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657365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52.77KB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亦若是则已矣
B. 是进亦忧,退亦忧
C. 是谓大同
D. 今夕是何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 困于心,衡于虑
D. 其人舍然大喜
(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
(1)B
(2)B
(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A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是谓大同,三句中的“是”的意思都是:
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
表判断,故选D。
⑵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
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
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释"。
B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
⑴B;⑵B;
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互相借用;包括同音通假,;双声通假,迭韵通假。
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又叫做“正字”。
⑶本题考查积累成语。
答题时应注意,汉语成语的来源,有的是古书中词句的摘引或改写,人们喜欢用古典作品中的某些语句来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思想,长期习用,便变成了成语。
根据文章内容作答。
【附参考译文】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
“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此一飞在六个月后方才停歇下来。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
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它是无边无际的吗?
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
时珍曰:
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
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
《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
(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
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
(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
(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
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
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
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
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⑶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余拏一小舟________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苏的生活方式。
B. 文章白描雪景后,详写喜遇知己,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
C. 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得前后矛盾。
D. 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答案】
(1)撑(船);哪;尽力
(2)①在湖上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②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散粒人影罢了。
(3)C
【解析】【分析】
(1)第一句话的大意是我撑着一叶小舟。
故“拏”的意思是撑(船)。
第二句话的大意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故“焉”的意思是哪。
第三句话的大意是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故“强”的意思是尽力。
(2)第一句的重难点词语有:
焉,哪;更,还。
第二句的重难点词语有:
惟,只;痕,痕迹。
(3)C项,前后说法不矛盾。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人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如不在,反映了张岱文人雅士的孤傲性格。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撑(船);哪;尽力
⑵①在湖上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②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散粒人影罢了。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选自《范仲淹苦学》)
(注)①粥:
稠粥。
②日昃:
太阳偏西。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②微斯人(________)
③日昃始食(________)
④去之南都(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
(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各划两处)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
(1)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
(2)①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
②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
(3)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
但其中也包含“忠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心”是一词多义:
思想感情;内心;品行;本性;思虑,谋划。
微斯人: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
“微”是一词多义:
如果没有;微小;卑贱;隐隐;稍稍。
日昃始食:
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
“始”是一词多义:
才;开始;最初。
去之南都:
离开到南都。
“去”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某地去。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
①居,处在。
庙堂之高,高高的庙堂之上。
则,就。
江湖之远,僻远的江湖。
②遂,于是。
大通,博通。
旨,要旨。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技巧:
分句;句子成分;关联词;虚词。
①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则忧其民(就为百姓忧虑),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则忧其君(就为国君忧虑)。
②遂(关联词)/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慷慨)/有志于天下(有兼济天下的抱负)。
(4)本题考查句子分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这句话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范仲淹把自己的忧和乐和天下人联系在一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展现了一种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一种奉献精神。
但是结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范仲淹心中有比较重的忠君思想,这是时代的局限,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
⑴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
⑵①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
②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
⑶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⑷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
但其中也包含“忠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点评】⑴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
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
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
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之”的词义辨析,“之”可当代词,代指人、事、物;可当结构助词“的”;还可以作动词解释为“去,往”,有时还可以调节语气,无实义。
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辨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
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
不分日夜刻苦学习,整整5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兼济天下的抱负。
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
5.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康肃公善射 多谋善断
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手不释卷
C. 惟手熟尔 深思熟虑
D.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置之不理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亦以此自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 睨之久而不去 已而之细柳军
C. 而钱不湿 何苦而不平
D. 以钱覆其口 其业有不精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然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滴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
B. 酌油术表演后,卖油翁以一句“我亦无他”来教训康肃“你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C. 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戏剧性。
D. 故事虽短,但生动有趣,通过类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做人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善于向他人学习的道理。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答案】
(1)C
(2)D
(3)D
(4)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解析】【分析】
(1)A.擅长,善于;B.放下;C.熟练/细致谨慎;D.放下。
(2)A.介词,凭借;连词,因此。
B.代词,代指陈康肃射箭;动词,到。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D.代词,代指他的。
(3)ABC分析正确。
D.这篇文章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十中八九:
十箭中八九成。
但:
只。
之:
凑足音节,无意义,不译。
注意把省略的内容添加上。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故答案为:
⑴C;⑵D;⑶D;
⑷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
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思考文章所讲的道理,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⑷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节选自《史记》)
【乙】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军士吏被甲 被:
________
②居无何 居:
________
③吾欲入劳军 劳:
________
④广不尝食 尝:
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已而之细柳军
B. 不闻天子之诏
C. 介冑之士不拜
D. 乏绝之处见水
(3)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怡当的一项是( )
A. 《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李广被誉为“飞将军”,后成为典故,“七绝圣手”王昌龄就写有“但使龙城飞将在”。
C. “揖”“拜”为古代礼仪,周亚夫身在军营对皇帝只“揖”不“拜”,可见其刚正不阿。
D. 后世将李广作为善射之人的代称,梁山好汉燕青就是因箭术高超而得名“小李广”。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②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魔下。
【答案】
(1)同“披”,穿着;居住;慰问;曾经
(2)A
(3)D
(4)①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
②只要得到赏赐就会与部下一同分享。
【解析】【分析】⑴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①被:
同“披”,穿着。
②居:
经过。
③劳:
慰问。
④尝:
曾经。
⑵A:
接着往细柳军营;之:
到。
B:
不听天子的诏令;之:
的。
C:
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之:
的。
D:
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
之:
的。
故选A。
⑶D项有误,梁山好汉花荣被称为“小李广”。
⑷翻译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上,皇帝;乃,就;使,派;使,使臣;诏,下诏。
句意为: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
②廉,廉洁;辄,常常;麾下,部下。
句意为: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
故答案为:
⑴①同“披”,穿着;②居住;③慰问;④曾经。
⑵A;⑶D;
⑷①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
②只要得到赏赐就会与部下一同分享。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和相关知识,结合内容理解和人物分析辨析正误。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附参考译文】
【甲】皇帝亲自慰劳军队。
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
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
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
先头卫队说:
“天子将要到了。
”军营门的军官说:
“将军命令说:
‘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
“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
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
“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
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
“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
”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
皇帝派人告诉说:
“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
”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乙】李广将军,陇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训练 解题 技巧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