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安全操作技术.docx
- 文档编号:25642452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2.02KB
起重机安全操作技术.docx
《起重机安全操作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重机安全操作技术.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起重机安全操作技术
塔式起重机
A、塔机安装、拆卸的安全注意事项
1.对装拆人员的要求
(1)参加塔机装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持有效的操作证上岗。
(2)装拆人员严格按照塔机的装拆方案和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程序进行装拆。
(3)装拆作业人员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有关制度,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2.对塔机装拆的管理要求
(1)装拆塔机的施工企业,必须具备装拆作业的资质、并按装拆塔机资质的等级进行装拆相对应的塔机。
(2)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塔机的装拆专业班组并且配有起重工(装拆工)、电工、起重指挥、塔机操纵司机和维修钳工等组成。
(3)进行塔机装拆,施工企业必须编制专项的装拆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和装拆工艺要求。
并经过企业技术主管领导的审批。
(4)塔机装拆前,必须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装拆方案和安装操作技术的书面和口头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3.装拆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1)装拆塔机的作业,必须在班组长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并配有现场的安全监护人员,监控塔机装拆的全过程。
(2)塔机的装拆区域应设立警界区域,派有专人进行值班。
(3)作业前,对制动器、连接件,临时支撑要进行调整和检查。
对起重作业需要的吊索具要保持完好,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4)作业中遇有大雨、雾和风力超过4级时应停止作业。
(5)行走式塔机就位后,应将夹轨钳夹紧。
(6)塔机在安装中对所有的螺栓都要拧紧,并达到紧固力矩要求。
对钢丝绳要进行要个检查有否断丝磨损现象,如有损坏,立即更换。
(7)对整体起扳安装的塔机,特别是起扳前要认真、仔细对全机各处进行检查,路轨路基和各金属结构的受力状况、要害部位的焊缝情况等应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或修复后,方能起扳。
(8)对安装、拆卸中的滑轮组的钢丝绳要理整齐、其轧头要正确使用(轧头规格使用时比钢丝绳要小一号)轧头数量按钢丝绳规格配置。
4.塔机安装完毕后必须经专门的检测机构检测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B、塔机的安全使用
1.塔机的常见事故隐患
近年来,塔机事故频发,主要有五大类:
整机倾覆、起重臂折断或碰坏、塔身折断或底架碰坏、塔机出轨、机构损坏,其中塔机的倾覆和断臂等事故占可70%。
引起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1)塔机的行走路基、轨道铺设不坚实、不平实,致使路轨的高低过大,塔机重心失去平衡而倾覆。
(2)超载起吊导致塔机失稳而倒塔。
(3)违章斜吊增加了张拉力矩再加上原起重力矩,往往容易造成超载。
(4)没有正确地挂钩,盛放或捆绑吊物不妥,致使吊物坠落伤人。
(5)塔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力矩限制器失灵或被司机有意关闭,造成司机在操作中盲目或无意超载起吊。
(6)起重指挥失误或与司机配合不当,造成失误。
(7)塔机装拆管理不严、人员未经过培训、企业无塔机的装拆资质或无相应的资质。
(8)在恶劣气候中起吊作业(大风、雷雨等)。
(9)设备缺乏定期检修保养,安全装置失灵等造成事故。
2.塔机使用中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
(1)塔机的基础必须符合安全使用的技术条件规定。
(2)起重司机应持有与其所操纵的塔机的起重力矩想对应的操作证;指挥应持证上岗,并正确使用旗语或对讲机。
(3)起吊作业中司机和指挥必须遵守“十不吊”的规定:
指挥信号不明或无指挥不吊;超负荷和斜吊不吊;细长物件单点或捆扎不牢不吊;吊物上站人不吊;吊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吊。
埋在地下的物体不吊;安全装置失灵不吊;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不吊;6级以上强风区无防护措施不吊;散物装得太满或捆扎不牢不吊的“十不吊”。
(4)塔机运行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规定执行。
最基本要求:
起吊前,先鸣号,吊物禁止从人的头上越过。
起吊时吊索应保持垂直、起降平稳,操作尽量避免急刹车或冲击。
严禁超载,当起吊满载或接近满载时,严禁同时做二个动作及左右回转范围不应超过90°。
(5)塔机停用时,吊物必须落地不准悬在空中。
并对塔机的停放位置和小车、吊钩、夹轨钳、电源等一一加以检查,确认无误后,方能离岗。
(6)塔机在使用中不得利用安全限制器停车;吊重物时不得调整起升、变幅的制动器;除专门设计的塔机外,起吊和变幅两套起升机构不应同时开动。
(7)塔机的装拆必须是有资质的单位方能作业。
拆装前,应编制专项的拆装方案并经企业技术主管负责人的审批同意后方能进行。
同时要做好对装拆人员的交底和安全教育。
(8)自升式塔机使用中的顶升加节工作,要有专人负责。
塔机安装完后的验收和检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顶升加节够的验收工作也应该严格执行。
对塔机的垂直度、爬升套架、附着装置等都必须进行检查验收。
(9)两台或两台以上塔吊作业时。
应有防碰撞措施。
(10)定期对塔机的各安全装置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其在运行过程中发挥正常作用。
施工升降机
A、施工升降机的安装与拆卸
(1)施工升降机每次安装与拆卸作业之前,企业应根据施工现场工作环境及辅助设备情况编制安装拆卸方案,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方能实施。
(2)每次安装或拆除作业之前,应对作业人员按不同的工种和作业内容进行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
参与装拆作业的人员必须持有专门的资格证书。
(3)升降机的装拆作业必须是经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持有相应的装拆资质证书的专业单位实施。
(4)升降机每次安装后,施工企业应当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对升降机进行必要的试验和验收。
确认合格后应当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检测机构申报,经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5)施工升降机在安装作业前,应对升降机的各部件作如下检查:
1)导轨架、吊笼等金属结构的成套性和完好性;
2)传动系统的齿轮、限速器的装配精度及其接触长度;
3)电气设备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标准;
4)基础位置和做法是否符合该产品的设计要求;
5)附墙架设置处的混凝土强度和螺栓孔是否符合安装条件;
6)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安装位置是否正确牢固,各限位开关动作是否灵敏、可靠;
7)升降机安装作业环境有无影响作业安全的因素。
(6)安装作业应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安装方案和施工工艺要求实施,安装过程中有专人统一指挥,划出警戒区域,并有专人监控。
(7)安装与拆卸工作宜在白天进行,遇恶劣天气应停止作业。
(8)作业人员应按高处作业的要求,系好安全带。
(9)拆卸时严禁将物件从高处向下抛掷。
B、施工升降机的事故隐患及安全使用
1、施工升降机的事故隐患及原因分析
由于施工升降机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导致重大伤亡事故。
常见的事故隐患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施工升降机的装拆:
1)一些施工企业将施工升降机的装拆作业发包给无相应装拆资质的队伍或个人,或装拆单位虽有相应资质,但由于业务量多而人手不足时,盲目开展众多的拆装业务,致使技术力量与经培训持有拆装资格的人员缺少,给施工升降机的装拆质量和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威胁。
2)不按施工升降机装拆方案施工或根本无装拆方案,即使有方案也无针对性,且缺乏必要的审批手续,拆装过程中也无专人统一指挥。
3)施工升降机完成安装作业后即投入使用,不履行相关的验收手续和必经的试验程序,甚至不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检测机构申报检测,以致发生机械、电气故障和各类事故。
4)装拆人员未经专业培训即上岗作业。
5)装拆作业前未进行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作业时又缺乏必要的监护措施,现场违章作业随处可见,极易发生高处坠落、落物伤人等重大事故。
(2)安全装置装设不当甚至不装,使得吊笼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而安全装置无法发挥作用。
如常见的有上极限限位器安装位置与上限位开关之间的越程距离大于规定要求(SC型升降机的规定越程为0.15m),而安全钩安装位置也不符设计要求,使得上极限位开关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及时动作,安全钩也不能发挥作用,吊笼冲出导轨,发生吊笼坠落的重大事故。
(3)楼层门设置不符要求,层门净高偏低,使有些运料人员把头伸出门外观察吊笼运行情况时,被正好落下的吊笼卡住脑袋甚至切断发生恶性伤亡事故。
有些楼层门可从楼层内打开,使得通道口成为危险的临边口,造成人员坠落或物料坠落伤人的事故。
(4)施工升降机的司机未持证上岗,或司机离开驾驶室时未关闭电源,使无证人员有机会擅自开动升降机,一旦遇到意外情况不知所措,酿成事故。
(5)不按升降机额定荷载控制人员数量和物料重量,使升降机长期处于超载运行的状态,导致吊笼及其他受力部件变形,给升降机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6)不按设计要求及时配置配重,又不将额定荷载减半,极不利于升降机的安全运行。
(7)限速器未按规定进行每三个月一次坠落试验,一旦发生吊笼下坠失速,限速器失灵必将产生严重后果。
另外,金属结构和电气金属外壳不接地或接地不符安全要求、悬挂配重的钢丝绳安全系数达不到8倍、电气装置不设置相序和断相保护器等都是施工升降机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事故通病。
2、施工升降机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1)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施工升降机的各类管理制度,落实专职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明确各级安全使用和管理责任制。
(2)驾驶升降机的司机应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专职人员,严禁无证操作。
(3)司机应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即在电梯每班首次运行时,应分别作空载和满载试运行,将梯笼升高离地面0.5m处停车,检查制动器的灵敏性和可靠性,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4)建立和执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制度,每周或每旬对升降机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出的隐患按“三定”原则落实整改。
整改后须经有关人员复查确认符合安全要求后,方能使用。
(5)梯笼乘人、载物时,应尽量使荷载均匀分布,严禁超载使用。
(6)升降机运行至最上层和最下层时,严禁以碰撞上、下限位开关来实现停车。
(7)司机因故离开吊笼及下班时,应将吊笼降至地面,切断总电源并锁上电箱门,以防止其他无证人员擅自开动吊笼。
(8)风力达6级以上,应停止使用升降机,并将吊笼降至地面。
(9)各停靠层的运料通道两侧必须有良好的防护。
楼层门应处于常闭状态,其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任何人不得擅自打开或将头伸出门外,当楼层门未关闭时,司机不得开动电梯。
(10)确保通讯装置的完好,司机应当在确认信号后方能开动升降机。
作业中无论任何人在任何楼层发出紧急停车信号,司机都应当立即执行。
(11)升降机应按规定单独安装接地保护和避雷装置。
(12)严禁在升降机运行状态下进行维修保养工作。
若需维修,必须切断电源并在醒目处挂上“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标志牌,并有专人监护。
大型构件吊装
起吊、就位
用单机起吊多层装配式结构的各节柱子和用多机抬吊下节柱子的方法,与起吊单层装配式结构的柱子的方法相同。
以下介绍多机抬吊上节柱子的方法。
为使下节柱的垂直度不会在吊装上节柱时发生较大变化,一般都在吊装上节柱前将下节柱上的连系梁和柱间支撑安装并焊接完毕。
因此,多机吊上节柱时,不能将绑扎点设在杯口附近,即上柱柱顶要让开已吊好的连系梁,否则,柱子吊不起来。
就位时,上柱和下柱的对线方法,根据柱子是否统长预制而定。
如果各节柱采用统长预制,接头处一般都预留定位销孔。
在此情况下,脱模前,应在上柱榫头和下柱柱顶间用红漆标出定位记号,就位时,只要插上定位销,对好定位记号即可,此时,上下柱截面和外伸钢筋都可对齐。
如果柱子各节采用分散预制,则上柱就位时,常遇到要使上下节柱截面对齐,接头钢筋就对不齐;要使接头钢筋对齐,上下节柱截面就对不齐等情况。
此时,可采取两者兼顾各借一半的办法处理。
因此,预制时使钢筋位置准确是主要关键,采用套模方法是有效措施。
安全操作技术
防止起重机倾翻措施
(1)起重机的行驶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地下墓坑和松软土层要进行处理。
必要时,需铺设道木或路基箱。
起重机不得停置在斜坡上工作,也不允许起重机两个履带一高一低。
当起重机通过墙基或地梁时,应在墙基两侧铺垫道木或石子,以免起重机直接辗压在墙基或地梁上。
(2)应尽量避免超载吊装。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难以避免时,应采取措施,如:
在起重机吊杆上拉缆风或在其尾部增加平衡重等。
起重机增加平衡重后,卸载或空载时,吊杆必须落到与水平线夹角60°以内。
在操作时应缓慢进行。
(3)禁止斜吊。
这里讲的斜吊,是指所要起吊的重物不在起重机起重臂顶的正下方,因而当将捆绑重物的吊索挂上吊钩后,吊钩滑车组不与地面垂直,而与水平线成一个夹角。
斜吊会造成超负荷及钢丝绳出槽,甚至造成拉断绳索。
斜吊还会使重物在离开地面后发生快速摆动,可能碰伤人或其他物体。
(4)应尽量避免满负荷行驶,如需作短距离负荷行驶,只能将构件吊离地面30cm左右,且要慢行,并将构件转至起重机的正前方,拉好溜绳,控制构件摆动。
(5)双机抬吊时,要根据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并在操作时要统一指挥,互相密切配合。
在整个抬吊过程中,两台起重机的吊钩滑车组均应基本保持垂直状态。
(6)绑扎构件的吊索需经过计算,绑扎方法应正确牢靠。
所有起重工具应定期检查。
(7)不吊重量不明的重大构件或设备。
(8)禁止在六级风的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风力等级要其征象标准见本手册第1章“气象”节:
风纪表。
(9)指挥人员应使用统一指挥信号,信号要鲜明、准确。
起重机驾驶人员应听从指挥。
2、防止高处坠落措施
(1)操作人员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一般应高挂低用,即将安全带绳端的钩环挂于高处,而人在低处操作。
(2)在高处使用撬杠插进深度要适宜,如果撬动距离较大,则应逐步撬动,不宜急于求成。
(3)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作业处和构件上有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
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从事露天高处吊装作业。
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4)登高用梯子必须牢固。
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
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
立梯工作角度以75°±5°为宜,踏板上下间距以30cm为宜,不得有缺档。
(5)梯子如需接长使用,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措施,且接头不得超过1处,连接够梯梁的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梯梁的强度。
(6)固定式直爬梯应用减数材料制成。
梯宽不应大于50cm,支撑应采用不小于∟70×6的角钢,埋设与焊接均必须牢固。
梯子顶端的踏棍应与攀登的顶面齐平,并加设1~1.5m高的扶手。
(7)操作人员在脚手板上通行时,应思想集中,防止踏上挑头板。
(8)安装有预留孔洞的楼板或屋面板时,应及时用木板盖严,或及时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网等防坠落措施。
(9)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隔10m设一道安全网。
(10)从事屋架和梁类构件安装时,必须搭设牢固可靠的操作台。
需在梁上行走时,应设置护栏横杆或绳索。
3、防止高处落物伤人措施
(1)地面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2)高处操作人员使用的工具、零配件等,应放在随身佩带的工具袋内,不可随意向下丢掷。
(3)在高处用气割或电焊切割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火花落下伤人。
(4)地面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在高空作业面的正下方停留或通过,也不得在起重机的起重臂或正在吊装的构件下停留或通过。
(5)构件安装后,必须检查连接质量,只有连接确实安全可靠,才能松钩或拆除临时固定工具。
(6)设置吊装禁区,禁止与吊装作业武官的人员入内。
1、模板
模板又称作围板,依赖围圈劳动其沿混凝土的表面向上滑动。
模板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混凝土的压力,冲击力和滑升时的摩主力,并使混凝土按设计要求的截面工程是收分模板等。
模板的高度一般为0.9~1.2m烟囱等筒壁结构可采用1.4~1.6。
模板的宽度一般为200~500mm,当施工对象的墙体尺寸变化不大时,亦可将模板适当加大,以节约安装拆卸用工。
模板可采用钢材,木材或钢木混合制成;也可以采用胶合板等其它材料制成。
钢模板一般采用2~2.5mm的钢板压轧成型或加焊角钢,扁钢助条制成。
也可采用定型组合式或钢模板,但需在边助加开适当孔洞,以便于与围圈连接。
烟囱等圆锥型变截面工程,模板在滑升过程中,要按照设计要求的斜度及壁厚,不断调整内外模板的直径,使收分模板与活动模板的重叠部分逐渐增加,当收分模板与活动模板完全重叠且其边缘与另一快模板搭接时,即可拆去重叠的活动模板。
收分模板必须沿圆周对称成双布置,每对的收分方向应相反。
收分模板的搭接边必须严密,不得有间隙,以免漏浆。
墙板结构与框架结构柱的阴阳角处,宜采用同样材料制成的模板。
角模的上下口倾斜度应与墙体模板相同。
也可采用围圈与模板合一的大型化模板。
2围圈
围圈又称作围。
其主要作用,是使模板保持组装的平面形状,并将模板与提升机架连接成一个整体。
围圈在工作时,承受由模板传递来的混泥土侧压力,冲击力和风荷载等水平荷载,及滑升时的摩阻力,作用于操作平台上的静荷载和施工荷载等竖向荷载,并将其传递到提升架,千斤顶和支承杆上。
在每侧模板的背后,按建筑物所需要的结构形状,通常设置上下各一道闭和式围圈,其间距一般为500~700mm。
围圈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其截面应根据荷载大小由计算确定。
3提升架
提升架又称作千斤顶架。
它是安装千斤顶并与围圈,模板连接成整体的主要构件。
提升架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模板,围圈由于混泥土的侧压力和冲击力而产生的向外变形;同时承受作用于整个模板上竖向荷载,并将上述荷载传递给千斤顶和支承杆。
当提升机具工作时,通过它带动围圈,模板及操作平台等一起向上滑动。
提升机架的立面构造形式,一般可分为单横梁“II”行,双横梁的“开”行或单立柱的“r”形等几种
提升架的平面布置形式,一般可分为“I”形,“Y”形,“X”形,“II”形和“□”形等几种。
对于变形缝双墙,圆弧形墙壁交叉处或厚墙壁等摩阻力及局部荷载较大的部位,可用双千斤顶提升架。
双千斤顶提升架可沿横梁布置;也可垂直于横梁不止。
墙体转角和十字交接处,提升架立柱可采用100mm×100mm×4~6mm方钢管。
提升架一般可设计成适用于多种结构施工的通用型,对于结构的特殊部位也可设计成专用型。
提升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应按实际的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进行计算。
对多次重复使用的提升架,宜设计成装配式。
提升架的横梁与立柱必须刚性连接,两者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内,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立柱的侧向变形应不大于2mm。
提升架的横梁至模板顶部的净高度,对于配筋结构不宜小于500mm,对于无筋结构不宜小于250mm。
用于变截面结构的提升架,其立柱上应设有调整内外模板间距和倾斜度的装置。
液压提升系统主要由支承杆、液压千斤顶、液压控制台和油路等部分组成。
1、支承杆
支承杆又称爬杆、千斤顶杆或钢筋轴等。
它支承着作用与千斤顶的全部荷载。
为了使支承杆不产生压屈变形,应用一定强度的圆钢或钢管制作。
目前使用的额定起重重量为30kN的滚珠式卡具液压千斤顶,其支承杆一般采用直径25mm的Q235圆钢制作。
如使用楔块式卡具液压千斤顶时,亦可用25~28mm的螺纹钢筋作支承杆。
因此,对于框架柱等结构,可直接以受力钢筋作支承杆使用。
为了节约钢材用量,应尽可能采用工具式支承杆。
支承杆的连接方法,常用的有三种:
丝扣连接、榫接和剖口焊接。
支承杆的焊接,一般在液压千斤顶上升顶上升到接近支承杆顶部时进行,接口处倘略有偏斜或凸疤,可采用手提砂轮机处理平整,使能顺利通过千斤顶孔道。
也可在液压千斤顶底部超过支承杆后进行千斤顶数量及围圈强度时,就有考虑到这一因素。
采用工具式支承杆时,应在支承杆外侧加设内径大于支承杆直径的套管,套管的上端与提升架横梁底部固定,套管的下端至模板底平,套管外径最好做成上大下小的锥度,以减少滑升时的摩阻力。
套管随千斤顶和提升架同时上升,在混凝土内形成管孔,以便最后拔出支承杆。
工具式支承杆的底部,一般用套靴或钢垫板支承。
工具式支承杆的拔出,一般采用人工、用管钳、双作用液压千斤顶、倒置液压千斤顶或杠杆式拔杆器。
2、液压千斤顶
液压千斤顶又称为穿心式液压千斤顶或爬升器。
其中心穿支承杆,在周期式的液压动力作用下,千斤顶可沿支承杆作爬升动作,以带动提升架、操作平台和模板随之一起上升。
目前国内生产的滑模液压千斤顶型号主要有滚珠卡具GYD-35型、GSD-35型。
滑模施工的安全技术
滑模施工工艺是一种使混凝土在动态下连续成型的快速施工方法。
施工过程中,整个操作平台支承于一群靠低龄期混凝土稳固且刚度较小的支承杆上,因而确保滑模施工安全是滑模施工工艺的一个重要问题。
滑模施工中的安全技术工作,除应遵照一般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外,尚应遵照《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89)规定,在施工前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
1、一般规定
(1)滑模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工程结构和施工特点以及施工环境,气候等条件编制滑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作为滑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报上级安全和技术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滑模工程施工负责人必须对安全技术全面负责.
(2)滑模施工中必须配备具有安全技术知识,熟悉安全规程和《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的专职安全检查员。
安全检查员负责滑模施工现场的安全的检查工作,对违章作业有权制止,发现重大不安全问题时,有权指令先行停工,并立即报告领导研究处理。
(3)对参加滑模工程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本工程滑模施工特点,熟悉安全规程有关条文和本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定,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主要施工人员应相对固定。
(4)滑模施工中应经常与当地气象台,站取得联系,遇到雷雨,六级和六级以上大风时,必须停止施工。
停工前做好停滑措施,操作平台上人员撤离前,应对设备,工具,零散材料,可移动的铺板等进行整理,固定并作好防护。
全部人员撤离后,立即切断通向操作平台的供电电源。
(5)滑模操作平台上的施工人员应定期体检,经医生诊断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及其他不适应高空作业疾病的,不得上操作平台工作。
2、施工现场与操作平台
(1)在施工的建(构)筑物周围,必须划出施工危险警戒区。
警戒线至建(构)筑物的距离,不应大于施工对象高度的1/10,且不小于10m。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
危险警戒线应设置围栏和明显的警戒标志,出入口应设专人警卫,并制定警卫制度。
(2)危险警戒区内的建筑物出入口、地面通道及机械操作场所,应搭设高度不低于2.5m的安全防护棚。
滑模工程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时,上、下工作面间,应搭设隔离防护棚。
各种牵拉钢丝绳、滑输装置、管道、电缆及设备等,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3)现场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4)滑模操作平台的设计应具有完整的设计计算书、技术说明及施工图,并必须经过审核,报主管技术部门批准。
(5)操作平台及吊脚手架上的铺板,必须严密平整、防滑、固定可靠,并不得随意挪动。
操作平台上的孔洞(加上、下层操作平台的通道孔、梁模滑空部位等),应设盖板封严。
操作平台(包括内外吊脚手)的边缘,应设钢制防护栏杆,其高度不小于120cm,横挡间距不大于35cm,底部设高度大于18cm的挡板。
在防护栏杆外侧应满挂铁丝网或安全网封闭,并应与防护栏杆绑扎牢固。
内外吊脚手架操作面一侧的栏杆与操作面的距离,不大于10cm。
操作平台的内外吊脚手架,应兜底满挂安全网,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得使用破烂变质的安全网,安全网与吊脚手骨架应用铁丝或尼龙绳等进行等强连接,连接点间距不应大于50cm;
(2)对老厂改造工程或在离周围建筑物较近及行人较多的地段施工时,操作平台的外侧吊脚手应加强防护措施;
(3)安全网片之间应满足等强连接,连接点间距与网结间距相同。
6、当滑模操作平台上设有随升井架时,在人、料道口应设防护栏杆;在其他侧面应用铁丝网封闭。
防护栏杆和封闭用的铁丝网高度不应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起重机 安全 操作 技术