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5698933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689.46KB
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1.19世纪德国M.J.Schleiden和T.Schwann等科学家提出了细胞学说,其意义在于( )
①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②明确了生物体结构的差异性③揭示出细胞的统一性④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①认识到细胞的统一性,①错误;
②“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明确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②错误;
③揭示出细胞的统一性,③正确;
④“细胞学说”的研究对象为细胞,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④正确。
综上,选D。
【点睛】理解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是解题关键。
2.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①乳酸菌、青霉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②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③T2噬菌体(一种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因为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④细胞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有些细菌只含有RNA
A.1项B.2项C.3项D.4项
『答案』A
『解析』
乳酸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青霉菌为真核生物,①错误;乳酸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二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②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核糖体,其繁殖只在宿主细胞中进行,③错误;蓝藻细胞没有叶绿体,但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④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⑤错误。
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3.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只有DNA
B.纤维素是植物体的结构成分和能源物质
C.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核酸结构的多样性
D.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等基本知识,以考查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及蛋白质和核酸之间的关系。
【详解】A、细胞中的核酸有DNA和RNA两种,它们都能携带遗传信息,A错误;
B、纤维素是植物体和细胞的结构成分,不能氧化供能,所以不是细胞的能源物质,B错误;
C、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所以核酸结构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C错误;
D、碳原子连接成的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D。
【点睛】蛋白质和核酸都有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千变万化,而肽链的氨基酸序列根本上是由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的。
4.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检测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变性的蛋白质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构成物质都是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C.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个实验中,先滴加甲基绿将细胞核染成绿色,然后滴加吡罗红将细胞质染成红色
D.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用显微镜可观察到被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是:
DNA和RNA对甲基绿和吡罗红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最后观察到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蛋白质变性后肽键没有断裂,所以变性的蛋白质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A正确;斐林试剂的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的B液是0.01g/mL的CuSO4溶液,所以构成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硫酸铜溶液浓度不同,B错误;由于DNA和RNA对甲基绿和吡罗红的亲和力不同,所以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个实验中,可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液进行染色,C错误;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用显微镜可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错误。
故选A。
5.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②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③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④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⑤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
⑥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
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⑥D.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①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表面,②错误;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③正确;酶的成分是蛋白质或RNA,抗体都是蛋白质,不同的激素成分有差异,有些激素的成分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产物是蛋白质,④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吸收营养物质,其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⑤正确;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⑥正确;所以选A。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6.因提取、分离出抗疟疾“中国神药”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青蒿素主要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大分子营养物质需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B.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胁细胞生存
C.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厌氧型真核生物
D.青蒿素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凋亡
『答案』D
『解析』
胞吞过程不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A项错误;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项错误;疟原虫含有线粒体,是需氧型生物,C项错误;疟原虫的表膜和线粒体均属于生物膜系统,青蒿素通过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使其形成自噬泡,导致细胞凋亡,D项正确。
7.下图为核膜上核孔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核孔对物质透过的选择性可能与中央运输蛋白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向到核内外的信息交流
C.核膜由内膜和外膜构成,其中共含有两层磷脂分子
D.中央运输蛋白是由附着于核内膜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核孔的结构示意图考查核孔的功能、核膜的结构等知识,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A、中央运输蛋白是核孔的组成成分,因此可能与物质透过核孔的选择性有关,A正确;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没有核孔,B错误;
C、核膜由内膜和外膜构成,每一层核膜都含有两层磷脂分子,C错误;
D、中央运输蛋白是由附着于核外膜上的核糖体合成的,D错误;
故选A。
【点睛】易错点:
对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要敏感才能减少错误;核膜是双层膜结构,生物膜都有两层磷脂分子作为基本支架。
8.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
B.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C.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其发生了质壁分离
D.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乙可知,图甲中③吸收水分使液面升高,所以①的浓度小,A正确;
B、图甲和图丙都有半透膜,图丙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
C、植物细胞可以吸收Na+、Cl-,使细胞液浓度升高,所以根毛细胞处于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时会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错误;
D、将图丙所示根毛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时,细胞渗透失水,体积逐渐缩小,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体积不会无限收缩,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D正确。
9.下图是葡萄糖和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根据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葡萄糖由小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协助扩散
B.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为主动运输
C.Na+由小肠腔进出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
D.Na+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需载体蛋白的协助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可知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A错误;
B、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葡萄糖顺浓度梯度出小肠上皮细胞,说明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出小肠上皮细胞,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D、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巧判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根据分子大小与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2)根据运输方向:
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10.ATP是细胞中能量的通用“货币”。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与RNA中的“A”表示同一物质
B.剧烈运动和寒冷环境下,人体细胞内ATP的含量都是较少的
C.一般情况下,ATP中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都能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但不可以转化为光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目考查ATP的结构、转化和能量的来源与利用,以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情况。
【详解】A、ATP中的“A”是腺嘌呤与核糖的结合物—腺苷,RNA中的“A”是碱基—腺嘌呤,A错误;
B、细胞内ATP的含量少、转化快,剧烈运动和寒冷环境下对能量需求增多,但人体细胞内ATP的含量仍是较少的,B正确;
C、一般情况下,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C错误;
D、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光能,如萤火虫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即ATP,D错误;
故选B。
【点睛】易错点:
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少、转化快;ATP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但易水解的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
1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思维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类比推理——摩尔根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B.同位素标记法——鲁宾和卡门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氧气来自H2O还是CO2
C.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
D.假说一演绎法——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教材科学史中科学探究思维和方法的运用,以考查对知识的熟练度和对相关方法的理解。
【详解】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
B、鲁宾和卡门分别用14O标记的二氧化碳和水作为绿藻光合作用的原料,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氧气来自H2O还是CO2,B正确;
C、对比实验中没有对照组,都是实验组,而且实验结果未知;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是对比实验,C正确;
D、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A。
【点睛】易混点:
类比-推理得出的是假说,没有验证环节;假说演绎法中有验证,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12.把乳酸菌接种在鲜牛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即可得到酸奶。
在此过程中若揭开盖子,下列过程减慢(或减少)的是()
①葡萄糖的利用②二氧化碳的释放③ATP的形成④乳酸含量
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密封后产生酸奶的原因是其中的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密封装置揭开盖子后,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减弱,葡萄糖的利用减少,ATP和乳酸的生产量也减少,选D。
考点:
本题考查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3.早春开花植物——雪滴兰,雪落花开,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远髙于其他细胞,但ATP的生成量却远低于其他细胞。
据此推知,雪滴兰的花序细胞()
A.依靠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供能
B.比其他细胞中的自由水含量低
C.比其他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低
D.呼吸释放的热能比其他细胞多
『答案』D
『解析』
雪滴兰花序细胞
耗氧速率明显大于其他细胞,说明花序细胞呼吸速率较高,而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会产生大量的ATP和热量,但是ATP的生成量明显低于其他细胞,说明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各阶段所产生的能量的形式。
【名师点睛】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中,总共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
丙酮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
【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
14.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
C.连接e→c→d,给装置通空气,d中石灰水变混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D.f放置一段时间后,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混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烧瓶中气体量的变化为氧气量的变化。
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说明a装置中无氧气的消耗,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大于消耗的氧气,综合可得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若a装置液滴左移,说明a装置中有氧气的消耗,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大于消耗的氧气,综合可得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连接e→c→d,给装置通空气,e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是检验二氧化碳的,因此该装置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C正确;f放置一段时间后,可消耗其中的氧气,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5.不同质量分数的Cu2+对白蜡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如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Cu2+对白蜡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B.Cu2+质量分数与叶绿素a的含量呈正相关
C.Cu2+质量分数大于1.0×10-3时,净光合速率下降与气孔导度降低无关
D.Cu2+质量分数为2.0×l0-3时,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唯一因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目结合铜离子对白蜡幼苗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数据,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净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关系,各项指标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能力。
【详解】A、当浓度为2.5×10-4时Cu2+对白蜡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A错误;
B、从表中数据只能看出Cu2+质量分数与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比呈正相关,B错误;
C、Cu2+质量分数大于1.0×10-3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以净光合速率下降与气孔导度降低无关,C正确;
D、质量分数为2.0×l0-3时,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因素还可能是Cu2+影响了酶的活性等因素造成的,D错误;
故选C。
【点睛】关键点:
植物的生长与净光合作用对有机物的积累直接关联;注意叶绿素a和b的比值是相对含量而不是叶绿素a的含量。
16.对于下列4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氧气浓度为a时,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需氧呼吸的3倍
B.乙图中b点代表光饱和点,b点CO2固定量为12
C.丙图中,光照强度相同时,t2℃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D.丁图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e代表类胡萝卜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净光合作用与实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吸收光谱,回想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题图曲线判断选项。
【详解】A、氧气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由于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是3:
1,因此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
3,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b点时,12是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12+4=16,B错误;
C、丙图中t2℃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差最大,因此净光合作用最大,C正确;
D、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丁图中e代表类胡萝卜素,D正确.
故选B.
17.在某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可以获得不同产量的小麦。
适宜温度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点条件下限制小麦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B.C点条件下限制小麦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湿度
C.比较D、E、F三点时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
D.据图所知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是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两个方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显示,D点在施肥和土壤湿度相同的条件下,限制春黑麦增产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A正确;C点条件下限制春黑麦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湿度,B正确;比较图中D、E、F三点,土壤湿度均为60%,施肥状况都是已经施肥,所以实验自变量是光照强度,C正确;三组图示光照强度有弱光、中光和强光;土壤湿度有20%、40%和60%;有施肥和不施肥的对照.据图可知,影响春黑麦产量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土壤湿度、施肥情况(无机盐离子含量、矿质元素含量),D错误。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8.图甲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假设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代表水稻,图乙代表蓝藻,则图甲的c时与图乙的c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B.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的c相当于图乙的b点
C.图甲植物的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8个单位的CO2
D.图乙的a、b、c点光合作用限制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光合作用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或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
图中氧气的产生总量可表示实际光合速率,a点时的二氧化碳释放可表示呼吸速率;当叶肉细胞
释放量大于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
呼吸作用速率。
图乙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为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为光饱和点。
【详解】A、若图乙代表蓝藻,因为蓝藻为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
B、图甲中c点
产生总量与无光照时
释放量相等,说明此时呼吸作用量等于光合作用量;图乙中的b点为光的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的c相当于图乙的b点,B正确;
C、d点时氧气的产生总量为8个单位,即需吸收8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因为呼吸作用产生的
的量仍为6个单位,所以细胞要从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
C错误;
D、图乙中a、b点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点光照强度已经不是限制因素,此外还有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在解答过程中需准确分析图解,从图解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并且需比较两幅图中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解题需应用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公式灵活解题。
19.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等物质,如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显著增高。
所以当验血报告单上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肝细胞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发生扩散
B.肝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合成和运输
C.细胞癌变时原癌基因高效表达,使人体产生大量AFP
D.癌细胞可将癌基因整合到周围组织细胞从而快速增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甲胎蛋白(AFP)等物质是在细胞发生癌变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所以可以通过检测AFP等物质的含量初步分析癌变细胞的多少,为进一步筛查癌症提供医学依据。
详解:
肝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A错误;甲胎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其运输和加工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B正确;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都正常表达
,C错误;癌细胞快速增殖挤占正常组织细胞的空间与养分,压迫正常器官的活动,而不是将癌基因整合到正常细胞,D错误。
点睛:
癌细胞与正常相比,具有一般真核细胞的细胞基本结构和代谢特征,但也有其特有的特征,如在适宜条件下,可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易于分散转移等。
20.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对所有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都不是同步的
C.抑制细胞内色素的积累可终止细胞凋亡的过程
D.细胞衰老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等生命现象的特征和机理等知识,以考查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对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是同步的,B错误;
C、细胞中色素的积累是细胞衰老的表现之一,抑制细胞内色素的积累不能终止细胞凋亡的过程,C错误;
D、细胞衰老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D。
【点睛】涉及细胞的生命现象对个体的影响时,要注意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的差异;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2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南阳市 上学 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