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治虫56789.docx
- 文档编号:25717899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3.65KB
以虫治虫56789.docx
《以虫治虫5678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虫治虫56789.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虫治虫56789
以虫治虫
【原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翻译】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原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俶(钱镠的孙子)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翻译】
钱氏王朝统治浙东浙西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
“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
“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梦溪笔谈》二则重点文言词汇解释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或划线的文言词汇:
1.庆州界生子方虫(地域,范围)2.方为秋田之害(方:
正)(为:
成为)(害:
危害)
3.其喙有钳(其:
它的)(喙:
嘴)4.千万蔽地(遮盖)
5.则以钳搏之(则:
就)(以:
用)(之:
指代子方虫)
6.悉为两段(悉:
全,都)(为:
成为)
7.旬日子方皆尽(旬:
十天)(皆:
全,都)(尽:
没有)
8.岁以大穰(岁:
年成)(以:
因为)(穰:
庄稼丰收)
9.其虫旧曾有之(其:
这样,这种)(旧:
过去,先前)(之:
语气助词,不译)
10.土人谓之“傍不肯”(土人:
当地人)(谓:
称)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fàn)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yí)以金钗(chāi),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qì),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qū)箧(qiè),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或划线的文言词汇:
1.钱氏据两浙时(统治,占据)2.方两三级(方:
才)(级:
层)
3.患其塔动(担心)4.未布瓦,上轻,故如此(布:
铺排)(故:
所以)(如此:
这样)
5.乃以瓦布之(乃:
于是,就)(以:
用)6.而动如初(而:
但是)(初:
从前,当初)
7.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密:
秘密地,暗中)(使:
派)(其:
他的)
8.贻以金钗(贻:
赠给)(以:
把,用)9.问塔动之因(问:
询问,打听)(因:
原因)
10.此易耳(此:
这,指解决塔动问题)(耳:
语气词,不译)
11.但逐层布板讫(但:
只)(讫:
完毕,终了)
12.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实:
使坚实)(钉:
用钉子钉)(则:
就)
13.匠师如其言,塔遂定(如:
遵照)(其:
他的)(遂:
于是,就)
14.盖钉板上下弥束(盖:
表推论原因,因为)(弥:
更加)
15.六幕相联如胠箧(幕:
面)(联:
连接)(胠:
从旁边打开,打开)(箧:
箱子)
16.人履其板(履:
踩,踏)(其:
那)17.六幕相持,自不能动(持:
支撑)(自:
自然,当然)
18.人皆伏其精练(伏:
同“服”,佩服)(其:
他的)(精练:
精熟,高明)
*重点句子翻译:
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译: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成因此获得大丰收。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译:
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就用钉子钉木板使木板坚实,就不会晃动了。
3.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译: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4.人皆伏其精练。
译: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七(上)之《梦溪笔谈》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喙()大穰()梵天寺()喻皓()贻以金钗()()布板讫()弥束()胠箧()塔遂定()人履其板()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庆州界()2、方为秋田()3、之害()()
4、其喙()5、千万蔽地()6、蔽地()7、则以钳()
8、则以钳()9、搏之()10、悉为两段()
11、悉为两段()12、旬日()13、子方皆尽()14、岁以大穰()15、岁以()16、大穰()16、其虫()17旧曾有之()()
18、土人()19、谓之()20、方两三级()()21、钱帅登之()22、患其塔动()23、匠师云()
24、未布瓦()25、故如此()26、如此()27、乃以瓦()28、乃以瓦()29、而动如初()()
30、无可奈何()31、密()使()其()妻见喻皓32、贻()以()金钗33、问()塔动之因()33、此()易()耳()34、但()逐层布板讫()35、便实()钉()之36、匠师如()其()言
37、塔遂定()38、人皆伏()其()精练()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⑴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
⑵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⑶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⑷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⑸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⑹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
⑺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⑻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
⑼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关如胠箧。
⑽人皆伏其精练。
四、中考链接
1、你认为《以虫治虫》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2、《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
3、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本课学习要点
1、关于《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电质、地理、气象、医药、农业、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
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如毕舁发明活字版印刷术等。
社会历史现象部分,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于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有所反映,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翔实记载。
2、内容概括:
①《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②《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
本文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3、“以虫治虫”中两个“虫”分别指什么?
子方虫和傍不肯
4、《以虫治虫》给我们那些启示?
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5、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
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方法,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他例子吗?
“傍不肯”的形状像蝼蛄(俗名土狗子),它的嘴上长有钳状的东西。
它碰到子方虫,就用大钳子跟它搏斗,并用大钳子把它夹成两段。
生物防治方面的其他例子:
如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毒虫,保护树木等。
6、《梵天寺木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
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①、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未布瓦,上轻”,可布瓦后,塔“动如初”,说明匠师的认识未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情况,匠师当然很难堪。
但为了向钱俶交代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去见的妻子,请求喻皓“塔动的问题。
“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用心良苦。
②、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7、《梦溪笔谈》及选文价值、意义
《梦溪笔谈》这部中国文化史上的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总结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课文所选的两则,《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
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
这种方法不仅是促进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这种防治方法不仅在古代有效,今天也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第二则《梵天寺木塔》记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决高层建筑木塔不稳定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6《梦溪笔谈》两则语言特色
《梦溪笔谈》两则,文字简洁生动。
《以虫治虫》只用了70个字就记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应运而生,迅速彻底地消灭了虫害,保证了农业大丰收的情况。
《梵天寺木塔》仅用130个字就清楚地记述了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传神地描写了人物魄蓟作、员直的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稳定的原因。
详略得当是这两则短文又一特点。
《以虫治虫》介绍子方虫的天敌比较详细,介绍了“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数量之多,剿灭子方虫的情况,而介绍子方虫为害则一笔带过,这样就突出了“以虫治虫”这一中心。
《梵天寺木塔》记叙喻皓的语言较详,因为这最能体现他技艺的高超。
对“塔遂定”的原因也写得较详,因为这是木塔稳定的科学原理,有必要交代清楚。
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不是本文的重点,则以“如其言”三字一笔带过。
这样安排详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六、中考链接(答案)
1、你认为《以虫治虫》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现在我们用农药治害虫,带来了污染,而采用以虫治虫的办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由此看来,这种办法在今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
以匠师的“无可奈何”来反衬喻皓技术之高。
又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如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篇末说:
人皆伏其精练。
3、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
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②启示:
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决定着他对事物的判断是否正确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综合能力测试
(一)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以虫治虫》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钱塘人,________代作家。
2.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狗蝎()②其喙有钳()
3.解释字词。
①蔽()②悉()③旬日()④穰()
4.翻译加粗句。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区别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
①其虫旧曾有之。
()
②土人谓之“傍不肯”。
()
6.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
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1.概括这一段文字三层大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钱氏据两浙时()②方两三级()
③但逐层布板讫()④人履其板()
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患其塔动()②故如此()
③未布瓦()④贻以金钗()
⑤匠师如其言()⑥盖钉板上下弥束()
4.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
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②乃以瓦布之()
③贻以金钗()④但逐层布板讫()
⑤问塔动之因()
5.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钱帅登之()②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③匠师如其言()④此易耳()
6.翻译句子
①六幕相联如胠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皆伏其精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梦溪笔谈》沈括存中北宋2.①xiē②huì3.①遮盖②全部或都③十天④庄稼丰收4.①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②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③年成因此而大丰收。
5.①语气助词,可不译。
②代词,指子方虫的天敌。
6.围绕子方虫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7.①子方皆尽②启示我们:
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1.①讲建塔过程中的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际都未能解决。
②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
③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映。
2.①jù②fāng③qì④lǚ3.①担忧。
②所以。
③铺排。
④赠给。
⑤遵照。
⑥因为。
4.①在②用③拿④只⑤的5.①塔②匠师③喻皓④指固塔这件事6.①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
②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7.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同步训练
1.填空题
《梦溪笔谈》二则的作者是________时期的著名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含义
庆州界生子方虫:
悉为两段:
千万蔽地: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贻以金钗:
其虫旧曾有之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皆伏其精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谈谈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生产上的害虫防治存在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言文《禹门大蛇》,回答问题。
(湖北省鄂州市2003年中考题)
禹门大蛇
(明)薛渲
有大蛇,穴禹门(地名,山西河津,古龙门所在地)下岩石中,常束尾崖树颠,垂首于河,伺食鱼鳖之类,已而复上入穴,如是者累年。
一日,复下食于河,遂不即起;但尾束树端,牢不可脱。
每其身一上下,则树为之起伏,如弓张弛状。
久之,树枝披折,蛇堕(duò)水中。
数日,蛇浮,死水之漩隈(隈,wēi,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1)①用现代汉语写出“穴禹门下岩石中”一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线标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部分的停顿之处(每句限标一处)。
树为之起伏,如弓张弛状。
蛇浮,死水之漩隈。
(2)问题回答:
蛇堕入水中之前“每其身一上下,则树为之起伏”的原因是什么?
把你认为最有可能的一种原因写在下面,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人有负盐负薪者》,回答问题。
(山东省济南市2003年中考题)
人有负盐负薪者
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
“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群下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
“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
①藉(jiè):
垫、衬。
②惠:
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③顾州纪纲:
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1)下面句子中加粗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域名不以封疆之界
C.徐喷以烟D.不以千里称也
(2)解释加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请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北宋政治文学沈括
2.地域全,都覆盖送过去
3.①十天后子方虫都被消灭干尽了,因此当年庄稼大丰收②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③人们都佩服他技术的精湛
4.略
5.
(1)①答:
住在禹门下岩石洞中。
(或:
在禹门下岩石洞中居住。
或穴居在禹门下的岩石中)②答:
如弓/张弛状。
蛇浮,死/水之漩隈。
文言文朗读的节奏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划分节奏要注意体会各部分意义是否完整,各部分意义关系是否清晰。
必须在基本弄清文意的基础上作答。
(2)蛇堕入水中之前“每其身一上下,则树为之起伏”的原因可能是:
蛇头伸入“伺食”时可能被水中怪物(如水中巨龟、鳄鱼等)咬住了,蛇企图挣脱。
它可能抓住了水中的一个活物,但活物太大,不能如以前一样起身,又舍不得放弃。
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
必须在基本弄清文意的基础上作答。
6.
(1)C。
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懂“以杖击之”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寻找与之相同的一项。
“以杖击之”中“以”的意义是“用”,在这儿作介词来用。
选项中只有“徐喷以烟”中的“以”是这种意义和用法。
(2)李惠让相争的两人看(从羊皮上打下的)盐粒,背柴的人就主动接受惩罚。
句子的翻译既要将句中重点字词的解释体现出来,又要注意通畅易懂。
(3)李惠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
语句:
“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
“得其实矣。
”只有在基本弄清文意的基础上才能回答。
(4)提示:
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
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只有在基本弄清文意的基础上才能回答。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检测题
基础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6分)
(1)其喙()有钳
(2)岁以大穰()
(3)梵()天寺木塔(4)贻()以金钗
(5)六幕相联如胠箧()()(6)人履()其板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6分)
(1)千万蔽地蔽:
(2)岁以大穰岁:
(3)患其塔动患:
(4)未布瓦,上轻,故如此故:
(5)贻以金钗贻:
(6)人履其板履:
3.解释下列加粗的虚词的意思或用法。
(6分)
(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其:
(2)岁以大穰以:
(3)以钳搏之以:
(4)乃以瓦布之乃:
(5)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而:
(6)盖钉板上下弥束盖:
4.请对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加以归类。
(10分)
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B.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C.其虫旧曾有之D.问塔动之因
E.钱帅登之,患其塔动F.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1)代词,代物:
(2)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3)语气词,无实在意思:
5.译述下列句子。
(8分)
(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4)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6.请用一句话概述《以虫治虫》的内容。
(10分)
7.《梵天寺木塔》详细记述怎样解决塔动的问题,而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则用“如其言”一笔带过,这是为什么?
(10分)
8.填空。
(4分)
《梦溪笔谈》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北宋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该书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的________成就。
综合题
1.你认为《以虫治虫》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2.《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
参考答案基础题
1.
(1)huì
(2)ráng(3)fàn(4)yí(5)qūqiē(6)lǚ
2.
(1)遮盖
(2)年成(3)担忧(4)所以(5)赠给(6)走,踩踏
3.
(1)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虫治虫 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