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1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5707468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5.52KB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1习资料.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1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1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1习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经过几周的学习,我们已经把第一单元学完了,大家收获颇丰了吧,现在让大家来展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这节课,我们会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两个环节,请各位参赛选手严格遵守比赛规则。
(比赛形式和过程略)
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部分
1、词语盘点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休想 住宅
隐蔽 隐藏选择 住址 洞穴 柔弱 搜索 倾斜 平坦
扒土 宽敞 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蛟龙 慎重 宁静
静谧 豪放 无聊 偶然 崭新 漂移 轻易 资料 证据
鼓舞 考证 起源 召开 假说 震动 坐卧不宁 消磨时光
不可思议 精神大振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2、日积月累
花名歌谣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①胸有成竹:
也说“成竹在胸”,是说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该成语讲的是北宋画家文于可的故事)
②造句:
胸有成竹——这次考试,她经过了充分地复习,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考场。
写作之前,要认真仔细地进行选材和构思,做到胸有成竹。
3、近义词
舒服——舒适 牢固——坚固 空隙——间隙 均匀——平均 出名——有名 隐蔽——遮蔽 慎重——谨慎 挖掘——发掘 简单——简明 搜索——搜查 随遇而安——入乡随俗
静谧——宁静 偶然——偶尔 豪放——豪爽
坐卧不安——如坐针毡 收拾—整理
4、反义词
弯曲—笔直 牢固—薄弱 均匀—不等 仔细—粗心 舒服—难受 慎重—轻率 粗糙—光滑
柔弱—刚强 干燥—湿润 简朴—奢华 偶然—必然 崭新—陈旧 不可思议—可想而知
宽敞—窄小 隐蔽—暴露 随意—慎重 热闹—安静
5、多音字
重 chóng(重叠)zhòng(重要) 空 kòng(空隙)kōng(空间)铺 pū(铺路) pù(店铺) 曲 qū(弯曲)qǔ(曲 子) 弹 tán(弹琴)dàn(子弹)
兴 xìng(高兴)xīng(兴奋) 禁 jīn(情不自禁)jìn(禁止)
6、词语形式积累
ABB:
兴冲冲 毛茸茸 笑嘻嘻 火辣辣 金灿灿 笑盈盈红彤彤 黑乎乎 红艳艳
AABB:
恍恍惚惚 郁郁苍苍 蹦蹦跳跳 勤勤恳恳 隐隐约约 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 口口声声
ABCC:
可怜巴巴 生气勃勃 得意扬扬 空空如也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ABAC:
自由自在 如怨如诉 活灵活现活龙活现绘声绘色忽明忽暗 若隐若现 无忧无虑
AABC:
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跃跃欲试 滔滔江水 空空如也 娓娓动听 恋恋不舍 瑟瑟发抖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半青半黄 半黑半白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枣红米黄天蓝银白鹅黄 藕荷色 苹果绿
(二)课内阅读理解
第5课 古诗两首
一、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译:
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译:
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由于我就在庐山上的缘故。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译:
不要笑农民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总能用足够的东西招待客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
走过了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以为没有路,在前面看到一簇簇花,一棵棵树,就知道前面又有村子了。
喻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要灰心丧气,只要努力,坚持不懈,光明就在前头。
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没希望了,忽然有了新的转机。
3、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应该用那句诗句来形容?
(横看成岭侧成风,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题西林壁》这首诗是(宋朝苏轼)写的,这首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四、《游山西村》是(宋)朝(陆游)写的,该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的真挚感情。
)
第6课 爬山虎的脚
一、《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
二、1.通过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的方法是(细致、长期连续观察)。
2.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
触墙,细丝头上变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3、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儿朝下?
答:
一是为了更多地接受光照。
二是重力的作用。
三、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答:
因为植物中叶子会尽可能地利用空隙来获取更多的阳光,每片叶子都想得到光照。
如果爬山虎的叶子重叠起来,被挡住的叶子照不到阳光,叶绿素不能制造养分,自然会死掉。
剩下的都是不被挡住的。
这是爬山虎长时间进化得到的特性
第7课 蟋蟀的住宅
1、《蟋蟀的住宅》作者是法国的著名的昆虫家(法布尔),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
2、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
《蟋蟀的住宅》作者是法国的著名的昆虫家(法布尔),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
3、“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写出了蟋蟀的个性特点;“倾斜的隧道”,意味着住宅有排水功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十分隐蔽,有安全感;“在这平台上弹琴”,说明蟋蟀的住宅不仅能安居,而且有休闲娱乐之功能。
4、重点段落和句子的理解。
(1)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他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他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
他的束缚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
问题一:
这句话“随遇而安”指什么?
“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问题二:
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
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
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3)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
另外蟋蟀住宅的选址,住宅内外的设计,如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等。
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5、近义词辨析
【隐藏 隐蔽】
〖课文例句〗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辨析〗
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遮掩起来不让人发现”的意思。
区别在于:
“隐藏”着重指“藏起来,不让人发觉”,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隐蔽”着重指“借别的事物遮掩,不让人看见”。
【简朴 简单】
〖课文例句〗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辨析〗
这组近义词都含有“不复杂”的意思。
区别在于:
“简单”着重指事物内部的组织结构单纯,跟“复杂”、“详细”形成反义。
“简朴”是简单朴素的意思,多用于语言、生活状况、设备条件等方面,跟“华丽”、“完备”形成反义。
【平坦 平整】
〖课文例句〗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辨析〗
这组近义词中,都含有“没有高低凹凸”的意思。
区别在于:
“平坦”着重指没有高低,没有倾斜,是“宽而平”的意思,多用于地势,常与“公路、大道、地方”等词语搭配。
“平整”是平坦而整齐的意思,多用于土地。
第8课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
这句话引出了下文:
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
瞧!
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
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
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三、课内练习题
第5课 古诗两首
一、默写《题西林壁》并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题西林壁》
题:
______ ______
西林:
________________
只缘:
__ __
不识:
________________
横看:
_____________
二、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话说:
“当事者迷。
”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四、把下面的词组织成句,句子要通顺。
1.来了 果子 野的 早已 秋天 满山 熟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 想到 心惊 有点 一 就 肉跳 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默写《游山西村》
, 。
, 。
, 。
, 。
六、填空
1.此诗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著名诗人。
现存诗作近万首,是我国诗歌历史上最“多产”的作家。
有《 》《 》等传世。
2.“ , ”蕴含深刻哲理。
3.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6课 爬山虎的脚
一、看拼音写词语
nènyè
( )yǐnrénzhùyì
( )xīnxiā
( )shū
( )
hénjì
( )chóngdié
( )jūnyú
( )zhújià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叶子 一( )风
( )的脚 一( )叶子
( )的触角 一( )细丝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6分)
虎( ) 占( ) 痕( ) 拂( )
虚( ) 站( ) 痕( ) 沸( )
茎( ) 萎( ) 巴( ) 隙( )
径( ) 委( ) 把( ) 际( )
四、小小变色龙(给多音字组词)(6分)
空:
kòng( ) 铺:
pū( ) 重:
zhòng( )
kōng( ) pù( ) chóng( )
五、课文内容我熟悉(根据原文填空)(12分)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不几天叶子就长大,就变成 。
那些叶
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
叶尖一顺儿 ,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
有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
2、爬山虎的脚长在 。
茎上长 的地方,反面伸出 ,
每根细丝像 。
细丝跟 一样。
也是 。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六、句子大观园(先读句子,再做题)(18分)
1、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这句话把 比作 。
2、爬山虎的那些细小的脚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这句话用 来比喻 。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缩句:
。
七、小法官,巧判断(说法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画“×”)(12分)
1、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把它紧贴在墙上。
⑴ 这句话写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由直变弯的。
( )
⑵ 这句话写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紧贴在墙上的。
( )
⑶ 这句话写爬山虎的脚是怎样把茎紧贴在墙上的。
( )
2、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⑴ 这句话写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是相当牢固的,不费一点劲是拉不下爬山虎的一根茎的。
( )
⑵ 这句话写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是相当牢固的,不费一点劲就能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来。
( )
⑶ 这句话写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是相当牢固的,费上多大劲也拉不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来。
( )
八、小小实践(20分)
你喜欢花草吗?
请认真观察一种植物,写一个片段。
注意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
写好后读给同学听一听,请他(她)提提意见,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课 蟋蟀的住宅
一、我会写(16分)
zhùzhá
ǐnbì
òngxué
ǎnzé
wājué
ìzhǐ
īngxié
āoqì
二、花落谁家(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12分)
因为……所以 即使……也…… 不但……而且……
1、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有骤雨,( )立刻就会变干的。
2、我们( )要学好语文,( )要学好其他各门课。
3、( )我们是小学生,( )要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三、用下列词语各写一句话(9分)
随遇而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慎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会填(9分)
课文主要从 、 、 这几个方面来写蟋蟀的住宅。
五、按原文填空,再回答问题(23分)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 )。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 )的,( )、( ),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9分)
粗糙──( ) 简单──( ) 伟大──( )
2、这一段主要写了 。
(6分)
3、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乐园(12分)
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他非常喜欢吃鱼。
在他任职期间,许多人买了鱼给他送礼,可是公孙仪从来不收。
老师 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 公孙仪的学生向公孙仪笑着问 现在有这么多人给您送鱼 您不接受 为什么呢
公孙仪说:
“正因为我喜欢鱼,所以才不收人家的鱼。
如果我收了人家的礼,就要照人家的意见办事,这就难免要犯国家的法纪。
试想,如果我犯了法,就成了罪人,鱼也吃不成了。
现在爱吃鱼自己买,不是一直可以吃鱼吗?
”
从此以后,公孙仪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话严格要求自己。
1、请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6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4分)
一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反映了公孙仪具有 的好品质。
(2分)
七、小练笔(15分)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写一段话。
附加题(10分)
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蟋蟀用什么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的耳朵长在头上吗?
第8课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一、我会填(18分)
字结构音序音节部首除部首外有几画组词
枉
浩
召
二、我能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精神( )( )( )( )心机( )如( )海
三、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10分)
发现──( ) 果然──( ) 巧合──( )
鼓舞──( ) 震动──( )
四、我当小法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分)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这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 )
2、“资源”的注音为“zīyuán”。
( )
3、“我和我爸爸长得很像”。
这是一个比喻句。
( )
4、“当四周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平台上弹琴”。
这是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 )
五、我会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6分)
( )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显然,这些动物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否则,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
( )一次,他看到一份材料,里面提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上的古生物化石有一定的相似性。
( )他充满信心,又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 )这个重要的发现大大鼓舞了他。
六、阅读理解和体会(18分)
1912年,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地质学会上,魏格纳作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
1、魏格纳为什么会提出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
(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乐园(16分)
鲁迅小时候求知欲望十分强烈。
除了私塾里读的那几本书以外,他还瞒着先生,读了不少带有民主思想的小说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
他对植物学更有浓厚的兴趣,像《南方草木状》《群芳谱》《农林全书》《茶经》这些书,他都看过,有的还整本地抄写过。
他特别爱看一本名叫《花镜》的书,这本书记载的是种花的理论和经验。
他不仅经常翻看这本书,而且还进行实践。
他自己动手,种了很多花木和可以做中药的植物。
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他发现书里有些地方的说法不完整,不准确。
例如,《花镜》中说,映山红只能长在山上,如果移植到家园,就必须用原来山上的土,要不就不能活。
鲁迅经过实践,发现这种说法不全面。
他便在“映山红”那一节书的边上加了一段批语:
“花性喜燥,不宜多浇,即不以本山土栽亦活。
”
1、从这一段批语中可以看到鲁迅小时候读书时,就善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2、用“~~~~~画出“一段批语”。
(2分)
3、这段批语是谁写在哪儿的?
(4分)
___
附加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二 单元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