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评估规范标准.docx
- 文档编号:25714700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7.37KB
能源消耗评估规范标准.docx
《能源消耗评估规范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消耗评估规范标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源消耗评估规范标准
工业类节能报告书框架
前言----叙述项目由来,评估目的和意义,并简要叙述评估过程总论----1.评估范围和内容
2.评估依据(法律法规、行业准入等政策)
3.评估过程(简要叙述节能评估文件的编制过程)项目概况介绍---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综述
产品方案原辅材料消耗和供应方案工艺技术方案
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设施配置方案总图布置
工作制度、劳动定员及项目实施计划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项目用能情况
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一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
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评估
主要用能设备节能评估
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估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总结
节能措施评估--能评前节能措施评估(各方面节能措施)
能评阶段节能措施建议及评估
单项节能工程评估
节能措施评估总结
1.
项目能源利用状况核算及能效水平评估一
评估前项目能源利用情况(能源
消耗量,具体计算数据)
2.节能评估前项目能效水平评估(与当地要求能耗水平及规定等级对比)
3.节能评估后项目能源利用情况
4.节能评估后项目能效水平评估
5.节能措施评估总结
项目能源消费影响评估-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项目能源供应条件及落实情况项目对当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估项目对当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评估项目能源消费影响评估总结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结论:
包括
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产业政策、是否符合所在地规划要求。
项目所在地的区域能源供应条件能否满足项目需求。
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
项目主要用能工程(动力、空调通风、电气照明等)节能设计是否合理。
项目有无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
项目是否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项目用能总量以及能源品种和结构是否合理。
设备、工序、产品能耗及建筑能耗等是否达到国家、行业及地方规定的标准。
项目能耗指标是否达到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
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是否合理及达到的节能效果。
项目余热、余压、可燃性气体的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利用及效果;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影响。
根据评估结果,从节能的角度对项目是否可行做出评估综合结论。
能源消耗评估标准
文件类型
按年综合能源消费量E(当量值)
按建筑面积划分A
实物能源消费量
综合能源消费量
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
电力
kW-h
石油
t
天然气
m3
吨标准煤
tee
节能评估
报告书
E>5.0x106
E>1000
4
E>100X10
E>3000
4
A>2X10
4
A>20X10
节能评估
报告表
2.0x106 106 500 5.0X104< E<100X104 1000 1X104< A<2X104 10X104< A<20X104 节能登记表 E<2.0x106 E<500 E<50X104 E<1000 A<1X104 A<10X104 A.1前言 叙述项目由来,评估目的和意义,并简要叙述评估过程。 A.2总论 A.2.1评估范围和内容 明确评估项目的建设内容、建筑面积、各建筑特征,确定项目评估范围。 A.2.2评估依据 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类型确定节能评估依据,应包括: a)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能效的政策、法 规、设计规范、技术规程及产品标准; b)现行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推广、限制和禁止(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建筑材料等目录; c)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复函、土地预审等相关资料;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 报告等立项资料。 A.2.3评估过程 简要叙述节能评估文件的编制过程。 A.3项目概况介绍 A.3.1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应包括: 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地址、邮编、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A.3.2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基本情况应包括: 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性质、项目类型、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主要技术指标、项目投资总额、项目建设进度计划竣工投产日期、项目预计达到的节能 目标。 A.3.3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 项目所在地周边电力、市政热力、天然气、给水、中水、排水等已具备的和规划中的供应条件。 分析说明项目所在地周边可利用的废热、余热和自然能源的条件。 改扩建项目应根据已有项目特点,对能源供应条件进行分析。 节能评估单位应按照以下原则,确定项目能源消费品种: a)民用建筑项目应根据国家和河南省的相关节能与环保政策,本着节能、环保、因地 制宜的原则,结合项目用能特点、能源使用效率和周边资源、能源供应条件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能源品种; b)民用建筑的供暖、空调系统的热源、冷源能源品种的选择,应根据资源情况、环境 保护、能源的高效率应用、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河南地区的能源和环保政策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c)生活热水热源的能源品种选择应根据河南地区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选择。 A.4项目建设方案 A.4.1建筑方案 A.4.1.1选址、总平面设计方案 简述设计的原则和理念,项目选址、总平面规划布置,建筑的主体朝向等情况,项目总 体经济技术指标表。 附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 A.4.1.2建筑节能设计方案 A.4.1.2.1根据项目类型确定依据的节能设计标准,叙述建筑节能设计方案,包括每个单 体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层数、朝向使用功能等。 A.4.1.2.2各单体建筑的技术指标应采用列表的方法表示。 A.4.1.2.3有特殊区域耗能的建筑空间应单独介绍。 A.4.1.3项目功能分区 A.4.1.3.1建筑物内部的平面设计应合理划分不同功能的区域。 A.4.1.3.2列表说明建设项目内各部分的使用功能及对应的建筑面积及层数、层高。 A.4.1.3.3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建筑物内部的平面设计,应合理确定冷热源、风机及电气机 房的位置。 建筑群要有建(构)筑物一览表。 A.4.1.4结构专业 简要说明各单体建筑的结构形式和拟使用的建筑材料。 A.4.2暖通节能技术方案 A.4.2.1供热、空调系统 A.4.2.1.1居住建筑的集中供暖系统应优先选择热水连续供暖,居住建筑的空调形式优先 选择分体空调。 A.4.2.1.2公共建筑及居住区内的配套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调形式,应根据其使用性质、 供热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A.4.2.1.3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调系统应与居住建筑分开,并应具备分别计量的条件。 A.4.2.1.4采暖、空调系统应根据建筑高度合理进行竖向分区。 A.4.2.1.5根据项目特点合理选择末端设备。 A.4.2.2冷热源 A.4.2.2.1采用城市热网和区域燃煤、燃气锅炉间接供热配套的热力站应合理设置。 A.4.2.2.2项目内设置燃气锅炉房应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A.4.2.2.3在有条件采用集中供热或在楼内集中设置燃气热水机组(锅炉)的高层建筑中, 不应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炉(热水器)作为供暖热源。 A.4.2.2.4当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炉(热水器)时,应符合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要求。 A.4.2.2.5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交换或混水装置宜接近终端用户设置,不宜设在远离用 户的热源机房或热力站。 A.4.2.2.6空气调节系统的冷源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和能源条件,结合河 南地区的能源和环保政策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A.4.2.2.7经技术经济综合论证合理时,应采用电、热、冷三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A.4.2.2.8应积极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A.4.2.2.9空调系统的冷源和空调系统的选择、设计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相关标准的规定 执行。 A.4.2.2.10应合理划分和均匀布置水系统环路,使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相控制在规范要 求的范围内。 A.4.2.2.11合理确定采暖和空调冷热水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并确保水泵设计工作点在高 效区。 A.4.2.2.12管道和设备的保温应优先采用热阻性较好的保温材料。 A.4.2.3通风系统 A.4.2.3.1公共建筑的通风,应符合以下原则: a)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排除室内的余热、余湿或其它污染物; b)人员密集的高大空间,应考虑全面使用自然通风的条件; C)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室内空间的通风换气要求时,应设置机械进风系统、机械排风 系统或机械进排风系统; d)应尽量利用通风消除室内余热余湿,以缩短需要冷却处理的空调系统的使用时间; e)建筑物内产生大量热湿以及有害物质的部位,应优先采用局部排风,必要时辅以全 面排风。 A.4.2.3.2建筑内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作用半径不宜过大; b)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应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c)建筑物通风应考虑热回收措施。 A.4.2.4燃气系统 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的燃气系统,根据其使用性质和要求确定。 A.4.3给排水节能技术方案 A.4.3.1给水(中水)系统 A.4.3.1.1应根据不同的用水要求,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充分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 统水源,优先采用循环及重复利用给水系统,实行分质供水。 A.4.3.1.2在供水安全、节能、节水的同时,应结合建筑条件、用水特点等综合考虑选用 合理的供水方式。 A.4.3.1.1在保证安全供水的前提下,根据减少提升能耗的原则,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给(中) 水系统的压力分区。 应充分利用市政自来水(中水)的供水压力。 A.4.3.1.2设置加压装置应综合考虑,合理选择高位水箱、气压供水、变频供水、叠压供 水等加压供水方式,供水泵房宜在供水范围内居中或靠近用水量大的用户布置,降低供水能 耗。 宜根据项目区域规模、建筑物布置等情况,合理布置供水泵站,避免室外供水管线过长, 并宜靠近用水量大的用户布置。 A.4.3.1.3给水系统应制定节水方案,采用节水器具。 A.4.3.2热水系统 A.4.3.2.1根据热水使用对象、建筑特点、用水规律、用水点分布等选择合理的供水方式。 A.4.3.2.2采用合理的集中热水供应循环系统。 A.4.3.2.3生活热水应优先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满足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设计要求。 A.4.3.3排水系统 A.4.3.3.1应根据建筑排水性质及污染程度,结合室外排水体制,并考虑综合利用与处理 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排水系统。 A.4.3.3.2地面以上的污(废)水应由重力直接排入室外管网。 A.4.3.3.3根据规范、排放标准等相关要求,设置水处理装置或回收构筑物。 A.4.3.4雨水系统 A.4.3.4.1选择安全、经济适用的雨水系统,根据需要设置水泵提升排水系统。 A.4.3.4.2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 A.4.3.4.3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 水渗透量。 A.4.3.4.4当项目具有较大规模的建筑屋面或下沉式广场时,应根据具体条件,适当考虑 雨水集贮及利用方案。 A.4.4电气节能技术方案 A.4.4.1负荷等级及负荷计(估)算 A.4.4.1.1根据规范要求确定各单体项目的负荷分级。 A.4.4.1.2计(估)算项目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和视在功率。 A.4.4.1.3根据具体项目电源供应及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供电电压等级。 A.4.4.2电源情况 根据项目负荷情况估算实际备用电源及应急电源容量,确定供电电源的形式、种类和供 电时间要求。 A.4.4.3变电所位置及容量供电范围 A.4.4.3.1根据负荷估算结果、低压供电半径要求,确定并说明变配电所数量、位置及各 变配电所供电范围的项目、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 A.4.4.3.2明确无功功率补偿方式及补偿要求、变压器负载率、谐波治理措施。 A.4.4.4变电所分项计量设置情况 根据各变电所供电范围内主要用电设备分项计量需求特点,采用简洁、可靠、高效、适 用的系统方案,阐述如何设置用于建筑能源管理的监测仪表系统。 A.4.4.5照明节能设计 根据项目特点明确提出以下内容: a)列表说明主要场所采用的照度值和照明功率密度值; b)列表说明采用何种灯具及附件、主要光源预计寿命周期; c)采用何种照明控制方式,是否采用智能化照明控制装置、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光减 少人工电光源的耗电量的措施。 A.4.4.6建筑设备控制系统设置情况 A.4.4.6.1根据主要设备机房设置情况,采用适宜的自动化监测、智能控制、控制系统形 式,明确控制内容、控制方式。 A.4.4.6.2叙述照明智能化控制及其他智能化系统等设置情况。 A.5项目节能措施评估 A.5.1能评前节能措施评估 根据项目的总体控制节能目标和能耗指标,对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进行综合描述。 A.5.1.1节能监测、计量措施 A.5.1.1.1节能评估机构应在节能评估文件中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公共建筑)要建立能源 消费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能源利用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并说明项目设置能源计量器具的 原则、位置、数量以及准确度等级。 A.5.1.1.2建设项目集中供暖(集中空调)系统,应设置热量计量和温控装置或设施,并 满足下列规定: a)锅炉房和热力站的供热量应采用热量表或热量测量装置加以计量检测。 b)居住建筑应以楼栋为对象设置热量表,并以此作为热量结算点。 c)热计量(热分摊)装置的设置应按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供热计量应用技术规程》JGJ173和河南地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d)末端用热设备应有温控措施。 A.5.1.1.3居住建筑电能计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a)居住建筑电源进线侧应安装电能表; b)对每套住宅电能计量; c)公用设施应按管理需要设置单独的电能表; d)当住宅套内或公用设施的进线采用三相电源时,配置的三相电能表应按相序计量; e)选用的电能表应满足当地电力管理规定。 A.5.1.1.4居住建筑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给水、热水及中水的计量装置。 A.5.1.1.5公共建筑的采暖、空调与通风系统,应进行监测与控制,具体配置内容应根据 建筑功能、标准、系统类型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A.5.1.1.6冷、热源系统的控制,宜满足以下节能配置要求: a)应对系统的冷热量(瞬时值和累计值)进行监测和记录; b)冷水机组应优先采用由冷量优化控制运行台数的方式; c)总装机容量较大、数量较多的大型工程冷、热源机房,宜采用机组群控方式,通过优化组合确定设备运行台数; d)集中采暖系统的热源,应采用根据室外气象条件自动调节供热量的装置。 A.5.1.1.7下列系统的循环水泵,应采用自动变速控制方式: a)空气调节二次泵水系统,负荷侧的二级泵; b)采用热交换器间接供冷供热循环水系统,负荷侧的二次水循环泵。 A.5.1.1.8应根据冷却水出水温度,控制冷却塔风机转速或开启台数。 A.5.1.1.9空调风系统和空气处理机组的控制,宜结合系统的配置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a)温、湿度的监测和控制; b)空气处理机组变速风机的变速控制; c)全空气系统调节新风、回风(排风)阀开度的变新风比控制; d)空气过滤器的超压报警或显示; e)排风能量回收装置的防冻控制和风量旁通时的风机变速控制。 A.5.1.1.10风机盘管系统应设置房间温度的自动控制装置。 A.5.1.1.11新风量的控制与工况的转换,宜采用以下方式: a)采用可调新风比运行的系统,可根据室外焓值或温度的变化实现增大新风比或新风量控制; b)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宜采用新风需求控制。 根据室内CO2浓 度检测值,实现最小新风比或最小新风量控制。 A.5.1.1.12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应采取下列措施: a)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运行台数的运行控制; b)有条件时,宜设置一氧化碳气体浓度传感器,根据车库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自动控 制通风机的运行状态。 A.5.1.2节能技术措施评估 A.5.1.2.1相关专业的节能措施内容,应按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专业顺序分 别叙述。 A.5.1.2.2节能评估机构应依据项目的节能目标、有关标准和项目特点,提出各专业实现 节能目标的手段、技术及实施方案。 A.5.1.2.3有特殊区域能耗的项目所涉及的工艺要求等节能内容,应单独并详细描述,当 建筑数量较多时,可归类描述。 A.5.1.3节能管理措施 节能评估机构应对项目能源消费统计、计量制度以及管理方式、控制方式等进行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b)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如实记录能源消费计量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 c)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 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 品、设备; d)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维修改造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调试、竣工验收等方面的规定和标准; e)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 行管理; f)公共机构电梯系统应当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电梯开启数量和时间,加强运行 调节和维护保养。 A.5.2能评阶段节能措施建议及评估 A.5.2.1能评阶段节能措施 依据项目节能评估、评审等环节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针对项目在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继续提高的环节等,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或建设方案调整意见。 节能评估机构应对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补充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A.5.2.24.2.2节能效果及经济性评估 核算节能技术措施的节能量,测算该措施的成本及经济效益,评估节能技术措施的经济可行性。 A.5.3项目节能措施评估 编写项目节能措施评估总结。 A.6项目能源利用状况核算及能效水平评估 A.6.1节能评估前项目能源利用状况 简述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提出的能源利用种类、数量等内容。 A.6.2节能评估前项目能效水平核算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提出的能源消费总量、建筑面积等内容,测算项目单位建筑面 积能效指标。 A.6.3节能评估后项目能源利用情况 对节能评估后采暖、空调、通风、照明、室内用能设备及配套设施的能耗进行测算分析。 在节能评估文件中应明确数据来源、计算公式等过程,必要时附计算书。 A.6.3.1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量估算 按照不同的系统类型,测算各用能系统的能耗量。 A.6.3.2照明系统能耗估算 照明系统一般指用于满足室内照度需求的照明、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灯具以及外部装饰 用照明。 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对应的面积、用电指标、需用系数、使用时间及平均有功负荷 系数估算照明系统的年能源消耗量。 A.6.3.3室内设备系统能耗估算 室内设备指满足建筑一般功能性要求的设备,包括通常从插座取电的各类设备,如计算 机、打印机、饮水机、电冰箱、电视机、台灯等。 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对应的面积、用电指标、需用系数、使用时间及平均有功负荷系数估算室内设备系统的年能源消耗量。 A.6.3.4电梯系统能耗估算 根据不同型号的电梯台数、需用系数、电梯功率、使用时间及平均有功负荷系数估算电 梯系统的年能源消耗量。 A.6.3.5给排水系统能耗估算 A.6.3.5.1给排水系统能耗按照所选设备功率、使用时间及使用系数估算。 A.6.3.5.2生活热水能耗可根据不同使用条件的生活热水用水定额、使用人数或床位、座位数、加热设备冷热水温差计算平均时耗热量,根据使用时间,估算年耗热量,根据加热的能源品种和方式估算年能源消耗量。 A.6.3.6生活用气量消耗估算 居民及公建餐饮厨房烹饪用气量的估算可根据居民和不同类别公共建筑的年人均用气量指标,人数、座位数及床位数,采用的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的低热值估算全年耗气量。 A.6.3.7其他能量消耗估算 特殊区域能耗计算特殊区域设备能耗是指该区域内的专业设备及其专用辅助设备消耗的能源;该区域与其它区域共享的辅助设备(如集中空调系统设备等)能耗应按各自消费的 服务量折算到该区域的能耗中。 其他能耗的估算方法应参照有关规范、标准或根据同类项目的能耗指标估算进行。 A.6.4节能评估后项目能效水平评估 A.6.4.1建设项目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指标 建设项目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指标按公式B.1进行计算。 (A.1) qz=1000•Q/A 式中: qz单位面积综合能耗指标(kgce/m2.a); Q――综合能耗的年消耗量tce; A――项目的总建筑面积m。 A.6.4.2建设项目分品种实物量能耗指标及综合能耗指标 A.6.4.2.1实物量能耗指标 实物量能耗指标按公式B.2、B.3、B.4计算: (A.2) 式中: qgn——单位面积供暖的实物量能耗指标GJ/m.a; Qn――供暖的年消耗量能GJ/a Am——对应供暖的建筑面积m2。 (A.3) C|gd=Qd/Agd 式中: qgd——单位面积供电的实物量能耗指标kWh/m.a; Qd――供电的年消耗量kWh/a; 2 Ad——对应供电的建筑面积m。 (A.4) C|gq=Qq/Agq 式中: qgq——单位面积天然气的实物量能耗指标Nm3/m.a; Qq――天然气的年消耗量Nm3/a; Aq――对应供暖、供电及天然气的建筑面积m。 注: 其他能源品种的实物量能耗指标参照上式计算。 A.6.4.2.2综合能耗指标 综合能耗指标按公式B.5计算: (A.5) qpzi=qpsi•①i 式中: qpzi综合能耗指标kgce/m2.a; qpsi实物量能耗指标(供热GJ/m2、供电kwh/m2或天然气nM/m2); ①i――能源品种的折标系数。 A.7项目能源消费影响评估 A.7.1项目能源供应条件及落实情况 评估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是否满足项目建成后的能源消费需求,同时对可能出现的 问题及风险进行分析。 评估项目能否充分利用周边区域的市政基础设施及余热、余压等资源。 A.7.2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 A.7.2.1对于新建项目,其年能源消费增量数为项目年综合能耗消费量。 A.7.2.2对于改扩建项目,年能源消费增量数,应为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与其改造前年 综合能源消费量的差。 A.8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提出评估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A.9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应包括下列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源消耗 评估 规范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