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与月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5664316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58.36KB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与月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与月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与月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与月食的形成》教学设计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日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
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1)认知储备:
学生对日食和月食产生的知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部分学生现场或通过电视直播观察过09年的日全食,又接受过学校组织的日全食活动的培训。
因此有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初步的解释。
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还在五年级时学习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存在不足:
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现象虽有了解,但对其成因的解释应该不会很完整和严密。
相对来说,因有09日全食的观测基础,对月食的观测印象可能会更弱一些。
学生在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应该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模拟实验时设计实验方案的意识、实验操作过程的分工合作及正确操作的方法等。
三、设计思路
我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水平来进行教学设计。
先让学生回忆09年舟山日食的观察经历、观看学生所拍的完整日食照片激起兴趣,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日食发生时的一些特点,推测日食形成的过程,再通过模拟实验体验来探究日食形成的过程,最后通过学生的交流和教师的补充讲解来解答学生的疑惑,科学解释日食成因,形成内化。
在日食研究的基础上,再来研究月食的成因研究。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制定实验方案,在提高对天体运动认识的基础上渗透严谨的科学思维训练,能利用原知上的认识冲突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来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让学生的科学探究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能充分展开对科学问题的科学分析。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而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五、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
六、教学准备
老师:
课件、6个圆片(红黄蓝各2个)
学生:
手电筒、大小塑料球、科学记录单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
趣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
播放《舟山日食食既前》视频录像和《吉安日全食精彩镜头》视频录像。
观看
通过视频再现、学生观日食照片,引领学生轻松进入09年日全食场景,及时进入到教学情境中。
并通过回忆,让学生显现对日食的前认知。
1、看照片:
我们在看什么?
板书:
日食
2、回忆:
7月22日,我们很多同学都去看了这场几百年一遇的日全食,你能说说当时看到的日食情况吗?
回忆并简述观看到的日全食过程。
二、实践感受阶段(观察):
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并进行合理推理
1、让我们一起欣赏陈方维同学拍的日食照,边欣赏边思考:
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可能是谁挡住了太阳光?
个人汇报,教师整理记录。
2、反问:
为什么可能是月球呢?
你有什么理由?
(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
挡住太阳的物体在运动。
)
3、(出示图)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小小的月球凭什么挡住太阳的光呢?
(近大远小,天空中只有月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
1、学生能回答出:
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它是运动着的;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它可能是月球。
2、能说出是月球的推测依据。
通过观看同班学生所拍的日食照片,进一步加深了解日食发生过程,能试图发现日食发生时的特点。
并能有根据的进行推测。
推测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前制造前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是帮助学生正确建立科学概念的有效途径。
这一过程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品质,纠正不合逻辑的猜测。
三、实践感受阶段(实验):
日食模拟实验
1、大家推测认为:
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
(收集信息,观测)科学家还会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2、模拟实验计划讨论:
①用什么实验材料做?
什么材料代表什么天体?
──方案一:
手电筒、大小球:
手电筒代表太阳,大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
方案二:
手电筒(太阳),垒球(月球)和头部(地球)
②如何做模拟实验?
(材料怎么摆?
距离怎么控制?
月球放在哪里?
月球怎么移动?
)
3、学生汇报演示,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并小结:
虽然模拟实验和真实的情况有差距,但我们必须尽量使它接近真实,这是尊重模拟实验。
4、出示观察要求:
(1)、站在宇宙的角度观察:
*发生日食时,日、地、月三个天体在何种位置?
*发生日食时,地球上出现了什么?
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日食?
*日食发生时是农历什么时候?
(2)、站在地球的角度观察:
日食形成过程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左边还是右边),向哪边移动?
(3)、根据以上观察发现,小组讨论日食形成的原因。
5、记录表指导(主要是画图时,用硬币印大小圆)。
6、领取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交流:
小组实验示范并讲解观察到的现象。
1、个别回答
2、小组讨论实验设计
3、汇报交流
以科学家的名义来执行模拟实验的方法,有益于学生接受和对实验的尊重。
实验设计是为了避免学生毫无目的的开展实验,也为了操作后的表达更加清晰;通过对如何实验的讨论,使学生对月球的公转、材料的放置、小组的合作有了一个更为科学的操作意识,为下面的有效操作提供基础。
并且形成边操作边记录的习惯,有利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作为科学证据以做科学的发言。
交流中让学生操作有利于形成全体学生的正确操作和纠正部分学生操作上的错误;解释日食现象有利于展开深入的研讨,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为解释月食的成因提供知识基础和操作经验。
四、强化反馈阶段:
日食的成因
1、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
(1)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2)这时地球上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日食现象?
(3)从示意图上你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结论(填空题),并播放视频《日月食和掩星》
1、个人回答、集体交流
2、读并观看。
看日食成因示意图解释日食成因是为了提高对现象的解释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再观察再发现的习惯,能对日食的其他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强化反馈阶段:
月食和成因
(五)了解月食
1、师:
我们知道日食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在晚上也会发生另一种奇特的天象,那是──月食。
月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3、学生演示实验,共同观察,观察要求如下:
(1)站在宇宙的角度观察:
发生月食时,月球运行到哪里?
日、地、月三个天体在何种位置?
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
月食发生时是农历什么时候?
(2)站在地球的角度观察:
月食形成过程中,月球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左边还是右边),向哪边移动?
4、交流
(1)站在宇宙的角度观察:
发生月食时,月球运行到哪里?
日、地、月三个天体在何种位置?
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
月食发生时是农历什么时候?
(2)站在地球的角度观察:
月食形成过程中,月球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左边还是右边),向哪边移动?
4、交流
5、出示示意图:
(1)根据示意图你能解释一下月食的成因吗?
(2)这时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呢?
5、出示示意图:
(1)根据示意图你能解释一下月食的成因吗?
(2)这时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呢?
6、播放月食成因(《日月食和掩星》
1、个别回答、集体交流
2、小组讨论、实验和记录
3、汇报
4、看图,集体交流,理解月食成因。
在日食的基础上进行月食成因的分析,主要以学生独立为主。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预设将实验移入课外。
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1、对日食和月食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每个月都有农历初一,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日食?
日环食是怎样形成的?
……)
2、学生互相解惑后,再播放《日月食和掩星》片断,解开学生部分疑惑
3、日食和月食都是非常奇妙的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
(图片和简介:
让天文官丢了脑袋的仲康日食:
最早是《尚书》记载的发生在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的一次日食。
我国《诗经·小雅》中所记载的“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是指发生在公元前776年的月食。
这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比外国早55年。
)
对日月食,我们还有很多的疑问,课后让我们一起搜集资料,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并且去找找今年在我国可以看见的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日期,找个时间一起交流一下。
课外延伸是让学生养成课后继续探究的习惯,关于日食和月食还有很多值得学生课外研究和相关资料查询,我们布置的这些课外探究可以让学生做到,也能进行检查和反馈,并引发学生进一步观测的兴趣。
八、板书设计
日食成因模拟实验记录单
班级:
组别:
观察角度
发现现象
实验结论
宇宙
1.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请准确地画下来。
2.日食时,地球上出现了( )。
3.发生日食时是农历( )。
4.其他发现:
日食的成因是:
地球
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 )边开始,向( )边移动。
(填写左或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食与月食的形成 教科版 小学 科学 六年级 下册 日食 月食 形成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