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综合检测2.docx
- 文档编号:25679567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6.78KB
先秦诸子选读综合检测2.docx
《先秦诸子选读综合检测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选读综合检测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秦诸子选读综合检测2
先秦诸子选读综合检测
(二)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浡(bó)然 愠(wèn)色 贫而无谄(chǎn)
B.餍(yàn)足攘(rǎnɡ)鸡弃甲曳(yè)兵
C.庠(xiánɡ)序饿莩(fú)粢盛(chénɡ)既洁
D.揠(yàn)苗拂(bì)士啜(chuò)菽饮水
【答案】 B(A.愠:
yùn,C.莩:
piǎo,D.揠:
yà。
)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埏埴荑稗怵惕侧隐
B.樽祖蓬蒿恂目之志
C.练实齐谐忿然作色
D.慧忠园圃贵必敖贱
【答案】 C(A.侧—恻,B祖—俎,D慧—惠。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鲁孔丘与?
(判断动词,是,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
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参与)
C.往者不可谏(匡正,挽回)
D.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安抚)
【答案】 A(是:
代词“这”。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A(A.见:
引见,介绍。
B.辟:
①同“避”,躲避,②开辟。
C.厌:
①同“餍”,满足,②嫌。
D.以:
①因为,②用。
)
二、(9分)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小人之过也必文
B.己欲立而立人
C.风乎舞雩
D.饭疏食饮水
【答案】 B(B是使动用法,其它的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曰: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稀,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
译文:
孟子说:
“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儿,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它(所以才成为君子)。
”
B.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译文:
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
C.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译文:
人在有活路的时候是软弱的,当他知道必死的时候就坚强起来了。
D.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译文:
厨师即使不下厨,主祭的人也不会越过自己的职守来代替他。
【答案】 C(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
)
7.下列句子全都出自《论语》的一项是( )
①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
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④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⑤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⑦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A.①③⑤⑧ B.②④⑥⑦
C.①⑤⑦⑧D.①③⑤⑦
【答案】 D(②⑥《孟子》;④⑧《老子》。
)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金圣叹先生传
清·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话,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
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
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
“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
”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
“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或问“圣叹”二字何义?
先生曰:
“《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④。
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
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
“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先生遂以为戒。
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
临刑叹曰:
“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
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
呜呼!
何其贤哉!
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
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⑤,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
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 ①排:
批驳。
②权子母:
“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
③鼎革:
指明清易代。
④两“喟然叹曰”,一见于《论语·子罕》,颜渊感叹孔子伟大,育人有方,是“叹圣”;一见于《论语·先进》,孔子赞叹诸弟子独曾点志向与自己一致,是“圣叹”。
⑤金针:
比喻作诗文秘法。
度,授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衡文评书 衡:
评论
B.斫山固侠者流固:
本来
C.吾已为君遣之矣遣:
派遣
D.顾不伟耶顾:
难道
【答案】 C(打发掉<花掉>。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语斫山曰
今君乃亡赵走燕
B.子则为君助灯火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C.因为诗吊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先生遂以为戒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答案】 D(两句中“以”均为介词,把A.乃:
副词,于是;副词,却B.为:
介词,替;介词,对,向C.因:
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圣叹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
他非常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
B.王斫山拿一千两银子给金圣叹,可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就被他挥霍一空了。
王斫山竟没当回事。
足见王斫山为人侠义,也可看出金圣叹为人洒脱。
C.金圣叹所作的评论并不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
他的著述多到十万多字,但是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是有价值的。
D.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最出名的人有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他们至今受到人们的称赞,说明金圣叹的影响极大。
【答案】 C(原文说“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原文说“尤喜讲《易》……多至十万余言”;原文说“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而不是说只有这几种有价值。
)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予考虑。
(考查点:
“虽”“向时”“攒眉浩叹”“顾”。
)
(2)我大概是曾点这一类的人吧!
(考查点:
“其”“为”“流亚”,考查常用实词虚词含义及根据词语结构和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
)
(3)虽然遭遇悲惨的灾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
(考查点:
“虽”“罹”“伤”,翻译语句不通顺扣一分。
)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
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
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
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
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
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
议论纵横捭阖,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
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
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予考虑。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一千两银子给先生,说:
“先生拿这些钱去借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
”先生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
于是就对斫山说:
“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财奴的名声罢了,我已经替您打发掉了。
”王斫山笑了笑没当回事。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
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
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
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颜渊感叹孔子是叹圣,孔子赞叹弟子曾点是圣叹。
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
”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
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
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如今流传社会上的著作,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刊刻版本。
传说先生在解读杜甫的诗时,他自己说有人在他的梦中传话说:
“各种诗都可以评论,只是不能评论《古诗十九首》。
”先生于是把这个梦作为戒律。
后来因为醉酒不受拘束地谈《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惨的灾祸。
面对行刑时感叹道:
“砍头是最痛苦的事,没想到我在无意中竟受到了这种痛苦。
”
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的人,算长洲毛宗岗、徐增,江苏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最出名,到现在求学的人还称赞他们。
曲江廖燕说:
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开拓出极有生气的一面。
唉!
多么优秀啊!
虽然遭遇悲惨的灾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
然而评价他的人说文章奥妙的秘诀,就是天地奥妙的秘诀,如果阐明得太透彻,不可避免会触犯鬼神的忌讳,这样看来先生的灾祸,大概也有一些致祸的原因啊!
但是先生画龙点睛的评论,教人写作诗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后来求学的人,完全领悟写文章布局构思的方法,这是先生的功劳啊,这功劳又怎么会小呢!
他的灾祸虽然冤屈一时,但是他的功劳确实为以后千年万代开拓了局面,难道不卓异吗!
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康熙三十五年(1696)作者至苏州,吊金圣叹,并为之作传。
传中叙金圣叹生平甚简,于其“哭庙案”遭杀身之祸,闪烁其词,有所避忌,然亦可见其性情;主要内容是称赞其学问广博,评点诸书,别开生面,阐发作文之奥秘,开后世读书人之眼界,道出金圣叹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基本贡献。
)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 王珪:
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现“凄凉”之情。
请简析颈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
(1分)“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
(1分)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
(1分)
(2)用“萧萧”“惨惨”叠音词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之景,也写出了作者的凄凉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
(“萧萧”“惨惨”“惊”“压”,每处赏析1分)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4题限选作3题)(5分)
(1)《氓》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__”,“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2)李白的《蜀道难》中,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几句诗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3)苏洵的《六国论》在论说过程中善于借助贴切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活泼的意趣。
例如“呜呼!
__________________,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____。
”
(4)有人评论陶渊明之诗“写其常情,不事雕饰,语圆而气足,简而意尽,”《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__。
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等诗句,就体现出陶诗这一富有独创性的特征。
【答案】
(1)“其叶沃若”“其黄而陨”(1分)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1分) 猿猱欲度愁攀援(1分)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1分)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分)
(4)依依墟里烟(1分) 鸡鸣桑树颠(1分)(每空只要错一字便不得分)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
美少倜傥,隶府中典谒。
尝语其里人王密曰:
“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
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
”会周世宗为开封府尹,美以中涓事世宗。
及即位,补供奉官。
高平之战,美以功迁西上合门副使。
出监陕州军,改引进使。
世宗将用师陇、蜀,命护永兴屯兵,经度西事。
先是,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禅,命美先往见执政,谕旨中外。
陕帅袁彦凶悍,信任群小,嗜杀黩货,且缮甲兵,太祖虑其为变,遣美监其军以图之。
美单骑往谕,以天命既归,宜修臣职,彦遂入朝。
上喜曰:
“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
”
韶,广之北门也,贼众十余万聚焉。
美挥兵进乘之,韶州遂拔,斩获数万计。
(刘)鋹复遣其弟保兴率众拒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里。
鋹兵十五万依山谷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士,与诸将计曰:
“彼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
因以锐师夹击之,万全策也。
”遂分遣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间道造其栅。
及夜,万炬俱发,会天大风,火势甚炽。
鋹众惊扰来犯,美挥兵急击之,鋹众大败,斩数万计。
长驱至广州,鋹尽焚其府库,遂克之,擒鋹送京师,露布,以闻。
七年,议征江南。
九月,遣美与刘遇等率兵先赴江陵。
十月,命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偕往,进次秦淮。
时舟楫未具,美下令曰:
“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
”遂麾以涉,大军随之,吴师大败。
及采石矶浮梁成,吴人以战舰二十余鸣鼓溯流来趋利。
美麾兵奋击,夺其战舰,擒其将郑宾等七人,又破其城南水砦,分舟师守之。
奏至,太祖遣使令亟徙置战棹,以防他变。
美闻诏即徙军。
是夜,吴人果来攻砦,不能克。
雍熙三年,诏美及曹彬、崔彦进等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
诏内徙其民。
会辽兵奄至,战于陈家谷口,不利,骁将杨业死之。
美坐削秩三等,责授检校太保。
明年,复检校太师。
知真定府,未几,改都部署、判并州。
加同平章事,数月卒,年六十七。
赠中书令,谥武惠。
咸平二年,配飨太宗庙庭。
(《宋史·潘美传》)
[注] 露布:
檄文、捷报类布告性文书。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以天命既归 以:
因为
B.贼众十余万聚焉焉:
那里
C.间道造其栅造:
达到
D.太祖遣使令亟徙置战棹亟:
急速
【答案】 A(认为)
1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潘美“受厚遇”和“有勇武”的一组是(4分)( )
A.美以功迁西上合门副使
美挥兵进乘之,韶州遂拔
B.命美先往见执政,谕旨中外
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
C.能令来觐,成我志矣
遂麾以涉,大军随之
D.吴人果来攻砦,不能克
美麾兵奋击,夺其战舰
【答案】 B(A一句为潘美在周世宗时的功绩,二句体现勇武;B一句为厚遇,二句为勇武;C一句为因潘美成功完成使命的赞美,二句为勇武;D一句写高祖的预见,二句写潘美勇武。
)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潘美少有大志,在乡里时候就曾认为大丈夫应该在世道混乱之际立功名、取富贵,碌碌无为与万物共尽,是让人感到羞耻的事情。
B.潘美带兵攻下了有十多万敌兵把守的军事要地韶州,不久,又用火攻的方式大败在距广州一百二十里的地方依山谷坚壁以待的刘鋹军队,斩敌数万人。
并乘势长驱至广州,擒刘鋹送京师。
C.(七年)十月,潘美被任命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一起进驻秦淮。
当时战船等尚未准备好,但军情紧急,潘美鼓舞士气,径度长江,大败吴师。
D.太祖受禅即位后,潘美以其突出的军事才能得到赏识厚遇,被任为供奉官,太祖让潘美先去见执政大臣,宣谕圣旨于中外,后来又因为他功劳显著而授予检校太保的官职。
【答案】 D(潘美被任为供奉官是他在周世宗时代被信任的情况,被授予检校太保官职是因为出战不利被削秩。
)
1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彼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
因以锐师夹击之,万全策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敌军用竹木编为栅栏,如果用火攻他们,敌军一定溃乱,趁机用精锐部队夹击敌人,是万全之策。
(采分点,“若”、“因”、“攻之以火”,各1分,句意2分。
)
(2)潘美接受诏令,指挥骁勇果敢善战的军队数万人,期望能够一定获胜,怎能因为一条浅水所限而不敢直接渡过去呢?
(采分点“期”、“一衣带水”、“径度”各1分,句意2分。
)
参考译文: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
潘美年轻时风流倜傥,附属于府中典谒。
曾经对家乡人王密说:
“汉代将要结束了,奸臣恣肆行虐,天下有改朝换代的征兆。
大丈夫不在这个时候建立功名,谋取富贵,碌碌无为与万物一并灭亡,真是羞耻啊。
”正好周世宗任开封府尹,潘美任侍从官奉事世宗。
到周世宗即帝位后,补任潘美为供奉官。
高平之战,潘美因为战功升迁为西上合门副使。
后出任陕州监军,改任引进使。
周世宗准备用兵于陇、蜀二地,命潘美统率永兴的屯兵,管理西部战事。
先前,太祖对潘美待遇很优厚,受禅即位后,命令潘美先去见执政大臣,宣谕圣旨于中外。
陕州主将袁彦凶悍,信任奸佞小人,喜欢杀人贪财,而且修治兵器,太祖怕他变乱,派潘美监视他的军队准备处置他。
潘美一人骑马前去宣谕,认为天命既定,应当恪守臣职,袁彦于是入朝。
皇上高兴地说:
“潘美不杀袁彦,能让他来晋见,实现了我的愿望啊。
”
韶州是广州的北面门户,敌军十余万人聚结在这里。
潘美指挥军队乘机进攻,韶州于是被攻下,斩杀俘虏敌军数万人。
刘鋹又派他的弟弟刘保兴率领军队抵抗,潘美就率领军队兼程行军赶到栅头,离广州一百二十里远。
刘鋹的军队十五万人凭借山谷坚固阵地等待宋军,潘美于是构筑壁垒休整部队,与将领们计议说:
“敌军用竹木编为栅栏。
如果用火攻,敌军一定溃乱,趁机用精锐部队夹击敌人,是万全之策。
”于是分派丁夫几千人,每人拿着两个火把,秘密地行军到达敌军的栅栏。
到了晚上,万余火把一齐发攻,正好天气刮着大风,火势很强。
刘鋹部队惊动来进犯,潘美指挥军队急忙迎击,刘鋹军队大败,潘美军队斩敌数万人。
潘美指挥军队长驱直入攻到广州,刘鋹把他的府库都焚烧了,潘美军队于是攻克广州,擒俘刘鋹押送到京师,并向朝廷报捷。
七年(974),朝廷计划征伐江南。
九月,派遣潘美与刘遇等将领率领军队先头到达江陵。
十月,任命潘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一起出发,进驻秦淮。
当时船只没有准备好,潘美下令说:
“潘美接受诏令,指挥骁勇善战的军队数万人,期望能够一定获取,怎能因为一条浅水所限而不敢直接渡过去呢?
”于是指挥军队渡江,吴军被打败。
到采石矶浮桥做成时,吴人用二十多艘战船敲响战鼓溯水而上乘机来攻。
潘美指挥军队奋勇而战,夺取敌军的战舰,擒获敌军将领郑宾等七人,又攻破吴军城南的水营栅栏,分派水师驻守。
上奏朝廷,太祖派遣使者赶快迁移战船,以防变故。
潘美接到诏令马上迁移部队。
这天夜晚,吴人果然来攻水营,未能成功。
雍熙三年(986),皇上下诏命潘美及曹彬、崔彦进等北伐,潘美率兵单独攻下寰、朔、云、应等州。
朝廷命令将当地人民迁至内地。
遇到辽兵来攻,在陈家谷口两军交战,不能取胜,骁勇大将杨业战死。
潘美因战败被削秩三级,责授为检校太保。
第二年(987),任检校太师。
任真定知府,不久,改任都部署、并州通判。
加官同平章事,数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七岁。
追赠中书令,赐谥号为武惠。
咸平二年(999),配置于太宗庙附祀。
六、(15分)
18.把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分)
美并不是一种需求,而是一种狂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不是蕴含在褶皱树皮下的汁液,也不是利爪下垂死的鸟儿,她是一座永远绽放花朵的花园,一群永远翱翔苍穹的天使。
①她不是你们想看到的样子
②虽掩住耳朵也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 诸子 选读 综合 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