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院感染管理知识问答1.docx
- 文档编号:25703820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07KB
常用医院感染管理知识问答1.docx
《常用医院感染管理知识问答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医院感染管理知识问答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医院感染管理知识问答1
1、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有哪些?
答: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督促本科室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
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督促经管医生及时报告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
4、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5、每季度组织一次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做好记录。
6、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7、做好对保洁人员、陪住、配餐员的卫生学管理。
2、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履行的职责是什么?
答: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物敏感实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写报告;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
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3、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
答:
医务人员应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指征、消毒药械正确使用、手卫生、标准预防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相关知识。
4、各级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每年培训时间?
答:
新上岗人员不少于3学时,其他医务人员不少于6学时,专职人员不少于15学时。
5、为什么临床使用后的器械需立即冲洗?
答:
因为使用后的器械上黏附的有机物85%是水溶性蛋白,如直接与消毒液或热水接触,可使水溶性蛋白聚合在器械表面,妨碍消毒液与微生物接触而影响消毒效果。
另外,黏附在器械表面的聚合物若不及时冲洗,以后也不易消除。
所以,使用后的器械应先用冷水充分冲洗,然后消毒或用热水清洗。
6、何谓职业暴露?
答: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中,意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被用于患者的锐器如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7、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怎么办?
答:
发生锐器伤者局部处理:
由伤口旁边向中间挤至出血后,流动水或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或碘伏消毒。
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简称一挤、二冲、三消毒、四报告)
8、医务人员接触病原体时,其防护措施有哪些?
答: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被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防渗漏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9、为什么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答:
通过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30%--40%,特别是耐药菌株的医院感染,绝大部分是通过医务人员手进行传播的。
10、何谓手卫生?
什么是卫生手消毒?
答:
手卫生: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住菌的过程。
11、洗手与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
答: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物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物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2、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洗手或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答: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
4、接触清洁物品、无菌物品或无菌操作前。
5、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后。
6、接触污物后。
7、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
8、脱手套后。
9、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3、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进行先洗手再严格手消毒?
答:
1、诊治、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前。
2、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后。
3、接触传染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后。
4、双手需要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14、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
答:
1、接触传染病人或感染性疾病病人时。
2、接触病人的黏膜、血液、体液时。
3、接触病人手有可能被污染时。
15、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
答:
1、进行手术操作时。
2、进行各种穿刺、介入性操作时。
3、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时。
16、WHO对手卫生提出的“5个重要时刻”是什么?
答:
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17、什么是标准预防?
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指提供医疗服务时,认定所有患者都具有潜在传染性的一种观念。
其内涵是:
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3、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主要内容包括:
1、洗手和手消毒。
2、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或预计上述物质可能发生飞溅时,需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水围裙、防水鞋或鞋套、帽子等。
3、及时、正确处理使用后被污染的仪器、设备和布类,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
4、小心处理锐器,防止锐器伤发生。
5、对环境进行日常的清洁和卫生处理。
6、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
18、最简单、最直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是什么?
答:
是清洁、消毒、灭菌和隔离技术(洗手)。
19、如何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答:
1.手术前预防措施。
(1)尽可能缩短病人手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认真做好病人手术前皮肤清洁工作。
无需常规剃毛备皮,若切口附近毛发浓密则在手术当日备皮,应选用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或者剪毛,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3)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合适的消毒剂正确消毒手术部位皮肤。
(4)I类和II类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有植入物或一旦感染后果严重的如颅内手术等,应术前30分钟—2小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得参加手术。
(6)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7)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血糖水平等。
2.手术中预防措施。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控制人员数量、减少进出频次。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无菌水平。
(3)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的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着动作轻柔、有效止血,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彻底清除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对病人保温,需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按专业要求执行。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首选密闭负压引流,置管位置正确,保证充分引流。
3.手术后感染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换药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
(2)在换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换药流程。
(3)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拔除引流管。
(4)医护人员定时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要及时进行病原学送检,依据检测结果和病人情况,及时作出感染诊断、治疗和报告、监测。
20、影响化学消毒剂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使用中注意事项?
答:
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作用时间、物品的清洁度、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等因素可影响化学消毒剂有效性。
1、易挥发的消毒剂现配现用,容器加盖,每日测量有效浓度,有记录。
2、保证浸泡消毒时间,官腔中要充满消毒液,有轴节的要打开。
3、拟消毒的物品、器械要先清洗再消毒,擦干后放入消毒液中。
4、被脓、血等有机物污染严重的物品、器械,要增加消毒液浓度或延长消毒时间。
5、消毒或灭菌后的物品、器械根据要求用流动水或无菌水冲洗干净后使用。
21、医院感染定义?
答: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2、医院感染爆发?
答: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其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3、出现医院感染流行、爆发时应怎样报告?
答:
1、临床医生、护士发现可疑同种或同源感染病例3例以上,应当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后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
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爆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逐级上报主管部门。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2、检验科发现某病区有同种病菌感染3株或者以上者,或检出疑似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病原体,应电话向医院感染科报告,并有记录可查。
24、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何时报告?
向何部门报告?
如何登记?
答:
24小时之内,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报送到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登记本登记留档。
25、科室发现耐药菌感染病例要做哪些事?
答:
1、报告:
可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2、合理安置病人:
有条件可单间或同病种安置。
3、挂标识牌:
黄色为空气传播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隔离。
4、隔离措施落实:
空气----以开窗通风为主、必要时空气消毒,病人附近的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与病人接触的诊疗器械、设备等等尽可能单独使用,不能单独使用者,每次使用后消毒,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洗手指征,例如…,执行标预防措施,如…,病情允许情况下,所有诊疗、护理活动均放在最后,必要时专人护理,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卫生宣教,防止交叉感染,病人出院或转出后房间终末处理。
26、哪些感染属特殊病原体感染?
要做哪些事?
答:
特殊病原体感染是指沅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性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病区发现此类病人后:
处置流程同耐药菌感染病人,不同点是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用后双层医用垃圾袋密封,有专人收回统一焚烧。
可复用器械使用后用双层医用垃圾袋密封后,红笔注明感染名称,放在指定容器内,由供应室收回处理。
27、非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后物品、器械如何处理?
答:
一次性使用的物品,按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可复用器械使用后,去除可见污物,放在指定容器内,由供应室收回处理。
28、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的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9、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是哪些?
答:
使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部位,这4个部位的医院感染占整个医院感染的80%以上。
30、手术部位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况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容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度组织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4、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需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31、医院内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
符合下述两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1、皮肤有脓性分泌物、脓胞、疖肿等。
2、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他原因解释者。
32、何谓医疗废物?
答: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3、医疗废物暂时储存的时间是几天?
答:
不得超过2天。
34、医疗废物分哪几类?
如何存放?
答:
五类(感染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和病理性医疗废物)。
应分放在有“标识”的医用垃圾袋内,密封存放。
医疗垃圾存放在有盖垃圾桶内。
35、医疗垃圾如何交接、登记?
登记本保存几年?
答:
产生科室有医疗垃圾登记本,每天与专职收集人员双签字,登记本科内保存不少于3年。
36、盛装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怎么办?
答:
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37、医疗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怎样的要求?
答:
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38、哪些疾病属甲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疾病有哪些?
答:
甲类传染病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是;传染性非典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
39、哪些作为爆发疫情处理?
答:
霍乱3例以上(含3例),鼠疫、肺炭疽、艾滋病、脊髓灰质炎、白喉、斑疹伤寒1例以上,其他法定传染病5例以上。
40、甲乙丙三类承认并报告时限?
答:
发现甲类和乙类中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2h之内报告,乙类、丙类24h内报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用 医院 感染 管理知识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