,全体学生默哀1分钟表达自己对先人及烈士的悼念,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颂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设计意图:
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具体行动缅怀先人烈士,让学生的情感在具体活动中得到升华与提高。
四.总结:
1、用一分钟演讲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上完本节班会课后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受。
2、班主任总结:
通过今天的班会活动我们深刻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和节日含义,中国人历来注重情感,不忘本,因此我们对先人的祭祀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与缅怀。
我们相信亲人、先祖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情意与祭奠,我们华夏儿女也一定会一代代延续而这种温情。
我们还要沿着革命先烈走过的足迹,树立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清明节有它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不仅要热爱它,过好它,还要更好的传承它。
传统习俗主题班会感悟5一、活动目的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重阳节尊老敬老的节日内涵,重点突出尊老敬老、厚德仁爱主题,通过组织各类主题活动,引导师生养成尊老、敬老、孝老、助老美德,弘扬孝老爱亲、老有所养的美德善行,积极营造校园文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浓厚节日氛围,把重阳节办成道德节、仁爱节、孝道节、文化节。
二、活动内容1.开展“孝老爱亲传美德”经典诵读活动。
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孝敬、友善、节俭和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诗文朗诵和优秀诗歌征集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
2.开展“慰问关爱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学生志愿者深入孤寡老人、病残老人、特困老人、空巢老人家庭和敬老院,开展打扫卫生、节目表演等送温暖活动,为弱势群体老人送去物质和精神上的关爱,塑造青少年学生尊老敬老爱老的道德品格。
3.开展“孝心少年好模范”巡讲报告活动。
举办最美孝心少年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报告会,宣传敬老、爱老、助老典型事迹,传递孝老爱亲正能量,引导青少年学生见贤思齐,提升道德素养。
4.开展“登高赏菊乐重阳”民俗体验活动。
各区县、学校在重阳节期间要结合实际,突出重阳节的文化内涵,组织开展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三、工作要求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是丰富学校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
各区县、学校要高度重视、科学安排,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2.创新形式,抓好结合。
要与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入扎实。
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精心设计学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项目,增进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区县、学校要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开辟网上专栏、制作公益广告等途径,采取消息、图片、特写、综述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地做好宣传报道,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习俗 主题 班会 感悟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