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docx
- 文档编号:25675686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9.44KB
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docx
《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素养解读】:
1.举例说明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2.结合图表资料,掌握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特点与表现。
3.实地考察,了解地方性分异的特点及原因。
【体系构建】:
【预读教材】
一、地域差异
1.地域特征的形成:
地域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2.地域差异的产生
(1)同纬度地区:
(2)不同纬度地区:
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3.地域差异的体现:
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1)全球性的地域差异:
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3)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分异规律: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2)分布:
①低纬度、高纬度地区: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如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②中纬度地区:
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如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2)典型地区:
中纬度地区。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
海拔的变化。
2.形成基础:
水热状况差异。
3.分布规律
(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2)山麓与陆地自然带一致。
(3)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1.形成:
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2.举例:
温带湿润区随地形从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针叶林(或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草甸带的分布规律。
【易错警示】
某一种气候类型只能形成一种自然带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知识拓展】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所示:
(以北半球为例)
【核心探究】一、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读“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问题1、导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水分。
问题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什么?
提示: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清单】一、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地域分
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图示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案例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核心探究】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问题1 山寺桃花四月始盛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山地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平原地区差,故山寺桃花开放晚。
问题2 古诗的描写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清单】二、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
(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
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有关,具体如下表所示:
温度(热量
或纬度)因素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核心探究】三、地方性分异
等物候线是指同一日期出现同一物候(如桃花始开)的地点连成的线。
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褪去,而呈黄色。
下图示意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分布。
问题1、福州城区银杏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
人类活动
问题2、广西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
提示:
地势高,气温较低。
【知识清单】三、常见的地方性分异现象及成因
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分析分类总结如下:
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微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受暖流影响,且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带。
在加勒比海沿岸地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也分布有热带雨林带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
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被区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从低纬向高纬南北延伸
洋流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
西部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
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低纬延伸、西岸向高纬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水的灌溉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无
陆地的缺失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为海洋,无陆地
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东南部
常绿阔叶林带
常绿硬叶林带
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
俄罗斯远东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应用提升】
一、选择题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完成1-2题。
甲 乙
1、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乙图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从A地到F地,经度发生变化
④从①地到⑥地,纬度发生变化
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
2、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关系示意图,干燥度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图中不同号码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⑨代表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
A.草原B.苔原C.针叶林D.阔叶林
4、图中④和⑧代表的植被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太阳辐射、人类活动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地势起伏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
下图为美国西部某山谷示意图,两侧山坡植被密度有明显差异。
据此完成5-6题。
5、与乙坡相比,甲坡植被稀疏的原因是( )
A.位于山地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B.位于山地北坡,太阳辐射强,蒸发大
C.位于山地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D.位于山地南坡,太阳辐射强,蒸发大
6、甲、乙两坡自然景观的差异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
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自然带,最下面的起始带称为基带。
读我国某山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7-9题。
7、该山体在3000~3500m海拔范围内,北坡比南坡( )
A.降水量大 B.年均温高C.植被稀疏D.土壤贫瘠
8、该山地南北两坡自然带谱数量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绝对高度B.热量条件C.坡度D.相对高度
9、北坡山麓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干旱加剧
B.冬季寒冷多大风,蒸发旺盛
C.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D.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稀少
二、综合题
10、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解析及答案】
解析:
1.A2B 第1题,甲图A→F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增高,体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从⑥→①水分逐渐减少,是因为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2题,从图中可见D的积温在4000℃左右,④地区的降水在600mm左右,据水热状况可判断该地应该在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析:
3.C4.B第3题,⑨位于温带向寒带的过渡地带,干燥度虽自西向东增加,但该植被类型横跨陆地东西两岸,说明东西两岸的干燥度差异并不大,最有可能是亚寒带针叶林,C对;苔原地处寒带,与⑩相符,B错;草原、阔叶林均出现在温带纬度相对较低的地区,但两者干燥度的差异较大,阔叶林与⑤相符,草原与⑥或⑦相符,A、D错。
选C。
第4题,根据图文信息,可推测出④为热带荒漠,⑧为温带荒漠,热带荒漠主要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温带荒漠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小,蒸发量大,B对;④和⑧两地植被类型的形成都与人类活动相关,但人类活动不是主导因素,A错;④地植被类型的形成与洋流性质也有关联,但也不是主导因素,C错;荒漠决定了土壤性质,而不是土壤性质决定了荒漠的形成,D错。
选B。
解析:
5.D 6.D 第5题,与乙坡相比,甲坡植被稀疏的原因是位于山地南坡,是谷地的北坡,是阳坡,太阳辐射强,蒸发大,水分条件差,D对,C错。
山地北坡,是谷地的南坡,是阴坡,蒸发少,水分条件较好,A、B错。
第6题,甲、乙两坡自然景观的差异是局地小范围特征,反映的是非地带性现象,D对。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都是地带性分异规律,A、B、C错。
解析:
7.A 8.D 9.C 第7题,依据图示信息,在3000~3500m海拔范围内,北坡出现了山地草原、高寒草原,而南坡只有盐柴类半灌木荒漠,说明北坡比南坡湿润,A对;依据该山地山麓地带自然带类型,可推测该山地应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北坡为阴坡,年均温低于阳坡,B错;草原比盐柴类半灌木荒漠植被密集,土壤较肥沃,C、D错。
选A。
第8题,该山地北坡相对高度大,自然带数量多,南坡相对高度小,自然带数量少,D对;山地两侧绝对高度差异不大,从图文材料中也无法判断该山地坡度,A、C错;热量条件南坡更优越,B错。
选D。
第9题,由第1题分析可知,该山地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自然带的形成和类型主要取决于自然条件,与人为条件关联不大,A错;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夏季的水热组合状况,与冬季关联不大,B错;该地最可能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而荒漠景观最具代表性,C对;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原因主要是距海较远,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关系不大,D错。
选C。
10、解析:
第
(1)题,可从带谱的多少、基带的差异、自然带分布的高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其中乙图山麓为热带雨林带,该山脉所处纬度较低。
第
(2)题,由图可看出,甲图山地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较高,这与该山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较好有关。
第(3)题,雪线高度不
仅受气温影响,还受降水影响,在气温相当的情况下,降水丰富的山坡雪线低。
答案:
(1)差异:
①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②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③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
乙图山脉。
(2)差异:
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 第二 自然环境 地域 差异性 学案人教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