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5661818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2.72KB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docx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课题
《理想的风筝》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课时
二
教学者
####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
以一个学生的语气,从“谈腿疾、激情讲授、亲切提问耐心引导、放风筝”这四个特写“镜头”来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思念之情。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意志坚毅、对工作、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浓浓的师生情。
(3)、学习课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2、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四、学情分析
到六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习过许多写人的文章,已经知道抓住课文中的空白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想象,体会人物的品质。
感悟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应该不会很困难。
但是对于“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还需要老师的适时点拨,并借助资料帮助理解。
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
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
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老师利用一切时机,创设各种情境,与学生一起对话,学生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诵读、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并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
2、 实现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
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平等交流对话,教学相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者苏步阳资料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冬去春又来,又是一年春柳绿,看蓝天上那一架驾风筝在同白云嬉戏,引动许多的人仰望天空,每逢这个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到他放上空中的风筝。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刘老师,继续学习第2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师板书“理想的风筝”。
2、明确目标:
(出示目标,学生齐读)通过学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请大家齐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意志坚毅、对工作、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浓浓的师生情。
(3)、学习课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3、效果预期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品味语言文字,一定会感悟到那浓浓的师生情,也相信我们大家一定会通过自己的表现把这份深情演绎得更精彩。
二、民主导学
1、同学们通过初读,我们已知道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几件事?
生(笑谈残腿;旋转板书;和我们一起放风筝。
)
2、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几件事来认识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的追忆,一起走近这位特殊的老师。
3、任务呈现一:
笑谈残腿
(1)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你读到了怎样的刘老师?
(2)展示交流:
①指名读第一件事情写刘老师的,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让你读到了怎样的刘老师?
②师生交流
学生:
这是一个幽默的刘老师。
(读文章)
幽默在哪儿?
师生交流
透过这种幽默,你还读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刘老师?
(师生交流)
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
这是一个笑对人生的刘老师
③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刘老师怎样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
从这个笑这个词语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④谁再来读读这个刘老师丢腿的故事,读出他的幽默、乐观来。
⑤学生读
师:
刘老师的故事自然也感染了同学们,每个人的笑后都泛出了一种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呢?
师生交流
同学们对老师丢腿感到非常惋惜。
……
4、任务呈现二:
旋转板书
(1)自主学习:
下面请同学继续读刘老师写板书的事情,边读边想,你又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学生自读课文
(2)展示交流
①师生交流
学生说,教师板书:
敬业。
-请学生读读相关的语句,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
读到这些语句的呢?
再请个学生朗读相关的文字。
(幻灯出示)
②同学们,我写板书可能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对于刘老师呢?
请学生再读相关的文字。
学生读完后,问学生,读板书,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写板书很艰难)
如此艰难,每转一次都会赢得同学一次心跳。
③还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无私奉献的刘老师
④在课堂上,刘老师的心情怎样?
师生交流
⑤请同学再来读这个故事,体会刘老师心中的情感。
5、任务呈现三:
放飞风筝。
然而最难忘的是刘老师放风筝的事情,北方的春天……(老师范读一段)下面就跟随刘老师一起放风筝,读了刘老师放风筝这件事情,看看你们又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1)自主学习
请大家高声诵读这两个小节。
1学生读课文、组内交流
拿出笔,看看读了这件事,你有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划出你觉得重要的词语,并在这些词语边上写写自己的感悟。
(2)展示交流
①师生交流
学生说:
刘老师是个认真细致、心灵手巧的老师
学生说:
他的腿……把风筝送上天的快乐。
(这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
学生说:
……
②教师出示:
他总是手持线管……在风中翱翔盘旋。
学生读
同学们,此时的刘老师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学生:
他希望他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和燕子一样高飞;
③他还会想着什么呢?
学生:
风筝啊,飞吧,你载着我的梦想高飞吧。
请一位同学载把这句话读读,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当他看着燕子时,心里在想着什么?
④学生读想着想着,我们的刘老师就……
⑤同学们老师脸上甜蜜的笑,作者在写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
学生:
“漾”
从这个字,大家感受到什么?
笑容是漾出来的,像水纹一样漾出来的。
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
(学生读)
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师生交流,教师板书。
⑥师:
作者苏叔阳说他一生最感激最敬重的人就是老师,特别是刘老师,对他一生影响极大。
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
上大学时他选择了历史学专业是受刘老师影响,文革期间,他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是刘老师的乐观与坚强激励着他笑对命运。
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
94年切除了左肾,2000年切除了左肺,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又一次想到刘老师那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他说:
“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就这样,他一次次与病魔抗争,抗癌十几年中,他始终笑对人生,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他创造了人类战胜癌魔的奇迹。
师:
面对命运不公不低头,是谁影响了苏叔阳?
生:
刘老师
师:
面对病魔不倒下,是谁给了苏叔阳力量?
生:
刘老师
师:
所以在文章最后作者发出这样深情的呼喊: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屏幕出示这句话)
师:
苏叔阳把他对刘老师的思念、感激和敬意都包含在这深情的呼喊声中——
生:
(接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那一声声深切的呼唤饱含着苏叔阳对老师无尽的思念。
6、任务呈现四:
学习写作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却是由写景来导入,很有特色。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1-3节,想想这3小节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什么?
(学生轻声读文)
生:
我觉得第二自然段的景色描写很美。
他写了柳枝、连翘花和风筝,把他们当成人来写了。
师:
请你读出它的美。
师:
你们听出了这是怎样的春天?
生:
是生机勃勃的春天。
师:
那就通过朗读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生再读第二节)
师:
春天最值得称道的不就是它生命的强壮与力量吗?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
除了景美,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
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
从“每逢这时”“不由自主”这些词语中体会出的。
师:
读出这深深地思念。
生:
(声情并茂地朗读第3节)
师:
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这思念是发自内心、自然流淌、无法抑制的。
老师还从第一自然段的“又”字中也品出了味道,请你读读看。
去掉“又”那就是对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加一个“又”字,情感全出来了。
自己试着读读,“又”字让你体会出什么?
生:
我体会到作者的喜悦。
生:
我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思念。
师:
是呀,春天又到了,又能看到天空的风筝,就像又能看到刘老师一样,多叫人欣喜呀!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我们读语文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语文的眼睛。
这三小节的描写还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
写人的文章我习惯从人物外貌入手写,作者却是由写景导入,睹物思人,引起下文,让我很受启发。
师:
你有一双慧眼,你的作文水平也一定很棒吧!
是的,“写景导入、睹物思人、引起下文”,是文章开头的好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学一学。
师:
那第二自然段的景色描写是闲笔吗?
它与下文有内在的联系吗?
留一个问题给大家。
师:
刚才我们品读了1-3节,这3节不仅写得景美、情真,写作手法也很新颖,让我们齐声诵读,把这优美的文字留在脑海中吧!
(学生诵读)
三、检测导结
(一)深读探究,突破难点:
师:
在我们的印象中,残疾人一般是是怎么样的?
生1:
在街头乞讨,伸着手,一幅可怜巴巴的样子。
生2:
不能自食其力,要别人帮助。
生3:
没什么信心一样,活得很不容易。
生4:
脏兮兮的,让人讨厌。
师:
文中的刘老师给我们什么东西样的印象?
生1:
很阳光。
生2:
坚强、乐观、自信心。
生3:
对生活充满信心,不怨天尤人。
生4:
你看“刘老师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刘老师是个充满活力的人。
师:
你最欣赏刘老师的哪一点?
假如你是刘老师,你会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他的学生,你又会说些什么?
你如果是个毫不相干的旁观者呢?
(二)适时点拔,突出重点:
师:
现在,你怎么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生1:
名义上是写风筝,实际上是写刘老师,他的理想就像天上的风筝自由飞翔。
生2:
风筝代表着刘老师的一颗热爱生活、执着追求的心。
生3:
刘老师就像一个自由飞扬在蓝天的风筝,高高的,快乐的在飞。
(学生说的非常精彩,让人意想不到。
)
师:
你有没有从中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
为什么作者不以“我尊敬的刘老师”等为题目?
生1:
要是以“我尊敬的刘老师”为题目,太普通了吧?
不吸引人。
生2:
我想,如果是写人的文章,不一定那么直,可以用有代表性的东西做做题目,就像“理想的风筝”。
生3:
我们要选取典型事例,像刘老师放风筝一类的,来表现人物特点。
生4:
还可以通过景物来衬托,比如《理想的风筝》中,写春天的美丽景色,作者借春天生机勃勃的景物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的精神。
(好,掌声)
生5:
有些小的描写(师:
就是细节描写)我们也要注意,你看,刘老师板书时“身体急速地一转”,写完了,“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多好啊。
(三)拓展延伸,课外练笔
师:
假如刘老师也看到学生苏叔阳在三十年后写的这篇文章,他会什么感慨呢?
假如你是刘老师,你会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刘老师的学生呢?
假如你谁也不是,就是一个旁观者,你又有什么话想说呢?
齐读课题
课前与学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齐读
学生回忆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与教师、文本、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
学生读文
学生自读课文,体验感悟刘老师的品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与教师、文本、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
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开展组内交流。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与教师、文本、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
自读作者苏步阳资料。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并体现在具体的诵读课文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研读课文中三个片段,品悟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
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在交流中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回顾总结,提炼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引入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完成说和写两个主要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树立自学信心。
激活知识储备。
激发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学习。
抓住重点语句,借助想象,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画面读、配乐读、师生接读等)体会刘老师热爱工作、生活的完美品质。
按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伙伴,充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刘老师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感情。
在语文学科中,艺术地启发和引领学生进行词句解读,对学生把握全文重点至关重要。
升华学生的情感,留时间让学生回味,思考。
1、回忆学习方法,梳理学习过程;
2、拓展阅读,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完本课之后,希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
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浓浓的深厚情意。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一、切准突破点,在重点词句上下功夫
从细节切入,抓住“谈残腿”中的“笑”,“写板书”中的“转”,“放风筝”中的“乐”,教学生品词读句,切身感受人物形象。
二、把握主导线,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读书方法,有个别读,齐读,范读、引读、赛读等,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注重体验和感悟,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理解。
同时,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拓宽扩展面,在延伸提升上下功夫
作者通过三件事中对刘老师的细致描写,加上饱含深情的文字,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之情。
但作者为什么如此思念刘老师?
刘老师放飞的理想的风筝意义何在?
我想,只要对作者生平的遭遇进行一番了解,就不难找到答案。
作者坎坷的经历和最终能取得成功,是受到了刘老师的影响,和刘老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这段关于作者生平简介的文字,我认为是能在最后起到深化主题,提升人物形象的作用,也让刘老师的形象深深烙在学生的心里,甚至也能影响他们的人生。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管是家常课还是赛课,都应该将孩子的发展放在教学的第一位。
一节课的好坏,关键还是看孩子的发展,而不是教师的表现,老师表现的再好,而学生没有得到发展,只能是徒劳。
教学完本课,我感到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要好好锤炼,问题的设计,教师的引导,特别是要能运用学生的生成性的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想的风筝 理想 风筝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