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完成.docx
- 文档编号:25720044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0.63KB
初三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完成.docx
《初三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完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完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完成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的反抗
一、列强侵华战争表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原料,维护扩大侵略权益,变中国为殖民地
战争名称
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侵略者
英国
英法(美俄帮凶)
日本
英法美意
俄奥德日
签订条约
1842年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1895年
李鸿章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
1901年
《辛丑条约》
影响危害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一步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融入世界
失败原因
原因:
清政府腐败无能和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列强技术先进,势力强大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1893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反映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2.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在廊坊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取得廊坊大捷。
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
作用: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名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原因
清政府统治危机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时间
19世纪60至90年代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1911年
1915年
代表人物
中央:
奕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活动
前期: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后期:
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新式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百日维新。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文化教育等
1894年兴中会。
1905年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武昌起义,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成立。
前期:
提倡民主、科学;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性质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着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失败原因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不能充分发动群众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不能充分发动群众
意义
近代化的开端
思想启蒙作用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特点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名称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上海)
大革命失败后的探索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原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日本侵略中国,制造“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时间
1919年
1921年7月
1927年
1937年~1945年
1945~1949年
领导人
陈独秀、李大钊
毛泽东等
毛泽东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
主要活动
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游行、罢课;6月3日以后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
通过党纲;奋斗目标;中心任务:
领导工人运动;
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
为了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召开中共“七大”。
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全面内战爆发
粉碎全面进攻
粉碎重点进攻
大决战: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
抗战取得胜利
胜利
意义
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独立领导革命,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雪洗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了中国绝大部分领土,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近代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萌芽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发展
特点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黄金时代”。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原因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代表
张謇,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
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18家企业(一战后被吞并)
特点
过程艰难曲折,主要是轻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在沿岸大城市,整体落后
近代社会生活
交通
轮船火车
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
英国人修建的淞沪铁路。
滇越铁路
通讯
电报
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
电话
1877年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文化生活的变迁
报刊
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报刊是《申报》(1872年,上海)
近代最大、最负盛名的新式出版企业是商务印书馆(1897年,上海)
娱乐
照相艺术
电影艺术
社会习俗
变化原因
辛亥革命后,为改革愚昧落后的习俗
变化的表现
装束的变化:
剪辨令、易服(中山装、旗袍、西服)、禁止缠足
礼节的变化:
鞠躬握手代替跪拜
称呼的变化:
先生、君、同志
教育
洋务运动中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戊戌变法中1898年光绪帝下令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改名北京大学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科技
詹天佑:
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设计人字形轨道
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
思想
魏源:
《海国图志》
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的方法
1设立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
2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增设水师科;
3改革考试制度
意义:
有利于人们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
严复:
译著《天演论》
主要内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目的:
反对外来侵略
意义:
启发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文学艺术
代表:
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郭沫若、茅盾、赵树理、丁玲等
第五单元新中国过渡时期的探索
一、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053至1957年
2目的: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a.工业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
b.交通运输业: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5意义:
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颁布时间: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性质: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三大改造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
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方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3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方式:
公私合营
2政策:
赎买政策
4.结果:
1956年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5.意义: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不足:
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三、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中共八大
1时间:
1956年
2内容:
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意义: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失误
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
总路线会主义
缺陷:
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1
表现“大跃进”运动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人民公社化运动
高指标
瞎指挥主要标志
浮夸风和“共产”风
2后果:
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调整: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第六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地点:
北京
2.时间:
1978年
3.背景
1“文革”结束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4.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意义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改革开放的开端
3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1)农村
1时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形式: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作用: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城市
1时间:
1985年起
2重点: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3三个方面: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对外开放
(1)时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格局
1
经济特区——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后增设海南
2
沿海开放城市——广州、上海等14个
3
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厦漳泉三角区
4内地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2.邓小平理论
1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南方视察)
2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改革开放的推进
1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者:
邓小平
2含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香港和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a.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b.1997.7.1,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澳门回归
a.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b.1999.12.20,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49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4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评价: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
1955年,印尼万隆
2主题: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性质: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六、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2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变化;中美两国共同要求
3过程:
a.1971.7,基辛格秘密访华
b.1972.2,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
2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意义:
中国外交的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中日建交: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中国 近现代史 知识点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