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九第5讲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docx
- 文档编号:25664990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45.07KB
第一部分专题九第5讲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docx
《第一部分专题九第5讲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专题九第5讲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部分专题九第5讲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5讲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考点一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学生用书P84]
(2014·高考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
(1)~
(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思路分析]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大运河”等。
(2)第
(1)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影响”“正确的”等
(3)第
(2)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影响”“正确的”等。
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标准答案]
(1)D
(2)A
[变式训练]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
(1)~
(2)题。
(1)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
①改善局部地区气候 ②增加生物多样性 ③加重湖区的污染程度 ④有利于旅游业和养殖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2)为满足调水水质的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禁止发展高污水排放的工业 ②加大对沿湖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 ③加强对沿岸工业生产企业的检查监督 ④禁止在湖区发展水产养殖业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1)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大,湖区局部地区气候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有利于旅游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水量增大,水体自净能力增强,湖区污染程度会降低。
(2)生活污水和水产养殖都不属于工业生产的范畴,故选B。
答案:
(1)C
(2)B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
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①本地贫乏。
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4)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选择
①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②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③安全系数高。
④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分析时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入手。
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资源
对调入地区: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对调出地区: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对调入地区: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对调出地区: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对调入地区: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对调出地区: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对调入地区: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对调出地区:
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015·太原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全长1577千米(河源至丹江口为上游,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钟祥至武汉汉口为下游),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77亿立方米。
2014年12月12日,从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引水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
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工业区。
下图为汉江流域示意图。
(1)说明汉江的径流量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可能给汉江中下游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
(3)针对上述影响,请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
第
(1)问,可以从年径流总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
成因要结合区域气候特征以及流域面积等进行分析。
第
(2)问,可从径流量减少导致水体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受损、河道通航能力降低以及水资源供应紧张等方面分析。
第(3)问,可从修建调水工程、发展节水农业、防治水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年径流量大;季节分配不均(季节变化明显),年际变化较大。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夏季风的强弱与进退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2)径流量减少,可能导致(河流自净能力降低,)水体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受损;河道通航能力降低,制约工农业发展;水资源供应紧张,引发社会矛盾。
(3)修建调水工程,补充河流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淘汰高耗水工业;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合理分配生产、生态和生活用水。
考点二 产业转移
[学生用书P86]
产业转移→规律、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5·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图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
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
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图1
图2
材料二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
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
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
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思路分析]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材料一中的核心词语有:
“岸线资源”“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等。
(2)材料二中的核心词语有:
“苏州”“经济发达地区”“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等。
(3)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
“迁往安徽”“生产条件有何变化”“应对措施”等。
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标准答案] 变化:
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
措施:
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变式训练]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
(2)题。
材料一 下图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
材料二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
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1)若苏州地区大量将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迁往安徽,对安徽省的影响有( )
①增加安徽省的就业率 ②促进安徽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③有利于改善安徽省的环境质量 ④有利于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苏州市大量将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转移出去,对苏州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机会 ②有利于产业升级 ③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④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1)安徽省接受了苏州的产业转移会增加当地的就业率;促进安徽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但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
(2)苏州市大量将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转移出去,会减少当地的就业机会,但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产业升级、环境质量的改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D
(2)B
产业转移问题的分析思路
产业转移的考查主要涉及产业转移的背景条件和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两方面内容。
回答该类问题时要注意把握住核心进行分析,具体思路如下:
1.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
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2)转移方向:
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等,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是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存在着区域差异。
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促进区域
产业结构
调整
发达
国家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中
国家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
促进区域
产业分工
与合作
发达
国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发展中
国家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
改变区域
地理环境
发达
国家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污染环境的产业向外转移,国内环境污染得到改善
发展中
国家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环境污染
改变劳动
力就业空
间分布
发达
国家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
国家
大量吸收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产业转移的方向和影响因素
(2015·南通调研)下图为2002~2007年我国外向型产业区域间转移格局图。
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外向型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有( )
①从东南转向东北②从沿海转向内地
③迁向邻近省区④迁出直辖市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西南地区转入的外向型产业较少,其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密度小,市场需求不足
②产业基础弱,协作条件差
③矿产资源少,原料、燃料缺乏
④地形起伏大,对外联系不便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我国外向型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从沿海向内地,主要迁向邻近省区。
第2题,由于西南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协作条件差,加上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此转入的外向型产业较少。
答案:
1.B 2.C
产业转移的影响
(2015·南京市二模)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
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
下图示意上海市与浙江省各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从上海向浙江转移趋势最明显的产业是( )
A.家具与皮革B.皮革与文体用品
C.机械与通信D.烟草与机械
4.有关上述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产值降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B.加强国际分工合作,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
C.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
D.短期内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解析:
第3题,对比上海、浙江的各产业1990年、2000年竞争力系数,上海由优势变为劣势的产业部门,就是向浙江转移趋势最明显的产业。
第4题,产业转移,移出的是不适合在当地发展的劳动密集型、高耗高排型等产业,短期内工业产值和就业机会可能减少,但利于移出区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最后工业产值和就业机会都会增加),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长远发展,故C对,A、D错。
上海和浙江之间是国内产业转移,B错。
答案:
3.D 4.C
(建议用时:
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4年5月21日,我国与俄罗斯签署了30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
从2018年起,俄罗斯将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如下图所示)向我国供气。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中俄天然气管道俄罗斯段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是( )
A.高寒、缺氧 B.河网密布
C.飓风D.冻土发育
2.从科维克金气田到上海,图示管道沿线的主要植被依次是( )
A.针叶林→草原→常绿阔叶林
B.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草原
D.落叶阔叶林→草原→常绿阔叶林
3.中俄天然气合作,对于我国的意义表现在( )
A.加快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
B.消除环境污染
C.促进能源进口多元化
D.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解析:
第1题,管道线北段由于所处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有季节性冻土层发育,不利于工程施工;飓风一般发生在热带洋面上。
第2题,俄罗斯境内主要是针叶林,我国东北地区主要是落叶阔叶林,上海附近主要是常绿阔叶林。
第3题,对于我国而言,可以使能源进口的渠道多元化,进一步确保我国能源供给的安全性。
答案:
1.D 2.B 3.C
(2015·河北衡水中学二模)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哭泣曲线”已渐行渐近。
跨国企业曾从欧洲到美国、到日本、到中国台湾、到中国内地,现在他们却选择去东南亚、去非洲。
读图,回答4~5题。
4.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
A.耐克制鞋B.可口可乐饮料
C.通用汽车D.波音飞机制造
5.要摆脱“哭泣曲线”的影响,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强设计、研发,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②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③重视品牌培育,拓展市场
④改善基础设施,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
解析:
第4题,注意从材料和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抓住材料中企业的去向(东南亚、非洲)和图中信息,不难得出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最有可能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备选项中只有耐克制鞋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故选择A项。
第5题,该类企业的发展与降低能耗、改善基础设施关系不大,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等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降低工资和土地成本不现实;加强设计、研发投入,重视品牌培育,扩大市场影响力,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故B项正确。
答案:
4.A 5.B
(2015·徐州质检)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图,回答6~7题。
6.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由甲地向乙地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B.原料
C.市场D.劳动力
7.该类企业转移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①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②导致转出地“用工荒”加剧 ③促进转入地产业结构调整 ④有利于转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1年甲、乙两地该类企业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是一样的,但是甲地的劳动力成本较乙地明显偏高。
第7题,企业转移有利于转入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加快转入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于转出地而言则有利于其产业升级。
答案:
6.D 7.C
(2015·河北衡水中学三模)千岛湖位于钱塘江上游,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于2014年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通水。
根据设计,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
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该工程( )
A.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
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
C.千岛湖水质优良,是杭州唯一的水源地
D.因地势原因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
9.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B.极大地改善了沿线水质,使水价降低
C.将千岛湖作为取水口,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水环境污染压力
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
解析:
第8题,可用排除法来作答。
该输水线路基本与富春江流向一致,则可自流;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说明经过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杭州附近有水库,应该是其水源地。
故A项正确。
第9题,千岛湖位于钱塘江上游,将此处作为取水口,会极大程度地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水环境污染压力。
答案:
8.A 9.C
(2015·海淀区期末练习)近年来,中国产业转移“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
富士康集团从深圳到郑州等地设立新工业园;惠普公司关闭上海工厂,在重庆设立电脑制造基地……读资料,回答10~11题。
10.“西进运动”( )
A.是以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为主要驱动力
B.是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改善的必然结果
C.代表了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发展方向
D.反映了市场需求对工业的影响减弱
11.“西进运动”的影响有( )
A.促进西部逆城市化的发展
B.导致东部工业化水平降低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
第10题,中国产业向西部转移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劳动力、土地、原材料廉价,生产成本低。
第11题,中国产业转移“西进运动”可以促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但不会导致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降低,也不会带动人口大规模的向西迁移。
答案:
10.A 11.D
二、综合题
12.(2015·青岛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产业梯度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之间存在一定梯度。
产业梯度≥1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
下图为某年北京和河北部分工业的产业梯度优势比较图。
(1)简析图中部分行业需转出北京的原因。
(2)分析上述转移产业可能对河北地区产生的影响。
(3)“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经营模式已成为京冀合作发展的总体思路,试述这种模式的区位优势。
解析:
(1)从生产成本、产业类型、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部分行业需转出北京的原因。
(2)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有利侧重于社会经济效益,不利侧重于环境效益。
(3)“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经营模式的优势可从优势互补角度分析。
答案:
(1)污染严重;劳动力成本高;科技含量低;资源密集。
(2)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观念和管理方式的更新,带来环境污染。
(3)北京科技先进;河北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土地地价低。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2月12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也预示着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调水梦变为现实。
为保证输水,对汉江原有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了约15米,利用海拔落差,每年将有96亿立方米的水从丹江口水库输送到华北。
“一江清水向北流”,不仅缓解了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而且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人民群众也能够畅饮湖北丹江口水库优质甘甜的清水。
材料二 下表为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水资源供需差异及预测(单位:
亿m3)。
项目
2005年
2010年
2030年
可供水量
104.35
98.36
94.99
缺水量
111
169
305
经过节水、治污及污水回用等措施后的缺水量
66.8
112.12
191.16
材料三 下图为北京市降水量多年月均值。
(1)分析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对汉江下游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2)据图分析受水地缺水最严重的季节和调水地可调出最大水量的季节是否相同,并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为受水地合理化用水提出建议。
解析:
(1)加高大坝对汉江下游的影响可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
(2)从图中可知受水地春季缺水严重,而调水地最大调水季节为夏季。
(3)主要从节水方面分析。
答案:
(1)提高了下游的防洪能力;调节了下泄水量的季节分配,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下游水量减少;泥沙大量减少;鱼类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改变。
(2)不同。
华北地区春季缺水最严重。
雨季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农业)小麦生长期需水量大。
调出地可调出最大水量的季节为夏季。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水库水位高。
(3)节约用水(生活、农业、工业三方面);治理水污染;加强用水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部分 专题 讲区际 联系 区域 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