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docx
- 文档编号:25730628
- 上传时间:2023-06-1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3.59KB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docx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史宁中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
为了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借鉴国际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
《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师应当用这四个基本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日常的教学行为。
“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
“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
“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
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专业知识”维度,从中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一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
体现了对中学教师把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
在学科知识方面,中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是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
一是教学能力,这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
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
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标准》的基本性质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该法律以及此后的法律文本、相关政策都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标准》是我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
《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
这意味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
从《标准》的前言和实施建议两个部分中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之性质,也具有“导向”标准之特征。
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管理的抓手。
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是引领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础。
注:
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校长、《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负责人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人就教师专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问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教师专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教育部就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请您谈谈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总体上还有些不适应。
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亟待进一步增强,教师资源配置亟待改善,教师管理机制亟待完善。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关系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关系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紧迫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提出“国家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教师专业素质要求,是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必将大力促进我国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建立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制定教师专业标准也符合国际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2.请您介绍一下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过程
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就着手研究建立教师教育标准体系,教师专业标准是其中重要内容,研制工作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是课题研究。
教育部委托北师大、华东师大等9所师范大学和中央教科所开始研究三个标准。
2008年,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中国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研究项目”,开展现状调查和国际比较等前期研究。
二是标准研究。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年,我们加快教师专业标准研制工作。
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顾明远和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同志分别牵头组成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标准文本研究,积极开展现状调研、国际比较、文本研制、专家咨询等相关工作,形成了三个标准文稿。
课题组听取了1000多位专家和中小学校长、园长及一线教师的意见,大的修改有30多次。
三是征求意见。
我们组织召开教师教育标准汇报研讨会,邀请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各位专家讨论修改。
征求部有关司局、各省教育厅和部分师范院校、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意见,多次修改三个标准文稿。
四是专家审议。
我们分别组织召开三个标准审议会。
邀请部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对三个标准进行了审定。
大家认为,三个标准文稿基本成熟,理念先进,导向鲜明,要求明确,内容全面,易于操作,希望尽快印发。
五是审定统稿。
我们与顾明远教授和三个课题组负责人一起进行了最后统稿,再次对文稿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
3.请您介绍一些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和内容
教师专业标准定位为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的专业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师专业标准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
基本理念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组成,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60余条具体要求。
实施建议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幼儿园、中小学及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突出师德要求,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是强调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
四是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4.请您谈谈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后,在实施方面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二是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实践,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三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四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王嘉毅:
教师专业标准的意义与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条件。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专业标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第一,教师专业标准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工作。
严格来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教师职业的。
教师职业有自身的严格要求。
那么这些要求是什么?
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才能从事教师职业?
这就必须通过教师的专业标准来规范和要求。
只有达到教师专业标准的人才能进入教师队伍的行列,才能从事教师职业。
多年来,我国由于没有出台教师专业标准,导致教师队伍鱼目混珠,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有了教师专业标准,在教师的招聘、任用过程中,就可以严把入口关,选拔符合专业标准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行列。
这对于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科学有效的重要指导。
教育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既有方法又无定法。
尽管教育教学理论早已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策略,但是从教师的角度或者对于每位教师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具备怎样的观念、行为和态度,还需要具体的规范。
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观念、知识、行为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按照这些要求,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也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同时,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也有了具体的标准。
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的规范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第三,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职业。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缓慢的过程,需要教师个人、所在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支持。
教师专业标准对于教师的品德、知识、能力等都做出具体的规定,提出明确的要求。
这就使得教师个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都清楚地知道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哪些内容,具体要求是什么,可以对照标准了解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目标。
第四,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指南。
教师的培养培训是影响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基本内容是什么?
重点是哪些?
怎样才算是好的教师教育?
这都与教师专业标准密切相关。
教师教育的内容、重点,以及教师资格考试等,都应当依据教师专业标准。
在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各教师教育机构可以体现自己的特点。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教师专业标准,不同教师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差别较大,使得培养出来的教师在基本素质方面也是千差万别,部分机构的教师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从教师的职后培训来看,由于国家要求在职教师每五年要接受一定课时的培训,但对于培训什么并没有特别明确或具体的要求,各地的培训内容也是差异很大,一些地方的培训内容甚至与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关系,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经费,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有了教师专业标准,不仅可以规范教师教育机构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也有利于对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培训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另外还有利于各教师教育机构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突出特色,这对于提高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质量意义重大。
总之,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准则,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与颁布,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
我们期盼着我国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尽快颁布,尽快实施。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周洪宇
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伦理、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实践水平等,确立了质量规格,作出了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可以依此来衡量与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水准。
教师专业标准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双重特点。
基础性表现在为教师专业伦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所应必备的素质规定了基本标准;导向性表现在规定合格教师基础标准的同时,还具有发展性功能,起到引导教师朝着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方向发展的作用。
教师专业标准大致可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
所谓通用标准,就是国家对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统一规定的标准,即政策性标准;所谓专业标准,是指为教师制定的具体专业发展标准,包括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教师专业知识标准、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等内容,即业务性标准。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化的迫切呼唤,是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客观需要,是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必然要求,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更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教育部十分重视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召开了一系列专题会议,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组织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
分别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在具体工作和操作层面得到了细化与落实,完成了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系统性构建,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为中国教师教育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在基本理念上,注重“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在基本内容上,注重“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标准的“专业理念与师德”里,都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在每个标准的“专业知识”里,包括“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等部分。
在专业能力上,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部分。
当然,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尽管都是教师,对象是儿童与青少年,从事的都是基础教育工作,但毕竟各自还有自己的侧重与特点,因此,每部分的具体表述也略有不同。
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对教师要求“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特点,与中学教师在“专业能力”上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要求相比,明显有所不同。
至于各自部分具体内容的差异,那就更大了。
仔细对照阅读,可以看得更为清楚。
制定并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加快教师专业化的步伐,促进教师专业化,使教师像工程师、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一样,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工作人员,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师是一种职业,但不是一般的职业,具有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
作为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养成高尚的专业伦理。
制定并实施特定的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指南,能够正确引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其次,它有助于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客观需要。
要实现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化的目标,除了在校舍建设、设备设施等硬件方面达到均衡化之外,最重要的是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化。
而要实现城乡、东西教师的均衡发展,必须制定全国统一的教师专业标准,只有全国各地按照统一的教师专业标准,加强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专业化,才能培养一支为城乡与东西教育均衡发展服务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再次,它有助于贯彻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理应贯彻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当提高综合素质,在各方面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同时,教师要从内心深处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建立教师专业标准,可以帮助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第四,它有助于适应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19世纪中叶欧美教师专业化已经开始起步,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取向,之后欧美及日本均将教师教育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作为提高教师质量的主要途径。
与之相适应,各国纷纷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专业标准。
我国建立教师专业标准,正是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具体体现,也有助于教师培养与国际接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
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
”可以说,《教育规划纲要》对制定教师专业标准,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讲得已经非常清楚。
制定并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正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措施之一。
有了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就有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制定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就是今后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法”。
可以预计,只有借鉴和遵循国际惯例,制定并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形成公开、公正的教师遴选机制,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的入职门槛,才能不断地将优秀人才遴选进教师的行列,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际教师专业标准改革的新趋势
段晓明
摘要:
2009年以来,各国纷纷推出教师专业标准新举措:
引入专业性向测试、更新教师资格证书、融合教学实践途径。
审视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有利于反思教师教育的可能空间,定位教师专业化的未来路径。
关键词:
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发展;教师
20世纪80年代,各国开始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教师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提升教师质量。
其中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构建成为教师教育突破改革瓶颈的关键举措。
一系列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完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种制度和推动力。
随着对教师个体性的理解、对教师职业性的重新解读以及对教师研究进展的应用,进入2009年,各国围绕教师专业标准这一主题在不同维度上展开改革:
教师专业性向测试的引入,教师资格证书的更新,教学实践途径的融合。
本文对这些变革动向的分析,力图以此为切入点审视教师专业标准制定中的发展趋势,由此反思教师教育的可能空间,定位教师专业化的未来路径。
一、为师之本:
教师专业性向的具备
专业性向指对某种职业的特殊能力。
教师专业性向指适合教育工作的人格特征和成功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包括心灵的敏感性、爱的品质、交流、沟通的意愿、对教育工作的兴趣等人格特质和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在内的职业品质。
[1]
最近,澳大利亚进行了一项《世界一流表现的学校系统如何出类拔萃》(HowtheWorld'sBest-performingSchoolSystemComeoutonTop)的研究,结果显示,“学校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选择合适的人成为教师”。
[2]然而,究竟何为合适,则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各国制定的专业标准从最初对教师知识、技能的强调,到将教师的专业理念、信念作为重要的维度,而现实中,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个性品质在转变中逐渐凸显。
据统计,2008-2009年间,尽管英国申请接受师资职前培训的人数较以往增长27%,而每年约有13%的师资培训课程候选人并未完成他们的课程,还有一部分即便坚持完学业,在教学中也表现出不适应,在任职一两年内快速退出。
[3]因此,英国教育部宣布自2009年9月起在英格兰师范院校中引进“诊断性人格测验”,淘汰不适合的申请者。
“这个措施不仅是为及早鉴别出不适合担任教职的人选,更为重要的是,借助发展中的诊断性工具,帮助提供者挑选出合适的候选人,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训练,以助于他们日后面对各种挑战时能有更佳的表现。
”[4]德国一项最新调查研究也发现:
“不管学生高中毕业成绩或师范阶段学业成绩多么优异,都不表示日后会成为成功的教师,而关键因素是——是否拥有合适的人格特质”。
[5]现实也印证,近年,德国将近40%的师范生未能完成学业。
为此,德国巴伐利亚邦首当其冲,于2009年9月开始对新师范生实施“人格特质测试”,该项测验方法主要包括自信程度、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判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 专业 标准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