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复习课练习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643397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630.66KB
人口复习课练习题含答案.docx
《人口复习课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复习课练习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复习课练习题含答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选择题
“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
回答1~2题。
1.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
A.1964年至1968年 B.2008年至2012年
C.2024年至2028年 D.2040年以后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3.“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
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
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回答4~6题。
4.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5.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6.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
读表完成7、8题。
表1
国家名称
美国
德国
印度
日本
出生率‰)
14
9
25
9
死亡率(‰)
9
10
8
8
7.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8.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严重不足③人口增长过快④人口总量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读图13,回答9、10题。
9.2001-2007年江苏人口()
A.迁入增多B.出生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D.死亡率下降
10.导致图中江苏人口增长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
A.历史、文化差异B.自然环境差异
C.经济发展差异D.人口政策差异
图14为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由图可知
A.2000年与2050年,我国少年人口男性均少于女性
B.2000年与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男性均多于女性
C.2050年15—29岁人口数量较2000年下降
D.40岁及以上人口,2050年少于2000年
12.据图预测,未来四十年我国
①人口高增长率和高增长量仍将长期并存
②老龄人口比重增大,步入老龄化社会
③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④社会福利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图1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的人口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1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B.乙—②C.丙—③D.丁—④
14、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
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平方千米,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
读图3“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回答15、16题。
15.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
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②纬度较低,
气候比较温暖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
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6.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B.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D.生活消费水平
图8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
据图回答17、18题。
17.该都市圈人口密度分布特点为()
A.京、津、石家庄等直辖市最高B.东南部地区大于西:
化部地区
C.由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递减D.由中心地带向周边地区递减
18.应用技术在图8甲基础上制作图8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A.各行政区边界的数值B.2000年各行政区人口数量
C.各行政区面积的比值D.1999年各行政区人口数量
读某国2008年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男女性别比例表,回答l9—20题。
年龄组
人口(万人)
占总人口比例(%)
性别比(女:
男)
0—4
904.7
6.3
100:
l05.8
5~9
648.1
4.5
100:
l04.8
10-14
689.4
4.8
100:
104.4
15~l9
1020.7
7.1
100:
l04.1
20-24
1276.4
8.9
100:
l02.4
25-29
1147.5
8.O
100:
100.2
30-34
1049.3
7.2
100:
97.9
35-39
970.2
6.8
100:
97.1
40-44
980.4
6.9
100:
93.1
45-49
1195.5
8.3
100:
89.1
50-54
1094.8
7.6
l00:
83.1
55~59
935.0
6.5
100:
77.3
60-64
489.8
3.4
100:
70.0
65-69
660.2
4.6
100:
58.2
≥70
1298.7
9.1
l00:
41.7
合计
14200.9
100
100:
86.1
19.表中数据反映的国家及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A.俄罗斯/现代型B.孟加拉国/传统型
c.芬兰/现代型D.印度/传统型
20.以下各项,不符合该国人口状况的说法是
A.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B.性别比失调现象由来已久
c.劳动力后备资源不足D.人口过多,应该控制人口增长
读“四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率历史及预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1-22题
21.1950年以来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A.德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22.下列措施与抑制人口老龄化无关的是
A.倡导适龄妇女生育 B.鼓励外来移民
C.推迟退休年龄D.增加儿童抚养补贴
2010年11月,我国展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调查内容包括:
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3-24题。
23.与前几次相比目前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
A.人口分布更不均衡B.人口增长速度各地差异大
C.人口迁移量大D.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
24.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
①人口数量②人口年龄构成③人口合理容量④城市化水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人口流动是产生区域经济均衡过程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经济不均衡是导致人口流动的重要原因。
下图是中国1952~2005年中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常住人口为统计对象)分布变化图。
读图,完成25~26题。
25.1952~2005年间,两重心相距最近的年份及对应距离约为
A.2005年140B.2000年150km
C.l995年130D.1990年140km
26.下列关于1952-2005年间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B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始终是反向移动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是从口重心发生迁移的主要因素
D.1975,-2005年间,两个重心的移动是同向且距离逐渐变小
下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
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27~28题。
27.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
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
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28.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A.四川B.贵州C.安徽D.浙江
表1是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分析表1回答29—30题。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1)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比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比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29.表l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
A.城市到农村B.城市到城市
C.中西部到沿海D.农村到农村
30.表格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原因主要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系C.资源条件D.自然灾害
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表1),回答11~12题。
年份
总人口(万)
65岁以上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例(%)
家庭人口
规模(人)
1990
6705.68
6.79
21.24
3,66
2000
7438.07
8.76
41.49
3.23
2010
7966.24
9.94
45.86
3.18
31据表l可以推论:
1990—2010年,该省
A家庭户教呈减少趋势B.社会负担明显加重
c.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D.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
32.导致}题巾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家庭观念变化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c.人均快速增长D老龄人“比重增大
2010年11月1日,我国开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
33.与前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此次人口普查难度更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性加大②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③国内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增加④人口普查的项目增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预测图,回答34—35题。
34.对2015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趋势的预测是基于()
A.国家较早实施计划生育B.国际劳工大量输出
C.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D.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长
35.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
A.有助于解挟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B.短期内会导致中国劳动力不足
C.短期内会导致国外劳动力的大量输入D.长远看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
二、综合题
1.图9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图10为“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据图9归纳出1950~2007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
(2分)
(2)据图9简述E城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主要优势条件。
(2分)
(3)据图10描述2007年与1983年相比,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简述这种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影响。
(6分)
【答案】
(1)城市数量增多;(1分)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等级提高)。
(1分)
(2)E城附近公路交通线路增加,成为区域公路交通枢纽城市,(1分)与铁路运输的联系便捷。
(1分)
(3)特点:
出生率从1983年的17‰左右降至2007年的9‰左右、死亡率稳定在5.5‰(或大于5.5‰小于6‰之间)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3年的11‰左右降至2007年的4‰以下。
(3分)
问题和影响:
人口老龄化,(1分)劳动力不足,(1分)退休、养老费用增加,加重社会负担。
(1分)
2.(14分)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10年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
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0—2010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l88万人增加到360万人,净增172万人,年均增长9.1%,合肥市城镇化率由44%提高到62.1%,年均提升l.8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
(1)合肥市市区人l21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人口增长速度,请说明合肥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读材料二,说出安徽省面临的人口问题,试列举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3)结合我省省情,简述城市化会给我省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答案】.(14分)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的迁入(或“外来人口迁入”)(2分)
(2)老龄化(2分)措施: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延长职工退休年龄等。
(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耕地资源减少;城市用水增加,水资源紧张,水体污染严重;过分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城市化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固体垃圾增加;噪声污染和光污染加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工业排放的各种气体改变了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也发生改变,并出现“热岛效应”。
(6分,每小点1分,答出6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200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3.04‰,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10‰;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1.08岁;妇女总和生育率0.95;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86.83万人,占户籍人口20.80%。
上海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全市约少生700万人口。
下图是上海2000年和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
(1)概述图中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在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变化情况。
(3分)
(2)据材料分析上海市属于哪种人口增长模式?
该模式的突出特征是什么,(4分)
(3)从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交通建设筹方面分析上海市大量外来常住人口积聚在中心城外围和近郊区的原因。
(3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 复习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