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docx
- 文档编号:25692316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27.88KB
逻辑学.docx
《逻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逻辑学
《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各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________;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________。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________;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________。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________、SIP________、SOP________。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________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
"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________。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
(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1)都是集合概念
(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
"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
(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
(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
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
"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
(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p才q,""p^q","p->q"均真,则()
(1)p真q真
(2)p假q真(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其等值判断是()
(1)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部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部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1)从个别到一般
(2)结论不一定是可靠的
(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是()
(1)单独概念
(2)普遍概念(3)集合概念(4)正概念(5)负概念
2、下列对概念限制错误的是
(1)判断限制为概念
(2)演绎推理限制为三段论(3)论证限制为论题
(4)间接推理限制为类比推理(5)复合判断限制为负判断
3、"我们不靠天吃饭,而靠天吃饭是做自然界的奴隶,所以,我们不做自然界的奴隶"这个三段论()
(1)是三段论的有效式
(2)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5)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和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
4、下列各组判断中,具有等值关系的是()
(1)"如果p,那么q"与"只有q,才p"
(2)"必然非p"与"不可能性p"
(3)"并非有S不是p"与"所有的都是p"
(4)"没有s是p"与"并非有s都是p"
(5)"p并且非q与并非(如果p,那么q)"
5、下列逻辑错误属于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1)定义过窄
(2)多出子项(3)推不出(4)预期理由(5)模柃两可
四、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每小题3分,共9分)
1、A、非洲国家B、多民族国家C、亚洲国家
2、A、电视大学B、北京电大C、湖南电大D、山东电大
3、A、推理B、符合判断C、符合判断推理
五、指出下列定义或划分中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每题1分,共3分)
1、邮件可分为快件、挂号件、航空件、国内件、国外件.
2、失败是成功之母
3、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可分为思维的逻辑形式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
六、请指出下列判断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每小题3分,共9分)
1、大多数企业都进行了体制改革
2、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解决问题.
3、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七、请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写出其逻辑形式,分析其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其违反什么逻辑原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每小题5分,共25分)
1、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人,才能成为先进工作者;他们是先进工作者;所以,他们是热爱本职工作的人.
2、人的知识要么是神赋予的,要么是头脑中固有的,要么是从实践中获得的;事实上,人的知识只能从实践中获得;所以,人的知识既不是神赋予的,也不是头脑固有的.
3、要是贪图享受,人的意志就会衰退;老陈从不贪图享受,所以,老陈的意志不会衰退.
4、毛泽东是哲学家,毛泽东是政治家,所以政治家是哲学家.
5、这个大使馆有的人是懂汉语的;所以,这个大使馆有的人是不懂汉语的.
八、下列议论是否违反普遍逻辑的基本规律?
如违反,请指出其违反哪条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每小题3分,共9分)
1、你对教学改革的意见是正确的,我完全同意.不过,你的意见中有些地方是值得商榷的.
2、劳动创造财富,音乐家在辛勤劳动,所以,音乐家也在创造物质财富.
3、某茶厂的厂长说:
"认为我们厂生产的茶叶都是特级的,这种看法不符合实际,但说我们厂生产的茶叶达不到特级,我也不同意,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嘛!
"
九、用真值表的方法判定下面A、B两个判断是否等值?
(共5分)
A、并非如果是听话的孩子,就是有出息的孩子.
B、只有不听话的孩子,才是有出息的孩子.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2年上半年期末考试
科目代号:
8014(现代远程教育)文科类各专业2001级第二学期
《普通逻辑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_
1、否定、全称2、SEP、PIS3、真假不定、真、真假不定4、"中项不周延"
5、不是由外国人当经理,也能把企业搞好.6、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判断的内容不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⒈ ⑶ ⒉ ⑶ ⒊ ⑵ ⒋ ⑷ ⒌ ⑵ ⒍ ⑷ ⒎ ⑴ ⒏ ⑷ ⒐ ⑵ ⒑⑵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⒈⑴⑶⑷ ⒉⑴⑶⑷ ⒊⑶⑸ ⒋⑴⑵⑶⑷⑸⒌⑴⑵⑶
四、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每小题3分,共9分)
五、指出下列定义或划分中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每题1分,共3分)
1、逻辑错误是"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
2、逻辑错误是"以比喻代定义"
3、逻辑错误是"定义过宽"
六、请指出下列判断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每小题3分,共9分)
1、特称肯定判断,逻辑形式:
有S是P或SIP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只有p才q或p←q
3、关系判断,逻辑形式:
aRb
七、请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写出其逻辑形式,分析其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其违反什么逻辑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每小题5分,共25分)
1、必要条件假言直言推理,逻辑形式:
只有p才q,q,所以p.不正确.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直言推理规则"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2、不相容选言推理,逻辑形式:
p要么q要么r,r,所以,非p并且非q.正确.
3、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逻辑形式:
如果p那么q,非p;所以非q.不正确,因为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的规则;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4、三段论推理,逻辑形式:
MAP,MAS;所以,SAP.不正确,违反了三段论的推理规则: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也不得周延.犯了"小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5、性质判断直接推理中换质法.逻辑形式:
SIP→SOP,不正确,违反了换质法推理规则"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
八、下列议论是否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如违反,请指出其违反哪条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每小题3分,共9分)
1、违反普通逻辑的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2、违反了普通逻辑的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3、违反了普通逻辑的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九、用真值表的方法判定下面A、B两各判断是否等值?
_
A判断的逻辑形式:
p→q
_
B判断的逻辑形式:
p←q
由真值表可知,A、B两个判断的真值不同,故这两个判断不是等值的。
第一章推理的基本概念
一、推理及其结构
人类的思维是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抽象地反映对象世界。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而推理则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判断得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过程。
判断与判断之间在真假方面是有联系的。
判断与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是人们推理活动的根据。
例
(1)
如果人口的增长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那么较高的人口密度一定会产生出较高形式的社会制度。
①
可是事实上较高的人口密度并不产生出较高形式的社会制度。
②
所以,人口增长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③
例
(2)
蘑菇没有叶绿素①
香蕈没有叶绿素②
地衣没有叶绿素③
蘑菇、香蕈、地衣都是菌类植物④
所以,凡菌类植物都没有叶绿素⑤
例
(1)是一个推理,根据判断①、②,得出判断③。
例
(2)也是一年推理,根据判断①、②、③和④,得出判断⑤。
推理由前提、结论和推理形式构成。
前提是已知的判断,是整个推理的出发点,通常叫做推进的根据或理由。
结论是推理所引出的新判断,是推理的目的和结果。
在前面的两个例子中,例
(1)中的判断①、②和例
(2)中的判断①、②、③、④都是前提,而例
(1)中的判断③和例②中的判断⑤都是结论。
二、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
如果将例
(1)或例
(2)这两个具体的推理内容抽出,就可以分别得到下面两个推理形式:
推理形式
(1):
如果p,那么q
非q
所以,非p
推理形式
(2):
S1是P
S2是P
S3是P
S1、S2、S3都是S
所以,所有的S是P
在推理形式
(1)中,我们用“p”、“q”这两个判断变项,分别代替两个具体判断;在推理形式
(2)中,我们用“S1”、“S2”、“S3”、“S”与“P”这些概念变项,分别代替五个具体概念。
推理形式是包括概念变项或判断变项的一组判断形式。
人们通常从两个方面来考察推理:
(1)前提是否真实,也就是前提判断的内容是否符合事实,这是由实践和各门具体科学解决的问题。
(2)推理形式是否正确,也就是推理的逻辑形式即推理的形式结构是否符合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这是逻辑学着重研究的问题。
逻辑学制定出一系列规则,保证推理形式正确,以便从既定的前提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出一定的结论。
一个推理,只有在形式上是正确的,即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才是有效的。
这里所说的推理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合乎逻辑性是一致的。
三、推理的种类:
演泽、归纳和类比
推理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按照前提与结论之间推断关系性质的不同,可以把推理划分成两大类:
演绎推理和非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前提必须蕴涵结论,即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的前提如果是真的,则结论一定是真的,而非演绎推理则未必。
(2)按照前提和结论一般性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推理分为演绎、归纳和类比。
演绎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到个别性的结论;归纳是由个别性的前提推到一般性的结论;类比是由个别性的前提推到个别性的结论。
归纳和类比就是所说的非演绎推理。
前面的例
(1)是演绎推理,例
(2)则是归纳推理。
推理形式
(1)和推理形式
(2)有重要的区别。
在推理形式
(1)中无论用任何具体判断代入“p”与“q”,只要经过代入后的前提是真的,那么经过代入后的结论也必然是真的。
在推理形式
(2)中,对“S1”、“S2”、“S3”、“S”与“P”,我们用某些具体概念代入,结果,前提是真的,结论也是真的;但是,用另一些具体概念代入,结果,前提虽然是真的,结论却是假的。
这也就是说,在推理形式
(2)中,经过代入以后,当前提是真的,结论只是或然地真。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推理形式
(1)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联系,而推理形式
(2)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或然性联系。
第二章:
直言判断与对当关系
一、直言判断及其结构与种类
直言判断也称性质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例如:
(1)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
(2)有的天鹅不是白的。
都是直言判断。
直言判断由主项、谓项、量项、联项四部分构成。
在分析直言判断形式时,通常用S和P分别表示主、谓项。
量项分为全称量项(“所有”、“任一”,……)和特称量项(“有的”、“有些”,……);联项分为肯定联项(“是”)和否定联项(“不是”)。
直言判断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全称肯定判断,简称A判断,标准形式是“所有S都是P”。
如上例
(1)。
全称否定判断,简称E判断,标准形式是“所有S都不是P”。
例如:
“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
特称肯定判断,简称I判断,标准形式是“有的S是P”。
例如:
“有的哺乳动物是卵生的。
”
特称否定判断,简称O判断,标准形式是“有的S不是P”。
如上例
(2)。
如果直言判断的主项是单独概念(即表示单个对象的概念),则称为单称肯定判断或单称否定判断。
如“鲁迅是文学家”或“爱因斯坦不是犹太人”。
日常语言中的直言判断在表达上是不规范的,在逻辑分析中应先整理成规范形式。
例如,“凡人皆有死”,应整理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这是A判断;“有人不自私”,应整理成“有的人不是自私的”,是O判断。
二、对当关系
对当关系就是具有相同素材的直言判断间的真假关系。
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判断称作同素材的判断。
例如:
一切宣传都是有倾向性的。
一切宣传都不是有倾向性的。
有些宣传是有倾向性的。
有些宣传不是有倾向性的。
这四个判断就是具有相同素材的直言判断,它们的主谓项相同,即主项都是“宣传”,谓项都是“有倾向性的”。
只是质和量有所不同,即联项和量项有所不同。
这四种判断中,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关系,通常称为对当关系。
判断间的对当关系有四种,即矛盾关系、从属关系、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根据对当关系,我们可以从一个判断的真假,推断出同一素材的其他判断的真假。
1.矛盾关系
这是A判断和O判断之间、E判断和I判断之间存在的关系,是一种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关系。
根据这一关系,如果我们知道A判断是真的,就可以断定O判断是假的;如果知道E判断是真的,就可以断定I判断是假的。
同样,如果知道A、E、I、O判断是假的,也就可以断定对应的O、I、E、A判断是真的。
例:
A:
所有上业余体校的小学生都想当运动员。
(真)
O:
有些上业余体校的小学生不想当运动员。
(假)
E:
语言都不是上层建筑。
(真)
I:
有些语言是上层建筑。
(假)
I:
有些留学生来自美国。
(真)
E:
所有的留学生都不是来自美国。
(假)
O:
有些工商干部不是大学毕业生。
(真)
A:
所有的工商干部都是大学毕业生。
(假)
2.从属关系(又称差等关系)
这是A判断和I判断之间、E判断和O判断之间的关系。
注意到从属关系存在于一个全称判断与一个特称判断之间,我们可以这样概括这一关系;如果全称判断真,则相应的特称判断真;如果特称判断假,则相应的全称判断假;如果全称判断假,则相应的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如果特称判断真,则相应的全称判断真假不定。
例:
已知A:
汽车都进行了年检。
(真)
则I:
有些汽车进行了年检。
(真)
已知I:
有的单位参加了义务献血。
(假)
则A:
所有的单位都参加了义务献血。
(假)
已知A:
甲班同学考试都及格了。
(假)
则I:
甲班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
(真假不定)
已知I:
甲班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
(真)
则A:
甲班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
(真假不定)
类似地,可举例说明E和O判断之间的从属关系。
3.反对关系
这是A判断和E判断之间的关系。
它们是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
在A、E两个判断中,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真的,就可推知另一个是假的。
例:
已知A:
科学技术都是生产力。
(真)
则E:
科学技术不都是生产力。
(假)
已知E:
所有的科学家都不是思想懒汉。
(真)
则A:
所有的科学家都是思想懒汉。
(假)
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假的,那么另一个真假不定。
例:
已知A:
我们班同学都是姓李。
(假)
则E:
我们班同学都不姓李。
(真假不定)
4.下反对关系
这是I判断和O判断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的关系。
在I、O两个判断中,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假的,那就可以断定另一个是真的。
例:
已知I:
有些民主人士是共产党员。
(假)
则O:
有些民主人士不是共产党员。
(真)?
已知O:
有些机器不需要能源。
(假)
则I:
有些机器需要能源。
(真)
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真的,那么另一个真假不定。
例:
已知I:
有些个体户纳税了。
(真)
则O:
有些个体户没纳税。
(真假不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当关系中,单称判断不能作全称判断处理。
如果涉及同一素材的单称判断,那么对当关系要稍加扩展:
单称肯定判断和单称否定判断是矛盾关系;全称判断和单称判断是从属关系,单称判断和特称判断是从属关系。
三、对当关系知识在MBA联考逻辑应试中的应用
例
(1)
培光街道发现有保姆未办暂住证。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
Ⅰ培光街道所有保姆都未办暂住证。
Ⅱ培光街道所有保姆都办了暂住证。
Ⅲ培光街道有保姆办了暂住证。
Ⅳ培光街道的保姆陈秀英办了暂住证。
A.Ⅰ、Ⅱ、Ⅲ和Ⅳ
B.仅Ⅰ、Ⅲ和Ⅳ
C.仅Ⅰ
D.仅Ⅰ和Ⅳ
E.仅Ⅳ
答案是B。
题干是O判断,选项I是E判断,Ⅱ是A判断,Ⅲ是Ⅰ判断,
Ⅳ是单称肯定判断。
根据对当关系,由O判断真,在各选项中只能推出A判断
假,其余都真假不定。
例
(2)
在某次税务检查后,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
甲:
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
乙:
服装个体户陈老板纳了税。
丙:
个体户不都没纳税。
丁:
有的个体户没纳税。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B.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
C.丙断定属实,但陈老板没纳税。
D.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税。
E.丁断定属实,但陈老板纳了税。
答案是C。
甲、丙和丁的断定分别是E、I和O判断(注意:
不都没纳税=的有纳了税)。
乙的断定是单称肯定判断。
甲和丙的断定互相矛盾,不能同假,必有一属实;又由条件,只有一人属实,所以乙和丁的断定失实,即事实上陈老板没纳税,并且由O假(丁断定失实)可推出A真,又由A真可推出I真,即丙的断定属实。
第三章:
复合判断与复合判断推理
一、复合判断
对当关系中讨论的直言判断是简单判断。
简单判断与逻辑联结词“并且”、“或者”、“如果…那么”、“并非”等构成复合判断。
例如,“张先生聪明并且勤奋”就是一个复合判断,由两个单位判断(称为支判断)“张先生聪明”与“张先生勤奋”和联结词“并且”构成。
支判断的真假唯一地确定所构成的复合判断的真假。
(一)几种基本的复合判断
基本的复合判断包括假言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负判断。
其中,假言判断在MBA联考逻辑试题中涉及较多。
1.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
条件关系分为三种: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充分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事物情况p是事物情况q是充分条件是指:
有p一定有q,但无p未必无q(因而无q一定无p,有q未必有p)。
例如“天下雨”就是“地上湿”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标准形式是“如果p,那么q”(日常语言中也表述为“只要p,就q”,“一旦p,则q”等),其中,p称为前件,q称为后件。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在前件真且后件假的情况下才是假的,这种真假关系可用下表刻画:
p
q
如果p,那么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例如,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天下雨,那么会议延期”,只有在天下雨但会议没延期的情况下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事物情况p是事物情况q的必要条件是指:
无p一定无q,但有p未必有q(因而有q一定有p,无q未必无p)。
例如。
“年满18岁”是“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标准形式是“只有p,才q”(日常语言中也表述为“除非p,否则不q”等),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在前件假、后件真的情况下才是假的,见下表:
p
q
只有p,才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例如,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受到正式邀请,张先生才会出席会议”,只有在“未受到正式邀请但张先生出席了会议”的情况下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例如“受到邀请但未出席会议”)都是真的。
显然,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则q是p是必要条件;如果q是p的必要条件,则q是p的充分条件。
因此,“如果p,那么q”等值于“只有q,才p”;“只有p,才q”等值于“如果q,那么p”;“只有p,才q”也等值于“如果非p,那么非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事物情况p是事长情况q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指:
有p一定有q,无p一定无q(因而有有p一定有q,无p一定无q)。
例如,“三角形三内角相等”是“三条边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标准形式是“p当且仅当q”,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在前后件都真或都假的情况下是真的。
在其余的情况下是假的。
见下表:
p
q
p当且仅当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2.联言判断
联言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