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三高考重点卷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667029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09.34KB
山东高三高考重点卷附答案.docx
《山东高三高考重点卷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三高考重点卷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高三高考重点卷附答案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龋齿(yǔ)亵渎(xiè)咬文嚼字(jiáo)应运而生(yīng)
B.哨卡(kǎ)剖析(pōu)有案可稽(jī)含英咀华(jǔ)
C.札记(zhá)星宿(xiù)风声鹤唳(lì)苦心孤诣(yì)
D.囹圄(yǔ)惩创(chuàng)栉风沐雨(zhì)概不赊账(shē)
答案:
C(A项中的“龋”应读“qǔ”,“应”应读“yìng”;B项中的“卡”应读“qiǎ”;D项中的“创”应读“chuāng”。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丽北大荒,塞外鱼米乡。
艾青、丁玲等大家都在这里写下令人回肠荡气的诗篇,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特殊的爱,进而被镌刻在北大荒的碑林上。
B.文化遗产是神圣的,保护文化遗产是崇高的,但保护文化遗产更应该成为一件平凡而普通的事,应该讲“执行”,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行动起来!
C.上海的城市面貌因世博会焕然一新,轨道交通达到450公里,与纽约的里程相当,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约3000亿元。
D.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由于利益纠葛和市场竞争而引发的网络公司间的“口水战”从未停止,发展到对簿公堂也屡见不鲜。
答案:
D(A项中的“回肠荡气”是形容乐曲、诗文等婉转缠绵,感人至深。
与语境吻合,故正确。
B项中的“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谈论道理,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与语境吻合,故正确。
C项中的“焕然一新”是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与语境吻合,故正确。
D项中的“对簿公堂”是指在法庭上受审问。
此成语的意思与原句的内容不相符。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2011年开始,小语种报考将由面向高中学校单独命题、单独招收小语种学生的方式转变为学生全部参加高考的方式,在提前批次或正常批次进行录取。
B.广州亚运会不仅收获了赛场上拼搏进取的动人故事,收获了亚洲各国各地区和谐相处平等竞争,而且收获了优化城市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相互促进的经验。
C.多年来,由于气候的变迁、超载放牧和人类的不合理活动,造成了生态日趋退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沙漠化程度不断加剧,沙尘暴频繁发生等严重灾害。
D.上海世博会不仅展示各国的风情,更显示出了各项产业的发展及趋势。
开幕已逾一个多月,每天都有数十万游客入园参观,感受这场各国科技、文化的盛宴。
答案:
A(B项成份残缺,竞争后面加“的友谊”;C项属于并列不当,“超载放牧”属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D项“已逾一个多月”,“逾”和“多”重复。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综观近年来的诸多好莱坞大片,其共通之处都是“奇幻+特效”,在人物设计上也往往走极端,,,。
,,。
①主题也基本局限于历险、逃亡、拯救爱情等狭窄的范围
②刚开始看这类片子时还觉得新鲜
③主人公多是狼人、吸血鬼、机器人、怪兽、半兽人
④但看多了就神经麻痹,无论影片多么震撼和恐怖
⑤不是无所不能的英雄,就是表里不一的怪物
⑥坐在影院里像被点了穴一样,血脉贲张、心跳加速
A.③⑤①②⑥④
B.①⑤③②④⑥
C.①⑤③②⑥④
D.②⑥④③⑤①
答案:
紧承横线前“人物设计”,按“多是”,“不是”,“而是”标志接③⑤句,根据“也”这个连词接①句。
再说观众感受:
按“刚开始”,“看多了”暗示接②⑥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学批评写作当然要遵循一般写作的规范,但文学批评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写作门类具有其独特规定性。
就写作的语言表达而言,与一般应用文写作的语言程式化不同,也与文学创作的语言个性化追求不同,文学批评的语言运用有其自身的规定性。
一方面,批评写作的语言具有科学性,也就是在专业术语的运用上要遵守概念内涵的明确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说理推论的逻辑性。
文学批评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概念系统,如古代文论中的意境、兴味、风骨、虚静等,现代文论中的形象、典型、风格、文本、情结等,只有恰当选择运用这些术语,才能使文学批评规范化,具有学术性。
除了科学性之外,文学批评的对象毕竟是以文学作品为核心的写作活动,所以批评写作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若把对一篇可圈可点的美文的批评变成一堆干巴巴的术语,这根本就是背离了文学批评的初衷,因为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作品的完善以及对作品的更深入了解,是一个提升和发现的过程,理论的渗透是为了更方便地言说作品,而不是将作品完全地拆解开来印证某种理论。
因此,好的批评家应该在批评的写作中做到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融合。
就阅读而言,文本阅读是批评写作的起点。
正确的文本阅读方法,首先应该是“遗忘式”阅读:
直接面对文本,忘记它的作者、写作背景、流派归属以及所有关于它或褒或贬的论述。
如果不能斩断这些“情丝”的话,很容易在进入文本之前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这会成为走进文本的阻碍。
在这点上,新批评提倡的文本细读方式可以借鉴。
这是文本阅读的第一步。
但新批评对语义、语境以及文本中所用的各种修辞手段的深入挖掘,更适合诗歌这类短小精悍的文体。
在经过遗忘式的第一遍阅读后,对作品要有一个从零散到整体的把握,把作品看成一个整体,并形成关于作品的初步印象。
印象派批评特别重视初次接触作品时形成的融入批评者审美直觉的“独特印象”,把捉住这一印象,将批评变成一种艺术创造,打上非常个性化的色彩。
印象派批评注重自我独特体验的批评实践,对于打破社会历史批评的缺乏个性的沉闷感无疑有其独特的意义,但建设性的批评,不但要有个性,还应该谋求批评家之间的“递增型发展以建立一套有生命力的批评思想”。
韦勒克在这里所讲的“批评思想”,其实指的是与批评相关的知识系统,这个知识系统能够建构有关文学的审美价值判断。
要达到批评的这一目的,我们不仅需要新批评的文本细读,印象派批评的独特体验,更需要批评的某种规范性、科学性。
所以阅读的最终任务就不仅仅是文本的细读,而是要读出具体文本在整个作家创作之中的序列,作品的研究情况,甚至与作家创作相关的其它因素都应成为阅读所要关注的内容。
因此,好的阅读应当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了,既要遗忘关于文本的种种既定结论,以便能够真切地进入文本内部,由这个内部联系到相关的内容,更需要与文本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冷静审视,在这样的基础上,批评写作的学术性才有保障。
(节选自李春红的《文学批评写作的独特性》)
5.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学批评写作的“独特规定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批评写作既要做到语言程式化和语言个性化的统一,又要做到语言科学性和语言艺术性的统一,不可偏废。
B.文学批评在专业术语的运用上要遵守概念内涵的明确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说理推论的逻辑性的科学性原则。
C.文学批评是对作品提升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术语的的堆砌,否则,就违背了文学批评的原则,语言就失去了艺术性。
D.文学批评写作就阅读而言,起点是文本阅读。
“遗忘式”阅读方法和整体阅读方法是文本阅读起决定作用的环节,二者互为补充。
答案:
A(A项中的表述与原文中的“就写作的语言表达而言,与一般应用文写作的语言程式化不同,也与文学创作的语言个性化追求不同,文学批评的语言运用有其自身的规定性”不一致,属于张冠李戴,“语言程式化和语言个性化的统一”错。
“语言程式化”说的是一般应用文写作,语言“个性化”说的是文学创作。
)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遗忘式”阅读是抛开文本的作者、写作背景、流派归属以及所有关于文本的论述,直接与文本面对面。
这样阅读避免了先入为主。
B.新批评提倡的文本细读方式因其对语义、语境以及文本中修辞手段的深入挖掘而适合诗歌短文体,却不适合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C.印象派批评注重初次接触作品时形成的自我独特体验的批评实践,对于打破社会历史批评的缺乏个性的沉闷感无疑具有独特的意义。
D.为文学批评写作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更关注具体文本在整个作家创作之中的序列,作品的研究情况,甚至与作家创作相关的其它因素。
答案:
B(B项中表述的“不适合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不能从原文找到依据,属于无中生有。
)
7.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再华丽的词藻没有了新颖、深刻立意的支撑,也是站不住脚的。
文学批评写作对立意有着很高的要求。
B.新批评的文本细读和印象派批评的独特体验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两者同批评的规范性科学性都是文学批评写作不可或缺的。
C.韦勒克的“批评思想”指的是与批评相关的能够建构有关文学的审美价值判断的知识系统,这个知识系统极富个性化色彩。
D.意境、兴味、风骨、虚静、形象、典型、风格、文本、情结等术语的恰当选择运用使得文学批评更加规范,更具学术性。
答案:
C(C项中的“这个知识系统极富个性化色”的表述与原文“不但……还……”的递进关系不一致。
)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0题。
杜僧明,字弘照,广陵临泽人也。
形貌眇小,而胆气过人,有勇力,善骑射。
梁大同中,卢安兴为广州南江督护,僧明与兄天合及周文育并为安兴所启,请与俱行。
频征俚獠①有功,为新州助防。
天合亦有材干,预在征伐。
安兴死,僧明复副其子子雄。
及交州土豪李贲反,逐刺史萧谘,谘奔广州,台遣子雄与高州刺史孙冏讨贲。
时春草已生,瘴疠②方起,子雄请待秋讨之,广州刺史新渝侯萧映不听,萧谘又促之,子雄等不得已,遂行。
至合浦,死者十六七,众并惮疫溃散,禁之不可,乃引其余兵退还。
萧谘启子雄及冏与贼交通,逗留不进,梁武帝敕于广州赐死。
子雄弟子略、子烈并雄豪任侠,家属在南江。
天合谋于众曰:
“卢公累代待遇我等亦甚厚矣,今见枉而死,不能为报,非丈夫也。
我弟僧明万人之敌,若围州城,召百姓,谁敢不从。
城破,斩二侯祭孙、卢,然后待台使至,束手诣廷尉,死犹胜生。
纵其不捷,亦无恨矣。
”众咸慷慨曰:
“是愿也,唯足下命之。
”乃与周文育等率众结盟,奉子雄弟子略为主,以攻刺史萧映。
子略顿城南,天合顿城北,僧明、文育分据东西,吏人并应之,一日之中,众至数万。
高祖时在高要,闻事起,率众来讨,大破之,杀天合,生擒僧明及文育等,高祖并释之,引为主帅。
武帝征交址及讨元景仲,僧明、文育并有功。
侯景之乱,俱随武帝入援建邺。
(选自《南史》)
注:
①俚獠:
岭南各少数民族的泛称。
包含着居住岭南语言不同的各少数民族。
②亦作“瘴厉”。
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
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雄请待秋讨之请:
请求
B.萧谘又促之促:
仓促
C.子略顿城南顿:
驻扎
D.引为主帅引:
举荐
答案:
B(B项中的“促”的正确含义为“催促”。
)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表明杜僧明“有勇力”的一组是()
①频征俚獠有功
②逐刺史萧谘
③死者十六七,众并惮役溃散
④僧明万人之敌
⑤高祖并释之,引为主帅
⑥征交址及讨元景仲,僧明、文育并有功
A.②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①④⑤
答案:
D(此题可用排除法。
②是李贲所为,据此可排除A、B两项;③是士兵死亡多,军心涣散,据此可排除C项。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僧明虽然矮小瘦弱,但是胆量气度超过常人,有勇气,有力量,并且擅长骑马射箭。
B.杜僧明让卢安兴儿子做副将。
李贲造反,萧谘逃奔广州,府台派遣卢子雄父子和孙冏一起讨伐李贲。
C.萧谘启奏梁武帝,说子雄和孙冏与叛贼勾结,中途停留不进攻,皇帝下令在广州将他们赐死。
D.杜天合与周文育等率众人结成盟军,尊奉卢子雄的弟弟卢子略为盟主,来进攻刺史萧映。
答案:
B(B项中的“府台派遣卢子雄父子和孙冏一起讨伐李贲”的表述与原文的“台遣子雄与高州刺史孙冏”不一致,原文不是“卢子雄父子”。
)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死者十六七,众并惮疫溃散,禁之不可,乃引其余兵退还。
(5分)
译:
⑵卢公累代待遇我等亦甚厚矣,今见枉而死,不能为报,非丈夫也。
(5分)
译:
答案:
⑴士兵死亡了十分之六七,士兵们都害怕疟疾,被(疾病)打垮而逃散,禁止不住。
卢子雄于是就带领其他剩余的士兵撤退回来。
(“十分之六七”“并”“引”各1分,省略句1分,句意1分。
)
⑵卢公历代对待我们都非常深厚,现在(他们)被冤枉而死,(我们)却不能报恩,就不是大丈夫了。
(“累代”“见”“报”各1分,判断句1分,句意1分。
)
参考译文:
杜僧明,字弘照,是广陵临泽人。
他形貌矮小瘦弱,但是胆量气度超过常人,有勇气,有力量,擅长骑马射箭。
梁朝大同年间,卢安兴担任广州南江督护一职,杜僧明和他兄长杜天合及周文育一同被卢安兴启用,他们请求和卢安兴一起出兵。
(杜僧明)多次征讨南方少数民族,立有战功,担任新州助防。
杜天合也很有才能,参与征战讨伐。
卢安兴死后,杜僧明又让卢安兴的儿子卢子雄做副将。
等到交州土豪李贲造反,驱逐刺史萧谘,萧谘逃奔广州,府台派遣卢子雄和高州刺史孙冏一起讨伐李贲。
当时正值春天来临草木已经开始生长,疟疾等疾病正在兴起,卢子雄请求等到秋天再讨伐李贲,广州刺史新渝侯萧映不听从建议,萧谘又不断地催促,卢子雄等没有办法,于是就出兵。
到了合浦,士兵死亡了十分之六七,士兵们都害怕疟疾,被(疾病)打垮而逃散,禁止不住。
卢子雄于是就带领其他剩余的士兵撤退回来。
萧谘启奏(梁武帝),说卢子雄和孙冏与叛贼勾结,中途停留不进攻,梁武帝下令在广州将他们赐死。
卢子雄的弟弟卢子略、卢子烈连同英雄豪杰任侠之士,都住在南江。
杜天合和众人商量说:
“卢公历代对待我们都非常深厚,现在(他们)被冤枉而死,(我们)却不能报恩,就不是大丈夫了。
我弟弟杜僧明有万夫不当之勇,如果包围州城,号召百姓,谁敢不听从。
攻破广州,杀二侯祭奠孙冏、卢子雄,然后等待台使到了,我们不抵抗,拜见廷尉,即使死了也胜过(这样)活着。
即使不能够成功,也没有遗憾了。
”众人都慷慨激昂地说:
“这是我们的愿望,您下命令吧。
”杜天合于是就与周文育等率众人结成盟军,尊奉卢子雄的弟弟卢子略为盟主,来进攻刺史萧映。
卢子略屯驻城南,杜天合屯驻城北,杜僧明、周文育分别占据城东面和西面,吏人们一起响应,一天之内,人数就达到了几万。
高祖当时在高要,听说有闹事的,就率领军队来讨伐,打败了他们,杀了杜天合,活捉了杜僧明、周文育等,高祖一块儿释放了他们,荐举他们为主帅。
梁武帝征讨交址和元景仲,杜僧明、周文育都有战功。
侯景之乱,他们都随武帝支援南京。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朝词人,历经两宋。
此词为作者在高宗绍兴五年或六年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
(1)古人曾说词中“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造语“奇丽”,试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答案: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确是造语“奇丽”。
首先这两句承上片“忆”引领的内容,又是对下片中的“一梦”的注释。
(2分);其次在内容上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表达了作者对“豪英”们的思念之情。
(2分)
(2)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中是否有旷达之情,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赏析。
(4分)
答:
答案:
有旷达之情。
(1分)下片起句“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
”一下子说到当前,作者通过对自己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的表述,想到了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2分)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工欲善其事,。
(《论语》)
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今宵酒醒何处?
。
(柳永《雨霖铃》)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韩愈《师说》)
怅寥廓,,?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
(1)必先利其器/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杨柳岸晓风残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五、(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沙漠胡杨
王永杰
新疆有两种著名的树,一是白杨,一是胡杨。
白杨的美在于挺拔,而胡杨之美在于顽强的生命力和醉人的金黄色。
胡杨是古老的树。
据说,几千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
曾经是山地河谷的主要树种。
在新疆伊犁地区,巩乃斯河沿岸至今还有胡杨树的身影,但是已经没有成片成林的样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是沙漠选择了胡杨,还是胡杨爱上了沙漠,胡杨逐渐演变成沙漠河流沿岸最主要的树种。
目前,全世界90%的胡杨在中国,中国90%的胡杨在新疆,新疆90%的胡杨在塔里木河沿岸。
胡杨是美丽的树。
每年10月,秋天的胡杨就穿上金黄色的礼服,迎接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宾客。
远观胡杨,层林尽染,一片金色的海洋。
近观胡杨,每一片叶子很通透,叶脉清晰可见,特别是在太阳初升,或者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逆光或者侧光去端详,透明的叶片相互映衬,散射出黄色的光晕。
当然,最壮观的是乘坐三角翼飞机,逆着光从胡杨林头顶飞过。
视野开阔,胡杨、沙漠、河流尽收眼底,黄色的沙丘、黄色的胡杨,还有泛着鳞波银色的河水,真是壮丽神奇。
胡杨是一种神奇的树。
小的时候形状如柳树,枝条柔软,叶子细长。
长大了,树干挺直,叶子就成为杨树叶子的形状,只不过尺寸小一些。
所以,胡杨也称为“异叶杨”、“变叶杨”。
有人说,胡杨的奇特在于一树三种叶。
一棵粗壮的胡杨,离地一米以下长有枝条的话,叶子一定是柳叶的样子,高一些就是杨树的叶子,再高一些会有枫叶的形状。
胡杨是顽强的树,生长在西北沙漠地带。
耐干旱、耐盐碱,不怕酷热严寒,不畏风沙侵袭。
或成片成林,或孑然一身,顽强地矗立在沙漠戈壁,履行着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抗风沙,保绿洲。
沿着沙漠公路走一走,你会看到在沙漠边缘,沿着古河道,生长着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的胡杨,尤其是沿着塔里木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胡杨林。
有人说,正是有了这片胡杨林,天山南麓的大片绿洲才免遭沙漠的吞噬。
所以,当地人称胡杨为“英雄树”,也有人赞美它是“沙漠的脊梁”。
第一次走进沙漠,见到胡杨,我就被胡杨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
粗壮的树干、开裂的树皮、奇异的形状,在塔克拉玛干大漠的烈日炙烤下,顽强地挺立着,用不太茂密的叶子,为我们这些到访者撑起一片片阴凉。
有的树冠已经枯死,却从半身腰伸出一根绿枝;有的下半部分的小虬枝沿着树干枯萎着,树顶部分却绿意盎然;有的半边身子似乎已经焦黑,却在一侧长着茂密的枝叶;甚至有的上半部分已经没有了树皮,露出白森森的树干,下半部分却快意地生长着;还有的树身子已经匍匐在地,靠一些枝杈支撑着,树冠部分依然歪歪扭扭地向上展开……此时此刻,我似乎体味到一些坚韧不拔的含义。
传说,胡杨一生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
胡杨就是这种树,坚守着一片贫瘠的沙漠,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
有时候,我站在沙丘上,或坐在胡杨树下,任思想的野马穿越时空随意驰骋。
一棵嶙峋的老胡杨,也许曾经为西天取经的唐玄奘撑起过一片阴凉;一根枯萎了的老树干,也许曾经为行走在丝路上的商旅拴过疲惫的骆驼;一段躺在沙丘上的老树皮,也许曾经见证了西域历代王朝刀光剑影的兴衰。
不屈的胡杨、不老的胡杨、不朽的胡杨,只有你能说出尼雅的奥秘,只有你真正了解沧海桑田的变换。
如今,塔里木河不再奔流不息,罗布人与楼兰古国消失在茫茫的大漠沙尘之中,而古老的胡杨树依然顽强地挺立在沙漠的边缘,守望着现代文明在荒野之中的繁衍生息。
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与胡杨相伴的,还有许许多多从事不同工作的塔里木人,他们与胡杨有着十分相似的精神和品质。
建设兵团的人说,我们兵团人足迹遍及大漠,屯垦戍边,胡杨扎根大漠的顽强精神是我们兵团文化的灵魂;罗布泊的军人们说,我们勇闯禁区,维护祖国统一,我们是塔里木沙漠中的另一种胡杨;塔里木石油人说,我们征服沙漠,奉献石油,“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是胡杨和石油人共同的价值观。
(选自2010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4.本文写了“沙漠胡杨”的哪些特点?
请概括回答。
(5分)
答:
答案:
①古老;②美丽;③神奇;④顽强;⑤不屈(坚韧不拔)、不老、不朽。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回答时抓住关键语句,尽量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组织答案。
从文中的“胡杨之美在于顽强的生命力和醉人的金黄色”、“胡杨是古老的树”、“胡杨是美丽的树”、“胡杨是一种神奇的树”、“胡杨是顽强的树,生长在西北沙漠地带”、“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可以看出答案中的要点。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5分)
⑴全世界90%的胡杨在中国,中国90%的胡杨在新疆,新疆90%的胡杨在塔里木河沿岸。
答:
⑵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答:
答案:
⑴①用具体数字准确地交代了大多数胡杨生活的典型环境;②胡杨是沙漠河流沿岸的主要树种。
(每点1分,共2分。
)
⑵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荒凉的;②胡杨扎根大漠,展示了顽强的生命力;③从事不同工作的塔里木人屯垦戍边,征服大漠,维护祖国统一,体现了顽强精神,亮出了精彩的人生。
(每点1分,共3分。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重要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回答时注意着重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同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主旨作答。
16.选文第三段是怎样表现胡杨之美的?
请具体分析。
(6分)
答:
答案:
①选了特定的时间——金秋10月来表现胡杨醉人的金黄色的美丽;②从不同的视角——远观、近观、俯瞰——表现胡杨醉人的金黄色的美丽;③以沙漠、河流映衬胡杨,突出了胡杨壮丽神奇之美,表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表现技巧和理解文章中心的能力。
首先,胡杨之美在于顽强的生命力和醉人的金黄色。
其次,要弄清表现的角度。
17.文章最后一段写道:
“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与胡杨相伴的,还有许许多多从事不同工作的塔里木人,他们与胡杨有着十分相似的精神和品质。
”据此,我们能不能说本文的主旨是歌颂许许多多从事不同工作的塔里木人?
(6分)
答:
答案:
(参考)
角度一:
能。
胡杨扎根大漠的顽强精神是兵团文化的灵魂,胡杨和塔里木石油人有共同的价值观,罗布泊军人是塔里木沙漠中的另一种胡杨。
由此可见,赞美胡杨其实就是赞美许许多多从事不同工作的塔里木人,歌颂许许多多从事不同工作的塔里木人应该就是本文的主旨。
角度二:
不能。
全文主要围绕“胡杨之美在于顽强的生命力和醉人的金黄色”这个主旨句从不同方面赞美了胡杨,文章最后一段只是点出了塔里木人和胡杨的相似之处,或者说是点出了胡杨的象征意义。
(只要能从原文找到依据且能自圆其说,语句流畅,即可得满分。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文章主旨的能力。
答案不求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六、语言运用(15分)
18.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4分)
当李白长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我为他的壮志感动;
;
。
答案:
当苏轼感慨“但愿人长久,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三高 重点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