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哲学引论作业题目整理》试题资料与电大《成本会计》试题两套合编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65189
- 上传时间:2022-11-0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890.76KB
电大《哲学引论作业题目整理》试题资料与电大《成本会计》试题两套合编附答案.docx
《电大《哲学引论作业题目整理》试题资料与电大《成本会计》试题两套合编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哲学引论作业题目整理》试题资料与电大《成本会计》试题两套合编附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哲学引论作业题目整理》试题资料与电大《成本会计》试题两套合编附答案
电大《哲学引论作业题目整理》试题资料附答案
一、简答题
1、哲学对科学和思想文化的作用有哪些?
答:
⒈哲学对科学的作用:
确立科学的理论前提;阐明科学的基本性质;捍卫科学的独立性,谋求全体科学的统一。
⒉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
对日常意识的反思;对学科前提的批判;对自由意识的促进。
2、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
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
1、如何区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这两对范畴?
答:
决定论承认世界的因果联系,承认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被免于被决定的,我的行为是建立在我的选择的基础上的,但我的选择本身又是建立在以前的选择的基础上的,只要我们处在他人的制约之下,我们的自由就一定是受到限制的;非决定论认为人的选择和决定有绝对自由的权力,借助非决定的概念来说明人的意志的自由,同时他们强调人的行为是无原因的。
强决定论主张自由与决定论的不相容性;弱决定论则承认自由与决定论的相容性。
2、什么是经验?
什么是理性?
二者在认识中各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地位?
答:
经验是指在直观的意义上借助人的感官所获得的关于作为认识对象的事物的感觉和知觉。
理性是指在直观的意义上人的理智通过抽象或推理把握事物类的特性和一般性的能力。
理性在人认识中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因为只有通过抽象或推理的认识活动,人们才可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而逻辑是保证推理正确性所必须遵守的规则或原则。
经验:
人所知道的东西,至少就其作为常识的部分来说,绝大部分来自感觉经验的,它通过感知、内省和知觉等几种形式来获得外部或内部对象的经验。
1、如何理解“是”与“应当”之间的关系?
答:
“是”与“应当”关系复杂,这种关系最早是由休谟提出来的,休谟认为,人的言语和行为并不是由理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感情决定的。
如果把道德看作依据于理智,就会引起一些非常深层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儿是就是“理智”,应当则相当于“情感”。
2、义务论和圣谕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表现在哪里?
答:
在伦理学的行为理论领域,非结果论是与结果论对立的另一种理论。
所谓非结果论是指,一种行为的道德与否取决于事实,而不是结果。
由于事实是与动机联系在一起的,道德必须被置于一个比结果高得多的层面来理解。
这意味着,非结果论把道德看作是一种先天的、绝对的东西,即一种不受任何经验性结果影响的、与人的欲望或功利无关的、预先规定着人的行为的一般规则。
最有影响的非结果论理论,一般都是那种很好地范畴化了的、以建议性的方式出现的关于人的行为规则的理论。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各种不同的非结果论的理论的话,一般认为,宗教的“圣谕论”和康德的“义务论”,是这方面的两种最为重要的代表性理论。
圣谕论强调,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只应当做那些符合上帝旨意的事。
义务论把道德内置于人的理性观念,把道德看作是由理性的意志决定的,处于人的自觉的一种善的行为,即是不计功利、不讲结果的,纯粹由一种义务感或动机决定的善的行为
1、什么是客观论和主观论?
请说明美与主观的关系。
答:
客观论是指这样一种观点,即它相信,从根本上说,事物的美是由客体自身属性决定的,是一种与主体意识无关的东西。
主观论则坚持美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概念,美不是起源于事物的属性而是起源于人的心灵。
主观与美的关系:
主观论证性——指美并不取决于物而取决于心,是人的知觉使一事物成为美;相对论证性——指审美判断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属于个人审美情趣和情感偏好的范畴,不可能在具有不同历史、文化和生活背景的个人之间建立起共同的判断标准。
非认知性论证——审美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主体感受性的体验活动,不能等同于人类追求客观真理的认知活动。
2、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答:
后现代哲学主要是以现代性哲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后现代哲学肇始于笛卡儿的现代性哲学,现代性哲学普遍具有“对基础、权威、统一”的迷恋,“视主体为基础和中心”,“坚持一种抽象的事物观”等特点。
而后现代哲学,通常采用以“否定性、非中心、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多元化等”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思维方式,坚持反对现代性哲学主——客对立的思维模式,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二、论述题
1、如何理解哲学作为一门人类思想探索性活动的特点?
答:
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基于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探索性活动。
从哲学实践的角度看,维系着哲学的发展,并使哲学显现出它经久不衰生命力和活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始终是那些在哲学范围以外的,对人类生活的某个方面起着支配作用的人类活动,或是那些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在深层上影响或支配着人类思想和人类活动的特定领域和特定概念。
哲学家门孜孜以求的,就是对与人类生存境遇有关的种种问题,给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解释和说明。
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它所涉及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或假定;另外哲学的思想性探索还表现为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
康德说,人类理性有一种嗜好,即喜欢建造,以否定性特征但卣仪肯定性为目的的思想陈述,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2、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特点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答:
科学主义思潮:
在他们看来,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能够最伟大的成就,是解决人类存在与发展等一切重大问题的充分而有效的工具,哲学要想切实得到发展,就必须用实证数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在这个意义上的哲学的主要流派,都倾向于把哲学归结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
人本主义思潮:
认为哲学应该把人以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自由、创造等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放在哲学乃至整个文明的中心地位,现代哲学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对科学或理性的反思来探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性、人道主义及其“异化”问题。
1、试比较“是”、“在”、“无”这三个概念的异同。
答:
“是”、“在”、“无”构成了是本体论研究存在问题的三种形式。
“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人们是靠着“是”来逻辑科学地认识这个世界的,只有系词“是”才可能充当具有形式意义上逻辑联结词,通过“是”人们才在思想中建立起“抽象的同一性”,并由此开始进行思想的分类、命名,使得思想和语言有逻辑界限,能够清楚明白。
“在”指出了事物的自身同一性,是一种非逻辑理解的对象,当我们说一个事物“是”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认识这个事物,哪怕是仅仅给它命名,也已经包含着对这个事物的一定认识了,而这样一来,这个事物就不再是单纯的“在者”,而变成“是者”了,实际上人们只能认识“是”,所谓“在”并不在人们的认识范围之内。
它超出了语言的逻辑界限,但还没有超出语言的语言界限,人们依靠领会等内心体验和现象来思想,具体理解“在者”的存在。
“无”即非存在的研究对象,它包括三种不同内容:
事物中的虚空部分;个体事物未有之前和既终之后的情况;超越一切个体事物的最高本原。
它指向的是客观事物的“缺失”和“缝隙”。
2、比较分析理想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的异同。
答:
理想语言学派强调所谓语言分析就是逻辑分析。
要彻底消除哲学由于模糊而造成的混乱,就必须建立以现代逻辑为基础的理想的人工语言,而要建立这样的理想语言,就必须确定这种语言的哲学意义或认识意义。
他们普遍认可意义的可证实原则。
日常语言学派认为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是社会现实生活所赋予的,所以日常语言应该受到重视,他们普遍反对理想语言学派试图改造日常语言的做法,强调要通过对日常语言的分析建立新的意义理论。
由此提出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其用法。
1、我们知道,西方语言属于拼音文字,汉语属于象形文字,试从这角度,分析一下“是论”、“在论”和“道论”的区别,以及这三种本休论对于科学、宗教和艺术的不同作用。
答:
“是论”是本体论的原初形式,也是本体论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论”是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逻辑必然性就成了是论所演绎的哲学原理体系的真理性的依据,以求实为终极目标的概念论哲学也成了西方哲学上的一个悠久的传统。
在西方概念论哲学中,科学真理就是由逻辑组织起来的关于事实的知识,它靠的是概念及其体系。
以“是论”为根基的西方概念论哲学固然因其和科学的密切关系而被人称许,但进入21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出现了科技异化所造成的战争威胁、能源危机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全球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概念论哲学也有它的弊端。
“在论”同样是本体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在的角度来理解being,也就是返回事物本身,也就是不再以是者还是非是者作为形而上学研究对象的标准,而认为在者才是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
在者之在的更大意义在于其精神性的或价值性的作用。
正是有此在这种特殊形式的存在,我们才能超越是者所构筑的逻辑经验世界,而突入到非逻辑非经验的世界,也就是回归到真理和心灵的精神家园。
它的作用:
一是重新理清存在的地基,一在者超越是者,这对于建立更加完善的经验性知识体系具有间接的范导作用;二是面对当前科技异化的严酷事实,重新强调精神价值和艺术的作用,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为心灵的精神家园寻找安身立命之所。
“道论”超越了有无对立的无就是道,对一切既不执着与无也不执着于有,就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老子的道有两种含义:
一是从宇宙论和本题论的角度看,道是宇宙万物的创生者。
二是从宇宙万物的本性来说,道是世界万物终极本质或者自然规律。
它的意义:
拒绝绝对存在而只承认现实世界的存在,因而认为世间的存在,因而认为世间的一切存在物都是平等的,这样一种生态哲学是有利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二、它主张有生于无,即存在本身具有某种缝隙或者分存在的特性,因而养成了中国人处世为人的达观性格和逍遥山水的心态;三、它主张一切皆变,贯穿了辩证法思想。
2、《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请你分析一下这段话的意思,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所谓“诚”是指由尽性之学所得到的道德,所谓“明”是指由穷理之学所得到的知识,“自诚明”是说,首先从道德入手可以进一步通向致死后;“自明诚”是说,首先从知识入手可以进一步通向道德。
就最后的结果来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此二者殊途同归。
儒家的理想是“穷理”与“尽性”的统一,但是,求仁与求知是不统一的,这样,儒家历史上就出现了明显对立的两个派别:
一派主张自诚明,即把求仁的途径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主观的内省体验为依据来扩充道德,然后再达到求知;一派主张“自明诚”,即把求知的途径放在第一位,主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来即物而穷理,然后再通向道德。
这两派都曾以激烈的言辞相互攻击,再加上后来受到争夺道统正传的意识形态干扰,从而增加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1、如何区分利已主义与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是以怎样的论证最终在理论上取代了利已主义而成为广泛被接受的结果论道德哲学理论的?
功利主义自身又存在着哪些基本的理论弱点?
答:
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都是结果论的组成形式,利己主义相信,如果人们要想达到道德,他们就必须假定自己的行为结果是能够给自己带来益处的;而功利主义则主张,,如果我们要想达到道德,我们当假定自己的行为是能够为与这种行为有关的各方带来益处的。
功利主义取代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的一个最大的弱点,在于它会在深层上侵蚀被我们大多数人认可,且我们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深为依赖的共同的道德观,即以公平、公正为基础的道德原则,而这种道德原则是任何道德决定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依据。
而大多数伦理学家都相信,利己主义作为一种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原则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任何现实可行的道德体系,都不能不把他人的利益纳入自己的视野,或至少将对他人利益考虑作为自己理论框架或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而人们旧吧考察的视角转道带有“利他”色彩的功利主义上来。
理论弱点:
第一,功利主义的原则是否可能在实践中被彻底贯彻?
第二,功利主义对幸福、愉快等功利量化理解也是有问题的,第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引论作业题目整理 成本会计 电大 哲学 引论 作业 题目 整理 试题 资料 合编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