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选择练习1.docx
- 文档编号:25692247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266.86KB
期末选择练习1.docx
《期末选择练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选择练习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末选择练习1
一、选择题
1.以下对我国原始农业表述准确的是
①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②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
③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④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在农业生产中,铁农具逐渐取代石制农具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3.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根本原因是
A.郡县制的推行B.生产力的提高C.井田制的崩溃D.赋税制度的改革
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称赞的是下列哪项水利工程
A.芍陂B.坎儿井C.白渠D.都江堰
5.右图是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它们能够反映中国古代
A.剪纸艺术的高超
B.丝织工艺的发展
C.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D.耕作技术的进步
6《淮南子》记载:
“故神农之法曰:
‘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7.唐诗《田家》中写道:
“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8.宋朝范成大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该诗反映出中国古代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农村劳动人口过剩
C.农业耕作技术日益成熟D.农民生活衣食无忧
9.曲辕犁最早出现在
A.春秋B.战国C.西汉D.唐代
10.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庾信的诗“千金颖合,百炼锋成。
”描述的是
A.块炼铁B.灌钢法C.块炼钢D.铸铁脱碳钢
11.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技术的改进B.生产力的提高C.社会分工的明确D.雇募工匠的出现
12.《汉书·张安世传》记载:
“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
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
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13.清人王应奎说: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桑蚕也。
”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明清时期棉花种植推广到全国B.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C.棉布取代丝、麻成为主要的衣料D.先进技术推动棉纺织业的发展
14.瓷器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伟大发明,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是
A.青瓷B.白瓷C.斗彩瓷D.五彩瓷
15.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
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在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6.据江南某地墓葬发现焦炭、棉毯、唐三彩等遗物推断,此墓最早应在
A.西汉B.唐朝C.南宋D.清朝
17.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①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②官营作坊工匠来自官奴
③官营作坊不计成本④官营作坊之间竞争激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18.因大运河开通而成为闻名中外的江南大都会的城市是
A.长安B.洛阳C.扬州D.南京
19.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
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20.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由此推断宋朝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B.生活习俗开始改变
C.官府鼓励百姓经商D.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21.“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该诗反映了我国古代
A.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B.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
C.大型商人群体的出现D.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22.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
“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
”该规定反映出宋代
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
23.明代张居正说: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该言论的出现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知识分子观念的变化
24.在有些历史教材中,把过去习惯所称的“地理大发现”改为“新航路的开辟”,现在又有历史学家将此称为“两个世界的相遇”或者“两个半球文明的汇合”,这里“两个世界”或“两个半球”是指
A.欧洲和亚洲B.欧洲和美洲C.欧洲和拉丁美洲D.非洲和亚洲
25.下图中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路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6.“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
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②西班牙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③西班牙率先在美洲建立殖民帝国④荷兰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7.西班牙王室支持海上探险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炫耀国力B.宗教征服C.发展工业D.寻找财富
28.1497年,从欧洲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开创东西方贸易最短海上航路的是
A.哥伦布B.迪亚士C.达•伽马D.麦哲伦
29.新航路开辟后,最早将西非海岸的黑人卖给欧洲贵族的是
A.葡萄牙人B.西班牙人C.英国人D.法国人
30.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这是因为
A.意大利的商品缺乏竞争力B.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C.价格革命的影响D.荷兰的崛起
31.有学者认为: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完全确立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
32.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国家是
A.意大利B.荷兰C.英国D.法国
33.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34.观察右图,下列发明与之有因果关系的是
A.珍妮纺纱机B.水力织布机
C.万能蒸汽机D.内燃机克莱蒙特”号汽船
35.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
由此可见
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动力能源B.城市日益喧嚣和拥挤
C.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D.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36.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得益于
A.市场的日益扩大B.自然科学的发展C.经济的稳步发展D.资本的自由流动
37.19世纪末,引起世界交通领域革命性变革的重大发明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B.蒸汽机车的出现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D.飞机的研制成功
38.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是
A.电力B.石油C.煤炭D.水力
39.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结构方面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的地位逐渐上升B.轻工业的生产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迅速
40.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表明
①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
③工业革命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④工业革命是近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41.“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这表明大工业化
A.使世界各国间的差别消失.B.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C.满足了世界每个人的需要D.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42.19世纪最后30年,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适应了
①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③资产阶级获取高额利润的需要④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需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43.《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望厦条约》还规定中国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官员商议。
这些规定的直接后果是
A.外国经济势力深入中国内地B.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C.买办成为新兴的社会阶层D.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44.下面是《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它反映了
时间
茶叶(万磅)
生丝(包)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量)
5000(年平均量)
1845年
8010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5
①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优势②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④丝、茶等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
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
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6.我国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在于沿海地区
A.有良好经济基础B.自然经济解体最早
C.便于发展对外贸易D.便于引进外国技术
47.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①冲破了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②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③选择了实业救国的道路④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48.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到:
“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
”其创办目的是
A.报道重大时事C.宣传政治主张B.评价社会风气D.传播商业信息
4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具有“布新而不除旧”的特点,其“布新”主要体现在
A.设立了总理衙门B.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C.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D.采用机器生产
50.下列企业按其性质进行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②发昌机器厂③继昌隆缫丝厂④开平煤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51.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2.实业救国思潮最早兴起于
A.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之中C.甲午战争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
5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
A.“一战”期间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时期
54.1914年-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两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下列事件与这一现象有因果联系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五四爱国运动C.抵制日货运动D.工人罢工运动
55.一战期间,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的是
A.刘连仁B.陈启沅C.范旭东D.张謇
56.“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
”这种情况的出现反映了
①中西文化的碰撞②等级制度的动摇
③民间服饰的变革④农民生活的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57.下列近代服装图片,体现中西合璧的是
A.女袄B.长衫C.西服D.中山装
58.右图反映的历史情景,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59.有人在回忆录中谈到:
“革命后,男女交际自由、结婚自由和男女平权的呼声很高”以此推断,近代婚姻风俗的变革应该发生在
A.太平天国革命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之后D.中华民国成立之初
60.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A.《申报》B.《点石斋画报》C.《晨报》D.《大公报》
61.中国的第一条自建铁路是
A.淞沪铁路B.京汉铁路C.京张铁路D.唐胥铁路
62.1924年12月,北京开通有轨电车。
民间竹枝词写道:
“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这反映了新式交通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D.取代了原有的出行方式
63.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
“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
其原因有三:
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
”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64.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
“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下列措施符合这一法令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监督私人企业C.允许自由贸易D.实行按劳分配
65.图片是历史事件的鲜活体现,对右图《1921年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所含信息解读正确
的是
A.农民向列宁汇报前线战况
B.农民向列宁倾诉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C.列宁倾听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建议
D.列宁征求农民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看法
66.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
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市场经济体制
67.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
这里“改良主义”是指
A.实践国家粮食税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允许资本主义自由经营 D.允许农民完税后支配余粮
68.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9.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意图是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70.在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是
A.工业领域B.农业领域C.流通领域D.分配领域
71.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套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自由贸易
72.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
这主要依赖于
A.苏联人民的忘我劳动 B.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作
C.斯大林个人的才能 D.列宁经济思想的指导
73.苏联的粮食产量,“在全盘集体化运动前的1925—1927年期间平均每年为7527万吨,一五期间降为年均7360万吨,二五期间再降为7290万吨。
”这表明
①苏联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的发展②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存在失误
③苏联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④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74.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B.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大企业与私有制的矛盾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的矛盾
75.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76.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但很快演变成世界性危机。
这说明
A.世界存在共同的基本矛盾B.美国是世界头号大国
C.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工业化D.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
77.“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890种主要商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近40%,由此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
”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各国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设置关税壁垒
C.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D.资本主义各国加紧对殖民地的掠夺
78.罗斯福新政中,为工农业生产和恢复提供前提保证的是
A.整顿银行B.工业复兴法C.限制农业生产D.举办公共工程
79.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要求各企业制定关于生产规模、价格水平等的公平经营章程,其目的是
A.加大对工人的剥削B.防止生产过剩C.保证产品质量D.扩大企业规模
80.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
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81.罗斯福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恢复工业生产C.调整农业政策D.实行以工代赈
82.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促进就业,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实行美元贬值B.规范企业行为C.调整生产结构D.举办公共工程
83.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不适应生产力发展B.吸取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
C.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D.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
8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方式有
①建立国有企业②制定经济计划③缩减政府开支④完善福利制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5.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接受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方式包括
①建立国营企业②制定经济计划
③放弃私有制④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6.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制定经济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
A.改变所有制形式B.推行凯恩斯主义
C.保证经济有序运行D.提高国有企业效益
87.“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
这一主张属于
A.自由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
88.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资金的组成部分包括
①个人缴纳②企业缴纳③国家补贴④保险补贴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9.下列关于福利国家制度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②缓解了社会矛盾
③国家财政支出扩大,出现了财政赤字④调动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90.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1955-1973的18年间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9.8%,追超英、法、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强国。
形成这一世界经济
奇迹的内部原因是
①国家干预经济,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②重视科技发展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
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的发展契机④民主化改革为经济腾飞创造条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1.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股份公司不断增加,企业的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这有利于
A.缓和社会矛盾B.改进生产技术C.加速资本流通D.降低企业成本
92.二战后,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的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93.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这表明美国
A.黄金储备开始减少B.社会消费日益缩小
C.社会生产出现停滞D.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94.二战后,最先冲击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苏联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95.赫鲁晓夫在工业方面的改革中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B.调动生产积极性
C.冲击传统体制D.实行私有制
96.有人说赫鲁晓夫“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对此话理解准确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赫鲁晓夫改革目标严重脱离苏联实际
C.赫鲁晓夫改革缺乏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D.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导致改革失败
97.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改革最早②推行新经济体制
③只局限于工业领域④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②④
98.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之处是
A.把重点放在了农业方面B.把重点放在了重工业方面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99.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A.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100.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其主要任务是
A.全面恢复国民经济B.实现农业合作化
C.大力发展重工业D.合理调整民族工业
101.下列对1956年中国社会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一五”计划超额提前完成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③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2.流行语常常代表社会发展的潮流,下列流行语体现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特征的是
A.赶英超美B.效率就是生命C.摸着石头过河D.造反有理
103.右图是大跃进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反映了
A.农业生产中的虚报浮夸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
B.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进步
D.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104.1957-1960年,我国重工业增长了2.3倍,而农业下降22.8%,造成农业和重工业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期末 选择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