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板块专题七 仿用和变换句式.docx
- 文档编号:25690153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105.90KB
第1板块专题七 仿用和变换句式.docx
《第1板块专题七 仿用和变换句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板块专题七 仿用和变换句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板块专题七仿用和变换句式
专题七 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
————形似神合,意定形变
1.(2015·山东高考)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
要求:
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4分)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
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答:
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2(2014·山东高考)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
要求:
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答:
解析:
“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既是解题的要求,也是答题的线索。
首先,根据节日特点,尝试着将提供的短语分成两组(初步分组,因为有的不太容易看出来是属于春节的还是属于端午节的):
一组表现春节——门上桃符、江边柳线、迎春绿,一组表现端午节——碧波竞舟、青艾驱瘴。
然后根据节日特点和对联要求,尝试着进行组合:
“门上桃符”可以和“耀眼红”组合,因为桃符是红色的;“江边柳线”可以和“迎春绿”组合,因为柳树是绿色的;“碧波竞舟”和“十里欢”组合,因为龙舟竞赛有十里之遥;剩下的“青艾驱瘴”和“千家乐”组合,因为挂艾草是在家里,驱瘴是为了生活的安宁。
这样两两组合完毕后,再根据对联的特点——出句末字一般是仄声(三四声),对句末字一般是平声(一二声),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参考答案: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2分)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2分)
3.(2013·山东高考)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
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
要求:
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4分)
学生甲:
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
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①。
学生甲:
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②。
解析:
解答此题,要认真审读语境,①处所填内容要紧扣老师“勤耕三尺讲台”的话题,赞扬老师的奉献精神;句式、字数要与上句一致。
②处要用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表现老师的工作特点与辛勤付出,注意“加减乘除”与“算不尽”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句式、字数要与上句一致。
参考答案:
(示例一)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2分) 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2分)
(示例二)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2分) 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2分)
4.(2012·山东高考)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4分)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
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又如,还有什么用呢?
解析:
首先要看准题目要求,画线部分为本体,要求写出喻体,要注意本体与喻体要相符合,还要照顾到“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这个观点,要满足画线句子的句式要求,同时还要与下文“还有什么用呢”衔接好。
参考答案:
(示例一)做出的饭不能吃(2分) 缝好的衣服不能穿(2分)
(示例二)盖的房子无法居住(2分) 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2分)
5.(2010·山东高考)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4分)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答:
解析:
“语意连贯”暗示我们所写内容还应与“读书”有关,“句式一致”要求我们的语言格式和修辞与例句一致。
再看原句,“在孤独中”是状语,“书是朋友”是比喻,“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是作用。
仿写时应注意内容的全面、准确。
参考答案:
(示例一)在黑暗里,书是烛火,读书使迷茫的心灵清醒明澈。
(示例二)在荒漠中,爱是绿洲,有爱使寂寞的旅程意趣盎然。
(形式上一致2分,神韵一致2分)
1.句式题考查重点是什么?
从近几年的山东高考命题来看,仿用句式是考查重点,变换句式也有所涉及,2015就考查了此点。
2.山东卷考查句式有何特点?
考查综合性强,常常与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或其他考点综合考查,涉及语法、修辞等诸多方面。
学案1 修辞手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
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显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补上这一课。
一、9种修辞手法明鉴
(一)比 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
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
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
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
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
生活是海洋。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
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
(4)博喻
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
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
例如:
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
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
(二)借 代
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2.分类
(1)特征代本体
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
例如:
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
“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叫他们“三道头”。
含厌恶、鄙视的意味。
(2)专名代泛称
例如: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雷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的名称。
(3)处所代本体
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
例如:
“两杯龙井”,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
“龙井”代“龙井茶”,“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
(4)部分代整体
例如: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眉”代“头”。
(5)具体代抽象
例如:
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
“火药味”代“战争气氛”,“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
(6)结果代原因
例如:
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
“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
(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
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
例如:
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
“笔杆子”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
(三)比 拟
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1.特点
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
2.分类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
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
可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几种。
例如:
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2)拟物
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它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
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
例如:
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以人拟物)
②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
(以物拟物)
(四)夸 张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而是经过作者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
2.分类
(1)扩大夸张
例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
例如:
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
(3)超前夸张
例如:
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
(五)对 偶
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
2.分类
从形式上可分为严对和宽对。
(1)严对
就是严格的对偶。
“严”表现在三个方面:
语音方面不仅要求音节相等,而且要平仄相对;词汇方面,要求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语法方面,要求对应的词词性相当,语法结构必须相同。
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宽对
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相当即可;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
例如:
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
(六)排 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1.特点
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有三项,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内容上,构成排比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
2.分类
(1)短语排比
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
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中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后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由几个句子构成的排比。
例如:
天太大。
海太阔。
人太老。
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一。
胆子和力气太小。
舌苔太厚……(王蒙《海的梦》)
(4)段落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段落组成,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常用相同的句子提领。
(七)反 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
1.分类
(1)连续反复
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
好个“友邦人士”!
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2.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反复只需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两次,即可构成;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仿的短语、句子,才能构成。
(八)设 问
下面有答案而故意设置疑问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有以下特点:
(1)它是无疑而问的一种;
(2)设问的部分一般包括自问、他问或自拟他问;
(3)设问后面的答案包括自答、他答或自拟他答。
(九)反 问
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从反面提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已由句子本身阐明。
正因为“反问”的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用疑问表感叹,句末也可用叹号。
2.分类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例如:
①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
②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③啊,黄继光、刘胡兰……不都是党亲手培育的用共产主义的甘霖灌溉出来的鲜花吗?
(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
例如:
①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炎黄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应用体验]
1.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打印社广告:
“不打不相识。
”
②裘皮大衣厂广告:
“该大衣唯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
③皮鞋油广告:
“××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
④儿童牙膏广告:
“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
A.反复 反衬 拟人 夸张
B.双关 反衬 双关 拟人
C.双关 拟人 比喻 比喻
D.反复 反衬 拟人 比喻
解析:
选B ①“打”兼有“打交道”与“打印”双重含义,语义双关。
②中的“缺点”实乃褒赞之辞,正话反说之意。
③中的“足下”既指脚下的鞋,又是第二人称的敬称;“添光”既指鞋油质量好、光彩足,又指给人“增添了面子”。
④用拟人手法。
2.下面的句子都是同学们在日常习作中对“父亲”的描写,请判断他们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父亲是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默默开垦自己的一片土地,从不抱怨。
②父亲一生保守,视新思想为毒蛇猛兽,他对这些迷失人心志的东西从来都是避而远之。
③父亲出身贫寒,祖祖辈辈都是布衣短褐,除了躬耕桑麻,实在不知还能干些什么。
④每到傍晚,那杆烟枪就开始了与父亲的交谈,在“咕噜咕噜”的吞云吐雾间,解读着父亲的内心世界。
⑤从来安静无声的父亲突然震怒起来,冲着我和母亲狂吠:
“滚,都给我滚!
”
答:
参考答案:
①暗喻 ②明喻 ③借代 ④拟人 ⑤拟物
3.(2011·重庆高考)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 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__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 ,理由:
(2) ,理由:
解析:
作答时,一方面要抓住喻体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分析语境中本体的特点。
只有当本体与喻体的特征最大可能地相似了,才是最好的比喻。
从形状相似来看②、④可以做眼睛的喻体。
参考答案:
(1)④ 理由:
黑葡萄切合眼睛“大而圆”的特点,颜色可与“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相契合。
(2)② 理由:
句中有“闪烁着奇异的光亮”,与之相照应的只能是能闪烁光亮的“黑钻石”。
4.(2012·重庆高考)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
这就犹如________。
①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②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③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④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解析:
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横线前的内容,明确文段的中心内容。
本段文字讲的是“不可抛弃宽容之心”。
根据语境“遭遇无意的伤害”,可排除①③,因为牛被牛虻叮咬,不是“无意”,不让“做一颗明星”不能说就是“伤害”。
根据不可抛弃“那一颗宽容之心”可排除④,只有第②句讲的是宽容之心。
参考答案:
②
(2)请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
要求:
运用比拟,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语意连贯。
水,有着很强的可变性:
伸长脖子,就变成了江河;站直身子,就变成了喷泉; , 。
解析:
题目要求(“运用比拟”和“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非常明确。
横线前面的两个句子运用比拟手法从水的姿态入手,解说了水的可变性。
仿写的两个句子也应该对水的可变性从另外的方面或角度(如水的“三态”,水花、水滴等)进行解说。
注意,冒号前面的内容是引领后面各分句的总括句。
参考答案:
亲吻礁石 就变成了浪花
二、3组易混修辞辨识
(一)比拟VS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③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
如“风愤怒的时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应用体验]
1.下面选项中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对具体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____________。
①花园里的花朵,只能是被动地供游人观赏
②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
③鸟笼中的小鸟,失去生命的自由和活泼的灵性
④铁屋子里的婴孩,渐渐地沉入更深的迷惘
解析:
句子的“本体”强调的是:
“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使作者“丧失对具体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外界视而不见”,故只有②最恰当。
①强调自主性的缺乏,③强调失去自由的痛苦,④强调无知与懵懂,都不符合“本体”所要表达的意思。
参考答案:
②
(二)借喻VS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的方法有三:
①看实际上是两种事物还是一种事物。
借喻所用的喻体和本体是两种事物,而借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原来事物的一部分来指代该事物。
②看它们构成的基础。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本体和喻体这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而借代中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却基本上指的是同一事物,构成借代的基础则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
③看能否变成明喻。
凡借喻大都可以变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
[应用体验]
2.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上面坐着两位老爷:
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解析:
选A A项的“琼”“玉”是比喻,B项的“黄发垂髫”、C项的“锦鳞”、D项的“马褂”“西装”都是借代。
(三)对偶VS排比
对偶和排比不同。
对偶仅限于两项,排比必须是三项或三项以上;对偶一般要求字数相等,最好不出现相同词语,排比可以字数参差,长短不齐,常常要重复某些词语。
[应用体验]
3.把下面画线处的语句改为对偶句。
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
答:
参考答案:
面临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林木苍翠的高山。
∥面临大海,大海碧波荡漾;背靠高山,高山林木苍翠。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答:
参考答案: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学案2 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话题(或情境),仿照给定的(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属同一话题的新句子。
这类试题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综合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对于仿写题而言,审题很关键,故本学案将先从“掌握仿用句式2大要领”学仿写技巧,然后“通晓仿用句式5大题型”练熟各种题型。
一、掌握仿用句式2大要领
要领一:
审题——“3审”确保仿写方向不跑偏
(2011·四川高考)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
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5分)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
赤壁,
雄奇伟岸,
大气磅礴,
壮丽多姿,
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
?
参考答案:
康桥,
明净艳丽,
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
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
?
一审:
审句式——定仿写框架
即:
审视例句(被仿句)的结构特点,提炼出句式框架,确定仿写可“套用”的部分。
审句式要注意关注以下两点:
(1)从大的方面来说,要注意分句间的结构关系
要明确例句是并列,还是对比;是并列,还是递进;是假设,还是条件,等等。
在明确结构关系时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及标点的暗示作用,如分号表示分句间的并列或对举关系,冒号有时表示分句间是总分(分总)关系等等。
(2)从小的方面来说,要注意句子用词特点
用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用词类型,是两字词语,还是四字词语;是动宾结构,还是偏正结构。
二是审用词风格,是含蓄,还是直白;是典雅,还是朴实,等等。
如上面例句中“雄奇伟岸”“大气磅礴”“壮丽多姿”均是四字词语,用词大气。
“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是动宾短语。
如上面例题的基本结构:
(话题),你的(四字的形容词性短语),你的(四字的形容词性短语),你的(四字的形容词性短语),不正好(动宾短语)吗?
上面的括号之外的结构是仿句时的框架套子,是仿句时无需改动的部分。
括号之内的是需要仿写补充的。
二审:
审技巧——定仿写手法
审视例句(被仿句)所用的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
在审视修辞手法时,要注意有些题目的题干中对修辞有明确的要求。
题干中没有明确的,也要看看例句中是否隐含修辞的使用。
注意:
有的修辞手法往往还有小的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确认究竟是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以比喻为例,还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三审:
审内容——定仿写中心
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例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重在思考仿写句的句意与例句句意性质一致)
二是例句的感情基调如何。
(是忧伤沉重,还是喜悦明快等。
仿句要尽量与例句保持一致,这样比较保险)
如上面示例其基调就是激情四溢、意气风发。
当然,也并非说仿句一定要与例句的感情基调一致,内容的变化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仍以上面例题为例,若选择“康桥、边城、雨巷、蜀道”,只要表达的情思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两者相协调,就完全可以。
要领二:
答题——“2招”确保答案准确又规范
一招:
调动积累,多方联想
做题时要善于联想,多方联想,尤其要善于利用相似或相近联想来打开思路。
如例句给的是山水,你可以联想到花草;给的是春风秋叶,你要联想到夏雨冬梅。
二招:
搭好骨架,丰富血肉
先主干后枝叶,即先搭架子,再填材料,先选定对象、句子主干,再添局部文字。
不能一步到位,而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板块 专题七 仿用和变换句式 板块 专题 变换 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